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微 曾妮 +2 位作者 胡帆 吴中兴 东耀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螺钉种植 支抗稳定性 种植支抗 种植体稳定性 正畸治疗 个体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震东 李青奕 +1 位作者 王林 顾永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尺寸的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影响微种植体临床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直径1.2mm、长度7mm的微种植体支抗(MIA)系统和直径2mm、长度8mm的自攻钛种植体支抗(SDIA)系统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采用MIA系统,共... 目的比较2种不同尺寸的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影响微种植体临床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直径1.2mm、长度7mm的微种植体支抗(MIA)系统和直径2mm、长度8mm的自攻钛种植体支抗(SDIA)系统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采用MIA系统,共植入微种植体77枚;28例患者采用SDIA系统,共植入微种植体53枚。分析微种植体在治疗过程中的脱落情况,微种植体周围牙龈情况及牙齿移动情况。结果1)MIA系统植入后有6枚脱落,SDIA系统有7枚脱落,二者脱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重新植入后均未再次脱落。2)MIA系统的植入部位牙龈无明显红肿,SDIA系统中有12枚出现植入部位的牙龈红肿症状。3)在微种植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MIA和SDIA系统都能够有效、持续地移动牙齿。结论临床应用时,微种植体应避免靠近邻牙牙根,微种植体头部应尽量小,植入部位尽可能位于附着龈区域,同时要保持微种植体周围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支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魏惺 赵立星 +2 位作者 许桢睿 唐娜 赵志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应用解剖 安全区 支抗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颌前牙阻抗中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华桥 邓锋 +2 位作者 张磊 樊瑜波 张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法内收上颌前牙时组牙的复合阻抗中心位置以及牙齿的初始移动规律。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干颅进行扫描,经MIMICS8.0,ABAQUS6.5构建"微种植体支抗-上颌前牙整体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从... 目的探讨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法内收上颌前牙时组牙的复合阻抗中心位置以及牙齿的初始移动规律。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干颅进行扫描,经MIMICS8.0,ABAQUS6.5构建"微种植体支抗-上颌前牙整体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从不同高度平面施以水平向内收载荷,并分别计算上颌中、侧切牙、尖牙的初始位移以及初始旋转角度,从而推算牙齿的阻抗中心位置。结果整体内收力作用下上颌前牙段的阻抗中心高度为距离牙槽嵴顶5.1mm处。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内收上颌前牙力系中,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的旋转中心常数分别为50.26、57.30、132.73mm2。结论运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整体内收上颌前牙时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可以有效控制牙齿的整体移动或倾斜移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种植支抗 整体内收 阻抗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压低成年人伸长磨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闫翔 赵计林 +3 位作者 苏寒 陆苇 赵丹 邹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7-398,共2页
选择12名上颌磨牙伸长的成年病例,在其颊腭侧各植入1颗微种植体,利用微种植体直接与伸长磨牙相连,根向施力,压低伸长磨牙。12名患者伸长的磨牙均压低,平均治疗时间5.5个月,平均压低2.5mm,伸长磨牙压低后未见牙根吸收,牙周良好。利用微... 选择12名上颌磨牙伸长的成年病例,在其颊腭侧各植入1颗微种植体,利用微种植体直接与伸长磨牙相连,根向施力,压低伸长磨牙。12名患者伸长的磨牙均压低,平均治疗时间5.5个月,平均压低2.5mm,伸长磨牙压低后未见牙根吸收,牙周良好。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压低伸长磨牙,患者易于配合,治疗时间短,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支抗 伸长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改善露龈微笑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月兰 张志伟 +2 位作者 蔡留意 焦辉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矫治露龈微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露龈微笑拔牙患者10例,在其上颌唇侧侧切牙与尖牙根尖牙槽骨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即刻用螺旋弹簧将微螺钉和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连在一起,每侧施力0.735N,4周复诊1次。通...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矫治露龈微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露龈微笑拔牙患者10例,在其上颌唇侧侧切牙与尖牙根尖牙槽骨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即刻用螺旋弹簧将微螺钉和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连在一起,每侧施力0.735N,4周复诊1次。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及临床观察,比较矫治前后与露龈微笑有关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露龈微笑矫治(5.6±3.0)个月,正畸矫治疗程(18.7±6.0)个月。露龈微笑得到改善,面型和谐。与矫治前比较,U1-SN、U1-NA、L1-NB、IIA、U1/PP、L1/MP、HL-NB、UL-EL及LL-EL等,SNA、ANB、U1-PP在前牙停止压入时有明显变化,但停止压入后没有明显改变;覆覆盖在前牙停止压入时测量值接近正常,但覆在后续矫治中有少量复发。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性能稳定,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是矫治露龈笑的理想支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支抗 露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后牙根间区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雷菲菲 梁芮 +2 位作者 张晓洁 曾俊玲 林楚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材质(钛钉和不锈钢钉)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上颌后牙根间区的脱落率,并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医生选择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02例正畸患者平均年龄21岁(13~46岁)。正畸设计强支抗,在上颌后牙根间区共植入172枚... 目的:对比两种材质(钛钉和不锈钢钉)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上颌后牙根间区的脱落率,并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医生选择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02例正畸患者平均年龄21岁(13~46岁)。正畸设计强支抗,在上颌后牙根间区共植入172枚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研究按照种植体类型(钛钉1.6 mm×8 mm,不锈钢钉1.5mm×8mm)、骨面型(高角和非高角)和年龄(成人和青少年)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种植体类型、骨面型、年龄对脱落的影响。结果:种植体类型和骨面型对脱落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和青少年脱落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钛钉植入上颌后牙根间区稳定性优于不锈钢钉。高角患者种植体脱落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钉 不锈钢螺钉 种植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开唇露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馨 赵春洋 +3 位作者 张卫兵 谷妍 张彦 王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正畸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A(前后3枚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B(传统Nance托支抗)9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15.0进行统... 