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分析人体组分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状态
1
作者 程蛰承 翟建 +2 位作者 洪奇 胡敏 叶文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定量CT(QCT)分析人体组分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0例HCC,根据术后病理显示存在MVI与否将其分为阳性组(n=15)与阴性组(n=45)。比较组间QCT人体组分参数,包括骨密度(BMD)、皮下脂肪面积... 目的观察基于定量CT(QCT)分析人体组分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0例HCC,根据术后病理显示存在MVI与否将其分为阳性组(n=15)与阴性组(n=45)。比较组间QCT人体组分参数,包括骨密度(BMD)、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总脂肪面积(TFA)和皮下/内脏脂肪面积比(SVR),以及椎后肌群脂肪面积(MFA)、肌肉面积(MA)及脂肪浸润程度(MFI),观察各参数预测HCC MVI状态的效能。结果阳性组SFA、TFA、MFA及MFI均高于,而MA低于阴性组(P均<0.05)。以SFA、VFA、TFA、MA、MFA及MFI预测HCC MVI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0.790(P均<0.05);其中,TFA和MFI均为HCC 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AUC分别为0.790和0.759。结论基于QCT分析人体组分有助于预测HCC M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蛰承 胡敏 +2 位作者 凌生泉 王笛 韦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7-771,共5页
目的 观察动态增强MRI(DCE-MR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共68枚病灶(64例单枚、2例2枚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MVI阳性组(n=17)与MVI阴性组(n=51);比较组间术前DCE-MR... 目的 观察动态增强MRI(DCE-MR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共68枚病灶(64例单枚、2例2枚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MVI阳性组(n=17)与MVI阴性组(n=51);比较组间术前DCE-MRI定性及定量参数,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CC MVI术前DCE-MRI特征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单一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MVI阳性组DCE-MRI所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假包膜不完整、瘤内坏死、瘤周子灶、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强化及马赛克征占比均高于MVI阴性组,病灶最大径大于MVI阴性组,而静门脉期廓清率(PEW)、绝对廓清率(AEW)及相对廓清率(REW)均低于MVI阴性组(P均<0.05)。瘤周子灶(OR=33.777,P=0.003)、病灶最大径≥4.25 cm(OR=6.429,P=0.038)及REW≤0.15(OR=6.148,P=0.028)均为HCC 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755、0.719、0.781及0.897。结论 DCE-MRI可有效术前预测HCC M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评分及临床参数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nomogram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小芳 汪清华 +4 位作者 杨洪安 肖琼 廖建 高阳 谭永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基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各项术前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 2WI、DWI和ADC以及Gd-EOB-DTPA对比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T_(1)WI共7个序列。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肿瘤的常规影像特征。自7个序列的图像上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然后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预测MVI的预测模型。再将所有序列图像提取的特征整合,经降维分析后最终筛选出6个最佳组学特征并采用线性SVM方法构建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然后基于此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放射组学评分(Radscore)作为后续建模特征。最后共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上述三类资料(即临床资料、常规影像特征、组学特征)中筛选出的特征进行综合模型的构建,包括线性的支持向量机(linear SVM)、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rbf-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和XGBoost(XGB)。采用ROC曲线及概率校准曲线验证并评估单一或联合模型预测MVI的效能,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选择最优模型。结果:临床指标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甲胎蛋白浓度、动脉期瘤周增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边缘、肿瘤生长模式、瘤内出血以及静脉侵犯征象(RVI)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在7种单序列及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中,以多序列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为最佳(在训练集中的AUC=0.913,95%CI:0.822~1.000)。建立的5个机器学习综合模型中rbf-SVM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相较于Radscore(测试集:AUC=0.879,95%CI=0.755~1.000)、临床病理(测试集:AUC=0.629,95%CI=0.453~0.805)和常规影像特征预测模型(测试集:AUC=0.567,95%CI=0.384~0.751),Radscore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常规影像特征构建的综合模型列线图(测试集:AUC=0.968,95%CI=0.920~1.000)表现出最优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临床指标、常规MRI征象及组学特征构建的多参数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疾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微血管浸润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分级的危险因素预测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永倩 赵新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肝切除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分级有助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本文对原发性HCC的MVI分级预测进行研究。方法:对11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HC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各项临床指... 目的:肝切除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分级有助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本文对原发性HCC的MVI分级预测进行研究。方法:对11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HC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各项临床指标(性别、年龄、AFP、肝炎和肝硬化有无)、影像特征(肿瘤直径、数量、包膜)、病理(Edmondson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M0(无MVI)、M1(MVI低危组)和M2(MVI高危组)三组。采用单因素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秩和检验显示不同MVI分级患者的肿瘤直径、包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MVI分级的病理Edmondson分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其余因素在不同MVI分级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0.195,P<0.001)、包膜(OR=6.772,P<0.001)及Edmondson分级(OR=5.720,P=0.040)为肝癌MVI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MVI分级的最佳肿瘤直径临界值为3.9 cm,直径>3.9 cm是MVI 2级的预测因子,其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48.9%,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95%CI:0.656~0.872,P<0.001)。结论:肿瘤直径和包膜可作为术前肝癌MVI分级的有效预测指标,其预测效果与术后Edmondson分级相同。预测原发性HCC的MVI级别的最佳肿瘤直径阈值为3.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血管浸润 分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段亚阳 周坤鹏 +1 位作者 边杰 李思瑶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非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进行术前预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是否有MVI的HCC病人129例。所有患者术前2周内行3.0 T MRI。... 目的建立基于非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进行术前预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是否有MVI的HCC病人129例。所有患者术前2周内行3.0 T MRI。在T2WI-FS及ADC图中逐层勾画病灶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三步降维方法Variance Threshold、SelectKBest、LASSO算法依次进行降维来进行特征选择。分别使用六种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Neighbor,KNN)、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增强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通过绘制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三个指标来评价各分类器所构建模型的效能。结果从T2WI-Fat suppressed (FS)及ADC图中分别提取出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降维,最终从T2WI-FS图中筛选出12个以及从ADC图中选出8个最优特征来分别构建两个组学模型。两种分类器SVM、LR基于T2WI-FS特征所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值分别为0.869、0.801,准确度为0.78、0.81。结论使用T2WI-FS的12个组学特征,可以获得较高的AUC值和准确度。因此,认为基于T2WI-FS的三维成像组学特征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对肝细胞癌的微血管浸润进行术前非侵入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微血管浸润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注意力机制结合临床特征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 被引量:1
