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艳 王桂芳 叶海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与有关不溶性微粒数量的相关性。方法模拟临床输液配制操作过程,对本院临床常用药配伍,测定进入病人静脉前液体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经输液器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均未超过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相应标准。结论本院...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与有关不溶性微粒数量的相关性。方法模拟临床输液配制操作过程,对本院临床常用药配伍,测定进入病人静脉前液体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经输液器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均未超过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相应标准。结论本院绝大部分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可排除由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有关微粒数量超标而引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药液 不溶性微粒 相关性 微粒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微粒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春化 孟蓉歌 +1 位作者 陈妮 马煜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为减小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微粒中核模态粒子的数量(nucle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N).【方法】在1台由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改装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甲醇掺烧比(co-combustion ratio,CCR)、引燃柴油... 【目的】为减小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微粒中核模态粒子的数量(nucle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N).【方法】在1台由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改装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甲醇掺烧比(co-combustion ratio,CCR)、引燃柴油喷射正时与负荷率特性试验.【结果】随着掺烧比的增大,核模态与积聚态微粒数量(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A)均明显减小,生成微粒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引燃柴油喷射正时提前可减小生成微粒的总数量(total particle number,PNT),但掺烧比较大时提前柴油喷射正时粒径分布出现"双峰"现象,PNN大幅增加;增大发动机负荷率,PNN与PNA均有所增加,粒子几何平均直径增加,小负荷时生成的PNN明显高于中大负荷.【结论】提高掺烧比与提前引燃柴油喷射正时有利于减小PNN的生成,但当掺烧比较大时应注重柴油喷射正时的调节以防止PNN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 核模态微粒数量 微粒数量 几何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I与PFI汽油车微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付海超 李昕晏 +3 位作者 王建海 钟祥麟 张凡 帅石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3-1170,共8页
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燃油喷射(PFI)汽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NEDC循环上采用PMP方法测量微粒质量排放和微粒数量排放,用DMS500型快速微粒分析仪测量微粒瞬态数量排放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4辆试验车的微粒质量排放均达到欧... 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燃油喷射(PFI)汽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NEDC循环上采用PMP方法测量微粒质量排放和微粒数量排放,用DMS500型快速微粒分析仪测量微粒瞬态数量排放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4辆试验车的微粒质量排放均达到欧Ⅵ法规要求,但GDI汽车的微粒排放远超出法规限值;GDI汽车和PFI汽车在冷起动暖机阶段均有大量微粒生成,GDI汽车在暖机后的瞬态工况会有明显的微粒排放;GDI汽车核态微粒峰值粒径约为18nm,而作为数量排放主要形态的积聚态峰值粒径约为80nm;PFI汽车的积聚态峰值粒径约为60nm,而作为其数量排放主要形态的核态微粒峰值粒径约为1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车 气道喷射汽油车 微粒质量排放 微粒数量排放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帅石金 郑荣 +2 位作者 王银辉 付海超 徐宏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试验研究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的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点火时刻等参数对于三效催化器(TWC)后的颗粒(PM)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在在2台GDI汽油机上进行,用气相质谱-色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TWC后微粒中可溶有机成分(SOF)。... 试验研究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的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点火时刻等参数对于三效催化器(TWC)后的颗粒(PM)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在在2台GDI汽油机上进行,用气相质谱-色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TWC后微粒中可溶有机成分(SOF)。结果表明:随着负荷增加,微粒质量和数量排放增加,在满负荷工况下,微粒排放大幅增加;TWC后的SOF和核态微粒数量明显降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和点火时刻的推迟,微粒排放呈减少趋势;核态粒径峰值为10~20 nm,积聚态粒径峰值为50~70 nm。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和TWC对微粒粒径范围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GDI) 微粒质量 微粒数量 粒径分布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微粒排放及催化转化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春德 张志辉 张镇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4-499,共6页
在一台改造的自然吸气高速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试验分析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模式对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烟度、微粒(PM)质量排放、微粒中可溶性有机物(SOF)、微粒的数量浓度和尺寸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微粒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在一台改造的自然吸气高速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试验分析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模式对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烟度、微粒(PM)质量排放、微粒中可溶性有机物(SOF)、微粒的数量浓度和尺寸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微粒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柴油甲醇组合燃烧使得发动机烟度、微粒质量和数量排放大幅降低但是增加微粒中SOF的比例。经过催化转化后,烟度、微粒的质量排放和数量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微粒中SOF的比例亦降低,微粒的几何平均直径(GMD)略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微粒数量排放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特性和工况对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小慧 陈鹏 方俊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在一台四缸增压直喷式汽油机上研究了其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考察了燃料属性(T90温度、乙醇添加)、发动机运行工况参数(负荷、点火时刻等)、喷射策略(喷射时刻、2次喷射)对微粒粒径分布以及微粒数目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T90温度对微粒排放... 在一台四缸增压直喷式汽油机上研究了其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考察了燃料属性(T90温度、乙醇添加)、发动机运行工况参数(负荷、点火时刻等)、喷射策略(喷射时刻、2次喷射)对微粒粒径分布以及微粒数目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T90温度对微粒排放有显著的影响,T90温度升高,微粒排放增加;增压直喷式汽油在中等负荷下的微粒排放浓度最高,在大负荷下由于轨压升高和高温排气的氧化,最大微粒排放浓度反而减小;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可以使得微粒排放适度减少;较早的喷射时刻使得燃料蒸发时间延长,混合气更加均匀,有助于减少微粒排放;而2次喷射有助于抑制微粒排放,选择合适的第2次喷射时刻,可使其抑制效果最佳;点火时刻对微粒排放影响显著,推迟点火可以减少直喷式汽油机的微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式汽油机 微粒直径 微粒数量 排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添加对直喷式汽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小慧 陈鹏 方俊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69,共6页
在一台自然吸气式直喷式汽油机上开展了汽油添加乙醇对微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影响的研究。同时利用热重分析方法考察了乙醇汽油和汽油两种燃料生成的颗粒物碳烟的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添加乙醇会使得低负荷、低转速工况的微粒峰值浓度... 在一台自然吸气式直喷式汽油机上开展了汽油添加乙醇对微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影响的研究。同时利用热重分析方法考察了乙醇汽油和汽油两种燃料生成的颗粒物碳烟的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添加乙醇会使得低负荷、低转速工况的微粒峰值浓度和微粒数目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乙醇添加影响了燃油的雾化特性,导致雾化变差,缸内混合气不均匀;但是,对高速高负荷工况影响不大,随着负荷的增加,乙醇汽油微粒浓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高负荷时喷油压力高,乙醇添加对燃油雾化效果影响小,但乙醇的含氧有利于颗粒物的氧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汽油生成的颗粒物氧化起燃温度低于纯汽油生成的颗粒物,同时乙醇汽油生成颗粒物的氧化活化能也低于纯汽油的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式汽油机 乙醇汽油 微粒直径 微粒数量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虚拟传感器的研究
8
作者 吴朝阳 何超 陈剑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7年第4期23-25,共3页
以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虚拟传感器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基础,结合影响柴油机排放微粒质量和数量的物理规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规划、符号回归、分形理论等算法,建立柴油机微粒质量和数量实时排放的... 以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虚拟传感器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基础,结合影响柴油机排放微粒质量和数量的物理规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规划、符号回归、分形理论等算法,建立柴油机微粒质量和数量实时排放的灰箱模型,并以排放实验数据进行校验,构建柴油机微粒排放虚拟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柴油机后处理器系统的闭环控制以及OBD系统的排放监测,为超低排放柴油机的开发及在用车的排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微粒 虚拟传感器 微粒质量和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