目的:探讨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正畸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A(前后3枚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B(传统Nance托支抗)9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牙齿位置:A组前牙切端内收量及切牙显露程度的减少显著大于B组(P<0.01),切牙根尖(P<0.05)及磨牙前移量(P<0.01)显著小于B组。垂直向A组前牙被明显压低,B组升长,P<0.01;后牙A组保持,B组升高,P<0.05。2)骨组织:A组上齿槽缘点处骨吸收改建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使用前后牙区3枚微种植体支抗,对上前牙内收、压低及控根作用均强于传统强支抗,能有效改善开唇露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唇露齿 种植支抗 上颌前牙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月兰 董莹丽 +2 位作者 闫利辉 刘林嶓 张晓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2颗磨牙均得到了有效的压低,压低(2.7±1.2) mm,压低时间(6.5±3.2)个月。与矫治前比较,U6-PP、U7-PP明显降低(t =9.659,7.730,P<0.001),而U6-RL、U7-RL、U6-PP角和U7-PP角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测量指标L、W和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磨牙伸长的修复前矫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种植支抗 伸长磨牙 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施力的时机与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新华 公柏娟 +1 位作者 孙宏晨 白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4,171,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微种植体支抗施力的时机与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关系,为微种植体支抗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犬3只,设为未加力组、即刻加力组与非即刻加力组。全麻条件下将钛微种植体植入实验动物狗的双侧上颌尖牙、...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微种植体支抗施力的时机与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关系,为微种植体支抗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犬3只,设为未加力组、即刻加力组与非即刻加力组。全麻条件下将钛微种植体植入实验动物狗的双侧上颌尖牙、磨牙区与下颌磨牙区,所施力值0.2N。8周处死动物,X线拍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通过HE染色与GOMORI特殊染色方法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X线结果显示磨牙区植入的微种植体较尖牙区更多骨结合。HE染色显示实验8周时即刻加力组可观察到微种植体周围骨边缘整齐的成熟的层状骨,可见到大量成纤维细胞;非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为高矿化的层状骨组织,可见较多的骨陷窝,内有骨细胞,钙化程度与旧骨组织接近。GOMORI特殊染色显示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有较多未矿化结缔组织,非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有明显矿化骨组织出现。结论:非即刻加力组较即刻加力组的微种植体有更多的骨性结合,可更好地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支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炜 汤瑶 +2 位作者 黄文斌 韩冰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直向指标中,下颌平面角SN-MP平均减小1.40°±1.45°,FMA平均减小1.58°±1.32°;后前面高比(S-Go/N-Me)平均减小1.42%±1.43%;Y轴角平均减小1.03°±0.99°,面角平均增大1.3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磨牙平均压低(0.68±1.40)mm,上前牙平均压低(1.07±1.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有一定的上磨牙压低,产生了一定的下颌平面逆时针前旋,对侧貌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有一定的垂直向控制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可更好地改善安氏Ⅱ类患者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控制 种植支抗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慧 冷军 胡彬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152例行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内,152例患者植入的152颗自攻型微种植钉中,...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152例行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内,152例患者植入的152颗自攻型微种植钉中,有12颗种植钉松动脱落,成功率为97.22%;1个月后有13颗种植钉松动脱落,成功率为94.21%。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术前准备及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微种植支抗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种植支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晓荣 陈江浩 牛亦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37-539,543,共4页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强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30例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选择6例已经结束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上颌强支...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强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30例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磨牙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选择6例已经结束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选择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上颌支抗,以内收上颌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种植体植入部位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的颊侧牙槽间隔,加力值为每侧1.47~1.96N。对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共植入12枚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后其上颌前突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上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06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4mm,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效果。治疗中,种植体保持稳定,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健康。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支抗形式,可以满足正畸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螺钉种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巧玲 徐芸 +1 位作者 赵计林 李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高角 种植支抗 多曲方丝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微种植体支抗在比格犬下颌骨内降解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硕 王一舟 +2 位作者 王春晖 崔毅 刘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配比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微种植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探讨其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下颌骨共植入72颗微种植体。术后2、4、6个月分别处死...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配比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微种植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探讨其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下颌骨共植入72颗微种植体。术后2、4、6个月分别处死两只。动物处死前14 d和4 d分别肌肉注射盐酸四环素。对下颌骨标本和微种植体分别进行锥形束CT(CBCT)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微种植体降解情况及其表面形貌变化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CBCT显示,随着微种植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延长,其逐渐呈阻射影像。