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微 曾妮 +2 位作者 胡帆 吴中兴 东耀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稳定性 种植体支抗 种植体稳定性 正畸治疗 个体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月兰 董莹丽 +2 位作者 闫利辉 刘林嶓 张晓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2颗磨牙均得到了有效的压低,压低(2.7±1.2) mm,压低时间(6.5±3.2)个月。与矫治前比较,U6-PP、U7-PP明显降低(t =9.659,7.730,P<0.001),而U6-RL、U7-RL、U6-PP角和U7-PP角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测量指标L、W和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磨牙伸长的修复前矫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伸长磨牙 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晓荣 陈江浩 牛亦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37-539,543,共4页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强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30例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选择6例已经结束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上颌强支...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强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30例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选择6例已经结束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选择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上颌支抗,以内收上颌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种植体植入部位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的颊侧牙槽间隔,加力值为每侧1.47~1.96N。对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共植入12枚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后其上颌前突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06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4mm,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效果。治疗中,种植体保持稳定,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健康。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支抗形式,可以满足正畸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合时间对微螺钉种植体-骨结合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宛莉娜 赵震锦 +2 位作者 陈钰文 张扬 邢庆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愈合时间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各部位(颈段、中段、尖端)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微螺钉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方式。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3只,每只犬每侧上颌颊侧骨板植入4枚种植钉,共24枚,分别进行即刻负载或愈合...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愈合时间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各部位(颈段、中段、尖端)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微螺钉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方式。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3只,每只犬每侧上颌颊侧骨板植入4枚种植钉,共24枚,分别进行即刻负载或愈合4周和8周后加载200 g牵引力,加载8周时处死动物并取材。常规制备标本,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颈部即刻加载时以纤维结合;经过一段愈合期逐渐转向骨性结合。中部及尖端以骨性结合为主。结论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颈部,愈合期是影响界面结合方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 愈合期 不同部位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娜 林崇翔 +3 位作者 丁熙 邵侠 赵瑜 屠呈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股骨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炎症组、空白组(n=4),正常组和炎症组单侧股骨远心端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炎症组在植入种植体后用丝线环扎种... 目的:建立大鼠股骨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炎症组、空白组(n=4),正常组和炎症组单侧股骨远心端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炎症组在植入种植体后用丝线环扎种植体颈部并使种植体上端暴露于体表外;正常组在植入种植体后严密缝合,植体不外露;空白组仅进行麻醉、切开及缝合等对照处理,未植入种植体。术后第4周取样、采血,拍摄X线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在T淋巴细胞(CD4^+)中的比例。结果:炎症组大鼠种植体周围出现炎性肉芽组织,X线片显示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有角形吸收,其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0.66±0.32)%,显著低于正常组(2.69±1.19)%和空白组(4.06±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股骨远心端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造模成功;该动物模型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数量上存在异常,可能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agle犬后牙解剖特点与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部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影涛 徐平平 +2 位作者 元佩燕 王晶 许曼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4-267,271,共5页
