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透视无损检测寄生蜂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子健 周淑香 +2 位作者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Micro-CT在寄生蜂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填补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空白。【方法】采用Micro-CT,针对6种不同情况下的寄生蜂样品在各种设置下进行扫描观察与分析。利用液氮瞬时冷冻正在寄生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卵的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成蜂,并对瞬时冷冻样品进行扫描,观察茶翅蝽沟卵蜂产卵器刺入茶翅蜂卵壳的位置。将3日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雌成蜂脱水、固定后进行扫描,解析其腹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将茶翅蝽卵内发育18,37,54,80和168 h的黄足沟卵蜂Trissolcus cultratus胚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2 min后进行扫描,监测其在寄主内的不同发育时间的形态特征。随机选取已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且在室温下发育5 d的柞蚕Antherea pernyi卵,置于-20℃冰箱中6个月后进行扫描。扫描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的黄足卵跳小蜂Ooencyrtus utetheisae,检测其中聚寄生蜂的数量及存活情况。随机选取8粒在茶翅蝽卵内发育至成虫的茶翅蝽沟卵蜂进行扫描鉴定性别。【结果】在寄主卵壳截面观察到茶翅蝽沟卵蜂穿刺茶翅蝽卵90 s时成蜂产卵器只穿过茶翅蜂卵壳最外层,尚未穿透卵壳内层。日本平腹小蜂的外生殖器位于腹部最下方,由产卵器、内瓣和外瓣构成,上瓣膜被几丁质隔膜分割;其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嗉囊、前胃、中肠、马氏管、回肠、直肠、肛门,消化道呈现球状或袋状。黄足沟卵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18 h后仍处于卵期;37 h后发育为幼虫;持续到54 h仍为幼虫,此时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9.32%;在80 h时,黄足沟卵蜂发育至预蛹期,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73.76%;经过168 h的发育,黄足沟卵蜂进入蛹期,此时其总体积占寄主总体积的百分比缩小至58.64%。黄足卵跳小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后处于预蛹阶段,单粒寄主卵含有5头蜂,处于存活状态。扫描被螟黄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发现寄主卵中含有31头已发育至蛹期的螟黄赤眼蜂,且均已死亡多日。通过Micro-CT可清晰辨别茶翅蝽沟卵蜂成蜂触角为膝状,雌成蜂触角鞭节末端5节均膨大,而雄成蜂的触角鞭节无膨大特征。【结论】Micro-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证实了该技术在寄生蜂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研究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多维度内窥图像 卵寄生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褐飞虱内部结构
2
作者 舒润国 周行 +2 位作者 曹子雄 贺康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三维建模,获得了褐飞虱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三维模型,保留了这些结构的原始形态,准确地还原了褐飞虱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排布,并利用Dragonfly软件对昆虫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空间体积的测量分析。本研究建立并完善了昆虫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建模技术,有助于更为精准地观察昆虫的内部组织结构,可用于昆虫形态和器官发育的表型观察,为昆虫发育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褐飞虱 内部结构 三维重构 表型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反演沉积物粒级组成--以黄河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为例
3
作者 张巍 刘晓航 +1 位作者 张鑫 范德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0-1138,共9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对沉积物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无损分析,探索CT数据(即CT值)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岩芯沉积物属性的快速、连续获取,有助于对岩芯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的全面了解。基于采自黄河水下三角...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对沉积物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无损分析,探索CT数据(即CT值)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岩芯沉积物属性的快速、连续获取,有助于对岩芯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的全面了解。基于采自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多根岩芯,利用CT技术对岩芯进行扫描获取CT值,同时对岩芯进行高分辨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CT值与沉积物粒级组成的联系。研究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以粉砂为主,CT值主要分布于700~1000 HU之间;沉积物粒度与CT值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即当沉积物粒度变大时CT值随之升高,并据此构建了沉积物粒度与CT值之间的关系式;沉积物粒级中的砂、粉砂、黏土粒级与CT值区间1200~1500 HU、800~1200 HU、600~800 HU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可以通过CT值区间估算粒级含量。经过实际应用验证,通过CT扫描反演沉积物岩芯的粒级组成是有效的,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海域沉积物粒级组成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值 粒度反演 非线性回归 黄河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原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原理,针对第三代CT对原木检测的特点,总结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缺陷进行检测的优点,阐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原木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在原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原木 缺陷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木材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于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6年第5期13-15,44,共4页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找出了一套方便于CT图像的重建和去除噪声的算法,从而提出利用计算机断层技术(CT)对木材进行缺陷检测,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 无损检测 MATLAB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文渊 李俊生 +2 位作者 张爱军 李双村 谭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88-3604,共17页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非均质多相材料,其宏观性能取决于细观乃至微观结构组成及各组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其无损、高效及高精度等特点,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述了光...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非均质多相材料,其宏观性能取决于细观乃至微观结构组成及各组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其无损、高效及高精度等特点,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述了光学技术、声波技术及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试验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三者的优势与局限性;从图像获取、图像处理、三维重建与模型建立等3个步骤详细论述了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细观模型建立;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研究热点;对CT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细观力学 数值模拟 CITESPACE 数字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化学与计算机技术提升微纳米材料光反射特性
