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瑛 朱明 +3 位作者 张剑蔚 许文音 白洁 张马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和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室间隔缺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整个麻醉过程中不应用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吸...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和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室间隔缺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整个麻醉过程中不应用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后处理组(主动脉开放后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和预处理+后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后分别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每组15例。记录和比较各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和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2)和体外循环后1 h(T3)、6 h(T4)、12 h(T5)、24 h(T6),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质量浓度。结果各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入C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2~T6时点的血浆cTnⅠ、Mb和CK-MB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T0时点(P<0.05);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和预处理+后处理组T3~T5时点的血浆cTnI、Mb和CK-MB质量浓度均较相应时点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各处理组间相应时点的血浆cTnI、Mb和CK-MB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均能减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但两者合用并无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七氟醚 预处理 后处理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2
作者 苏建文 林曙光 +3 位作者 陈鲁源 吴伟康 罗汉川 侯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8-411,共4页
观察冠心病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临床进行FTCA术后,外周静脉血心肌酶活性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外周静脉血和冠状动脉血中,SOD和CAT活性术后比术前显著下降(P<0.001),MDA含... 观察冠心病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临床进行FTCA术后,外周静脉血心肌酶活性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外周静脉血和冠状动脉血中,SOD和CAT活性术后比术前显著下降(P<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01),提示PTCA PTCA术后自由基损伤性因素增加,防御性因素削弱,从而发生了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冠心病 腔内成形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抗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贵京 张禄其 +1 位作者 马力国 伊朝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41-542,共2页
目的 探讨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冠脉结扎法制备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心电生理监测仪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同时检测血清CK -MB、SOD及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 目的 探讨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冠脉结扎法制备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心电生理监测仪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同时检测血清CK -MB、SOD及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复灌 4小时后两组大鼠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变化速度正负最大值 (±dp/dtmax)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复灌 4小时后两组大鼠血清CK -MB、SOD及组织MDA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可显著改善再灌注心肌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酶漏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 实验研究 药理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应用L-精氨酸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侯文明 郭兰敏 +3 位作者 范全心 李德才 邹承伟 王春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评价L 精氨酸在体外循环中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2 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n =10 )和用药组 (D组 ,n =10 ) ,均灌注冷晶体停搏液行心肌保护。D组于心肌恢复灌注 30分钟内给与L 精氨酸 2 0 0m... 目的 评价L 精氨酸在体外循环中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2 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n =10 )和用药组 (D组 ,n =10 ) ,均灌注冷晶体停搏液行心肌保护。D组于心肌恢复灌注 30分钟内给与L 精氨酸 2 0 0mg/kg。测定病人术前、心肌缺血期和再灌注 2 4小时内各时点血浆中丙二醛 (MDA)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浓度 ,并观察术后 2 4小时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心肌再灌注前 ,两组MDA和CK MB水平无差异。D组于再灌注 30分钟后各时点血浆MDA和CK MB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 ,特别是峰值降低明显 (P <0 0 1) ,且CK MB于再灌注后 2 4小时接近术前水平。D组病人术后循环状况也好于C组。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L 精氨酸可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玉培 向许进 闵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及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 目的探讨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及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7):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诺嗪后处理组(RPostC组)、雷诺嗪+atractyloside组(RA组)、雷诺嗪+PD98059组(RP组)、雷诺嗪+wortmannin(RW组)、atrac-tyloside组(A组)、P组和W组。各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药物后处理时间为再灌注开始后10min。用TUNEL法检测再灌注末心肌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分光光度计测MPTP开放程度,Western blot法测p-AKT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RPostC组心肌细胞AI和MPTP开放程度下降(P<0.05),RPostC、RA、RP和RW组p-AKT、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其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PostC组比较,RA、RP、RW、A、P和W组AI和MPTP开放程度升高(P<0.05),RP、RW、A、P和W组p-AKT、p-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5),RA组p-AKT、p-ERK1/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RP、RW、A、P和W组AI和MPTP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p-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雷诺嗪后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RISK途径和抑制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嗪 后处理 心肌 灌注损伤 凋亡 心肌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丽凤 王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49-550,共2页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涉及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包括坏死、凋亡及自噬等。既往认为坏死是被动的不受信号转导调控的过程,而目前研究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坏死是受信号调节的,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涉及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包括坏死、凋亡及自噬等。既往认为坏死是被动的不受信号转导调控的过程,而目前研究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坏死是受信号调节的,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3的细胞死亡,这种死亡过程由特定的信号转导分子所驱动,其特点是形成以RIPK1和RIPK3为核心的坏死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死亡 蛋白激酶类 心肌梗死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滕宗艳 张海金 +2 位作者 丛莹莹 高强 张一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保护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保护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形态;采用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组大鼠CK MB、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降低,Bcl-2、Bax、Bax/Bcl-2明显升高(P<0.01);与再灌注组比较,保护组大鼠CK-MB、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GSH-PX活性明显升高,Bcl-2明显升高,Bax、Bax/Bcl-2明显降低(P<0.01)。