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常勃 李建华 +4 位作者 卢朝东 靳东升 张强 郜春花 武文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矿业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改良和利用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概述了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土壤结构改善、养分增加和酶活性提高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前景及对策。
关键词 微生物复垦技术 矿区生态重建 丛枝菌根 微生物活性 生物菌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植被种群自我演变规律 被引量:33
2
作者 毕银丽 申慧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7-315,共9页
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在逆境的生长。采煤沉陷地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后复垦植被种群进行了自我修复与演变,监测采煤沉陷地复垦植物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复垦后4 a对植被种群的自我演变规律影响。以神东... 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在逆境的生长。采煤沉陷地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后复垦植被种群进行了自我修复与演变,监测采煤沉陷地复垦植物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复垦后4 a对植被种群的自我演变规律影响。以神东矿区大柳塔采煤沉陷地人工林樟子松、沙棘和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野外原位监测植被种类、生活型组成及植被多样性指数,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克里金插值,对比接种菌根真菌4 a后(+M)与同期种植的自然状态下(CK),两种处理样地内植被种类、数量及其多样性指标,揭示不同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人工接种4 a后,区域内物种个体种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接菌提高樟子松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而降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接菌提高沙棘和文冠果人工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均匀度,抑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3种人工林微生物复垦4 a后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地位。接菌组进入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生态组成结构阶段,而对照组则相对滞后,处于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组成结构阶段,接菌促进了生态的演变进程。综合分析植物分布特征,发现植物的最优拟合模型以高斯模型居多,阿尔泰狗娃花、地肤、猪毛蒿、白花草木樨、牛心朴子、野樱桃、油蒿及柠条的预测值精度较好。接菌可促进地稍瓜、阿尔泰狗娃花、牛心朴子、达乌里胡枝子和柠条频度和数量的增加,可能使绳虫实、糙隐子草、苦苣菜和花棒的频度和数量下降。本文为煤矿沉陷区采用微生物修复人工林促进生态群落自我演变进程奠定了初步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采煤沉陷区 微生物复垦 种群自我演变 群落多样性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微生物复垦区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毕银丽 胡晶晶 刘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08-2917,共10页
微生物复垦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新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复垦多年后,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已建立,其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选择神东大柳塔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地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协同... 微生物复垦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新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复垦多年后,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已建立,其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选择神东大柳塔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地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区灌木林下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50 g/kg,11.93 g/kg,2.24 mg/kg,均呈现出中等强度变异,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选择能表征丛枝菌根真菌特性的关键因子土壤菌丝密度,发现土壤菌丝密度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以土壤菌丝密度为协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709,0.757和0.467,均高于单一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决定系数。以菌丝密度为辅助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有机质的变程较长,空间连续性较好;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块状分布,对空间依赖性较强;土壤速效磷呈不规则斑块状,破碎化程度高。以菌丝密度为辅助变量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复垦技术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经典统计学 地统计学 协同克里金插值 采煤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垦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高光谱敏感性识别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毕银丽 郭晨 +2 位作者 肖礼 杜善周 王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70-4177,共8页
微生物复垦技术是矿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矿区微生物修复是一个生态持续演变过程,科学评价微生物复垦多年后采煤塌陷区的土壤质量和生态效应是目前亟待解决问题。为了探明接种丛枝菌根真... 微生物复垦技术是矿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矿区微生物修复是一个生态持续演变过程,科学评价微生物复垦多年后采煤塌陷区的土壤质量和生态效应是目前亟待解决问题。