扫描电镜显示微种植体表面形貌变化明显,并逐渐发生降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微种植体周围有新生骨组织形成,且无炎症反应。盐酸四环素标记显示10 d间微种植体周围有新骨基质沉积。结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微种植体生物相容性较好,能够促进周围骨组织的形成,其在体内可发生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种植支抗 聚乳酸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临床应用中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雪 封小霞 赵志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微种植钉支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正畸支抗的方式并拓宽了正畸治疗的范围,正畸医师对微种植钉的应用已有清晰的了解。随着微种植钉支抗的广泛应用,其在矫治过程中伴随的负面效应也开始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针对微种植钉临床应... 微种植钉支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正畸支抗的方式并拓宽了正畸治疗的范围,正畸医师对微种植钉的应用已有清晰的了解。随着微种植钉支抗的广泛应用,其在矫治过程中伴随的负面效应也开始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针对微种植钉临床应用中伴随产生的负载后微移动、引起不需要的牙移动、增加牙根吸收的风险和不规则牙槽骨形成等负面效应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支抗 负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汤慧怡 梁银爱 张宇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63-2165,共3页
目的:评价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护理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拟行微种植支抗植入术的青少年(12—18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60)。术前7~10d进行术前沟通后,对两组均测量并记录反映心理状态的一系... 目的:评价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护理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拟行微种植支抗植入术的青少年(12—18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60)。术前7~10d进行术前沟通后,对两组均测量并记录反映心理状态的一系列指标,包括SAS、SDS、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随后,A组即刻给予心理干预,B组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处理。经过7~10d的心理调整,两组于手术当天术前30min再次测量上述指标。结果:心理干预前,A组与B组之间反映心理状态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O.05)。心理干预后,A组的各项指标较心理干预前显著下降,B组的各项指标则显著升高;而且,A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在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能有助于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及正畸治疗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植入术 心理干预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不同牙弓形态腭侧微种植支抗位点皮质骨厚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少宇 张栋梁 +1 位作者 杨炼 包双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3-477,共5页
目的研究性别、种植部位及牙弓型对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处骨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牙弓患者各40例,每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共120例。利用Kavo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 目的研究性别、种植部位及牙弓型对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处骨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牙弓患者各40例,每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共120例。利用Kavo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进行扫描,在所得的CBCT图像中定位9个腭侧微螺钉种植支抗位点,并测量该处的皮质骨厚度。结果不同性别患者的相同种植位点处的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中缝及腭中旁3 mm处皮质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中缝自切牙孔向后3 nm、6 mm、9 mi以及腭中缝旁3 mm处,自切牙孔向后3 mm、6 mm、9 mm皮质骨厚度依次减少;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根间中点处对应的腭侧皮质骨厚度较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中点处者小,但比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中点处者大;不同牙弓型在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根间中点处的3个微种植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圆型、卵圆型、尖圆型在相同位点处皮质骨厚度依次减小,在不同牙弓形的其他6个种植支抗位点皮质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手术操作植入种植支抗时,应考虑不同种植位点及牙弓型态皮质骨厚度对手术操作和支抗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种植支抗 支抗位点 牙弓型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钉在颧牙槽嵴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谢雨菲 沈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81-382,385,共3页
支抗是矫治力的基础,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与合理应用是决定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增强手段如口外弓等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体积较大、舒适度差、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高,因而效果常常难以预期。早在1945年,Gainsforth与H... 支抗是矫治力的基础,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与合理应用是决定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增强手段如口外弓等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体积较大、舒适度差、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高,因而效果常常难以预期。早在1945年,Gainsforth与Higley[1]就采用动物实验探索了以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能性。近年来,微种植支抗钉由于良好的患者适应性、简便的操作过程、灵活多变的植入部位、优秀的支抗效果及不依赖患者的依从性等多种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牙槽嵴 正畸治疗 正畸支抗 动物实验 操作过程 植入部位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对患者龈沟液中AST及ALP活性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荣 刘亦然 +1 位作者 范亚贤 孙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对龈沟液(GCF)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需要压低伸长磨牙26颗(患者26例)分成2组:一组采用德国非凡公司的mandica微螺钉(1... 目的:探讨应用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对龈沟液(GCF)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需要压低伸长磨牙26颗(患者26例)分成2组:一组采用德国非凡公司的mandica微螺钉(13例),另一组采用中国陕西中邦微螺钉(13例)。压低力值为1.47~1.96N。压入量为3~5mm。每名患者一侧第一或第二磨牙为压低组,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以对颌同名牙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全部样本在加力前、加力后24h、48h、7d、14d和28d、3月、6月时磨牙近远中龈沟内GCF,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GCF中ALP和AST的水平,应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阶段时龈沟液内ALP的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28d时达到高峰,3、6个月后也有所增加,但是与28d无统计差别。龈沟液内AST的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3个月达到高峰。各时间段两组种植钉问龈沟液中AST及ALP活性水平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压低磨牙可引起受力牙龈沟液AST、ALP水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龈沟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