与保护组比较,再灌注组大鼠可见大面积心肌梗死,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轻大鼠心肌损伤程度,其机制与减少自由基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清除剂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 细胞凋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对研究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平梅 任卫东 +2 位作者 乔伟 王秀芹 张光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6-168,173,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下方结扎180 min并再灌注120 min,分别对结扎前、结扎即刻、结扎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 min和120 min基底水平、乳头肌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下方结扎180 min并再灌注120 min,分别对结扎前、结扎即刻、结扎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 min和120 min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心肌的圆周应变进行比较。结果:基底水平心肌再灌注即刻圆周应变下降,再灌注后上升,高于基础状态。乳头肌水平心肌再灌注后圆周应变上升,仍低于基础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心尖水平心肌再灌注后上升,低于基础状态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为尽早解除冠脉梗阻状态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再灌注损伤与抗氧化剂治疗
9
作者 朱明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年第1期42-42,共1页
冠脉血流的早期恢复对挽救缺血心肌是至关重要的。但经实验研究已证实.再灌注能引起大量的自由基释放、心肌收缩力损害、再灌注心律失常、细胞死亡。因此,及早应用抗氧化剂治疗,有利于降低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治疗 心肌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剂 缺血心肌 灌注心律失常 早期恢复 冠脉 细胞死亡 心肌收缩力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案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丽晓 崔瑞雪 +2 位作者 都晓辉 张标 曹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6-858,共3页
长期以来,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其治疗关键在于及早恢复供血,而这又会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此学者们尝试了许多解决办法,但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心肌 一氧化氮合酶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吕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治疗的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治疗的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稳定斑块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用法为丹红注射液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稀释后静点),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绞痛再发率、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T、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T-proBNP、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段回落>70%比例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治疗组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及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降低血清心肌酶、NT-proBNP、hs-CRP水平,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丹红注射液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翔 张博方 +1 位作者 杨远荣 熊建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9-972,共4页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居民中逐年上升,而缺血性心脏病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1-3]。尽管如此,在恢复血流和再灌注后,缺血的心肌仍会受到持续的损伤,称之为心肌...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居民中逐年上升,而缺血性心脏病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1-3]。尽管如此,在恢复血流和再灌注后,缺血的心肌仍会受到持续的损伤,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阿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效琰 苑海涛 梁馨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生率逐年上升[1]。早期再灌注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2]。然而,恢复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可能... 缺血性心脏病是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生率逐年上升[1]。早期再灌注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2]。然而,恢复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可能反而会加重心肌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3]。线粒体是心脏I/R损伤的核心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心肌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腺苷酸甲基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卢钰芬 吕祥威 +3 位作者 徐彤彤 李月嫦 莫文月 黄丽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669,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和梗死,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首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方式恢复血供,减少梗死面积、挽救心肌。尽管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但再灌...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和梗死,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首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方式恢复血供,减少梗死面积、挽救心肌。尽管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但再灌注可引起心肌代谢功能障碍、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自噬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铁死亡 N6-腺苷酸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调控NLRP3/TRIF/Beclin 1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5
作者 贺丽丽 姜春宏 +3 位作者 刘顺畅 白桦 顾一煌 李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4,I0010-I0013,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实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优势。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激动剂组,每组12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 h建立I/R模型。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激动剂组于“内关”行电针干预,每次20 min,1次/d,连续4 d;电针+激动剂组在每次电针前30 min于腹腔注射NLRP3受体激动剂尼日利亚菌素钠盐Nigericin(1 mg/kg);电针+生理盐水组在每次电针前30 min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同激动剂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造模后4h后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评估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Beclin 1、TRIF、Caspase-1、LC3、IL-18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LVFS值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结构模糊、有大片炎性浸润,心肌组织中IL-6水平及NLRP3、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等指标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LVEF、LVFS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断裂减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中IL-6水平、NL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与电针组相比,电针+生理盐水组LVEF、LVFS及心肌组织中IL-6水平及NLRP3、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电针+激动剂组大鼠LVEF、LVFS明显降低(P<0.05),心肌结构异常,有明显的组织纤维化和炎性浸润,心肌组织中IL-6水平、NL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自噬水平减轻I/R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LRP3/TRIF/Beclin 1信号通路有关,对中医疗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预处理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自噬 NLRP3 Beclin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调控PI3K/Akt/eNOS途径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6