为了探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复垦多年后对采煤沉陷区土壤改良的生态效应,科学评价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环境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以陕西神东采煤沉陷地2012年种植的紫穗槐复垦地为研究区,分析了接菌区和对照区2种不同处理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高光谱特征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7 a后土壤质地发生明显变化,土壤中全氮、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3%,17.7%和31.2%,增加了土壤的含水率;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处理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接菌区土壤脲酶和磷酸酶高于对照区,分别显著提高28.6%和50.0%;土壤光谱反射率明显降低,变化最明显的为可见光655 nm波段,敏感波段为630~680 nm;土壤光谱反射率的降低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壤碳组分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及土壤各相理化指标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拟合度R^2均高于0.7,显著性检验概率P均远低于0.01,达到显著水平,可作为一项指标用来分析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光谱反射率 微生物复垦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微生物复垦技术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红新 李富平 张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6-99,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复垦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矿山微生物复垦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加快我国矿区微生物复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微生物复垦技术 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促进煤矸石复垦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晔 刘小燕 张明旭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9-2533,共5页
利用微生物改善煤矸石理化性状的生物复垦技术成为煤矸石利用的热点新兴技术。本文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对微生物促进煤矸石复垦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进而针对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弊端对微生物促进煤矸石复垦利用的研究前... 利用微生物改善煤矸石理化性状的生物复垦技术成为煤矸石利用的热点新兴技术。本文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对微生物促进煤矸石复垦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进而针对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弊端对微生物促进煤矸石复垦利用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拓宽木霉资源的应用领域和提高煤矸石复垦利用价值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微生物风化 微生物复垦 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作用下玉米叶片含水量高光谱定量估测 被引量:2
7
作者 解文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51-155,共5页
通过测定盆栽试验条件下不同微生物作用的玉米植株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其叶片含水量进行差异分析,探讨不同微生物作用对植被叶片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光谱特征变化,并尝试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含水量进行监测识别。... 通过测定盆栽试验条件下不同微生物作用的玉米植株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其叶片含水量进行差异分析,探讨不同微生物作用对植被叶片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光谱特征变化,并尝试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含水量进行监测识别。结果表明,叶片含水量最佳估测模型中,CK处理预测模型Y=0.839×[exp(0.006 t)]预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达0.851,RMSE为0.018,G.m处理预测模型Y=0.84-100.128 t-166 349.654 t2预测精度最低,决定系数(R2)为0.638,RMSE为0.013。不同处理所建模型均可实现相应叶片含水量的有效预测,为微生物复垦领域对不同微生物作用下植被叶片含水量的快速高效无损监测与评价提供了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微生物复垦 叶片含水量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19
8
作者 梁海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3,共3页
针对煤炭井工开采造成矿区塌陷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了解当前塌陷区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采煤塌陷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的统筹规划、调整煤炭开发布局、多方筹措治理资金、创新塌陷区治理利用模式四项治理措施... 针对煤炭井工开采造成矿区塌陷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了解当前塌陷区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采煤塌陷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的统筹规划、调整煤炭开发布局、多方筹措治理资金、创新塌陷区治理利用模式四项治理措施,对推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煤炭开发布局 塌陷区治理模式 沙棘复垦 微生物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菌对根土复合体抗剪拉作用机理及其矿山生态修复潜力 被引量:5
9
作者 毕银丽 罗睿 +1 位作者 柯增鸣 薛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3-501,共9页
煤炭开采形成了露天排土场和井工沉陷地,改变了原始地貌和生态。露天排土场边坡不稳易水土流失造成滑坡剪切植被根系,井工沉陷致使地裂缝发育拉伤植物根系,因而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之一是增强植物根系的抗剪切和抗拉伤性能。微生物复垦... 煤炭开采形成了露天排土场和井工沉陷地,改变了原始地貌和生态。露天排土场边坡不稳易水土流失造成滑坡剪切植被根系,井工沉陷致使地裂缝发育拉伤植物根系,因而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之一是增强植物根系的抗剪切和抗拉伤性能。微生物复垦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抗逆境等功能,接菌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切和拉伤的作用对于揭示其矿山生态修复机理奠定了基础。人工修复后,植物根系与土壤形成根土复合体,可大幅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强浅层土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露天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和缓解了根系拉伤。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两种微生物在根际普遍存在,与根系形成的菌根共生体和根际土壤黏结在一起成为根菌土复合体,其抗剪切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根土复合体的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接菌后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切影响及在煤矿区生态修复潜力进行综述,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得出,联合接种AMF和DSE可显著提高了植物地下生物量、土壤黏聚力、根土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微生物复垦技术不仅提高人工修复植被成活率及抗逆性,还可增强抗剪切或抗拉伤等力学特性,对于矿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采煤沉陷地 根土复合体 微生物复垦 露天排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