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传统白酒工艺学的新认识——微生物生态系统工程学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海平 来安贵 赵德义 《酿酒》 CAS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在介绍了微生物生态系统概念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对白酒生产工艺,尤其是制曲、窖泥、窖池,固态发酵等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准确地阐述了酿酒微生物种群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挖... 在介绍了微生物生态系统概念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对白酒生产工艺,尤其是制曲、窖泥、窖池,固态发酵等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准确地阐述了酿酒微生物种群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白酒传统工艺中的“宝藏,”推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白酒 工艺 认识 微生物生态系统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2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春霞 郝明德 +1 位作者 魏孝荣 王旭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83,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单施N、P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不明显,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值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轮作中引入豆科作物或豆科连... 试验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单施N、P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不明显,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值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轮作中引入豆科作物或豆科连作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积累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 轮作 施肥 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草胺及铜离子复合施用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土著微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惠文 张倩茹 +1 位作者 周启星 张成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铜离子及其复合物在施加12d内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以及作物生长有...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铜离子及其复合物在施加12d内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以及作物生长有益微生物类群———自生固氮菌、矿化磷细菌及硅酸盐细菌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这种毒性效应尤以第6d最为显著。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可使供试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明显提高,第9d时,乙草胺和铜离子处理土壤中真菌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0.87倍和3.01倍。乙草胺和铜离子的复合施加在前6d对土壤中所有被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毒性均比其相应的单因子的毒性强,表现出明显的乙草胺-铜离子协同毒性效应。乙草胺对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刺激效应。铜离子在前6d刺激供试土壤呼吸强度增强,从第9d开始抑制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而铜离子在处理过程中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却表现为强烈的抑制效应。当乙草胺和铜离子复合施加时,对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的作用随作用时间呈现不同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铜离子 黑土农田 生态系统 土著微生物 急性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乔木和灌木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新洲 胡忠良 +3 位作者 杜有新 刘永卓 李恋卿 潘根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29,共6页
我国喀斯特区域面积分布较广,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当前西南地区面临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本研究选取贵州中部两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乔木林和灌木林,以乔木林中的白栎、园果化香和灌木林中的火棘、竹叶椒等主要优势树种为... 我国喀斯特区域面积分布较广,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当前西南地区面临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本研究选取贵州中部两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乔木林和灌木林,以乔木林中的白栎、园果化香和灌木林中的火棘、竹叶椒等主要优势树种为对象,研究不同的植物树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乔木林系统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性高于灌木林,植物的根际效应在乔木林中表现更为显著;同时乔木林中的优势树种通过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而灌木林中优势树种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多样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因此,植被的演替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影响植物-微生物-土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进一步影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根际土壤 微生物生物 细菌群落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展茗 曹凑贵 +1 位作者 汪金平 代光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9-1183,共5页
关键词 稻田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银宝 廖新俤 汪植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其中的降解及其对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于室外大棚以自然发生法构建了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水生微宇宙),培育2个月待其稳定后用于试验研究。试验设恩诺沙星0.02、0.05、0.1、0.2和0.5mg·L-15个浓度系列,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恩诺沙星在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消失速度很快,随时间推移消失速度逐步减慢,并且在低浓度时维持较长的时间;初始浓度越高,恩诺沙星在低浓度时维持的时间越久。