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润青 刘云华 +4 位作者 田民民 魏居珍 滕飞 李欢 李兴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在-0.074 mm占60%的细度条件下,黄铁矿的解离度达93.48%,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及晶格金存在,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选矿试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该金矿宜采用"研磨—焙烧—研磨—氰化"的流程方案,首先将原矿磨细到-0.075 mm占80%,然后在650℃的温度下焙烧2 h,再将焙烧矿磨细到-0.075 mm占95%,在Na CN用量为4 kg/t、氰化时间为36 h的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3.36%。该试验方案适合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浮选,选矿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难处理矿石 氰化浸出 选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南地区老寨湾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刚 杨小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2-1370,共9页
老寨湾金矿区位于滇黔桂"西南金三角",是云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低品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床产于加里东古隆起不整合面之上泥盆系下统蚀变细粒石英砂岩中,金矿是由沉积形成的含矿层经后期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淋滤作用等... 老寨湾金矿区位于滇黔桂"西南金三角",是云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低品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床产于加里东古隆起不整合面之上泥盆系下统蚀变细粒石英砂岩中,金矿是由沉积形成的含矿层经后期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淋滤作用等使含矿层中的Au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而成的,构造、层位等控矿明显。蚀变是区内的找矿标志之一,金矿的形成与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有关。金矿床的成矿与区域大地构造发展、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成矿热液活动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矿床特征 成矿规律 老寨湾金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包志伟 赵振华 UHA Jayant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赋矿地层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有机地球化学 黔西南 成矿热液 赋矿围岩 热液成矿作用 镜质组 反射率 定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4
作者 龙鹏 贺强 +2 位作者 莫佳 龙航 杨晔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57-364,共8页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华南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尤其集中产在扬子地块西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弧后裂陷盆地,该地域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新发现老寨湾金矿、堂上...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华南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尤其集中产在扬子地块西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弧后裂陷盆地,该地域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新发现老寨湾金矿、堂上金矿、斗月金矿、峨里金矿、细掌金矿等一批金矿床,亟需开展成矿条件综合研究,分析成矿潜力,明确找矿方向。本文在完成云南省广南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典型的金矿床(点)进行详细地质调查,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分析该区微细浸染型金成矿条件,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为地质找矿开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广南地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坝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福田 《黄金科学技术》 2003年第6期16-27,共12页
李坝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源成矿热液型矿床,即矿质(矿源)水源、热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矿区泥盆系中统舒家坝组(李坝群)地层。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层水。热源主要来自中川岩体。在地层水充足和... 李坝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源成矿热液型矿床,即矿质(矿源)水源、热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矿区泥盆系中统舒家坝组(李坝群)地层。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层水。热源主要来自中川岩体。在地层水充足和含易活化成矿金属含量较高的岩层共存区,当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在热作用下,使地层水受热、溶解活化成矿金属物质,不断渗透运移,渗透运移到一定的有利空间富集成矿。其成矿热液的形成经历了雨水—常温地层水—高温热水—高温含矿热卤水等阶段。即热液是富含矿质的高温水溶液,是由矿质、水和热三要素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源热液成矿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李坝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分析技术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英 林滨兰 +4 位作者 郑存江 李谷林 柏全金 杨红霞 胡建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用化学组分分析、物相分析、粒度筛析、X射线面扫描分析、矿物分离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微细粒浸染型金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较为快速、准确地查明该金精矿金的赋存状态。几种分析方法互为补充,结果吻合。
关键词 综合分析技术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金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立征 王彩霞 赵福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7,共3页
对甘肃某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尾矿氰化浸金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浮选精矿Au品位45.01g/t、回收率82.79%、金总回收率为92.92%的较好指标。
关键词 浮选 氰化浸出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难处理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贞丰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9
8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5 位作者 屈文俊 吴六灵 Phillip J.UTTLEY Tony NORMAN 郑建民 秦运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12级Re-Os同位素数据:Re0.1257~1.233ng/g,Os6.75~33.50pg/g,等时线年龄为193±13Ma,反映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等时线的初始n(187Os)/n(188Os)值为1.127±0.04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而不是地幔。结合其他资料,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为:盆地流体不断地从沉积物中萃取出包括金在内的成矿组分,形成含矿流体。印支期挤压造山期间,含矿流体沿不整合接触面和同生断层向上运动,造山后的伸展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该模式与本文得到的成矿年龄和初始比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含砷黄铁矿 卡林金矿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贵州贞丰烂泥沟(锦丰)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在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9
作者 唐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3-294,共2页
