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管蛋白亲和力调节激酶4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箭 叶和杨 +1 位作者 尹秀山 李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2-1430,共9页
微管蛋白亲和力调节激酶4(microtubule affinity-regulating kinase,MARK4)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进而导致MAP从微管中分离,从而改变细胞形状,促进... 微管蛋白亲和力调节激酶4(microtubule affinity-regulating kinase,MARK4)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进而导致MAP从微管中分离,从而改变细胞形状,促进细胞分裂,调控细胞周期等。研究表明,MARK4与微管束形成、神经系统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密切相关,并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代谢紊乱、癌症以及心衰心梗等疾病,因此MARK4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药物靶点。本文综述了MARK4的三维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MARK4介导的相关疾病,并且总结了MARK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蛋白亲和力调节激酶4 微管结合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心衰心梗 代谢紊乱 药物靶点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2
作者 李巍 徐梓山 +3 位作者 马柯 张静雨 胡晓云 贺国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6-79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扰PXMP4,在Huh7和MHCC97L细胞中过表达PXMP4,利用WB和qPCR法验证干扰/过表达效率。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或0、5、10和20μmol/L U0126处理对HCC细胞中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HCC组织中PXMP4呈高表达(P<0.05)。临床病理分析发现,PXMP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在HCC细胞中,干扰PXMP4后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进程(P<0.05);反之,过表达PXMP4后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及EMT进程(P<0.05)。此外,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U0126处理同样能够抑制HCC细胞EMT进程。结论:PXMP4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HCC细胞分化有关联,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静 赵金银 +6 位作者 陈志霞 钟巍 李龙芸 刘利成 胡小许 陈唯军 王孟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3-64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man水解探针。然后,以包含EML4-ALK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的假病毒颗粒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其中包含3例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样本。结果在无背景RNA干扰情况下,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达10拷贝/!l。在5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1%,在50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0.5%。对于检测特异性,以正常人白细胞及血浆RNA为研究对象,均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47例阴性标本检测均为阴性,3例ALK-FISH(+)标本2例检测阳性,1例未检出,未检出原因与标本RNA提取失败有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以及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性抗肿瘤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存琳 陈虹 +2 位作者 马晓骊 王欣 黄秉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4-678,797-79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的转运和代谢特点,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引起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可在细胞内累积,向细胞核周围聚集,并与细胞早期内体和晚期溶酶体共定位;融合蛋白能快速触发细胞内ERK发生磷酸化,磷酸化水平在10 min时最强,之后逐渐回落至刺激前水平,活化ERK的能力较表皮生长因子弱。结论融合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发生缓慢降解;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融合蛋白的作用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融合蛋白对二者抑瘤率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4编码蛋白 内体-溶酶体途径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对维甲酸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王甦 刘云鹏 +2 位作者 侯科佐 王妍 罗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99-1302,共4页
本研究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NBT还原实验检测粒系分化,底物磷酸化法测定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活性。结果显示:0.01-0.1... 本研究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NBT还原实验检测粒系分化,底物磷酸化法测定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活性。结果显示:0.01-0.1μmol/L的ATR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在这过程中ATRA激活ERK活性,ERK抑制剂PD98059能部分阻断ATRA的作用。p38MAPK的特异抑制剂SB203580与ATRA联合应用部分阻断了ATRA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结论:ATRA在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激活ERK和P38MAPK途径,并且对该途径有依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激酶 白血病 NB4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ERK信号通路调节AQP4及其锚定蛋白DG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万珊珊 马佩莹 +8 位作者 徐进 杨美 邱国平 卓飞 许士叶 张杲黎 霍介超 巨宇灿 刘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0-879,共10页
