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性伦理及其现当代价值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当代是否只适合发展规范伦理,而德性伦理注定趋向衰落?本文在分析德性伦理与道德特质、中国古代与西方德性伦理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德性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德性伦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德性伦理在现当代仍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仍是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作者
温克勤
机构地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Studies in Ethics
关键词
道德特质
德性
德性伦理
现当代价值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简介
温克勤,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5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7.
2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辑:第一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
3
麦金太尔.万俊人等译.谁之正义?何种德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4
黑格尔 贺麟 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共引文献
245
1
杨仕奎.
对“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解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9-13.
被引量:5
2
戚万学,唐汉卫.
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
.教育研究,2004,25(7):38-42.
被引量:15
3
韩秋红,庞立生.
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重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72-76.
被引量:3
4
孙昊亮.
人类克隆技术的专利保护[J]
.河北法学,2005,23(3):35-38.
5
何天云,程志敏.
论理性的非理性化倾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50-53.
6
李朝东.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思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76-80.
被引量:1
7
王海明.
道德起源目的论[J]
.东岳论丛,2000,21(3):95-98.
被引量:4
8
刘德林.
新课程背景下纪律理念的转变[J]
.江西教育科研,2005(3):17-20.
9
熊玲君.
诚信:现代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2):8-11.
10
刘森林.
透视唯物史观中的发展主义[J]
.河北学刊,2005,25(3):111-1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7
1
杨维中.
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J]
.中国哲学史,1997(2):3-11.
被引量:8
2
葛晨虹.
我们怎样进行道德评价[J]
.齐鲁学刊,2001(3):27-33.
被引量:21
3
李兰芬,王国银.
德性伦理:人类的自我关怀[J]
.哲学动态,2005(12):40-45.
被引量:20
4
林修果.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契约精神[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44-49.
被引量:15
5
张康之.
论契约的建立与扬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5):92-97.
被引量:8
6
王庆兵.
利益整合: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功能[J]
.天津社会科学,2007(1):63-66.
被引量:18
7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852页.
8
王彩波主编.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
李云光.《论孝道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收入《礼学论集》,香港:黄河文化服务社,1997年版,第315-326页.
10
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
引证文献
7
1
张翔.
论教师仁爱之心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
.教育科学论坛,2018(21):43-46.
被引量:2
2
杨建兵,陈绍辉.
麦金太尔美德伦理学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J]
.德州学院学报,2016,32(1):1-5.
3
张龙辉.
中国类利益集团规制场域核心转移:由伦理介入到契约治理——基于天津港爆炸事件的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18(3):63-71.
被引量:4
4
陆建猷,郝云红.
传统家学文化之德性伦理的三重意涵及当代指涉[J]
.云南社会科学,2016(5):31-37.
被引量:1
5
兰浩.
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建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6):126-132.
被引量:2
6
玉素萍,宋扬.
德性和德行如何步调一致[J]
.人民论坛,2018(10):136-137.
7
陈万球,何家玮.
德性与技术的偏离:道德增强技术的德性伦理批判[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27-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碧静.
解读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的仁爱之心[J]
.教育观察,2021,10(5):138-140.
被引量:2
2
陆建猷,郝云红.
家训导力:家庭德性传承的恒常动力[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3):130-136.
被引量:4
3
霍文忠,张龙辉.
固守、批判与创新: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三维度分析[J]
.理论导刊,2018(7):75-81.
被引量:1
4
张瑜.
朱熹诚信思想及现代价值[J]
.鄂州大学学报,2019,26(1):33-34.
5
王寒.
李约瑟难题与中国近代政治秩序建构——一个广义的分析视角[J]
.河北农机,2019,0(7):113-114.
6
贾雅雯.
推动学生成长的云——浅谈如何"唤醒"儿童[J]
.求知导刊,2019,0(27):85-86.
7
王寒,肖克.
场域变迁中的新时代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3):33-40.
8
肖克,张龙辉.
城市蔓延中大都市郊区基层社会的秩序生成与维护--基于非组织化利益共同体的分析视角[J]
.学术探索,2022(11):80-90.
9
谢延龙,张阿赛.
道德增强:德育的终结或新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6):1-9.
10
任俊丽.
朱子“诚”的实质与现代价值[J]
.今古文创,2024(46):92-94.
1
任仕阳,许至.
论《维摩诘经》的四大道德特质[J]
.宜春学院学报,2016,38(4):8-13.
2
崔大华.
中国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特质形成的比较分析[J]
.孔子研究,1988(3):3-8.
被引量:2
3
罗肖泉.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J]
.广西社会科学,2003(9):37-40.
被引量:41
4
喻丰,彭凯平,韩婷婷,柏阳,柴方圆.
伦理美德的社会及人格心理学分析:道德特质的意义、困惑及解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4):128-139.
被引量:18
5
喻丰,彭凯平,董蕊,柴方圆,韩婷婷.
道德人格研究:范式与分歧[J]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2):2235-2244.
被引量:17
6
陈泽环.
儒学的伦理道德特质及其现代命运——崔大华儒学传统研究初探[J]
.中州学刊,2013(11):105-109.
被引量:1
7
罗肖泉.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道德特质[J]
.社会学,2003(3):29-31.
8
唐凯麟,龙兴海.
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
.道德与文明,1994(3):43-44.
9
刘金良,姚云云.
社会工作价值视域中的伦理困境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3):57-59.
被引量:9
10
邱忠堂.
论张载“太虚”的四重本体义及诠释意义[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48-52.
被引量:4
伦理学研究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