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光整加工对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锦进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1 位作者 庞桂兵 徐文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46-1349,1387,共5页
通过对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工件阳极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变化的分析,指出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是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圆角化”过程;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电化学溶解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提出“尖峰”形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存在有... 通过对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工件阳极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变化的分析,指出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是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圆角化”过程;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电化学溶解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提出“尖峰”形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存在有利于改善电化学光整加工质量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强化机械作用的手段,实现了大型反应釜内表面的光整加工处理,其表面粗糙度Ra值可在短时间内降至0.04μ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几何形貌 电化学 光整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微观几何分析技术在齿轮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福龙 吴训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1,共3页
在纵置变速器中,常啮合齿轮副可靠性的高低对于变速器整体性能水平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某汽车纵置变速器常啮合齿轮失效故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运用RomaxDesigner软件中的齿面微观几何分析技术对该齿轮副进行优化设计。对齿轮副进行... 在纵置变速器中,常啮合齿轮副可靠性的高低对于变速器整体性能水平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某汽车纵置变速器常啮合齿轮失效故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运用RomaxDesigner软件中的齿面微观几何分析技术对该齿轮副进行优化设计。对齿轮副进行齿面微观优化修形,并对优化修形前后齿面载荷分布均匀性、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强度安全系数等参数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修形可以使齿面载荷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强度,进而达到增加齿轮寿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失效 齿面微观几何分析 优化设计 齿轮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观几何形状测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3
作者 王晓东 常城 宋洪侠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1,15,共5页
随着微技术的发展,对微观结构的精确测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能够用于微观几何形状测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术(STM)、扫描光学近场显微术(SNOM)和原子力显微术(AFM)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术 微观几何形状 传感器 STM 扫描光学近场显微术 原子力显微术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正交织物织造过程模拟及其微观几何结构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莹 向卫宏 +3 位作者 赵洋 邓聪颖 禄盛 曾宪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3,共9页
为获得更为精确的织物模型,以满足织物及其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破坏机制分析的需要,针对多尺度材料几何结构建模中存在宏观和介观尺度理想化假设,从而导致织物微结构特征缺失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在纤维尺度提出一种织物织造... 为获得更为精确的织物模型,以满足织物及其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破坏机制分析的需要,针对多尺度材料几何结构建模中存在宏观和介观尺度理想化假设,从而导致织物微结构特征缺失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在纤维尺度提出一种织物织造过程动态仿真方法。该方法建立了织机关键部件的几何模型,由织造矩阵控制开口运动,通过计算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力,模拟织机五大运动,得到4个处于不同织造时期的单胞组成的三维正交织物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织物单胞的微观几何结构受相邻单胞的影响,在织造过程中发生变化;最上层和最下层纬纱的应力高于中间层纬纱;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了纱线的卷曲、路径和横截面形状等织物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造过程 数字单元法 三维正交织物 微观几何结构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对齿轮啮合振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申传鹏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王晓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3,98,共5页
为探讨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对齿轮啮合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真实齿面的统计特性,借助分形几何理论以及Herz公式,建立了基于真实齿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法向接触阻尼的近似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所得齿面微观几何轮... 为探讨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对齿轮啮合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真实齿面的统计特性,借助分形几何理论以及Herz公式,建立了基于真实齿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法向接触阻尼的近似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所得齿面微观几何轮廓的分形参数,分析了加工方法对齿面法向接触阻尼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齿面法向接触阻尼对齿轮啮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影响齿轮的啮合振动;加工方法影响齿面法向接触阻尼的变化率;与磨削加工相比,电化学光整加工齿面的法向接触阻尼更大,可减小齿轮啮合振动,有助于提高振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几何形貌 法向接触阻尼 加工方法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整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伟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刘俊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89-93,98,共6页
为探讨研究不同光整加工方法所形成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摩擦磨损的影响,基于对实验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及MATLAB软件,建立出能够更加准确表征平磨加工、研磨加工及电化学光整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重构表面。在重构表面的... 为探讨研究不同光整加工方法所形成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摩擦磨损的影响,基于对实验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及MATLAB软件,建立出能够更加准确表征平磨加工、研磨加工及电化学光整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重构表面。在重构表面的基础上,结合表面微观接触理论及艾伯特负荷曲线,对研磨加工及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磨损阶段及磨损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与平磨加工及研磨加工所形成的“尖峰”状粗糙峰相比,经过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试件表面粗糙峰形状呈现摩擦特性更好的“圆弧”状,且表面微观几何形貌规则化程度更高;在峰谷差值相同的条件下,电化学光整加工得到的表面磨损更加稳定,精度保持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微观几何形貌重构 微观接触分析 艾伯特负荷曲线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单元法的三维正交织物微观几何结构建模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莹 何田田 +2 位作者 陈翔 禄盛 王友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共8页
