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演化及其对中深层S5油气成藏的控制
1
作者 袁井菊 王光付 +4 位作者 李发有 彭兆蒙 丁一萍 陈占坤 于欣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特征,尤其是区域构造演化平衡剖面研究发现,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是来源于深部巨厚的古新统Akata泥岩,其活动时间始于始新世末期至今,局部控制早中新世的S5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范围,砂体与泥岩底辟及其伴生断层易形成构造-岩性或断块圈闭,圈闭形成时间早于Akata泥岩生油期,泥岩底辟和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生储运聚组合有利于在泥岩底辟周缘S5形成油气藏。但对盆地S5已钻井失利原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泥岩底辟周缘存在油气差异聚集特征,由于泥岩底辟长期活动并刺穿S5地层,因而油气容易沿泥岩底辟活动通道向上逸散,导致直接接触泥岩底辟的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变差,难以形成油气藏,在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钻探的多口探井也均未获得成功;而泥岩底辟控制下的第二排断块构造带(二台阶构造带)构造圈闭则可以依靠上倾断层遮挡成藏,不受泥岩底辟后期活动影响,是S5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2018—2023年中国石化在第二排构造带上相继部署2口探井均获得成功,并达到商业发现级别,进一步证实了泥岩底辟对里奥-德雷盆地中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且泥岩底辟控制下的二台阶构造带是未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构造演化 二台阶构造带 油气成藏 里奥-德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法国知识分子——从“德雷福斯事件”谈起
2
作者 赵烨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2,共7页
鲁迅曾在杂文、日记和书信中多次提到过德雷福斯事件及其有关人物,这起震动整个法国的事件不仅诞生了左拉和法朗士等知识分子,也对处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新生的知识阶层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迅不吝称赞为真理、正义和弱小而呐喊的左拉和... 鲁迅曾在杂文、日记和书信中多次提到过德雷福斯事件及其有关人物,这起震动整个法国的事件不仅诞生了左拉和法朗士等知识分子,也对处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新生的知识阶层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迅不吝称赞为真理、正义和弱小而呐喊的左拉和法朗士,甚至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维护左拉和法朗士的名誉、拆穿“假”知识分子之虚伪。由鲁迅对这起事件及其相关法国知识分子们的描述,或可探寻鲁迅所追寻的“真”知识分子之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德雷福斯事件 左拉 法朗士 法国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雷福斯可供性理解之“物”的补充——技能习得模型的后现象学批判与修正
3
作者 程瑞 伏其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6,共11页
作为反思人类思维与行为的理论依据,德雷福斯的技能习得模型理论意义重大。技能习得模型中的“可供性”被德雷福斯理解为一种直接的邀请,以排斥可供性作为环境因素的客观性特征。矛盾的是,在技能习得模型中,“可供性的邀请”不可避免地... 作为反思人类思维与行为的理论依据,德雷福斯的技能习得模型理论意义重大。技能习得模型中的“可供性”被德雷福斯理解为一种直接的邀请,以排斥可供性作为环境因素的客观性特征。矛盾的是,在技能习得模型中,“可供性的邀请”不可避免地要以可供性的客观性为基础,这就使其难以实现德雷福斯本来的哲学主张。究其根源,技能习得模型预设了一种“认知主义主体”,并且忽视了技术与环境等“物”的维度。通过后现象学揭示出可供性的具体呈现过程,弥补模型中可供性理解的不足,可以修正技能习得模型,使其更加符合德雷福斯的哲学理想与技术哲学的“物的转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雷福斯 技能习得模型 可供性 邀请 后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雷克海峡打开与构造古海洋古气候演变
4
作者 张梦薇 高亮 +4 位作者 赵越 裴军令 杨振宇 郭晓倩 胡新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435,共21页
德雷克海峡的打开受到南美南部和南极半岛北部板块运动与构造演化影响,并导致南极绕极流和现今大洋环流模式最终形成,是理解新生代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人通过古大陆重建与古海洋学相关方法研究德雷克海峡打开与南极绕极流形成过... 德雷克海峡的打开受到南美南部和南极半岛北部板块运动与构造演化影响,并导致南极绕极流和现今大洋环流模式最终形成,是理解新生代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人通过古大陆重建与古海洋学相关方法研究德雷克海峡打开与南极绕极流形成过程,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并综合南极半岛北部与南美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全球大洋底栖有孔虫δ^(18) O、δ^(13) C、全球深海溶解氧含量、大气CO_(2)浓度、全球大洋生产力变化等数据,提出40~35、30~25和20~18 Ma 3期德雷克海峡打开与南极绕极流加强的关键阶段。这3期事件发生于南极半岛北部与南美南部的关键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发生在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形成之后,对应全球大洋底栖有孔虫δ^(13) C低值、大气CO_(2)浓度低值、深海溶解氧低值、南大洋高生产力和赤道海区低生产力阶段。据此,我们提出南极半岛北部与南美南部相关构造事件导致南极绕极流增强,并主导了这些时期的古海洋与古气候变化,这一认识有助于厘清德雷克海峡演化的重要阶段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半岛北部 南美南部 德雷克海峡 板块构造 古海洋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西海岸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平面地质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天奇 姚泽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9,260,共9页