目的对Beagle犬后牙行解剖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研究,为微螺钉种植体(MSI)在Beagle犬后牙根分叉区的植入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方法对5只Beagle犬后牙区70颗牙齿的实体标本行大体观察,并对根分叉区行相关解剖学测量。测量方法:首先描记出各牙... 目的对Beagle犬后牙行解剖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研究,为微螺钉种植体(MSI)在Beagle犬后牙根分叉区的植入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方法对5只Beagle犬后牙区70颗牙齿的实体标本行大体观察,并对根分叉区行相关解剖学测量。测量方法:首先描记出各牙齿牙体长轴,在牙冠上取与牙体长轴垂直的最大近远中径AB,过上颌后牙近中尖或下颌后牙中央尖C作与AB垂直且等长的线段CD(D点拟作为实验植入MSI的参照点),分别测量D点至近中根、远中根、根分叉的距离Dm、Dd、Df。结果实验所用Beagle犬左右侧同名牙Dm、Dd、D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牙位各指标的测量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各牙位Dd值与Dm值基本相等,Df值均大于4 mm。结论 D点可以作为MSI在Beagle犬后牙根分叉区植入的参考点。MSI以D点为参照点向近远中移动一定的距离即可达到接触或损伤牙根的目的。本研究结果可为支抗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的动物实验研究中MSI的植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在牙根损伤修复动物实验研究中MSI植入时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BEAGLE犬 解剖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感染后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
7
作者 崔淑霞 刘进忠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目的:观察在1.96N水平力作用下感染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4只,在犬的双侧上颌尖牙近远中、第二双尖牙近远中颊侧骨板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共32枚。种植体颈部缠绕正畸橡皮圈及4-0缝合线以诱导炎症。... 目的:观察在1.96N水平力作用下感染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4只,在犬的双侧上颌尖牙近远中、第二双尖牙近远中颊侧骨板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共32枚。种植体颈部缠绕正畸橡皮圈及4-0缝合线以诱导炎症。选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镍钛拉簧在2种植体间即刻施加1.96N的水平力,对照组不加力。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1、2、4和8周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观察期内实验组2枚种植体松动,未脱落。1周时种植体周围牙龈黏膜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红、肿等炎性反应。实验组1周时种植体出现大量的急慢性炎症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有少许新生纤维组织,越接近尖部炎性反应越轻;2周时中部压力侧骨质连续性破坏;4周时颈部见少量骨质破坏,同时有片状的新生骨形成;8周时颈部骨质破坏吸收,中部压力侧见纤维增生,排列杂乱。对照组骨质破坏较实验组轻。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感染状态下,骨质的吸收由颈部向尖部进行;加力较不加力对骨质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 感染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1例报道
8
作者 张苗苗 杨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7-338,共2页
双颌前突是以上下前牙前突和上下唇前突为特征的常见错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正畸临床通过使用最大支抗设计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例双颌前突患者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同时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矫治,效果良好。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双颌前突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现状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洁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4-1276,共3页
骨性Ⅲ类错畸形是正畸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广泛应用,为掩饰性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牙列整体远移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辅助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覃雅庆 农冬梅 +1 位作者 周华 康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54-1856,共3页
微螺钉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手术矫治上颌狭窄打开腭中缝的扩弓方法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使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扩宽牙弓在国内外均有初步临床实践,但其对于年轻成人的扩弓效果及稳定性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就微螺钉... 微螺钉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手术矫治上颌狭窄打开腭中缝的扩弓方法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使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扩宽牙弓在国内外均有初步临床实践,但其对于年轻成人的扩弓效果及稳定性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就微螺钉种植体辅助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上颌快速扩弓 年轻成人 腭中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孟宪瑞 于飞 +1 位作者 李素红 周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2-473,共2页
正畸治疗中希望矫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而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移位或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传统支抗控制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Kanomi[1]和Costa等[2]将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引入正畸临床作为支抗手段,取得了良好... 正畸治疗中希望矫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而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移位或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传统支抗控制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Kanomi[1]和Costa等[2]将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引入正畸临床作为支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微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外周骨密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月腾 胡露露 +2 位作者 宋锦璘 邓锋 高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81-2083,共3页