卡林型金矿,又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产于沉积建造中浸染状的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Hofstra and Cline,2000)。该类型金矿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镇首次被发现。1978年在贵州黔西南地区册亨县发现了国内的第一个卡林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又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产于沉积建造中浸染状的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Hofstra and Cline,2000)。该类型金矿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镇首次被发现。1978年在贵州黔西南地区册亨县发现了国内的第一个卡林型金矿——板其金矿,随后又相继在黔西南地区发现了丫他、戈塘、紫木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有机质 成矿过程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西南地区 成矿元素 浅成热液金矿 贵州黔西南 溶解度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河口大南溪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江坤 韦克锦 +2 位作者 林海东 唐虎 董建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2-598,共7页
云南河口大南溪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成矿区中一个低品位的中低温热液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物、化方法综合集成找矿,获得含金工业品位的找矿信息,先后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并建立了良好的找矿模型,确定了... 云南河口大南溪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成矿区中一个低品位的中低温热液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物、化方法综合集成找矿,获得含金工业品位的找矿信息,先后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并建立了良好的找矿模型,确定了本区含金类型,总结矿化规律,为该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金矿 矿化特征 找矿方向 云南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者桑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赞华 李忠权 +2 位作者 时燕华 熊超 杨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进一步探明云南者桑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综合分析者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构造特征,认为矿区主要有NE向断裂构造控矿、次级褶皱构造控矿、岩体接触带构造控矿3种控矿构造类型。这些控矿构造为该区金矿床... 为进一步探明云南者桑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综合分析者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构造特征,认为矿区主要有NE向断裂构造控矿、次级褶皱构造控矿、岩体接触带构造控矿3种控矿构造类型。这些控矿构造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驱动力、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矿区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主要有加里东期运动、印支期运动和燕山—喜山期构造活动,使得控矿构造具有多期活动性,使成矿元素多次被活化,导致成矿作用的叠加是者桑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典型特征。根据者桑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围绕与NE向断裂近于平行的断裂破碎带、次级褶皱膨胀带和岩体接触带、断裂深部进行,尤其石英发生的二次碎裂是良好的成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找矿方向 者桑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激发极化法在金牙金矿床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建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4-930,共7页
在金属矿普查和勘探中,井中激发极化法能帮助判断钻孔中已知矿化体或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别是盲矿体。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比,该方法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且井中干扰较小,数据的信噪比高。金牙金矿床是典型的... 在金属矿普查和勘探中,井中激发极化法能帮助判断钻孔中已知矿化体或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别是盲矿体。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比,该方法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且井中干扰较小,数据的信噪比高。金牙金矿床是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由于该金矿床的空间展布的复杂性,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预测矿体的展布与形态。文章以金牙金矿床那元矿段ZK58811孔的井中激电为例,对激电测井与地-井方式方位测量的方法技术及资料解释作了说明。该矿床矿体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矿床延伸较大,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沉积。通过井中激发极化法测量,较准确地推断了构造、矿体在钻孔四周的展布,为后续钻探设计提供依据,减少了探矿风险,加快了矿床勘查,证明井中激电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牙金矿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井中激发极化法 井中激电 激电测井 地-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贵州某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勇 彭伟 +2 位作者 刘洪波 刘安荣 王振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4-87,共4页
研究了从贵州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考察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74μm占比7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24 h、氰化钠用量4 kg/t、石灰用... 研究了从贵州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考察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74μm占比7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24 h、氰化钠用量4 kg/t、石灰用量2 kg/t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6%以上,浸出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氰化物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段阿加隆洼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伟寿 胡正文 何德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是川西高原重要成矿区(带)之一。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早期异常查证结果,在阿加隆洼、雄龙西、马拢等3处高浓度金异常部位发现了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岩金矿产地。为进一步挖掘区域化探资料所蕴含的找矿信息,后期研究... 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是川西高原重要成矿区(带)之一。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早期异常查证结果,在阿加隆洼、雄龙西、马拢等3处高浓度金异常部位发现了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岩金矿产地。为进一步挖掘区域化探资料所蕴含的找矿信息,后期研究工作以水系沉积物金异常为单元,结合区域找矿新进展和新认识,对异常进行了再评价;以采样方格为单元,进行了地球化学统计成矿信息预测和靶区筛选;以阿加隆洼金矿床(含外围)为重点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进行了找矿预测。经对矿区进行少量钻探工程验证后,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对外围部分靶区查证后,在原有分散流弱异常地段,也相继发现了宰乌隆洼、阿达隆2处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岩金矿产地,拓展了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理塘断裂带 蛇绿混杂岩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水系沉积物异常 土壤吸附汞异常 指示元素分带序列 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