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和氮添加对柠条根际微生境及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盛晰 何炎红 +4 位作者 郝龙飞 聂正英 刘婷岩 王云鹏 滑永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目的】探究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柠条根际微生境特征的影响,探明微生境变化对柠条根系形态构建的调控规律,为脆弱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壤灭菌处理(灭菌土和非灭菌土)基础上,对1年生柠条盆栽苗木进行接菌... 【目的】探究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柠条根际微生境特征的影响,探明微生境变化对柠条根系形态构建的调控规律,为脆弱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壤灭菌处理(灭菌土和非灭菌土)基础上,对1年生柠条盆栽苗木进行接菌和未接菌试验,并设置3个氮添加[不施氮(0N)、低氮(LN)和高氮(HN)]处理。生长季结束后,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和土壤养分等指标以及苗木细根形态变化,探究微生态环境变化与根系形态构建的关联性。【结果】1)在不施氮和低氮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的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灭菌土处理;在高氮处理中,灭菌土处理的柠条非菌根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低。在不同氮添加处理中,灭菌土处理的柠条菌根苗根际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均高于非菌根苗(P<0.05),而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交互作用下的柠条根际土壤可溶性碳含量高于单一处理(P<0.05)。2)在不同氮添加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下柠条非菌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灭菌土处理(P<0.05);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交互作用下的柠条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一处理(P<0.05)。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土壤灭菌处理的非菌根苗根际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在高氮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交互作用下的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柠条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介于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的单一作用之间。4)在高氮处理中,灭菌土处理的柠条菌根苗各根系形态指标最大;而不施氮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的柠条非菌根苗各根系形态指标最小。5)冗余分析表明,影响苗木根系形态的关键因子中解释度最大的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且为正调控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苗木根系形态影响最大的是碱性磷酸酶活性,且表现为负调控作用。【结论】在外源氮输入背景下,非灭菌土处理和苗木接菌处理协同作用有利于维持植物根际微生境的平衡,且高氮处理中根际微生境的限制因子转化为磷元素;接菌处理促进柠条根系生长,土壤灭菌限制根系生长。根系生长与土壤碳、磷元素循环关系密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正调控根系形态构建,磷转化相关酶表现为负调控根系形态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土壤灭菌 苗木接菌 氮添加 根际微生境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境中生化过程的原位可视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顾文杰 刘冲 +4 位作者 王丹 李雅莹 卢钰升 吴杭涛 解开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7-1395,共9页
根际及近根际区域(根际微生境)进行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氧和矿质元素等关键生源要素循环的生化过程都发生在根际微生境中。根际微生境空间动态过程的可视化对于准确捕捉和量化根际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 根际及近根际区域(根际微生境)进行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氧和矿质元素等关键生源要素循环的生化过程都发生在根际微生境中。根际微生境空间动态过程的可视化对于准确捕捉和量化根际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中,采用二维成像方法进行营养元素、酶和微生物等多种生化过程的同步原位可视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根际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和代谢物原位可视化研究的最新方法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多参数成像技术在根际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根际生化过程原位可视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高根际原位可视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深入解析微生境中生化过程与机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研究:1)开展操作简单、耗时少、成本低的可视化技术开发,并进行多参数及多手段耦合的兼容性验证;2)从样品制备和数据整合等方面,开发根际三维及四维可视化方法,探索根际微生境的时空动态可视化;3)研发便携式仪器,开展根际原位可视化技术的田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境 多参数成像技术 原位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运河苏北段典型微生境工程构建研究
3
作者 陈广建 杨一奇 朱彦君 《中国水运》 2024年第10期54-56,共3页
河流微生境构建是指通过构建人工或自然的微环境,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微生境工程构建可以分为生境、生物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三大类。本研究根据京杭运河苏北段的生态质量现状要素,对城区岸段采用水体增氧、生态基... 河流微生境构建是指通过构建人工或自然的微环境,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微生境工程构建可以分为生境、生物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三大类。本研究根据京杭运河苏北段的生态质量现状要素,对城区岸段采用水体增氧、生态基底修复、鱼类栖息地建设、水质净化设施进行微生境构建;对郊野岸段采用护坡生态改造、生物修复、水质净化设施进行微生境构建;对湖区岸段采用水动力优化、多级地形塑造、植被群落构建进行微生境构建。通过微生境工程建设,以期提升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微生境 生态系统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隙微生境及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4
