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进程中腰椎松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宏观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贾雨豪 夏宁 +4 位作者 廖冬发 徐伟 王玲 张映波 刘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1-696,共6页
目的基于骨质疏松兔模型,研究骨质疏松(OP)进程中松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与宏观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选用64只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32)和骨质疏松模型组(OP组,n=32)。将Sham组和OP组的白兔分别... 目的基于骨质疏松兔模型,研究骨质疏松(OP)进程中松质骨微观空间结构、微观力学特性与宏观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选用64只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32)和骨质疏松模型组(OP组,n=32)。将Sham组和OP组的白兔分别随机分为基线(Pre-ovx)、1、2、4个月4个组(n=8)。于术后0、1、2、4个月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分别测量各组骨密度(BMD)。采集腰椎标本并采用纳米压痕法测量微观力学参数,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测量微观空间结构参数,采用轴向压缩实验测量宏观力学强度参数。结果随着建模时间延长,BMD、最大载荷(Lmax)、骨小梁的弹性模量、硬度、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逐渐降低,骨小梁间隔(Tb.Sp)逐渐升高。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b.Th与Lmax(r=0.926,P=0.000)、弹性模量(r=0.938,P=0.000)及硬度(r=0.921,P=0.000)的相关性最强呈正相关。微观力学特性中,弹性模量与Lmax(r=0.940,P=0.000)相关性最强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Tb.Th(β=0.369,P=0.038)和弹性模量(β=0.594,P=0.002)均与Lmax呈正相关。结论Tb.Th以及骨小梁的弹性模量为骨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因素,弹性模量对于骨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可以将弹性模量作为OP骨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纳米压痕 微观空间结构 最大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空间单元的景观城市化水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毛蒋兴 李志刚 +1 位作者 闫小培 周素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84-3596,共13页
以深圳为研究案例,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政府部门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引入GIS格网分析、空间分析和栅格数据分析等方法科学地绘制了基于微观空间单元的深圳景观城市化水平分布图,从定量角度揭示了建设用地... 以深圳为研究案例,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政府部门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引入GIS格网分析、空间分析和栅格数据分析等方法科学地绘制了基于微观空间单元的深圳景观城市化水平分布图,从定量角度揭示了建设用地增长、土地转移分布及速度和土地利用整体变化速度在景观城市化水平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并归纳出了景观城市化水平梯度上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的一般数学模型,拓展和丰富了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城市化水平 土地利用变化 微观空间单元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类型 被引量:35
3
作者 蒲泊伶 董大忠 +3 位作者 吴松涛 耳闯 黄金亮 王玉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5,共7页
为探明不同成因的孔隙对页岩气储集的贡献,基于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微孔类型与分布、孔隙定量表征进行研究,并探讨页岩中微观储集空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古生界页岩微观储集空间分为矿物基质孔、有... 为探明不同成因的孔隙对页岩气储集的贡献,基于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微孔类型与分布、孔隙定量表征进行研究,并探讨页岩中微观储集空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古生界页岩微观储集空间分为矿物基质孔、有机孔和微裂缝3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类型;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五峰组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溶蚀孔、缝,九老洞组页岩有机质孔极少,多见溶蚀孔、缝;下古生界3套页岩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与矿物组成、有机质丰度和成岩演化作用有关;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微孔发育,比表面积大,为页岩气的吸附提供大量储集空间,是有利的页岩储层发育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页岩 微观储集空间 成因类型 页岩气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8
4
作者 张琴 刘畅 +1 位作者 梅啸寒 乔李井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74,共9页
从页岩气微观储层研究历程入手,总结页岩气微观储集空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探讨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科学展望,以期完善页岩气微观储层分类体系和理论。页岩气微观储集空间研究经历了随机观察和探索阶段及概念体系建立和实际应用阶段... 从页岩气微观储层研究历程入手,总结页岩气微观储集空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探讨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科学展望,以期完善页岩气微观储层分类体系和理论。页岩气微观储集空间研究经历了随机观察和探索阶段及概念体系建立和实际应用阶段。页岩气微观储集空间分类方案繁多,代表性方案主要有基于孔隙尺寸、基于孔隙产状-结构和基于孔隙成因三大综合分类,各种分类标准和术语尚不统一。页岩微观储层孔隙演化研究逐步趋于定量化,微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复杂,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岩性及矿物组分控制了微观孔隙的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机碳含量(TOC)和干酪根类型影响有机质孔的发育,成岩演化直接控制着不同类型微观孔隙的发育和演化。针对页岩气微观储层研究现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页岩气微观孔隙分类标准及划分方案,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系统的页岩气微观储层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微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定量研究,定量分析各种控制因素与各类孔隙的相关性,并不断改善测试手段,提高测量范围和精度,使页岩气微观储集空间直观、准确、全方位地展现和表征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储集空间 孔隙类型 孔隙演化 页岩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诺利地图到瓦齐城绘:18世纪罗马微观城市空间的创新研究引介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健文 张伟国 徐莹 《南方建筑》 2018年第4期57-62,共6页