脑外伤是青年人最主要的致死与致残疾病。脑水肿是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形成与脑内最主要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关系密切。AQP4对水的转运与其在星形胶质细胞胞膜上的极性分布有关。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蛋白复合物(dystrophin-d... 脑外伤是青年人最主要的致死与致残疾病。脑水肿是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形成与脑内最主要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关系密切。AQP4对水的转运与其在星形胶质细胞胞膜上的极性分布有关。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蛋白复合物(dystrophin-dystroglycan complex,DDC)可能与AQP4的锚定及极性分布有关。肌萎缩蛋白(dystroglycan,DG)是该复合物的核心成员,但其对AQP4锚定及极性表达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脑外伤后,AQP4的表达改变是否与DG有关,其二者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均不清楚。为了揭示以上科学问题,为临床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提供理论依据,分别进行在体、离体及离体干扰实验。研究发现脑外伤后,AQP4、α-DG、β-DG的表达,于6h增至峰值,后逐渐减弱,于24 h降至最低,48 h再次表达上调。在此过程中,其表达变化规律虽基本一致,但确实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在星形胶质细胞划伤后,DG与AQP4及p-ERK的表达改变完全一致;抑制及激活ERK信号通路后,分别导致DG与AQP4的表达下调及上调。以上结果证实,脑外伤后,DG参与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的锚定,但并非AQP4极性表达的专属锚定蛋白质;机械损伤后,早期ERK信号通路激活,并上调DG及AQP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脑外伤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肌萎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激活介导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雅宁 孙竹梅 +3 位作者 刘俊杰 李建民 薛承景 陈长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激活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H组、ERK1/2抑制剂U0...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激活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H组、ERK1/2抑制剂U0126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U0126组和Rap组分别于造模前30min侧脑室注射U0126(5μg/μL)和Rap(10nmol/μL)。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 mRNA和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Beclin-1mRNA、LC3-Ⅱ和LC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14.9%±5.7%,28.3%±9.8%,44.2%±10.9%)(q值依次为27.56、35.65、44.81;均P<0.05),ERK1/2 mRNA、Beclin-1 mRNA和LC3 mRNA水平增加(1.83±0.01,2.82±0.06,1.34±0.04;1.46±0.02,1.76±0.02,1.35±0.02;1.52±0.04,1.89±0.01,1.31±0.04)(q值依次为42.99、60.66、48.08,71.26、72.46、49.50,48.49、82.40、41.18;均P<0.05),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增加(均P<0.05);与SAH组比较,U0126组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19.6±6.5%,36.2±7.7%,58.2±12.7%)(q值依次为9.59、10.43、14.66;均P<0.05),U0126组ERK1/2 mRNA、Beclin-1 mRNA和LC3 mRNA表达降低(1.23±0.02,1.40±0.02,1.12±0.02;1.22±0.04,1.48±0.06,1.24±0.03;1.34±0.04,1.33±0.02,1.14±0.04)(q值依次为75.66、65.35、31.11,37.18、26.70、15.56,16.79、51.85、22.58;P<0.05),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SAH组比较,Rap组神经细胞死亡率降低(9.1%±4.6%,18.8%±8.6%,28.21%±9.2%)(q值依次为11.86、12.54、16.74;均P<0.05),Rap组Beclin-1mRNA和LC3mRNA增加(1.78±0.02,2.27±0.05,1.86±0.04;1.97±0.06,2.31±0.08,1.85±0.00)(q值依次为49.57、48.63、72.12、41.96、38.88、71.73;P<0.05),Beclin-1和LC3-Ⅱ蛋白增加(P<0.05),ERK1/2 mRN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依次为2.63、2.65、2.83,P>0.05),p-ERK1/2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激活的ERK1/2激活,可促进Beclin-1和LC3-Ⅱ表达介导神经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 N端肽调控SDF-1α/CXCR4诱导趋化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清玲 丁勇兴 +2 位作者 陈昌杰 杨志峰 高艳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NT21MP)是否通过干扰SDF-1α/CXCR4信号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以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SKBR3和MCF-7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中CXCR4的表达;用细胞转移实验检测在NT21MP存在或缺... 目的:评价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NT21MP)是否通过干扰SDF-1α/CXCR4信号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以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SKBR3和MCF-7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中CXCR4的表达;用细胞转移实验检测在NT21MP存在或缺乏的情况下SDF-1α诱导SKBR3细胞的趋化作用;以Fluo3/AM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NT21MP对SDF-1α诱导SKBR3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ERK1/2和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相对于MCF-7细胞,SKBR3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经SDF-1α处理后,SKBR3的迁移能力提高,CXCR4抑制剂AMD3100可有效抑制SKBR3细胞的迁移,细胞经NT21MP预处理后,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KBR3细胞的迁移(P<0.05);NT21MP也可抑制由SDF-1α诱导的细胞内Ca2+峰值(P<0.05),而钙离子浓度升高是SKBR3细胞迁移的重要信号之一;另外,相对于阴性对照组,NT21MP也可下调SDF-1α诱导的SKBR3中信号蛋白ERK1/2和FAK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NT21MP可抑制SDF-1α诱导的SK-BR3细胞的迁移,可能与其上游钙离子释放和ERK1/2及FAK磷酸化阻断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CXCR4 钙流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骨形成蛋白4促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陶业珍 李建华 +2 位作者 刘亚坤 王佩佩 袁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722,共5页
