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伦理理论在高校古谱诗词音乐美育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齐若伊 唐明务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将德性伦理理论融入高校古谱诗词的音乐美育之中,旨在探索一种融合道德教育与审美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借助苏州大学“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基地”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德性伦理理论如何拓展音乐教育的道德维度,进而促进学生在审美体验与... 将德性伦理理论融入高校古谱诗词的音乐美育之中,旨在探索一种融合道德教育与审美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借助苏州大学“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基地”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德性伦理理论如何拓展音乐教育的道德维度,进而促进学生在审美体验与道德认知上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古谱诗词 音乐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原理的两个基本含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德性的,表明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他的生活中发展第一种可能性,就会受到人们指责。但是,当他通过生活充分展示出第二种可能性,他才受到称赞。伦理学可以或明确或隐含地以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和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作为它的基础。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 实践 实践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与环境伦理走向协同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治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以德性伦理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交往和关系,是环境伦理学摆脱理论困境、回应实践吁求的一个发展方向。环境德性伦理关注环境问题、人类兴盛与环境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扩展传统德性、解读环境典范、构建德性理论寻求环境德性的界定... 以德性伦理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交往和关系,是环境伦理学摆脱理论困境、回应实践吁求的一个发展方向。环境德性伦理关注环境问题、人类兴盛与环境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扩展传统德性、解读环境典范、构建德性理论寻求环境德性的界定和说明。它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环境伦理与德性伦理如何相互支持,协同共进,也关乎德性伦理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当代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环境伦理 环境德性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规范伦理到德性伦理——当代道德教育哲学基础的本真回归 被引量:3
4
作者 方熹 浦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1,共3页
因长期建基于存在内在局限的规则伦理学,我们已经习惯把道德仅仅看作社会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外在操纵,使道德教育呈现出一种去道德化和非人性化倾向,异化成规则灌输和训练等相应困境。透视德性伦理学拒斥规范伦理学的要旨,我们可以得知... 因长期建基于存在内在局限的规则伦理学,我们已经习惯把道德仅仅看作社会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外在操纵,使道德教育呈现出一种去道德化和非人性化倾向,异化成规则灌输和训练等相应困境。透视德性伦理学拒斥规范伦理学的要旨,我们可以得知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对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要求,即当代道德教育回归德性伦理呼唤德性的塑造,是客服规则伦理之理论困境的现实需要,更是其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规则 德性伦理 呵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方伦理学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文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主题。在西方伦理学的历史发展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呈现出从以德性伦理为中心到以规范论为中心再到德性伦理复兴的阶段性变化。这一辩证演变过程对我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主题。在西方伦理学的历史发展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呈现出从以德性伦理为中心到以规范论为中心再到德性伦理复兴的阶段性变化。这一辩证演变过程对我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伦理 德性伦理 关系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与企业伦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龚天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8-474,共7页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和成功观都有力地支持着企业伦理,但德性伦理还需要规范伦理作为副本,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企业伦理 规范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及其现当代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温克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现当代是否只适合发展规范伦理,而德性伦理注定趋向衰落?本文在分析德性伦理与道德特质、中国古代与西方德性伦理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德性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德性伦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德性伦理在现当代仍有重... 现当代是否只适合发展规范伦理,而德性伦理注定趋向衰落?本文在分析德性伦理与道德特质、中国古代与西方德性伦理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德性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德性伦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德性伦理在现当代仍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仍是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 德性伦理 现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复兴与道德教育——兼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对德性伦理复兴的启示要求 被引量:16
8
作者 方德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要旨在于对规则伦理学的拒斥,通过对后者的行为评价体系进行一种德性论的"还原",以给行为评价提供一种前道德的评价依据;当代代表性的德性伦理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带有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德性论... 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要旨在于对规则伦理学的拒斥,通过对后者的行为评价体系进行一种德性论的"还原",以给行为评价提供一种前道德的评价依据;当代代表性的德性伦理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带有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德性论具有排斥倾向;建立一种基于人性、德性和自然三者走向同一以及人生的意义与自然的意义走向同一之上的德性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德性论对德性复兴运动深刻的启示要求,可能为伦理学研究的不利现状指出一个崭新的前进方向;德性伦理的复兴对我们的道德教育也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为道德教育提供了真实的理论依据和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 教育 德性伦理 亚里士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论要 被引量:6
9
作者 戴兆国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2期30-35,共6页
德性伦理强调以人类自身的内在品质作为人的一切生活的出发点,这不仅使德性伦理在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处规避着人类伦理生活的方向,而且在现代人类遭遇道德困境的形势下,又指示着人类伦理生活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德性伦理最终的理论指向... 德性伦理强调以人类自身的内在品质作为人的一切生活的出发点,这不仅使德性伦理在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处规避着人类伦理生活的方向,而且在现代人类遭遇道德困境的形势下,又指示着人类伦理生活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德性伦理最终的理论指向便是将成就德性与明其规范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传统德性伦理资源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还是原始儒家的德性传统,都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智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规范伦理 价值 理论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善成德:荀子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进路及其当代启示——一种德性伦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72,共9页