作者 郑茂东 苟红艳 +1 位作者 訾聪娜 颜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194,共5页
目的 探讨柚皮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检测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心肌组织中eNOS活性,NO含量,检测心肌组织... 目的 探讨柚皮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检测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心肌组织中eNOS活性,NO含量,检测心肌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含量;建立缺氧/复氧心肌损伤模型,考察柚皮素对心肌细胞的活力,乳酸脱氢酶水平,eNOS/No途径的调控作用。结果 给予柚皮素的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心肌组织中eNOS活性,NO含量显著升高;当将柚皮素给予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后,细胞损伤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降低,eNOS活性,NO含量明显升高,当将柚皮素与PI3K抑制剂联合使用后,柚皮素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结论 柚皮素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通过PI3K/Akt途径调节eNOS/NO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柚皮素 eNOS/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谢卫华 李小龙 +6 位作者 张瑛 王彩红 薛建军 王春爱 汤峰 徐紫清 侯怀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9-643,共5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学领域的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MIRI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近年来...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学领域的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MIRI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近年来在心肌保护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探讨了右美托咪定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Nrf2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显著减轻MIRI的机制与作用,旨在为临床上MIRI的防治提供策略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璐瑶 邢博翰 +2 位作者 王冰玉 李晓毅 习瑾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82,共3页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2022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次达103.4万,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和室性心动过速[1]。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2022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次达103.4万,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和室性心动过速[1]。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加重冠状动脉阻塞后的损害,并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基于mTOR/NLRP3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春宏 贺丽丽 +3 位作者 刘顺畅 白桦 顾一煌 李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6,I0027-I0029,共8页
目的基于mTOR/NLRP3信号通路探讨电针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MHY1485(mTOR激动剂)组,各14只。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功能指标心室射... 目的基于mTOR/NLRP3信号通路探讨电针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MHY1485(mTOR激动剂)组,各14只。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功能指标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分数(LVFS),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S、EF值下降(P<0.05);心肌组织出现肌纤维断裂、结构模糊、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心肌组织内TNF-α含量升高(P<0.05),Caspase-I、ASC、IL-1β、IL-18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与mTOR、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FS、EF值上升(P<0.05),心肌组织肌纤维结构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组织内的TNF-α含量降低(P<0.05),Caspase-I、ASC、IL-1β、IL-18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与mTOR、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均下调;与电针+生理盐水组比,激动剂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加重,心肌组织内TNF-α含量升高(P<0.05),Caspase-I、ASC、IL-1β、IL-18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与mTOR与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均上调。结论mTOR激动剂MHY1485可减弱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电针预处理能减轻MIRI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反应,进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组织损伤;因此推断电针预处理改善大鼠MIRI损伤的机制可能与mTOR/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电针预处理 炎症 mTOR/NLR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抑制DRG交感芽生表达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杨丽源 胡金群 +7 位作者 熊坚 李萧 刘渝 魏荧 郑倩华 齐文川 梁繁荣 张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6-1627,共12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抑制TRPV1通路介导脊髓C5-T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交感芽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的机制。方法实验性喂养一周后,将心电图正常...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抑制TRPV1通路介导脊髓C5-T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交感芽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的机制。方法实验性喂养一周后,将心电图正常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非经非穴组、内关+辣椒素(TRPV1受体激动剂)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开胸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法制备MIRI模型。造模后第二天,内关组予电针“内关”穴干预治疗,非经非穴组予电针尾部“非经非穴”干预治疗,内关+辣椒素组经腹腔注射辣椒素后,再给予同内关组电针治疗20 min/d,共7 d。采用心电图记录大鼠心电图ST水平、LF/HF比值变化;Evans blue-TTC双染、HE染色评估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形态改变;ELISA检测血清CK-MB、cTnI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DRG中TH-CGRP阳性标记交感-感觉偶联现象;qPCR法检测大鼠DRG中TRPV1、TH、CGRP、SP、ERK、AKT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水平、LF/HF比值显著升高(均P<0.001),IA/AAR比值显著增加(P<0.0001),大量心肌炎细胞浸润,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上调(均P<0.0001),DRG内形成TH-CGRP标记的交感芽生现象及DRG中TRPV1、TH、CGRP、SP、ERK、AKT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心电图显著改善(均P<0.001),内关组IA/AAR比值显著减少(P<0.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001),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下调(均P<0.0001),DRG内未见明显的交感芽生现象,及DRG内6种相对应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与内关组相比,非经非穴组、内关+辣椒素组心电图、IA/AAR比值、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清CK-MB、cTnI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均P<0.01),DRG中见大量交感芽生现象,与之相6种对应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抑制TRPV1通路介导的背根神经节芽生,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TRPV1 电针内关 背根神经节 交感芽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