目的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可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为进一步寻求其调控机制,文中探讨细胞自噬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ERK1/2)的相互关系... 目的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可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为进一步寻求其调控机制,文中探讨细胞自噬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ERK1/2)的相互关系。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BMP4组、BMP4+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BMP4+自噬抑制剂(3MA)组,PD98059与3MA终浓度分别为50μmol/L与5 mmol/L,阻断30 min后加入浓度为50μg/L的BMP4。各组继续培养30 min后提取总蛋白分别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tiny tubes related proteins 1 light chain 3,LC3)与pERK1/2的表达;48h后观察细胞表面积、平均蛋白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用Image J软件测量细胞表面积,BCA法测细胞总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LC3、ERK1/2、p-ERK1/2及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 30 min后,与对照组相比,BMP4组LC3、p-ERK1/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1.54±0.05)vs(1.95±0.11),(0.94±0.04)vs(1.33±0.06),P<0.01],BMP4+3MA组及BMP4+PD98059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BMP4组相比,BMP4+PD98059组、BMP4+3MA组LC3表达与p-ERK1/2均显著降低(P<0.01);而BMP4+PD98059组与BMP4+3MA组比较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MP4组细胞表面积、平均蛋白含量、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644.1±15.01)μm2vs(745.6±14.43)μm2,(240.0±7.26)pg/cell vs(347.1±5.4)pg/cell,(1.22±0.06 vs 1.99±0.03),P<0.01];与BMP4组相比,BMP4+PD98059组、BMP4+3MA组细胞面积、平均蛋白含量、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而BMP4+PD98059组与BMP4+3M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自噬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BMP4促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阻断细胞自噬或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对心肌肥大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骨形成蛋白4 心肌细胞 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业珍 李华旭 袁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心肌肥大的刺激因素及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文中旨在探讨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ERK1/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方法培养... 目的心肌肥大的刺激因素及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文中旨在探讨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ERK1/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首先建立BMP4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A组、BMP4 A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组,培养48 h;其次,观察以50μg/L的BMP4作用不同时间(0、10、30、60、120 min)及以不同浓度(0、10、50、100μg/L)的BMP4作用30 min后大鼠H9C2心肌细胞ERK1/2蛋白磷酸化(p-ERK1/2)表达的变化,分别记为0、10、30、60、120 min组及0、10、50、100μg/L组;最后,深入观察阻断ERKl/2信号通路后H9C2心肌细胞的变化,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B组、BMP4 B组、BMP4+PD98059组、PD98059组,PD98059终浓度50×10-6mol/L阻断30 min后加入BMP4(50μg/L)继续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大小,Image J软件测量细胞面积,BCA法测细胞总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及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factor or peptide,BNP)的表达。结果对照A组、BMP4 A组、AngⅡ组心肌细胞面积[(649.74±2.03)、(744.85±1.31)、(748.39±1.54)μm2],蛋白含量[(243.18±3.69)、(340.09±2.14)、(347.43±3.30)pg/cell]、BNP蛋白表达水平[(0.72±0.44)、(0.96±0.55)、(1.07±0.55)/GAPDH]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4干预心肌细胞后p-ERK1/2表达随时间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30 min时达到高峰。30 min p-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0、60、120 min组(P<0.01),亦高于10 min组(P<0.05);BMP4不同浓度干预心肌细胞,p-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随BMP4干预浓度增加而增大,50μg/L组p-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0、10μg/L组,并低于100μg/L组(P<0.01)。