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恩诺沙星对淤泥中的好氧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 淤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研究进展(Ⅲ)——动物和微生物中重金属富集与污染及其生物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范俊岗 李立 高军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文章对哺乳动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遭受重金属污染后的生理变化及生长反应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重金属 污染 富集 动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核桃-丹参复合生态系统中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与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彭晓邦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商洛市洛南县育林村核桃——丹参林药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稀释法对林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分别对五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 以商洛市洛南县育林村核桃——丹参林药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稀释法对林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分别对五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商洛核桃——丹参复合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组成-细菌数量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9%以上),放线菌次之(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0.4%~0.9%),真菌最少(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0.01%~0.02%)。土壤酶活性除硝酸还原酶复合系统小于单作外,其余四种土壤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复合系统均大于单作模式,复合系统可以增强丹参根际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土壤微生物 林药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地层微生物引起的地下生态系统和地层流体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庆贤 王羽 +2 位作者 王小林 李辉 王金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在大港孔店稠油油田,将混气营养物(含氮含磷化合物)从11口注水井注入油藏,激活本源微生物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在不同时间取注水井返排水(返排量8m3和25m3,来自近井地带浅部和深部)和4口油井产出水(来自深1200m、温度60℃的储层),测定水... 在大港孔店稠油油田,将混气营养物(含氮含磷化合物)从11口注水井注入油藏,激活本源微生物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在不同时间取注水井返排水(返排量8m3和25m3,来自近井地带浅部和深部)和4口油井产出水(来自深1200m、温度60℃的储层),测定水样中菌数、代谢速率及代谢产物浓度,还测定了产出的油、气、水组成特点。好氧的烃氧化菌及厌氧的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返排水和产出水中的数量显著增加,增加1~4个数量级不等。硫酸盐还原速率在8m3和25m3返排水中分别增加168倍和2209倍,在产出水中除1口井外增加1 4~15倍。产甲烷速率在返排水和产出水中增加14~772倍。乙酸根、甲酸根浓度在产出水中分别增加1 5~40倍和3 0~31倍,在8m3和25m3返排水中乙酸根分别增加1 3、7 0倍,甲酸根分别增加1 7、21倍。HCO-3浓度普遍增加14%~40%。返排水中H2S浓度随返排量增大而减小。油井产出的天然气量增加,一些井产出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增加2%~5%。产出的原油粘度、密度、含蜡、含胶质沥青质量均有所下降。本次激活地层菌试验尽管激活剂注入量较少,从初步结果看是成功的。图1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态系统 微生物 激活 地层 体变 层流 硫酸盐还原菌 含磷化合物 油气采收率 油井产出水 稠油油田 近井地带 代谢产物 代谢速率 组成特点 产甲烷菌 烃氧化菌 还原速率 O3浓度 甲烷含量 原油粘度 沥青质量 注水井 乙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兰 宋文婷 +4 位作者 段作文 刘东波 杨继国 王蕾 刘洪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0-365,共6页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及其他检测技术的成熟,使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健康、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及其他检测技术的成熟,使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健康、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并简要概括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相关衍生应用,为代谢产物的临床干预辅助治疗应用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代谢产物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胜安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第4期48-48,共1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中占据主导地位,土壤微生物也在草原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中占据主导地位,土壤微生物也在草原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及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因子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草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发现微生物群落这一冰下生态系统或许可以回答有关“雪球地球”时代生命问题
13
作者 任海军 《山东国土资源》 2009年第5期56-57,共2页
美国科学家4月16日说,他们发现南极泰勒冰川下的一个湖泊中存在古老的微生物系统,该系统在没有光合作用及外部营养源的情况下已经延续了上百万年。研究人员报告说,由于泰勒冰川有一个大断面,该冰川下方一个湖泊的水一滴一滴地从断... 美国科学家4月16日说,他们发现南极泰勒冰川下的一个湖泊中存在古老的微生物系统,该系统在没有光合作用及外部营养源的情况下已经延续了上百万年。研究人员报告说,由于泰勒冰川有一个大断面,该冰川下方一个湖泊的水一滴一滴地从断面的冰隙中流淌出来,把附近的岩石和冰面染成了橙色。科研人员通过分析这些流出的水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微生物群落 雪球地球 冰下 南极 生命 美国科学家 微生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何俐蓉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9期125-126,共2页
随着大气中氮素的沉降日益加剧,其对全球陆地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汇的主要驱动因子,大气氮沉降过量后,土壤酸碱度值变小,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差异、碳氮等元素循环也将受到影响,最终使... 随着大气中氮素的沉降日益加剧,其对全球陆地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汇的主要驱动因子,大气氮沉降过量后,土壤酸碱度值变小,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差异、碳氮等元素循环也将受到影响,最终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特征发生变化目前关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氮元素循环过程中的耦合机制研究较少,多为二者独立研究。碳元素与氮元素间的相互耦合关系使得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过程更为复杂。在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针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元素循环过程中耦合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在养分物质循环中土壤微生物的驱动作用,进而阐明氮素循环中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机制,对减少大气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常玉光 齐永安 +2 位作者 郑伟 王敏 代明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4,共9页
