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环境中大气压氩气微等离子体射流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凌寒 常泽洲 +3 位作者 李伊濛 石若立 成永红 孟国栋 《高电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38-5647,共10页
微等离子体射流具有较高的等离子体密度和处理精度,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制备、精密加工和表面刻蚀等领域,然而开放环境中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调控方法和机制尚不明晰。为此搭建了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原位诊断系统,实现了直径... 微等离子体射流具有较高的等离子体密度和处理精度,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制备、精密加工和表面刻蚀等领域,然而开放环境中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调控方法和机制尚不明晰。为此搭建了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原位诊断系统,实现了直径为50~200μm的大气压氩气微等离子体射流,并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射流图像和发射光谱分析了毛细管内径、气体流量、施加电压对微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射流长度、气体温度以及电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管径可以降低气体温度和射流长度并增大击穿电压和电子密度;当射流处于层流和过渡模式的临界状态时,微等离子体射流性能最佳;增加施加电压可以增大射流长度、气体温度和电子密度;气体温度、电子密度分别由射流比表面积和输入能量密度决定,活性粒子沿径向扩散降低了射流长度和电子密度。研究成果揭示了宏观参数调控开放环境中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规律和机制,对微等离子体射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氩气 微等离子 射流 射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微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太赫兹带隙特征调控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璐 陈玉秀 +3 位作者 吴淑群 刘旭晖 欧阳帆 张潮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5-875,共11页
调控太赫兹波传播是太赫兹技术应用的基础。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子动量守恒方程出发,推导了等离子体的相对介电系数和电导率。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仿真两个层面,论证了一维微等离子体光子晶体(MPPC)用于太赫兹带隙特征调控的可行性,结... 调控太赫兹波传播是太赫兹技术应用的基础。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子动量守恒方程出发,推导了等离子体的相对介电系数和电导率。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仿真两个层面,论证了一维微等离子体光子晶体(MPPC)用于太赫兹带隙特征调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无缺陷的一维MPPC中,当电子数密度低于1015 cm-3时,电子数密度的改变对第一太赫兹禁带影响较微弱;当电子数密度从1015 cm-3继续升高到1016 cm-3时,第一禁带的中心频率向高频偏移110 GHz,第一禁带的宽度增加约200 GHz。气压从50.5 kPa增大到202 kPa,第一禁带的中心频率从0.871THz下降到0.79THz。在含单个缺陷的一维MPPC中,当电子数密度从1014 cm-3增加至1015 cm-3时,窄通带的中心频率偏移约24 GHz。由此可见,在光子晶体中引入微等离子体后,其能够对太赫兹波传播进行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微等离子体光子晶体 禁带特性 窄通带 微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在水玻璃-KOH-NaAlO_2体系中的微等离子体氧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姜兆华 辛世刚 +2 位作者 王福平 吴晓宏 清水纪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研究了水玻璃 KOH NaAlO2 体系对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的NaAlO2浓度下 ,氧化过程电压时间曲线的变化特点 ,测定了膜层的硬度、击穿电压。运用XRD ,SEM ,EPMA研究了膜层的相组成、形貌及元素分布 ,发现膜层... 研究了水玻璃 KOH NaAlO2 体系对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的NaAlO2浓度下 ,氧化过程电压时间曲线的变化特点 ,测定了膜层的硬度、击穿电压。运用XRD ,SEM ,EPMA研究了膜层的相组成、形貌及元素分布 ,发现膜层由莫来石相和γ Al2 O3 相组成 ,具有疏松层和紧密层两层结构 ,铝元素含量沿着从基体到膜层的方向逐渐减少 ,而硅元素含量却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氧化 铝合金 偏磷酸钠 水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铝及其合金的微等离子体氧化成膜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振东 姜兆华 +2 位作者 姚忠平 孙学通 张雪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6-951,共6页
研究了纯Al及其合金LC9、LY12在偏铝酸钠溶液中微等离子体氧化成膜的特点。通过X射线衍射,SEM和EMPA等分析了陶瓷膜层的相组成及表面、截面形貌和膜层截面的元素含量分布,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层的厚度。结果显示:Al膜层由αAl2O3相组... 研究了纯Al及其合金LC9、LY12在偏铝酸钠溶液中微等离子体氧化成膜的特点。通过X射线衍射,SEM和EMPA等分析了陶瓷膜层的相组成及表面、截面形貌和膜层截面的元素含量分布,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层的厚度。结果显示:Al膜层由αAl2O3相组成,LC9膜层由γAl2O3相组成,LY12膜层由γAl2O3和αAl2O3两相组成,且膜层都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膜层的厚度随时间都近似呈线性变化;在Al和LY12膜层中,由内向外铝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在LC9膜层中,铝元素的分布略呈两侧高中间低;在LC9和LY12膜层中,镁元素分布比较均匀;在LC9膜层中,含有很少量的锌元素,而铜元素含量很不明显;在LY12膜层中含有很少量的铜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 铝合金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郑培超 王金梅 +2 位作者 胡章芳 郝宏刚 王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2-1546,共5页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大气压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实验研究了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大气压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实验研究了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的处理效果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聚酰亚胺薄膜的水接触角逐渐降低,而表面能逐渐增加,并且处理后的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出现老化效应。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更加粗糙,同时质量也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流 表面改性 聚酰亚胺薄膜 亲水性 表面能 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制备钛酸钡陶瓷膜 被引量:20