BMP4+PD98059组H9C2心肌细胞面积、蛋白含量、灰度值显著低于BMP4 B组[(650.49±1.28)μm2vs(746.04±1.45)μm2,(244.06±3.48)pg/cell vs(343.57±4.11)pg/cell,(0.55±0.15)/GAPDH vs(0.79±0.55)/GAPDH,P<0.01]。结论 BMP4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早期阻断ERK1/2的激活,可能对治疗心肌肥大有临床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H9C2 肥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通路 骨形成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对间歇低氧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玲 王袁 +3 位作者 张嘉宾 汪彦辉 张敏 张盼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对间歇低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5%间歇低氧组(5%IH组)、ERK抑制剂组(U0126组),每组又分...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对间歇低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5%间歇低氧组(5%IH组)、ERK抑制剂组(U0126组),每组又分为7、14、21、28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体等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ERK1/2、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TUNEL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UC组比较,5%IH组7、14、21、28 d海马CAl区神经细胞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5%IH组比较,U0126组7、14、21、28 d海马CAl区神经细胞ERK1/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15.48±2.00 vs 27.91±2.15,15.51±1.93 vs 35.86±2.58,15.57±2.09 vs 47.04±3.96,15.43±1.97 vs 59.03±4.09,P<0.05)。与UC组比较,5%IH组和U0126组7、14、21、28 d海马CAl区神经细胞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5);与5%IH组比较,U0126组7、14、21、28 d海马CAl区神经细胞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UC组比较,5%IH组和U0126组大鼠7、14、21、28 d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5%IH组比较,U0126组大鼠7、14、21、28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ERK抑制剂U0126通过阻断ERK信号通路抑制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的激活,进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 低氧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功能障碍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海马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对心肌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蕴红 王智强 +4 位作者 刘晓然 陈怡月 李丁丁 余海燕 姚政立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探讨内质网应激机制在耐力训练对心肌功能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不同运动方式、运动训练状态和不同恢复阶段的动物模型,测定心肌中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PERK/eIF2α/ATF4激活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论是急性运动,还是4或1... 探讨内质网应激机制在耐力训练对心肌功能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不同运动方式、运动训练状态和不同恢复阶段的动物模型,测定心肌中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PERK/eIF2α/ATF4激活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论是急性运动,还是4或10周的递增负荷耐力训练,都没有显著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但是以延长运动时间为特征的耐力训练能够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结论:以递增运动时间为特征的耐力训练能够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对运动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可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肌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 真核起始因子2α 转录调节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K和AMPK信号通路能共调收缩信号诱导的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转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良刚 陈槐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1-479,共9页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aMK)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均能调节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aMK)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均能调节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基因表达,但不清楚这两条通路的相互关系.运用咖啡因(Caffeine)和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能模拟肌肉收缩信号并分别激活CaMK和AMPK,首次观察由Caffeine和AICAR引起的GLUT4基因表达过程中这两条通路的内在联系.原代培养肌细胞被分为对照、AICAR、Caffeine、AICAR/Caffeine、Caffeine+Compound C、AICAR/Caffeine+Compound C、AICAR+KN93、AICAR/Caffeine+KN93组.实验显示,AICAR和Caffeine能分别上调GLUT4 mRNA约2倍和3倍(P<0.05),AMPK抑制剂Compound C能够明显减少由Caffeine引起的GLUT4 mRNA的增长(P<0.05),也能够明显降低由AICAR/Caffeine复合刺激引起的GLUT4 mRNA的表达(P<0.05),与此一致的是,Caffeine能引起肌细胞AMPKα1蛋白磷酸化增加(P<0.05),但不影响AMPKα2的磷酸化,Compound C能够抑制由Caffeine引起的AMPKα1蛋白磷酸化(P<0.05).相反CaMK特异的抑制剂KN93能完全抑制由Caffeine引起的GLUT4 mRNA增长,但KN93却不能交叉抑制由AICAR所诱导的GLUT4 mRNA的增长(P<0.05),也不能阻止由AICAR/Caffeine复合刺激所引起的GLUT4 mRNA的表达(P<0.05).上述结果提示,CaMK和AMPK在调节肌细胞GLUT4基因中并不是完全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共同作用,AMPK可能位于CaMK途径的下游来调节收缩肌细胞GLUT4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4 基因调节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的表达 被引量:62