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缘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了大规模泥底辟,其活动时间和形成机理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对里奥-德雷盆地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面成图,对其中中新世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 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缘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了大规模泥底辟,其活动时间和形成机理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对里奥-德雷盆地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面成图,对其中中新世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明:(1)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可分为北部隐伏区、中部刺穿区和南部刺穿区;(2)北部隐伏区的泥底辟形成于Nguti构造层沉积前,是受早期沉积作用控制的被动泥底辟;中部刺穿区的泥底辟形成于上新世S0构造层沉积前,是受重力构造作用控制的主动泥底辟;南部刺穿区的泥底辟形成于Nguti构造层沉积后,是受重力构造前缘逆冲断层控制的逆冲泥底辟;(3)泥底辟整体上为向南凸出的舌状体,分东、西两段,西段为北北西-北西走向,东段为北北东-北东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里奥-德雷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沉积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建君 孙立广 +2 位作者 胡建芳 罗泓灏 王新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5-253,共9页
本文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企鹅粪土沉积层中正构烷烃以C23为主峰,主要来源于冻土湖沼苔藓植物,样品中高含量的烯烃说明其有机质保存良好。醇类以高浓度的植醇和胆甾烷醇为主,胆甾烷... 本文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企鹅粪土沉积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企鹅粪土沉积层中正构烷烃以C23为主峰,主要来源于冻土湖沼苔藓植物,样品中高含量的烯烃说明其有机质保存良好。醇类以高浓度的植醇和胆甾烷醇为主,胆甾烷醇和胆甾醇浓度曲线一致,并与企鹅粪土层中的无机元素标型组合的曲线相似,可以作为灵敏的企鹅数量指示剂。酸类组分中以C18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南极低温的环境下,C18∶2酸浓度很低,在很多层次中未检测到,可能是因为Y2沉积物中C18酸以及C18∶2酸主要受企鹅粪影响,而非植被影响。同时在酸性组分中也发现高浓度的胆甾酸。Y2湖中的甾类标志物,甾烯、甾醇、胆甾酸均以C27结构为主,组成单一,低浓度的甾烯和高浓度的甾醇,胆甾酸说明甾类化合物主要受企鹅粪便影响,甾醇和胆甾酸保存良好。综合Y2湖的生物标志物的性质,该沉积物有机质保存良好,主要来源于企鹅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阿德雷 企鹅粪土沉积 生物标志物 粪类甾醇 胆甾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阿德雷岛湖泊沉积:企鹅粪土层识别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立广 谢周清 赵俊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 ,采集了南极阿德雷岛 Y2湖 67.5cm长的一支湖芯。室内分析测试了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 ,与南极西湖沉积物、新鲜企鹅粪、阿德雷岛鸟粪土和南沙太平岛鸟成土的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后指出该湖泊沉积物为企鹅粪土。元...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 ,采集了南极阿德雷岛 Y2湖 67.5cm长的一支湖芯。室内分析测试了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 ,与南极西湖沉积物、新鲜企鹅粪、阿德雷岛鸟粪土和南沙太平岛鸟成土的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后指出该湖泊沉积物为企鹅粪土。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粪土的元素标型组合包括 P、S、Sr、Ba、Cu、Zn、Se、Ca和 F等 9种元素。这为进一步解释其中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事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德雷 企鹅粪土 元素标型 湖泊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变形与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余一欣 王涛 +3 位作者 陈占坤 苏玉山 张纪新 吴世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5-1439,1474,共6页