自宋明以降,传统儒家的发展就其理论方向而言主要是孟子学一路的充分展开,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以来的当代新儒家那里。在此理论背景之下,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论建构被简单地化约为孟子学意义上的情感主义进路。就思想史本身而言,这造... 自宋明以降,传统儒家的发展就其理论方向而言主要是孟子学一路的充分展开,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以来的当代新儒家那里。在此理论背景之下,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论建构被简单地化约为孟子学意义上的情感主义进路。就思想史本身而言,这造成了对儒学内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一种遮蔽;就儒学之作为一种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思想文化而言,更不利于我们充分发掘传统儒学内部多元性的思想资源以实现其在当代的理论重建。研究表明:作为孔子之后早期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道德哲学典范,孟子将道德基础建立在情感之上,代表了一种情感主义的理论取向,而荀子则以理性为基点展开其道德哲学,则代表了一种理性主义的理论取向,二者在理论建构上呈现出一副相映成趣而又殊途同归的图景。在儒家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会通的学术视野之下,从"人之所以为人者"、"涂之人可以为禹"、"是是非非谓之智"以及"积礼义而为君子"等四个问题的探析入手,揭示荀子道德哲学建构的理性主义进路这一独特的理论特质及其之于儒学重建所可能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学伦理 德性伦理 主义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学:儒学研究中的相对主义话题——兼与安乐哲、罗思文商榷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振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8,141,共6页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扞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德性伦理 角色伦理 新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德性伦理视野中的德性教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3,共7页
自古以来,德性教化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尤其进入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使人们重新审视德性教化。在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看来,德性已然失落。他们从实践教化和理论教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德性教化... 自古以来,德性教化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尤其进入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使人们重新审视德性教化。在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看来,德性已然失落。他们从实践教化和理论教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德性教化的认识,为现代社会中德性教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德性伦理 教化 实践教化 理论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德性伦理研究,促进个人品德建设--全国德性伦理与个人品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焕玲 崔子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个人品 德性伦理 建设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伦理研究 社会主义道体系 东北林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果真遭遇公共化困境吗?——现代社会语境下德性伦理公共化问题的思索与应答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方兴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面对日渐公共化的现代社会,占据现代道德理论主流的规范伦理学是否为德性伦理预留空间?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必然将遭遇公共化困境?文章从"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说法入手,通过梳理、分析当代伦理学界出现的几种化解德性伦理公共... 面对日渐公共化的现代社会,占据现代道德理论主流的规范伦理学是否为德性伦理预留空间?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必然将遭遇公共化困境?文章从"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说法入手,通过梳理、分析当代伦理学界出现的几种化解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之方案,并依据德性与人的生存之间关系论证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由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德性伦理是否遭遇公共化困境,而是揭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性伦理类型、寻求现代人生存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多样化德目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现代社会 公共化 陌生人的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德性伦理建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晓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8-19,共2页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从客观上看有历史文化的根源、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失误与偏差和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失当等;从主观上看也与大学生对诚信的忽视和对诚信理解的偏差有关。大学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所以高等学校...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从客观上看有历史文化的根源、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失误与偏差和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失当等;从主观上看也与大学生对诚信的忽视和对诚信理解的偏差有关。大学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所以高等学校应积极承担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渠道责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从德性伦理的视阈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重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危机 德性伦理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人的德性伦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兴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4,共3页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天人合 四方同 慎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昌济德性伦理观及对青年毛泽东等一代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长龙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55-59,共5页
杨昌济是近代中国伦理史学上的一位特殊人物,特别是他的德性伦理观具有立言、立德、立功三位一体的特征。由于他和毛泽东等人的特殊师生关系,他的伦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青年人,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追... 杨昌济是近代中国伦理史学上的一位特殊人物,特别是他的德性伦理观具有立言、立德、立功三位一体的特征。由于他和毛泽东等人的特殊师生关系,他的伦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青年人,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追求个性品质的完善,树立了变革社会的伟大政治理想,并且一以贯之地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中国的伟大变革。探索杨昌济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毛泽东性格的形成和毛泽东思想的发轫、产生和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昌济 德性伦理 青年毛泽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18
作者 杨豹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134,共6页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中,主张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与早期反理论化的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区别。努斯鲍姆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理性没...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中,主张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与早期反理论化的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区别。努斯鲍姆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理性没有真正地充分发挥其本来作用直接相关。他们就此批判功利主义,力主伦理理论化的思想,开创了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德性伦理 理论化 复兴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德性危机中的沉思与探索: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
19
作者 杨豹 《哲学分析》 2011年第4期79-90,197-198,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无法解决人们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危机 西方德性伦理 复兴 功利主义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20
作者 谢狂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要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有效性,使我国高校德育迈向新的台阶,必须要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视角来更好的体认我国的高校德育。随着德性伦理在西方的复兴和中西方德性伦理传统相互学习趋势的增强,重视人内在品性和目的性的亚里士多德的德... 要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有效性,使我国高校德育迈向新的台阶,必须要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视角来更好的体认我国的高校德育。随着德性伦理在西方的复兴和中西方德性伦理传统相互学习趋势的增强,重视人内在品性和目的性的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日益凸显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和意义。我国的高校德育也是世界高校德育的一部分,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去吸收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中的精华来更好的完善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 德性伦理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