叠层石的研究虽然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但对于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叠层石微生物和微生物席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得出我国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研究的主要成就:对... 叠层石的研究虽然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但对于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叠层石微生物和微生物席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得出我国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研究的主要成就:对部分元古代叠层石的微生物组分和微生物席特征进行了初步揭示;从理论上对叠层石微生物席的矿化成因提出了解释,并建立了叠层石微生物席的生长和钙化模式;利用现代叠层石的微观结构生长来推测古代叠层石的生长过程及其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叠层石微生物席的生长与外界物理和化学条件(如水动力、温度、盐度等)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叠层石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态系统 研究现状 叠层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关键耦合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75
16
作者 于贵瑞 高扬 +2 位作者 王秋凤 刘世荣 申卫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目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目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评估陆地增汇/减排效果,预测分析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固碳功能影响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耦合过程基础上,论述了制约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空间格局耦联关系的生物地理学机制,制约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耦合关系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机制,以及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重点评述了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包括:(1)植物叶片冠层生物学过程和根系冠层生物学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控制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作关系;(2)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网络及其对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3)生态系统碳氮水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实践。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生物控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期望能够通过这些探讨对推动我国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建设和新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氮-水耦合循环 生物调控机制 叶片冠层 根系冠层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对池塘微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晋 王亚迪 +3 位作者 周润龙 李雪玲 吕军鸿 胡钧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8期123-128,共6页
微纳米气泡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微纳米气泡在池塘水处理过程中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在门水平上,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的蓝藻和变形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而作... 微纳米气泡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微纳米气泡在池塘水处理过程中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在门水平上,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的蓝藻和变形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而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有着较高的提升;此外,微纳米气泡处理可以调节运货受体活性基因、营养库活性基因的活性、ABC转运器、双组分系统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调节水体微生态可能是微纳米气泡在水处理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理解微纳米气泡效应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生态系统 池塘 微生物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78
18
作者 朱永官 朱冬 +1 位作者 许通 马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未来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污染 土壤微生物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动物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管理方式对果-草人工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猛 张健 +1 位作者 徐雄 廖尔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49,共6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川中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后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处理土壤蓄涵水分、保温和降温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畜粪还园处理土壤密度最小;土壤养分值以畜...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川中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后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处理土壤蓄涵水分、保温和降温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畜粪还园处理土壤密度最小;土壤养分值以畜粪还园处理最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以畜粪还园处理最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不同土壤管理方式的生态效益以刈割覆盖和畜粪还园处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草人工生态系统 土壤管理 土壤肥力 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永红 吴杨 卢秋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31-233,共3页
根系微生物参与土壤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植物免疫功能,是维持植物健康的核心与关键。了解不同微生物的调控机制对有效利用微生物来维持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植物根系、土壤及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 根系微生物参与土壤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植物免疫功能,是维持植物健康的核心与关键。了解不同微生物的调控机制对有效利用微生物来维持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植物根系、土壤及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植物根系通过分泌物来选择富集偏好微生物,反过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利用微生物的抗干旱、解磷、增强植物抵御病原菌等一系列多样性特性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文章主要从根系微生物对魔芋套作的多种特性影响综述了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作物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 土壤 生态系统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