6
作者 姜兆华 李文旭 +1 位作者 闫久春 李益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制备出纯相的 Ba Ti O3陶瓷膜 ,对所得的陶瓷膜进行 XRD和 EPMA分析。结果表明 ,膜层中钡钛两种元素分布均匀 ,无浓度梯度变化。结合实验现象和测试结果 ,探讨了浓度和电流密度对陶瓷膜的影响 ,并提出了 Ba Ti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氧化 相组成 元素分布 成膜过程 钛酸钡 陶瓷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测定土壤中的铝钙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庆林 周玉龙 +3 位作者 张秋琳 贾龙广 怀素芳 陈金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0-202,共3页
采用YJG-Ⅱ激光微区分析仪结合CCD光栅光谱仪构成的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系统,在减压氩气环境下,以土壤标样为样品,测量了土壤中铝元素和钙元素的含量,对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土壤中元素的准确度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 采用YJG-Ⅱ激光微区分析仪结合CCD光栅光谱仪构成的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系统,在减压氩气环境下,以土壤标样为样品,测量了土壤中铝元素和钙元素的含量,对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土壤中元素的准确度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分别以AlⅠ394.40nm和CaⅡ396.85nm为分析线,采用"三标准试样法",由计算机拟合logI~logC工作曲线,对土壤中铝、钙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对此两种元素定量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5.80%,定量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最大为7.65%,说明该方法对土壤中铝、钙的测定满足分析精确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 定量分析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对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2 位作者 李延平 吕彦冬 孙学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3种磷酸盐分别作为电解质交流微等离子体氧化TC4钛合金所制得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其中3号磷酸盐的效果最好.并在铝酸钠体系和硅酸钠体系下,进一步研究了3号磷酸盐对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磷在陶... 研究了3种磷酸盐分别作为电解质交流微等离子体氧化TC4钛合金所制得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其中3号磷酸盐的效果最好.并在铝酸钠体系和硅酸钠体系下,进一步研究了3号磷酸盐对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磷在陶瓷膜中不形成晶相,而是以非晶相物质沉积在膜层中;铝酸钠体系,磷元素由膜内层向外层逐渐减少;硅酸钠体系,磷元素在膜内、外两层含量高,中间处含量低;两体系下,3号磷酸盐的用量适当增加,陶瓷膜耐点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钛合金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耐蚀性 铝酸钠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相分布及显微硬度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薛文斌 来永春 +1 位作者 邓志威 陈如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21,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定了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沿深度方向 的相分布及显微硬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主要由 α-Al_2O_3、γ- Al_2O_3相组成,从表层到里层,α-Al_... 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定了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沿深度方向 的相分布及显微硬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主要由 α-Al_2O_3、γ- Al_2O_3相组成,从表层到里层,α-Al_2O_3相含量逐渐增加.膜的显微硬度沿深度方向变化同 α- Al_2O_3含量变化一致,致密层中显微硬度大于 HV1500,极值点达到 HV2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氧化 相分布 硬度 铝合金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铬酸钾对钛合金表面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晓宏 姜兆华 +2 位作者 王福平 辛世刚 贲洪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6-809,共4页
在钛合金表面用微等离子体氧化能产生一层陶瓷膜。将重铬酸钾引入磷酸盐电解液将使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槽电压升高 ,经对所得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表面和截面进行扫描电镜 (SEM )形貌观察 ,发现重铬酸钾的加入使陶瓷膜的致密性... 在钛合金表面用微等离子体氧化能产生一层陶瓷膜。将重铬酸钾引入磷酸盐电解液将使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槽电压升高 ,经对所得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表面和截面进行扫描电镜 (SEM )形貌观察 ,发现重铬酸钾的加入使陶瓷膜的致密性增加。XRD分析表明 ,不同电解液中所得膜层都是以锐钛矿型TiO2 为主晶相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金红石型TiO2 ,重铬酸钾的加入使锐钛矿型TiO2 的含量增加。