6
作者 巩高 曹石 +4 位作者 肖慧 方威扬 阙与清 刘子蔚 陈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851,共1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微血管浸润(MVI)存在的一致性和诊断性能,以及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和临床特征在MVI分类预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158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包括常规MRI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微血管浸润(MVI)存在的一致性和诊断性能,以及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和临床特征在MVI分类预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158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包括常规MRI序列(T_(1)WI、T_(2)WI、DWI)、增强MRI序列(AP、PP、EP、HBP)、合成MRI序列(T1mapping-pre、T1mapping-20min)得到MRI图像以及可能与MVI相关的临床数据。基于EfficientNetB0和注意力模块分别建立单序列深度学习模型和融合模型,并且通过深度学习可视化技术显示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高危区域。结果基于T1mapping-20min序列和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结果要优于其他融合模型。准确度为83.76%,AUC为85.01%,敏感度为83.78%,特异度为87.02%,且深度可视化技术可以显示MVI高危区域。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多个MRI序列的单序列模型和融合模型,并验证了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注意力机制和临床特征对MVI分类预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浸润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注意力机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T2WI图像纹理特征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武明辉 谭红娜 +2 位作者 吴青霞 史大鹏 王梅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1-19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能否准确预测微血管侵犯会影响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MR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 背景与目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能否准确预测微血管侵犯会影响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MR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纹理特征预测HCC 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病理证实为HCC的T2WI图像及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分析两组HCC患者的T2WI图像纹理特征,应用纹理分析方法测定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方差、能量、熵、自相关、惯量、逆差距和反差共11个纹理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例HCC患者中,男性186例,女性34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54岁;病理证实MVI阳性者71例,阴性者149例。220例HCC患者中,T2WI上检出MVI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127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和66.4%。220例HCC患者T2WI图像纹理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峰度、逆差距及自相关值均高于MVI阴性组,而惯量、熵值低于MVI阴性组,且这些纹理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纹理特征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熵、惯量、自相关和逆差距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21、0.318、0.355、0.698和0.677。T2WI、纹理特征和T2WI联合纹理特征判断MVI的AUC分别为0.635、0.719和0.782;纹理特征和T2WI联合纹理特征诊断MVI的灵敏度分别为74.6%和88.1%,特异度分别为70.5%和74.5%。结论:T2WI图像纹理参数对HCC患者MVI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T2WI联合纹理特征诊断MVI的效能高于单独T2WI及图像纹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肝细胞癌 微血管浸润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预测MVI阴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5
8
作者 瞿琦 张涛 +5 位作者 张学琴 鲁梦恬 徐磊 张继云 刘茂童 姜吉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59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者125例,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MRI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获得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1、3和5年RFS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随访过程中,37例HCC患者复发,中位RFS时间为27.1个月[95%置信区间(CI):43.3~54.1个月],术后1、3和5年RFS率分别为88.0%、71.9%、45.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风险比(HR)=4.807,95%CI:1.126~20.526,P=0.034]、肝胆期瘤周低信号(HR=3.755,95%CI:1.736~8.122,P=0.001)、肝胆期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RIR)(HR=0.019,95%CI:0.001~0.396,P=0.010)是HC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上述3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0.740~0.882),同时经Bootstrap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指数为0.795(95%CI:0.723~0.867),且校准曲线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概率吻合度较好。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MVI阴性HCC患者的术后R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浸润 列线图 无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原发性肝癌影像学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褚晓彤 付宇 +2 位作者 郑爽 何刊 张惠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4-1249,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个体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准医疗体系的建立和数字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肝癌的认识,也完善了肝癌的诊疗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癌影像学领域的应用...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个体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准医疗体系的建立和数字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肝癌的认识,也完善了肝癌的诊疗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癌影像学领域的应用已被广为探索。本文着重对基于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在肝脏及肿瘤的分割、肝癌的诊断、组织学分级、微血管浸润(MVI)评估、预测术后复发和治疗后疗效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且对现有的挑战提出了看法,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组织学分级 微血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怡然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159,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异质性发生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的发展,特征性影像征象及相关参数在评估HCC生物学行为...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异质性发生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的发展,特征性影像征象及相关参数在评估HCC生物学行为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可以量化HCC组织结构、分型和细胞分子表达的异质性,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肿瘤分子病理层面改变,而且为HC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本文就fMRI目前评估HCC生物学行为的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生物学行为 病理分级 微血管浸润 分子病理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