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纱线的空间构型和微观几何结构,针对在织物建模过程中,因忽略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纱线截面形状变化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纤维间摩擦力的方法。通过纱线纤维化离散,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 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纱线的空间构型和微观几何结构,针对在织物建模过程中,因忽略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纱线截面形状变化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纤维间摩擦力的方法。通过纱线纤维化离散,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三维正交织物成型过程,建立了5种精度递进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5种模型中的每根纱线分别由4、7、12、19和37根数字纤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纱线纤维化离散程度的提高,仿真时间延长,织物厚度减小,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节点平均作用力下降速度变缓,势能变小;当每根纱线由19根数字纤维组成时,所建织物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与真实织物样本在显微镜下的内部切片图像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三维正交织物 数字单元法 微观几何结构 纱线纤维化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芳纶平纹织物微观几何结构的纱线抽拔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莹 刘岳岩 +3 位作者 赵洋 陈翔 禄盛 胡瀚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4,共8页
为研究芳纶平纹织物纱线抽拔力学性能及各参数的影响规律,建立纱线抽拔数学模型,为后续数值模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数字单元法模拟芳纶平纹织物织造过程,获得其微观几何模型,并计算得出纱线轮廓。在此基础上,使用ABAQUS模拟单纱抽拔过程... 为研究芳纶平纹织物纱线抽拔力学性能及各参数的影响规律,建立纱线抽拔数学模型,为后续数值模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数字单元法模拟芳纶平纹织物织造过程,获得其微观几何模型,并计算得出纱线轮廓。在此基础上,使用ABAQUS模拟单纱抽拔过程,建立纱线厚度方向单层网格划分准则和纱线材料属性,获得横向预紧力、纱线间摩擦因数对纱线抽拔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能量转换机制。结果表明:仿真所得抽拔力峰值和横向预紧力峰值与实验值仅差5.96%和-8.51%,外力做功主要通过摩擦耗散;随着横向预紧力和纱线间摩擦因数的增大,抽拔力峰值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所建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纱线抽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平纹织物 微观几何模型 纱线抽拔 抽拔力峰值 数字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形成及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江丽汗.冬德尔汗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9,共4页
针对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厚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构型分析,基于流体润滑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微造型使表面几何形态呈凹凸不平状,有助于动压效应... 针对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厚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构型分析,基于流体润滑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微造型使表面几何形态呈凹凸不平状,有助于动压效应的形成;在同样的条件下,与磨削加工相比,电化学光整加工后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可产生更强的动压效应,有利于润滑;使微观几何结构在摩擦副表面分布,可使液膜压力分布不均,使摩擦副表面的膜压具有波动性,形成泵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 动压效应 泵送效应 电化学 光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微观修形技术在齿轮降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福龙 葛兵 +1 位作者 张珏成 吴训成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3-517,共5页
在纵置变速器中常啮合齿轮副修形质量的高低对变速器的整体噪声水平有很大影响。建立齿轮静传递误差模型,运用RomaxDesigner软件中的齿面微观几何分析技术对某汽车纵置变速器的常啮合齿轮副进行齿面微观优化修形,并对优化修形前后齿面... 在纵置变速器中常啮合齿轮副修形质量的高低对变速器的整体噪声水平有很大影响。建立齿轮静传递误差模型,运用RomaxDesigner软件中的齿面微观几何分析技术对某汽车纵置变速器的常啮合齿轮副进行齿面微观优化修形,并对优化修形前后齿面载荷分布均匀性、单位长度载荷最大值和静传递误差等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修形可以使常啮合齿轮副的齿面载荷分布更加均匀,静传递误差幅值减小,从而达到降低齿轮噪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齿面微观几何分析 优化修形 静传递误差 齿轮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头铣刀数控加工表面形貌几何仿真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涛 王敏杰 蔡玉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几何仿真是建立铣削力预测模型的基础,而传统的几何仿真只考虑刀具的平动而忽略其转动。本文在同时考虑刀具平动和转动的基础上,利用工件Z-Map表示模型和刀刃离散表示法,提出了一种球头铣刀三轴数控铣削的微观几何仿真算法。该算法鲁棒... 几何仿真是建立铣削力预测模型的基础,而传统的几何仿真只考虑刀具的平动而忽略其转动。本文在同时考虑刀具平动和转动的基础上,利用工件Z-Map表示模型和刀刃离散表示法,提出了一种球头铣刀三轴数控铣削的微观几何仿真算法。该算法鲁棒性好、适用范围广,不仅能高效而准确地仿真铣削表面形貌,而且能准确提供切屑的轮廓,为建立精确的切削力预测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几何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几何仿真 Z—Map模型 刀刃离散表示法 球头铣刀铣削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表面微观高点对电化学光整加工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库兰.库龙卡可 周进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4-668,共5页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建立了小间隙条件下的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高点复制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光整加工后所获得的阳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是阳极表面自身微观几何轮廓与阴极表面微观几何...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建立了小间隙条件下的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高点复制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光整加工后所获得的阳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是阳极表面自身微观几何轮廓与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共同作用复合的结果;同时,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助于利用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的高点提高整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光整 阴极 表面微观几何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刃口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邬本祥 陈政伟 +2 位作者 黄隆荣 徐启明 徐和平 《工具技术》 2019年第1期8-14,共7页