对膜层进行电偶电流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重铬酸钾的加入使所得的膜层对金属的接触腐蚀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微等离子体氧化 耐蚀性 钛合金 重铬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氧化制备TiO_2薄膜的结构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玉周 严立 +2 位作者 张世锋 刘莎 季世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37,共3页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生长出一层厚度达20 mm的陶瓷氧化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初步研究了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电解质溶液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TiO2锐钛...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生长出一层厚度达20 mm的陶瓷氧化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初步研究了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电解质溶液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TiO2锐钛型+金红石型的混合相结构、单一TiO2金红石结构。TiO2单一的锐钛型结构的氧化膜薄膜比较粗糙,TiO2金红石结构的氧化膜表面比较平滑,而混合相结构陶瓷膜的表面层为疏松的锐钛型结构TiO2,亚表层为金红石结构的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型 金红石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O_3)_6-NaAlO_2体系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兆华 辛世刚 +1 位作者 王福平 吴晓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42,共3页
研究了六聚偏磷酸钠 -偏铝酸钠溶液中 ,L 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陶瓷膜的形成特点以及偏铝酸钠的浓度对氧化过程的影响。通过
关键词 铝合金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模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直流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培超 王鸿梅 +4 位作者 李建权 韩海燕 徐国华 沈成银 储焰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9-292,共4页
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微米量级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这种微等离子体射流由直流电源驱动,可在多种工作气体(如Ar,He,N2等)中实现大气压放电,产生高电流密度的辉光放电。为了确定微等离子射流产生的激发物种成分,测量了以Ar和N... 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微米量级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这种微等离子体射流由直流电源驱动,可在多种工作气体(如Ar,He,N2等)中实现大气压放电,产生高电流密度的辉光放电。为了确定微等离子射流产生的激发物种成分,测量了以Ar和N2为工作气体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利用发射光谱相对强度比值法测量了氩气微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激发温度。实验显示,其电子激发温度约为3000 K,这远低于大气压等离子体炬的电子激发温度。利用N2的二正带发射光谱得到微等离子体的振动温度约为2500K;利用其电学参数估算电子密度在1013cm-3量级。利用此微等离子体射流进行了普通打印纸表面处理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微等离子体射流能够明显的提高普通打印纸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流 大气压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微等离子体氧化黑色陶瓷层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仕明 钱翰城 +2 位作者 Samir H.Awad 邱华 黄丽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6,31,共4页
 介绍了微等离子体氧化工艺用于铝合金表面生成黑色陶瓷膜的技术,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膜层色泽的影响,并讨论了着色工艺中易出现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氧化 黑色陶瓷膜 缺陷 铝合金 工艺参数 着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氧化Al_2O_3陶瓷膜的组织结构与形成过程 被引量:9
15
作者 辛世刚 姜兆华 +2 位作者 赵荣根 宋力昕 胡行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The alumina ceram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aluminum alloy using micro-plasma oxidation.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ies of ceramic coating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 The alumina ceram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aluminum alloy using micro-plasma oxidation.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ies of ceramic coating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hen its form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XRD reveal that with increasing oxidation time the content of decreases, and in which the content of al reaction occurs between the aluminum from the substrate and the oxygen and other ions from the electrolyte. The reaction products then are propelled away from the inner-wall of the discharging channels. Finally, these products agglomerate in the inner-wall of the discharging channels and on the surface near the discharging channels to produce the ceramic coatings. The change of ceramic coatings thickness with increasing oxidation time divides into two stages, and the final thickness is formed in first stage. With increasing current density the final thickness of ceramic coatings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氧化铝 AL2O3 生长速率 电流密度 搅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粘蛋白在微等离子体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费烨 王韵 +2 位作者 沈征宇 汪蓓青 陈锦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2,共3页