7
作者 刘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918,共2页
微纳米材料在太阳能技术、光电子学和医学成像领域中,因卓越的光学特性而备受瞩目。化学与计算机科技的融合,正开启一条全新的道路,用于进一步提升这些材料的光反射特性。化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为材料合成和表面处理提供了精准的控制,而... 微纳米材料在太阳能技术、光电子学和医学成像领域中,因卓越的光学特性而备受瞩目。化学与计算机科技的融合,正开启一条全新的道路,用于进一步提升这些材料的光反射特性。化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为材料合成和表面处理提供了精准的控制,而计算机技术则在性能预测、数据分析和制造工艺设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为太阳能电池、光电子设备及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而且展现出推动能源、通信和医疗领域创新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成像技术 计算机技术 纳米材料 光电子学 太阳能技术 表面处理 数据分析 材料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构三维生物扰动构造--以长江口现代沉积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米智 范德江 +3 位作者 刘晓航 郑世雯 程鹏 张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8-1398,共11页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生物扰动强度的定量表征,对研究区域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T(computed tomography)值与沉积物粒级构成和含水率具有一定关系,能够较好地指示沉积物密度变化;该区出现挖掘构造、觅食虫孔构造、逃逸虫孔构造、生物遗迹构造等显性扰动构造类型,生物扰动强度介于0%-10%,扰动强度极大值出现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前三角洲和陆架过渡区,垂向上以及不同站位生物扰动构造差异显著;底质沉积物类型、上覆水团性质以及沉积速率是影响该区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三维重构 生物扰动强度 长江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舫 吴红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96-198,202,共4页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作为小型样品的三维成像工具,能够获取物体的内部与外部断面信息,并通过三维重建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测量与分析。相对以往的研究手段,Micro-CT应用于龋病研究领域具有无需破环牙齿完整性、可监测体外人工...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作为小型样品的三维成像工具,能够获取物体的内部与外部断面信息,并通过三维重建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测量与分析。相对以往的研究手段,Micro-CT应用于龋病研究领域具有无需破环牙齿完整性、可监测体外人工龋病进程的动态变化等优点。本文就Micro-CT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 龋病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舒泽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6-880,共5页
随着精准外科概念的提出,如何精确平衡病灶切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受到广泛重视。而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ICT)的应用为精准外科的实现提供了便利。该文总结了ICT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 随着精准外科概念的提出,如何精确平衡病灶切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受到广泛重视。而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ICT)的应用为精准外科的实现提供了便利。该文总结了ICT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虽然ICT仍然有很多急需改善的不足,如高辐射剂量和高价格的问题,但ICT对于提高治疗的精确性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O型臂 手术导航 辐射剂量 精准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法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快速重建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民 路宏年 黄朝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为了在普通PC机上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快速重建 ,提出了利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极坐标系下利用查找表实现快速反投影 ,然后将极坐标反投影数据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中 ,在此过程中 ,又一次运用查找表技... 为了在普通PC机上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快速重建 ,提出了利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极坐标系下利用查找表实现快速反投影 ,然后将极坐标反投影数据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中 ,在此过程中 ,又一次运用查找表技术实现快速插值 ,有效地节约了时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重建速度 ,而且重建质量与传统卷积反投影相当 ,尤其当重建图像尺寸较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快速重建 查找表 卷积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汝平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应用 64层螺旋CT SPIRAL 冠状动脉检查 MDCT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心血管病 CT技术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西南部墓地出土中世纪早期剑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无损检测研究
14
作者 马江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1,共1页