尼日尔三角洲东北部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多条阿卡塔组泥底辟构造带,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泥岩隆升幅度及其与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将泥底辟划分为复杂形态刺穿型和简单形态隐伏型两类。平面上,泥底辟主要呈近SN向的条带状和... 尼日尔三角洲东北部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多条阿卡塔组泥底辟构造带,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泥岩隆升幅度及其与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将泥底辟划分为复杂形态刺穿型和简单形态隐伏型两类。平面上,泥底辟主要呈近SN向的条带状和圆点状展布,并影响上覆地层的发育,形成3类正断层。泥底辟主要经历了中渐新世之前的初始沉积-微弱活动期、晚渐新世—中新世的强烈隆升活动期以及上新世至今的微弱活动-整体埋藏期等3个形成演化阶段。泥底辟的发育除受到重力滑动作用及上覆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影响外,还受到盆地东南部大西洋转换断层及泥下基底断裂的影响。对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构造发育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泥底辟对圈闭、储层发育以及油气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塔组 泥底辟 断层 里奥-德雷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蒲书箴 廖启煜 +2 位作者 于惠苓 赵新 徐贤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我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获得的德雷克海峡地区水温资料,并结合国外锚碇浮标和测流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德雷克海峡绕极流的流速共有3个强流区,就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流的空间变... 利用我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获得的德雷克海峡地区水温资料,并结合国外锚碇浮标和测流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德雷克海峡绕极流的流速共有3个强流区,就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流的空间变化而言,以亚南极锋附近的海流最强,流向和流速也最稳定少变。德雷克海峡深层海流的空间分布特点与上层海流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深层流速明显减弱,且稳定性差。德雷克海峡绕极流有着明显的时间变化,但是这种时间变化因地而异·极锋附近在冬春季节是稳定的深层北向流,它与南半球高纬度的冬、春季节的Ventila-tion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德雷克海峡上层水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锋面分布特征。水温在德雷克海峡的高纬度区更加稳定少变,而极锋附近深层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雷克海峡 绕极流 锋面 海流 流速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井菊 丁一萍 +2 位作者 苏玉山 陈占坤 哈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里奥—德雷(Rio del Rey)盆地位于喀麦隆境内、尼日尔三角洲(Niger Delta)东北缘,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已有3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历史。古新世以来发生的长期海退和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现今的里奥—德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主要发育3个地... 里奥—德雷(Rio del Rey)盆地位于喀麦隆境内、尼日尔三角洲(Niger Delta)东北缘,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已有3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历史。古新世以来发生的长期海退和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现今的里奥—德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主要发育3个地层单元,自下而上分别为阿卡塔(Akata)组、阿格巴达(Agbada)组和贝宁(Benin)组。在三角洲进积推进过程中,由于大陆边缘的重力作用和三角洲泥岩的塑性推覆作用,由陆向海、自北向南形成了3个构造区,即伸展构造区、泥岩底辟构造区和逆冲推覆构造区。其中,在泥岩底辟构造区形成了许多与泥岩底辟或泥岩脊相关的辟顶背斜、断背斜构造圈闭或辟边岩性遮挡圈闭,现今已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主要与这些圈闭有关。同时,泥岩底辟的活动也形成了储集和运移方面的优势条件,促使油气在泥岩底辟构造区富集高产。因此,未来泥岩底辟构造区以及与泥岩底辟相关的圈闭仍然是里奥—德雷盆地进一步寻找勘探潜力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泥岩脊 构造圈闭 油气分布规律 里奥—德雷盆地 喀麦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阿德雷岛不同基底中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靳永轩 丛柏林 +3 位作者 王能飞 刘胜浩 沈继红 黄晓航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了探索南极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其生态学角色和筛选有特定酶活性的菌株,本研究对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采集自阿德雷岛的6份样品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胞外酶活性测定。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68株真菌,其中大型海藻腐烂物样... 为了探索南极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其生态学角色和筛选有特定酶活性的菌株,本研究对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采集自阿德雷岛的6份样品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胞外酶活性测定。