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常常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激光治疗包括剥脱性CO2点阵激光及微等离子体刚等可以有效改善痤疮凹陷性瘢痕。贻贝粘蛋白(mussel adhesive protein,MAP)又称为贻贝足丝蛋白(mytilus edulis foot prot... 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常常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激光治疗包括剥脱性CO2点阵激光及微等离子体刚等可以有效改善痤疮凹陷性瘢痕。贻贝粘蛋白(mussel adhesive protein,MAP)又称为贻贝足丝蛋白(mytilus edulis foot protein,MEEP).是在贻贝足的腺体内生成和储存的一种属于糖蛋白类型的黏液蛋白,具有3个功能:生物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微等离子 贻贝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超微结构分析和羟脯氨酸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昕 石翠萍 +4 位作者 韩悦 郄金鹏 刘丽红 安俞熙 杨蓉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7-90,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部位皮肤行组织病理维多利亚-立春红染色,透射电镜分析和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0 W/10 kJ即刻表现为表皮局灶性出现点阵状改变,部分表皮出现汽化缺失或者坏死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出现点阵化表现和明显均质化;特殊染色显示微等离子束主要影响真皮胶原纤维,形成局灶性胶原纤维凝集和变性。1周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排列有序,有少量组织细胞。1月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粗并排列致密,弹力纤维呈局灶性增粗。透射电镜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后表皮细胞较完整,细胞间结构正常,但真皮胶原丧失正常结构,细胞结构消失,大量细胞凋亡明显,1月后仍可见少量细胞凋亡的表现但胶原结构逐渐恢复,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致密。羟脯氨酸测定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1周后羟脯氨酸含量要高于作用之前,但是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羟脯氨酸含量要明显高于作用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其主要靶组织为真皮胶原组织,可以明显促进皮肤新生胶原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 皮肤胶原 透射电镜 羟脯氨酸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微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培超 王金梅 +2 位作者 胡章芳 郝宏刚 王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1,共4页
通过减小电极孔径到微米量级来实现高气压甚至大气压放电的现象已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利用不锈钢空心针作为放电阴极,不锈钢网作阳极,进行了大气压微等离子体放电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微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发现,大气压直流... 通过减小电极孔径到微米量级来实现高气压甚至大气压放电的现象已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利用不锈钢空心针作为放电阴极,不锈钢网作阳极,进行了大气压微等离子体放电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微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发现,大气压直流微放电存在不同的放电模式:空心阴极放电和反常辉光放电,随着电流的增加,放电越来越强烈。实验研究了放电电压随压强和气体流量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随着体系压强的增加,电离过程增多,放电电压逐渐降低。随着流量的增加,气体流动状态由层流状态逐渐过渡到紊流状态,引起放电电压先降低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 伏安特性 大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耐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翟彦博 钱翰城 +3 位作者 张金彬 赵阳 郑江 Samir H.Awad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5-37,41,共4页
 采用SEM、XRD等方法研究了AZ31B镁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形貌特征和相组成。结果表明:直流脉冲电源条件下取得的陶瓷膜比交流脉冲电源条件下取得的陶瓷膜更致密,因而具有更佳的耐腐蚀性;XRD图谱显示陶瓷膜主要由MgSiO3和MgO相组...  采用SEM、XRD等方法研究了AZ31B镁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形貌特征和相组成。结果表明:直流脉冲电源条件下取得的陶瓷膜比交流脉冲电源条件下取得的陶瓷膜更致密,因而具有更佳的耐腐蚀性;XRD图谱显示陶瓷膜主要由MgSiO3和MgO相组成。在直流脉冲电源情况下,对比了不同电流密度对陶瓷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得到电流密度为2A dm2时膜层具有最佳耐腐蚀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氧化 镁合金 陶瓷膜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表面陶瓷膜耐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晓宏 姜兆华 +1 位作者 辛世刚 石蕾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0-82,共3页
为提高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在其表面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生长一层陶瓷膜。经扫描电镜 (SEM)测试 ,发现在钛基体上生长了一层厚为 1 5 μm的均匀膜层 ;通过循环伏安和电偶电流法对有无膜层的钛合金进行测试 ,发现有陶瓷膜层的钛合金的耐... 为提高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在其表面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生长一层陶瓷膜。经扫描电镜 (SEM)测试 ,发现在钛基体上生长了一层厚为 1 5 μm的均匀膜层 ;通过循环伏安和电偶电流法对有无膜层的钛合金进行测试 ,发现有陶瓷膜层的钛合金的耐腐蚀能力明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等离子 陶瓷膜 耐腐蚀性能 表面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