开展中世纪早期剑的研究,对中世纪早期考古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建的图像分辨率高。本研究中的剑均出土于德国西南部劳斯海姆(Lauchheim)的中世纪早期墓地。应用锥束C... 开展中世纪早期剑的研究,对中世纪早期考古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建的图像分辨率高。本研究中的剑均出土于德国西南部劳斯海姆(Lauchheim)的中世纪早期墓地。应用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测剑的内部结构,不会对腐蚀层造成再次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宗霞 李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micr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其快速准确的影像特点使其在牙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并有望提高牙周疾病的诊疗水平及预后判断。本文就micro-CT的工作原...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micr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其快速准确的影像特点使其在牙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并有望提高牙周疾病的诊疗水平及预后判断。本文就micro-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牙周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 三维重建 牙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氧化物夹杂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晓峰 杨杰 +2 位作者 邹金文 范贤强 郭志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72,共9页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研究了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内部Al2O3、SiO2及莫来石三种氧化物夹杂对不同工艺(热等静压工艺、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及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热等静压...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研究了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内部Al2O3、SiO2及莫来石三种氧化物夹杂对不同工艺(热等静压工艺、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及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能显著减小Al2O3夹杂物的尺寸和其在合金中的含量,采用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最能有效减少SiO2夹杂物在合金中的含量,而莫来石夹杂对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和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均较为敏感,且两种工艺对莫来石夹杂的作用效果类似。夹杂物在实际盘件中呈油饼状,极大地恶化了合金低周疲劳性能,且夹杂物越接近试样表面,试样的低周疲劳性能恶化越显著。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对减小三种夹杂的尺寸均有良好效果,这为人们选取合适工艺消除合金中氧化物夹杂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氧化物夹杂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投稿须知简则
17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七〇六所主办的中国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机构和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有创新和独立学...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七〇六所主办的中国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机构和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有创新和独立学术见解的学术论文,包括基金项目论文、获奖课题论文、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博士和硕士论文等。主要栏目包括: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机工程、软件与算法、人工智能技术、集成电路与微系统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外围设备、大数据与存储技术、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计算机学会 计算机体系结构 嵌入式计算机 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 中文核心期刊 系统技术 基金项目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补偿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空间分辨率增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保磊 杨民 傅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4-1118,共5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据。该方法对工件执行高放大比和低放大比两次扫描成像,其中低放大比下的投影数据没有被截断。在低放大比下执行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将重建的CT图像数字放大并重投影以得到与高放大比下投影数据相匹配的截断投影的估计值。将估计出的截断投影与高放大比下的投影组合并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空间分辨率局部增强的显微CT图像。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X射线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投影补偿 空间分辨率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的警犬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陶 李杰 +3 位作者 李细牯 徐虎 方绍勤 李居东 《中国工作犬业》 2020年第8期15-18,共4页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当前常用于犬的医学成像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锥形束CT(CBCT)和超声扫描等,以上成像技术可获得犬体脏器的二维数字断层图像,但难以直观体现各个脏器的空间...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当前常用于犬的医学成像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锥形束CT(CBCT)和超声扫描等,以上成像技术可获得犬体脏器的二维数字断层图像,但难以直观体现各个脏器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断层图像 空间位置关系 超声扫描 医学成像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对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钴铬烤瓷冠精确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莹 杨柳 +3 位作者 谢宇 张艳 魏溦 李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扫描对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钴铬烤瓷冠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利用CAD/CAM技术制作15个钴铬烤瓷冠试件,根据不同的扫描对象:预备离体牙、硅橡胶印模和石膏模型,均分为实验B组(B1、B2和B3组),另外使... 目的比较不同的扫描对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钴铬烤瓷冠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利用CAD/CAM技术制作15个钴铬烤瓷冠试件,根据不同的扫描对象:预备离体牙、硅橡胶印模和石膏模型,均分为实验B组(B1、B2和B3组),另外使用传统失蜡法铸造5个试件作为对照(A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比较边缘(AMD点和MG点)及内部适合性(CA点、AW点、AOT点、OA点)的差异,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在边缘适合性上,B组AMD点的数值均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在MG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内部适合性上,B组除OA点外的其他位点的测量数值均小于A组,其中AOT、AW、OA点B1、2组与A组的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组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A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橡胶印模的精确性明显优于预备后的离体牙及石膏模型,CAD/CAM相比传统失蜡铸造技术来说,试件具有更佳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硅橡胶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边缘及内部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