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系泰斯教授主导的研究团队,研发了题为"意象城市:朱塞佩瓦齐的罗马壮游"的网络地图网站,网站以意大利建筑师诺利1748年绘制的罗马地图为基础,以意大利版画家瓦齐1761年出版的《古今罗马胜景》为核心,为18... 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系泰斯教授主导的研究团队,研发了题为"意象城市:朱塞佩瓦齐的罗马壮游"的网络地图网站,网站以意大利建筑师诺利1748年绘制的罗马地图为基础,以意大利版画家瓦齐1761年出版的《古今罗马胜景》为核心,为18世纪罗马微观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二维地图和三维绘画并置互动的创新信息化平台,并籍此展现了瓦齐城绘的独特意象,包括与诺利地图的高度匹配、对罗马城市的建筑学解剖、结合现代场景的时光之旅以及构筑历史资源的科普之窗,对我国历史城市图绘研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城市空间 瓦齐城绘 诺利地图 意象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史鹏 姜呈馥 +1 位作者 孙兵华 高栋臣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9,9,共9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和等温吸附实验等方法,研究页岩气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类型、成因及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延长组泥页岩微孔隙与矿物的形...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和等温吸附实验等方法,研究页岩气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类型、成因及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延长组泥页岩微孔隙与矿物的形成与转化存在一定联系,微孔隙中次生孔隙是不稳定矿物溶解和矿物成岩转化过程体积收缩等作用的综合结果.泥页岩孔径分布主要在10~30nm之间,孔径分布特征与页岩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形态,将研究区微孔隙形态分为四类,研究区以第Ⅱ类微孔隙结构为主,页岩气的解吸效率相对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明确研究区延长组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页岩气赋存机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储集空间 孔径分布 孔隙结构 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街角空间活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47个商业街角空间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胡一可 甘宇田 康志浩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
通过梳理街道设计标准及导则界定街角空间概念,分析商业街角空间组成并整理街角空间要素。对天津市47个商业街角空间开展实地调查并提取街角空间要素。基于物种均匀度指数测度,构建街角空间活力指数计算体系,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梳理街道设计标准及导则界定街角空间概念,分析商业街角空间组成并整理街角空间要素。对天津市47个商业街角空间开展实地调查并提取街角空间要素。基于物种均匀度指数测度,构建街角空间活力指数计算体系,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空间要素对街角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人行道宽度、建筑前面积显著负影响街角空间活力,空间开敞度、售卖设施密度、休息座椅密度显著正影响街角空间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街角空间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小微空间活力提升及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角空间 道路交叉口 微观空间 空间活力 活力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维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3,共6页
京沪高速铁路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要素流通,扩大了生产要素集散度的空间分异,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空间组织形式。京沪高铁将会进一步夯实北京和上海铁路运输的中心地位,加强东部发展轴的快速形成;提升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拉动... 京沪高速铁路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要素流通,扩大了生产要素集散度的空间分异,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空间组织形式。京沪高铁将会进一步夯实北京和上海铁路运输的中心地位,加强东部发展轴的快速形成;提升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辐射能力;加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地域整合,扩大京津冀都市圈的直接影响范围,形成诸多的次级经济增长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宏观空间结构 中观空间结构 微观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维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63,共9页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在区域空间上加速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要素流通,扩大生产要素集散度的空间分异,形成不同的空间组织形式;同时也对我国区域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看,京沪高铁将加强北京和上海铁路运输的...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在区域空间上加速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要素流通,扩大生产要素集散度的空间分异,形成不同的空间组织形式;同时也对我国区域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看,京沪高铁将加强北京和上海铁路运输的中心地位、强化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主导作用;从中观方面来看,京沪高铁将会提升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力,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辐射能力;从微观方面来看,京沪高铁将加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地域整合,扩大京津冀都市圈的直接影响范围,形成诸多的次级经济增长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宏观空间结构 中观空间结构 微观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的微观实践
10
作者 梁明 罗荣 +1 位作者 胡最 张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0-724,共5页
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认识和分析具有复杂巨系统特征的宏观地学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GIS的生命力不仅局限于此.GIS完备的空间关系理论、空间分析体系和成熟的空间表达方法与数据处理手段,同样可以借鉴来处理微观空间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认识和分析具有复杂巨系统特征的宏观地学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GIS的生命力不仅局限于此.GIS完备的空间关系理论、空间分析体系和成熟的空间表达方法与数据处理手段,同样可以借鉴来处理微观空间问题.以石油勘探采样柱中的微管道三维重建为例,研究了利用GIS理论与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与组织、三维模型构建与可视化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利用既有的GIS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微观空间特征的可行性.同时,将GIS的理论与方法从宏观领域引入微观领域还有利于将之前视为属性数据的对象,也以几何数据的形式来表现.通过用信息流的方式来模拟和表达物质流,进一步提高对微观空间对象与规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三维可视化 微观空间 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同 熊亮 +3 位作者 徐猛 董晓霞 周瑞琦 付晓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3,210,共8页