目的模拟微种植体不同高度与角度植入成年人上颌后牙区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其周围骨密度值。方法选取30例成人CBCT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上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将每个... 目的模拟微种植体不同高度与角度植入成年人上颌后牙区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其周围骨密度值。方法选取30例成人CBCT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上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将每个牙根间区域(不包括上颌结节)距离牙槽嵴顶2、4、6、8、10 mm处作为模拟植入点,分别测量与牙槽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不同角度模拟植入的直径为1.5 mm、长度为6.0 mm的种植体外周l mm的骨质密度。结果在不同高度同一角度,不同角度同一高度,骨密度值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在同一高度时,30°的骨密度值均大于其他各组,在同一角度时,位置越高骨密度值越大。结论通过CBCT测量分析了不同高度与角度将模拟微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的外周骨密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骨密度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安志良 胡玉柱 +2 位作者 詹颖 张朝晖 刘志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患者共19例,应用上、下颌后牙区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SN为基准重叠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描记图,观...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患者共19例,应用上、下颌后牙区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SN为基准重叠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描记图,观察第一磨牙的位置改变。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前牙覆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结果19例患者中16例患者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覆盖关系,成功纠正了Ⅱ类磨牙关系,面型凸度明显改善,第一磨牙位置稳定。结论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强支抗方式相比,确保磨牙支抗不丧失的能力更强,几乎达到绝对支抗的能力,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内收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微螺钉植入后牙安全区域的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露露 宋锦璘 +2 位作者 邓锋 高翔 周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下颌后牙区不同高度牙槽骨近远中向及颊舌(腭)向的骨量,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植入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30例CBCT扫描的成人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向后,在每个牙根间区域...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下颌后牙区不同高度牙槽骨近远中向及颊舌(腭)向的骨量,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植入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30例CBCT扫描的成人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向后,在每个牙根间区域(包括上颌结节)距离牙槽嵴顶2、4、6、8、10 mm处,分别测量颊舌(腭)向宽度和近远中宽度。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比较。结果1)上颌后牙区近远中骨量在同一高度不同位置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近远中骨量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腭侧根间;颊腭向骨量在不同位置、高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颊腭向骨量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2)下颌后牙区近远中骨量在不同位置、高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颊舌向骨量在同一位置不同高度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近远中骨量和最大颊舌向骨量均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结论经CBCT获取了上下颌骨后牙段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的安全区域,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安全区域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攻型和自攻型支抗种植体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钟志华 贺国权 周先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支抗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的稳定性。方法:选取52例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支抗种植体植入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每个患者分上下左右对称植入自攻型和助攻型种植体各2颗,总共4颗。共计208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植入2周后加力,常规... 目的:研究支抗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的稳定性。方法:选取52例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支抗种植体植入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每个患者分上下左右对称植入自攻型和助攻型种植体各2颗,总共4颗。共计208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植入2周后加力,常规矫治,矫治中松动无法行使加力功能的支抗种植体给予拔除后重新植入新种植体,做好记录。矫治结束后分别统计自攻型和助攻型支抗种植体的脱落数和部位。结果:自攻型脱落5颗,助攻型脱落8颗,发生在上颌10颗,下颌3颗。结论:自攻型和助攻型支抗种植体脱落率无显著性差异,支抗种植体上颌比下颌易于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 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或横腭杆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敖妮娜 华先明 +1 位作者 孙培培 韩光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研究以微螺钉种植体或横腭杆作支抗,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比较其颜面软硬组织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6名平均年龄为20.96岁的双颌前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横腭杆(组1)、横腭杆结合种植钉(组2)为支抗,应用直丝弓技术行... 