切削刃口几何形状对刀具的寿命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适当的刃型可改善刀具的耐磨性,进而提高刀具的寿命及可靠性,改善切削加工的稳定性和工件的质量。切削刃口几何形状包括刃口宏观几何和微观几何及刃口表面形貌。采用合适的刃口制备... 切削刃口几何形状对刀具的寿命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适当的刃型可改善刀具的耐磨性,进而提高刀具的寿命及可靠性,改善切削加工的稳定性和工件的质量。切削刃口几何形状包括刃口宏观几何和微观几何及刃口表面形貌。采用合适的刃口制备工艺来获得特定的刃口微观几何和刃口表面形貌,可提高刀具寿命和改善刀具性能。在回顾刃口制备技术和工艺方法、切削刃口表征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刃口几何形状对刀具耐磨性及刀具寿命和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口制备 刃口几何 微观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体织造过程的数字单元法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檀晨晨 单忠德 +1 位作者 孙正 王尧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预制体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性能。而预制体的性能往往取决于纱线的空间结构,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纤维束的宏观三维空间结构和微观截面几何构型,通过将纱线离散化,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织造过程。本文综述了复合材料... 预制体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性能。而预制体的性能往往取决于纱线的空间结构,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纤维束的宏观三维空间结构和微观截面几何构型,通过将纱线离散化,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织造过程。本文综述了复合材料预制体织造过程的数字单元法模拟研究进展。在微观几何结构方面,详述了数字单元法研究由理论到应用的发展历程,对先进的数字单元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当前模型对于数字单元法模拟纺织过程较为理想化,未考虑纤维的抗弯刚度、空气阻尼效应以及横向压缩引起的能量损失等工艺参数,指出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优化数字单元法,实现参数化建模,深入研究纤维束变形机理以获得纤维更为真实的微观几何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复合材料 织造过程 数字单元法 摩擦磨损 微观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度”不能粗糙说
15
作者 严龙祥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零件表面质量 规划教材 上海 高等专科教育 微观几何形状 金属切削原理 加工表面 小间距 光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a device for precision shaping of grinding wheel macro-and micro-geometry 被引量:1
16
作者 Krzysztof NADOLNY Wojciech KAPLONE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35-143,共9页
The selected modifica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inding wheels were described which facilitate an increase i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grinding wheels with conic chamfer and grinding wheels with microdiscontinui... The selected modifica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inding wheels were described which facilitate an increase i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grinding wheels with conic chamfer and grinding wheels with microdiscontinuities on the active surface). Using these background details, a suggested thesis was put forward regarding the need to develop a device which will allow for the shaping of the macrogeometry of the grinding wheel (cylindrical and conical surfaces) and the microdiscontinuities within the dressing oper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device was presented and prepared in two functional variant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unting of the motor), then a prototype was described. An example of the grinding wheel active surface, shaped by using this device, was also present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performed determine that the error of shaping the conic chamfer angle within the range of 0-1.5°, using the developed device, is approximately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pass grinding DRESSING grinding wheels with conic chamfer microdiscontinuities of grinding wh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rack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micro-plasma cladding process 被引量:1
17
作者 ZHOU Chen TIAN Wen-hua +2 位作者 ZHANG Qiao-xin LI Xue-wu TANG Ming-k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309-2319,共11页
The purpose wa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plasma cladd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geometry,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ate of cladding track).Self-fluxing ferrous allo... The purpose wa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plasma cladd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geometry,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ate of cladding track).Self-fluxing ferrous alloy powders were fabricated on Q235 substrate.Based on the uniform design,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s was designed reasonably in the sample space,which greatly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reduced costs.After a series of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all samples,but the average grain size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which resulted in the change of wear rate.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icro-hardness,average grain size and wear rate of the track had also been investigated.Subsequently,an optimiz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with excellent wear rate under the geometric constraints.The correctness of optimization model wa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cladding optimization model GEOMETRY MICROSTRUCTURE wear rate uniform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command with finite time convergence using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被引量:5
18
作者 麻毅威 张为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59-868,共10页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command(DGGC), a new formation of this guidance law is proposed,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finite time convergence(FTC) of the line of sight(LOS) rate to ...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command(DGGC), a new formation of this guidance law is proposed,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finite time convergence(FTC) of the line of sight(LOS) rate to zero or its neighborhood against maneuvering targets in three-dimensional(3D) space. The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 i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target acceleration, which makes the new DGGC more applicable to practical interception scenarios.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newly proposed guidance command is demonstrat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ile guidance 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command (DGGC) finite time convergence (FTC)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 maneuvering targ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