根据川南地区绵阳—长宁拉张槽3口井的源储实验资料研究表明,川南地区筇竹寺组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演化程度高、高脆性等特征,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B1井区保存条件较好。微观储集空间分为有机孔、无机孔(黏土矿物... 根据川南地区绵阳—长宁拉张槽3口井的源储实验资料研究表明,川南地区筇竹寺组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演化程度高、高脆性等特征,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B1井区保存条件较好。微观储集空间分为有机孔、无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脆性矿物粒间孔、粒内溶蚀孔及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构造微缝、成岩收缩缝和溶蚀缝)3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类型,孔隙形态表现为细颈墨水瓶广体孔含少量狭缝形孔和平板、楔形缝2种结构,孔径分布复杂,以中孔为主,少量微孔及大孔。优质页岩孔容、BET比表面积较大,为页岩游离气及吸附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吸附空间。其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成岩作用、孔隙流体压力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页岩气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分类及孔径定量表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李晨溪 乔李井宇 刘畅 梅啸寒 杜会尧 禄佳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2-432,438,共12页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和孔径定量表征是页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对微观孔径进行了定量表征。...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和孔径定量表征是页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对微观孔径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沙河街组页岩具有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的特征。根据发育位置、成因及产状,将储集空间分为孔隙与裂缝两大类,并制定了孔隙和裂缝的尺度评价标准。孔隙包括矿物基质孔隙和有机质孔隙;裂缝包括构造、层间、超压破裂、成岩和有机质收缩裂缝。氮气吸附等温曲线主要存在3种类型,分别反映了样品中微孔、中孔及宏孔的分布差异。通常氮气吸附实验能更好地表征中孔的发育特征,而扫描电镜所测孔隙更好地表征了宏孔的发育。需要进一步采用二氧化碳吸附、纳米CT及压汞实验定量表征页岩的微孔和宏孔的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吸附实验 孔径定量表征 微观储集空间 矿物组成 富有机质页岩 沙河街组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设计控制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耀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0,共5页
采取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三亚城市设计控制工作的系列项目实践,在城市设计控制改良规划管理、引导开发秩序、辅助公民社会运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新性的思考和实践。提出将城市设计控制作为优化城乡规划法制化管理的"技术... 采取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三亚城市设计控制工作的系列项目实践,在城市设计控制改良规划管理、引导开发秩序、辅助公民社会运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新性的思考和实践。提出将城市设计控制作为优化城乡规划法制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引导市场有序化开发的"系统指引",公民社会自治理的"辅助手段",成为搞好"城乡微观空间治理"的技术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城市微观空间治理 城市设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琳 薛晓辉 +2 位作者 杜伟 成鹏 自杰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622,共6页
以云南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手段,探究泥页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发育类型与特征。结果表明: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孔隙成因复杂,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的微观储集空间... 以云南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手段,探究泥页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发育类型与特征。结果表明: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孔隙成因复杂,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的微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粘土矿物孔隙、颗粒矿物孔隙、微裂隙等,以有机质孔隙最为发育,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介于1.59%~11.33%之间,平均值达到了5.0%,小孔、微孔所占储集空间比例约56.5%,中孔和超大孔所占比例为34.0%,大孔相对较少。控制筇竹寺组页岩孔隙发育的因素主要有TOC、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TOC是影响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微观储集空间 微裂隙 影响因素 筇竹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之,右之?游客景区游览方向偏好特征、影响因素与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奇美 赖清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8,共14页
有别于大尺度空间视角,与游客行为密切相关的微观尺度因直观性及强应用性逐渐获得关注,左和右是微观尺度中游客最常用到的空间识别因素,但相关研究还需加强。文章以环状分布的广东湛江湖光岩景区为例,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采用... 有别于大尺度空间视角,与游客行为密切相关的微观尺度因直观性及强应用性逐渐获得关注,左和右是微观尺度中游客最常用到的空间识别因素,但相关研究还需加强。文章以环状分布的广东湛江湖光岩景区为例,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方法分析游客景区游览方向的左右偏好特征。研究发现,游客选择右边(60.6%)游览多于左边(39.4%),景点分布、设施布置、导览交通规划和旅游氛围等自然环境组成拉力,主体意识、个人经验、条件反射和身体感受等身体因子构成推力,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等形成阻力,三者是影响左右偏好的因素。研究进一步指出,在认知、身体、情境三者交织的动态系统影响下的具身成长过程是游客景区游览方向偏好形成的深层机制。研究丰富了旅游者空间行为的整合性以及微观尺度视角,引入具身认知理论揭示了旅游者空间行为选择机制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旅游具身成长理论;建议景区空间规划与客流管理中应充分利用游客在空间上的具身实践规律,引导游客行为,优化景区合理布局与旅游流的调控功能,提升游客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方向偏好 具身认知 具身成长 微观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