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68株真菌,其中大型海藻腐烂物样品中分离到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34.6%;对选取的15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真菌ITS1-5.8S-ITS2序列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4个纲,8个属,其中青霉属5株,假散囊菌属、地丝菌属和枝孢属各2株,生赤壳属、曲霉属、出芽短梗霉属和unclassified Onygenales各1株,该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真菌物种多样性,其优势类群青霉菌。胞外酶测定显示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产生菌分别占供试菌株的64.6%、45.1%、14.6%,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可能在南极物质能量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德雷 真菌多样性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西马德雷山脉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春彦 姚仲友 +2 位作者 李汉武 郭维民 刘君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4-2133,共10页
墨西哥西马德雷山脉是白垩纪—新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5个主要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早期和中新世中期—现代。这些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与法拉隆(Farallon... 墨西哥西马德雷山脉是白垩纪—新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5个主要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早期和中新世中期—现代。这些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与法拉隆(Farallon)板块向北美大陆俯冲和加利福尼亚湾打开相关。墨西哥中新生代的成矿作用与东太平洋板块边缘连续的俯冲过程密切相关,矿床类型多样,包括VMS(与火山相关的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矽卡岩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 岩浆演化 成矿特征 墨西哥西马德雷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发展理论视域下德雷克·博克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金鹏 于晓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29,共3页
德雷克·博克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涉及学生发展的理论论述,主要包括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强化大学通识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 学生发展理论 德雷克·博克 高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雷疫霉侵染甜瓜叶片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德志 孙毓彬 何苏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9-91,T001,共4页
接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游动孢子于甜瓜(Cucumis mel L.)叶片上,24℃下培养,侵入前形成静止胞,萌发产生压力胞,经由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也有从气孔抻出在叶面蔓延的。菌丝状孢子囊梗由... 接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游动孢子于甜瓜(Cucumis mel L.)叶片上,24℃下培养,侵入前形成静止胞,萌发产生压力胞,经由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也有从气孔抻出在叶面蔓延的。菌丝状孢子囊梗由气孔抻出或在抻出的菌丝上长出孢子囊梗,在顶端形成孢子囊。24℃下孢囊直接萌发出芽管。用德雷疫霉A_1型和辣椒疫霉A_2型的游动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接于白兰瓜叶片上能产生大量藏卵器、卵孢子。接菌后72h整个叶片呈水浸状暗褐色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雷疫霉 侵染 甜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转移视角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美国德雷克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89,共6页
运营管理课程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从知识转移视角出发,课程教学知识转移模型由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媒介、知识转移情境和知识特性等因素组成,根据美国德雷克大学的运营管理教学实践,知识转移视角的运营管理课程教... 运营管理课程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从知识转移视角出发,课程教学知识转移模型由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媒介、知识转移情境和知识特性等因素组成,根据美国德雷克大学的运营管理教学实践,知识转移视角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应采用如下对策:采用多种手段增加教师知识存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授课针对性;教学方式由个人教学向团队教学转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移 运营管理 教学方法 德雷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苗对德雷疫霉和辣椒疫霉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德志 孙毓彬 何苏琴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37,共3页