14
作者 李姿慧 王键 +2 位作者 蔡荣林 刘晓丽 蒋怀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83-1888,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参苓白术散调控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AQP4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参苓白术散调控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AQP4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化钠注射液)、参苓白术散组、U0126+参苓白术散组、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除正常组外,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复制。14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AQP3、AQP4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及U0126+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较小幅度升高,与正常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ERK/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表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 AQP3 AQP4 1 4-二氨基-2 3-二氰基-1 4-双(邻氨基苯巯基)丁二烯(U0126) 4-(4-氟苯基)-2-(4-甲基亚磺酰基苯基)-5-(4-吡啶基)-1H-咪唑(SB2035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4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春光 杨建平 +2 位作者 王丽娜 李伟 周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组),第一部分:空白对照组(K组,n=14)、假手术组(J组,n=14)、模型组(M组,n=20)。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J组和M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PBS液和...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组),第一部分:空白对照组(K组,n=14)、假手术组(J组,n=14)、模型组(M组,n=20)。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J组和M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PBS液和Walker256乳腺癌细胞5μl(2×107/ml)。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9、12、15、18天时随机各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K组和J组于术后12天,M组于术后6、12、18天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X4受体表达;第二部分:溶媒对照组、TNP-ATP组、PPADS组,每组8只。各组从骨癌痛造模术后第7天起,连续5天分别鞘内给予双蒸水(ddH2O)、PPADS(100nmol)、TNP-ATP(30nmol)各10μl,并于建模后第12天取L4~6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结果:与K组和J组比较,M组大鼠术后第6~18天,左后肢MWT进行性下降,P2X4受体(P2X4R)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连续5天鞘内注射TNP-ATP可抑制由胫骨癌痛引起的脊髓P2X4受体及p-ERK表达增加(P<0.05),而PPADS组和ddH2O溶剂组却没有此种效应(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下游ER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P2X4受体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菡 孙苏安 +2 位作者 刘海燕 刘文杰 黄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213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RT-PCR法检...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213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RT-PCR法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为25.35%,女性、腺癌、非吸烟患者突变率显著较高(P<0.05)。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率为2.82%,女性、腺癌、60岁以下非吸烟人群突变率显著较高(P<0.05)。未发现两个基因共同突变的病例。结论 NSCLC患者存在EGFR基因、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均以女性、腺癌、非吸烟者表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骨架蛋白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翱 金戈 许建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2-1251,共10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极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存活者伴随的空间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目前,对TBI造成的空间记忆障碍缺乏系统研究。脑损伤后海马组织与记忆有关的...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极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存活者伴随的空间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目前,对TBI造成的空间记忆障碍缺乏系统研究。脑损伤后海马组织与记忆有关的分子以及组成神经元骨架的分子如何变化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创伤性脑损伤(TBI)组。TBI组再按致伤后时间长短分为6 h、12 h、24 h、72 h、15 d五个亚组。TBI组应用PinPointTM颅脑撞击器撞击而致伤,sham组不撞击。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实验动物空间记忆能力;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与海马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相关性;海马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标记和免疫荧光检测评估TBI致大鼠神经元丢失情况;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TBI致海马骨架相关蛋白质和记忆相关蛋白质含量变化。本研究证实,与sham组相比,TBI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增加[(61.98±12.82)s vs.(28.32±8.52)s,n=5,P<0.01,day 15],探索时间明显缩短[(36.98±0.37)s vs.