目的:研究以微螺钉种植体或横腭杆作支抗,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比较其颜面软硬组织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6名平均年龄为20.96岁的双颌前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横腭杆(组1)、横腭杆结合种植钉(组2)为支抗,应用直丝弓技术行减数正畸治疗,对头颅侧位片行头影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不同支抗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结果:组2的上唇美线距LS-EP、上颌磨牙水平位置U6-VP、上颌磨牙垂直位置U6-HP、上唇突距LS-VP、上切牙水平距U1-VP治疗前后的差值较组1显著减小;两组其他测量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横腭杆结合微螺钉作支抗较横腭杆能更多地内收上切牙并改善上唇突度,支抗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横腭杆 双颌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彩霞 田佳灵 葛振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有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片断弓技术排齐整平后牙,之后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后。对矫正开始之前(T1)期与磨牙远移到位后(...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有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片断弓技术排齐整平后牙,之后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后。对矫正开始之前(T1)期与磨牙远移到位后(T2)期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评价推磨牙向后的距离及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结果。结果:上颌磨牙向后推移平均约4.35 mm,上颌前牙无任何支抗丧失,种植体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断弓技术能有效地推磨牙向后,拓展了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磨牙向后 微螺钉种植体 片断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前部第三腭皱区域的软硬组织特征研究
18
作者 叶子桐 唐倩 +1 位作者 尹清 杨陆一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第三腭皱区域骨质厚度、骨皮质厚度、黏膜厚度,探究第三腭皱(third palatal ruga,TR)作为临床微螺钉种植体(mini-screw implant anchorage,MIA)植入标志点的合理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 目的:通过测量第三腭皱区域骨质厚度、骨皮质厚度、黏膜厚度,探究第三腭皱(third palatal ruga,TR)作为临床微螺钉种植体(mini-screw implant anchorage,MIA)植入标志点的合理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共30例,平均年龄(18.7±6.5)岁,收集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及口扫数据,在BLUE SKY PLAN软件实现匹配。在整合模型上测量腭中缝、腭中缝旁3 mm、腭中缝旁6 mm矢状界面上TR前2 mm(TRA)、TR、TR后2 mm(TRP)位点的黏膜厚度、骨皮质厚度及骨质厚度。通过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和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来比较不同位点黏膜厚度、骨皮质厚度、骨质厚度的差异。采用Tukey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同一冠状截面上,由远中向近中腭部骨质由厚变薄,腭中缝处骨质厚度显著减少(P<0.05),腭中缝处骨皮质厚度显著小于腭中缝旁骨皮质厚度(P<0.017),腭中缝与腭中缝旁6 mm黏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同一矢状截面上,骨质厚度在腭中缝区域由前向后增加(P<0.017),在腭中缝旁区域前后向骨质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骨皮质厚度由前向后变化不显著(P>0.05),黏膜厚度由前向后变化不显著(P>0.017)。结论:在进行MIA植入时,TR区域除腭中缝外均可以选择8 mm长度MIA,其中腭中缝旁3 mm可以选择颈部长度1.5 mm MIA,腭中缝旁6 mm可以选择颈部长度2 mm MIA。在TR区域腭中缝进行MIA植入时,CBCT检查是必要的,以确保植入过程中不会损伤鼻腭管。在TR区域腭中缝旁进行MIA植入时,可以认为该区域是安全区域,从而减少CBCT检查次数。TR作为标志点,与牙邻接点相比,更接近MIA植入安全区域,更容易定位植入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第三腭皱 骨质厚度 骨皮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
19
作者 杜欣 温奥楠 +4 位作者 高梓翔 李志华 张晟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gic wrap 2021和Materialise magics 21.0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型整合及导板设计,构建包含钉孔导轨和植入杆导轨的双约束分体式导板,并经金属激光三维打印。模型和口内试戴结果显示,该导板就位良好、稳定性佳,术后CBCT验证微螺钉植入部位与术前设计方案基本一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该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为临床微螺钉植入提供了一种精确、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手术定位导板 微螺钉种植体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支抗式与骨支抗式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子煜 曹斐然 +2 位作者 吴贝贝 杨梓 王元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n=9),分别采用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方案(FM)和用MSI/FM支抗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的治疗方案(MSI/FM)。两组均以交替快速上颌骨扩张和收缩(Alt-RAMEC)的方式结合双侧约3.92 N、相对于平面向前、向下30°的前方牵引力,纠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通过Lortho头影测量软件对两组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描画重叠并分析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Ⅲ类错[牙合]均得到明显改善,MSI/FM组患者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Co-Gn、 Wits、S-Go、Na-Me、MP、 U1-SN、UADH、LADH、Overjet、UL-EP增加,U1-L1减小。MSI/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Wits、Na-Me、MP、Y轴角、U1-SN、Overjet、UL-EP增加,SNB、Co-Gn-Co-A、S-Go/N-Me、U1-L1、L1-MP减小。结论:FM和MSI/FM分别与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均可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MSI/FM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骨性效应较显著、牙性代偿较轻,上颌综合长度向前生长明显、下颌生长方向改善明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微螺钉种植体 骨支抗 交替快速上颌骨扩张和收缩 上颌前方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