用Phytophthora drechsleri和P.capsici的游动孢子分别给甜瓜、西瓜、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丝瓜、瓠瓜等194个品种的瓜苗接菌结果表明,品种感病性有一定差异。以黄瓜、瓠瓜、冬瓜对德雷疫霉最感病,苦瓜、丝瓜、西葫芦较抗病... 用Phytophthora drechsleri和P.capsici的游动孢子分别给甜瓜、西瓜、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丝瓜、瓠瓜等194个品种的瓜苗接菌结果表明,品种感病性有一定差异。以黄瓜、瓠瓜、冬瓜对德雷疫霉最感病,苦瓜、丝瓜、西葫芦较抗病;南瓜、西葫芦对辣椒疫霉最感病,黄瓜、簿皮甜瓜、冬瓜则最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蔬菜 德雷疫霉 辣椒疫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与科学的短路——德雷福斯人工智能批判的局限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连庆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29-39,共11页
美国哲学家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是现象学和技术哲学中的经典案例。他所动用的现象学资源包括胡塞尔的意向性和"生活世界"、海德格尔的"在世"、梅洛—庞蒂的知觉和身体理论。从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视角来... 美国哲学家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是现象学和技术哲学中的经典案例。他所动用的现象学资源包括胡塞尔的意向性和"生活世界"、海德格尔的"在世"、梅洛—庞蒂的知觉和身体理论。从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视角来看,德雷福斯的"海德格尔式的认知主义"是典型的对现象学的"美国式挪用",而他将哲学化约为科学造成了哲学与科学的"短路",从而错失了现象学(或哲学)的超越论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雷福斯 齐泽克 人工智能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雷福斯、现象学与人工智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献军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4-16,共13页
德雷福斯的哲学贡献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他对海德格尔的此在哲学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并形成了一种德雷福斯式的现象学哲学。其次,他成功地沟通了现象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并同时推进... 德雷福斯的哲学贡献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他对海德格尔的此在哲学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并形成了一种德雷福斯式的现象学哲学。其次,他成功地沟通了现象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并同时推进了这些领域的研究。他对现象学的解读并不是没有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低估上。但就其研究的跨度和影响而言,德雷福斯堪称是当代哲学与技术交叉研究的楷模,指明了未来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研究进行交互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雷福斯 现象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学专长研究如何走出困境?--柯林斯与德雷弗斯专长研究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楚江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8,共10页
伴随人工智能、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探索,近年来教育学界对教师教学专长问题的研究也取到了长足的进展,但研究中存在着专长概念窄化、层次划分区分度低、忽视具体的教学情境、淡化教学实践的多样性、田野研究缺乏等问题,致使... 伴随人工智能、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探索,近年来教育学界对教师教学专长问题的研究也取到了长足的进展,但研究中存在着专长概念窄化、层次划分区分度低、忽视具体的教学情境、淡化教学实践的多样性、田野研究缺乏等问题,致使"教师教学专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相混淆,相关研究难以再深入下去。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哈里·柯林斯和科学哲学家休伯特·德雷弗斯分别基于不同的研究样本,采用不同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对与专长密切相关的知识转移、意会知识、专长分层及其他相关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分析、比较两者的探索,对于教师教学专长研究走出目前的研究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专长 教师专业发展 柯林斯 德雷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德雷、罗素与维特根斯坦论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6,共8页
关系问题是形而上学中的基本问题,布莱德雷与罗素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关于关系问题的争论使正统的分析哲学采取了多元论这一默认观点。但实际情况却是,罗素并没有真正解决布莱德雷提出的关系问题,因而默认观点本身是站不住脚的。维特根... 关系问题是形而上学中的基本问题,布莱德雷与罗素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关于关系问题的争论使正统的分析哲学采取了多元论这一默认观点。但实际情况却是,罗素并没有真正解决布莱德雷提出的关系问题,因而默认观点本身是站不住脚的。维特根斯坦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关系问题,在这种解决方案的压力之下,需要放弃从语义学过渡到本体论的惯常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关系的非实在性 外在关系 布莱德雷 罗素 维特根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