(73.68±5.09)s,n=5,P<0.01,day15],表明脑创伤损害了动物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与sham组相比,TBI组大鼠海马AQP-4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和脑含水量持续升高,15 d恢复正常;在12 h[(3.78±0.74),(83.78±0.35)%]和72 h[(3.49±0.85),(82.28±0.63)%]均形成两个波峰,n=5,P均<0.01,表明继发性脑损伤与持续脑水肿和海马AQP-4在蛋白质上的高表达有关。与sham组相比,NeuN标记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TBI后24 h致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严重[(198.2±8.002)vs.(297.2±6.866)cells/mm2,n=5,P<0.01],表明TBI动物的海马功能受损。与sham相比,TBI组海马神经元树突标志物微管结合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ein 2,MAP2)和突触前终末特异性标记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蛋白质水平均伤后逐步降低(n=5,P均<0.01),72 h[(0.55±0.05)vs.(1.27±0.08),(0.52±0.14)vs.(1.06±0.16),n=5,P均<0.01]降低最明显;TBI组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主要成分的过度磷酸化tau(ser404),伤后逐步升高,72 h[(1.25±0.11)vs.(0.33±0.07),n=5,P<0.01]升高最明显。MAP2、SYN和过度磷酸化的tau(ser404)检测指标的改变,表明脑损伤致神经元受损,神经元生长和损伤修复能力减弱,最终导致神经元骨架破环,TBI损害了动物的海马空间记忆能力。与sham组相比,TBI组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磷酸化CREB ser133(phosphorylated CREB Ser133,pCREB Ser133)含量降低明显(n=5,P均<0.05),表明脑损伤动物海马的存储记忆能力减弱;TBI组大鼠海马一般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 kinase,GCN2)蛋白质升高明显(n=5,P均<0.05),表明脑损伤动物海马将新信息转化成长期记忆能力下降。本研究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骨架破坏,进而导致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蛋白质下调,抑制记忆储存的蛋白质(GCN2)上调,促使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水通道蛋白-4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微管结合蛋白2 一般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布他汀A-4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文平 李斯思 马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以微管蛋白抑制剂考布他汀A-4(CA-4)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变换,以苯并咪唑环取代CA-4结构中的B环,并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设计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结构经NMR,HRMS表征。通过MTT法测定其对A549、HepG2、HCT-116、MCF-7、PC-3以及Siha等6种... 以微管蛋白抑制剂考布他汀A-4(CA-4)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变换,以苯并咪唑环取代CA-4结构中的B环,并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设计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结构经NMR,HRMS表征。通过MTT法测定其对A549、HepG2、HCT-116、MCF-7、PC-3以及Siha等6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划痕实验评价了化合物对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运用分子对接法分析了活性化合物与微管蛋白及PI3K激酶各亚型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化合物4e对6种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尤其对宫颈癌细胞Siha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12.18±1.17μmol/L),且能有效抑制细胞迁移,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4e与微管蛋白的结合能强于CA-4,与PI3Kδ激酶蛋白相互作用最强,结合能为-37.2 kJ/mol。本研究为基于PI3K与微管蛋白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布他汀A-4 管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合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4和D2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甲基苯丙胺依赖CPP大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蒙国懿 何繁漪 +4 位作者 隋念含 赵林波 洪仕君 邢豫明 赵永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实验大鼠纹状体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 4,RGS4)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实验大鼠纹状体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 4,RGS4)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METH依赖CPP大鼠1周组、2周组,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RGS4和D2、抑制性G蛋白α亚基(inhibitory G proteinα-subunit,Gαi)、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METH依赖1周组、2周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RGS4蛋白在METH依赖1周、2周组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且与METH依赖1周组相比,2周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D2、Gαi、MAPK蛋白以及cAMP在METH依赖1周、2周组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与METH依赖1周组相比,2周组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METH依赖的CPP大鼠纹状体中,RGS4和D2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分子发生了改变,RGS4可能参与了METH依赖的CPP大鼠纹状体D2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条件性位置偏爱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多巴胺D2受体 抑制性G蛋白α亚基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环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