作者 宋新章 肖文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林隙干扰及更新的最新研究进展。林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是森林群落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不同的林隙干扰状况导致了林隙内光照的差异,进一步造成林隙内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形成了微生境的...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林隙干扰及更新的最新研究进展。林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是森林群落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不同的林隙干扰状况导致了林隙内光照的差异,进一步造成林隙内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形成了微生境的时空异质性。林隙干扰通过改变微生境而对幼苗的出土、存活、定居和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林隙内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变化很大,是幼苗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更新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量受林隙大小及幼苗在林隙中位置的影响。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微生境 更新 林隙干扰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地膜覆盖小麦最佳种植模式及微生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正茂 王虎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露地小麦为对照,对膜上穴播和膜侧沟播两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两地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沟播模式在小麦生育期具有聚水、保墒、增温、透光等作用,是符合渭北自然条件的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最佳模式;其微生境效应,除冬前增温效果... 以露地小麦为对照,对膜上穴播和膜侧沟播两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两地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沟播模式在小麦生育期具有聚水、保墒、增温、透光等作用,是符合渭北自然条件的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最佳模式;其微生境效应,除冬前增温效果没有膜上穴播模式明显外,其它诸如聚水保墒效果、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吸收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均好于膜上穴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地 地膜覆盖 冬小麦 种植模式 微生境效应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床调流的河道微生境改善技术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于鲁冀 李廷梅 +3 位作者 李羽仙 李晓琳 柏义生 王惠英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总结了河流的微生境因子及改善技术,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不同尺度上各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与其所处微生境条件息息相关。微生境改善作为一种重要的... 总结了河流的微生境因子及改善技术,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不同尺度上各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与其所处微生境条件息息相关。微生境改善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构建完整河流生态系统结构、恢复河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道微生境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丁坝、深槽-浅滩和堰/砾石群3种微生境改善技术,并对当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微生境 河床调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生态修复示范段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与微生境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明娟 李俊杰 +3 位作者 陈奋飞 姜旭娟 黄成 刘茂松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4,共7页
在浙江瓯江生态修复示范段(水阁段和南山段)竣工初期,对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与微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态修复段,大型底栖动物类群多样性与水生植被盖度显著正相关(r=0.787,P=0.012),与COD显著负相关(r=-0.680,P=0.0... 在浙江瓯江生态修复示范段(水阁段和南山段)竣工初期,对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与微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态修复段,大型底栖动物类群多样性与水生植被盖度显著正相关(r=0.787,P=0.012),与COD显著负相关(r=-0.680,P=0.044)。在4项主要水质指标中(TP、氨氮、COD、溶解氧),仅总磷(TP)含量与水蛭频度(r=-0.699,P=0.036)及椎实螺频度(r=-0.722,P=0.028)呈显著负相关;而水生植被盖度则与椎实螺密度(r=0.808,P=0.008)及频度(r=0.778,P=0.014)、水蛭频度(r=0.670,P=0.048)、蜉蝣频度密度(r=0.706,P=0.034)及频度(r=0.795,P=0.010)均显著正相关;相对于水质,水生植被盖度与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的关联可能更强。水阁段和南山段在岸线修复方式上有所差异,但两段间TP(P=0.065)、氨氮(P=0.285)、COD(P=0.635)、溶解氧(P=0.069)指标无显著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也较为近似;而水阁段各样点之间水质和底栖动物类群较南山段的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修复 微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颖 朱建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2期96-102,共7页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鸟类作为目标类群,构建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方法。对3个公园的微生境组成、生境结构情况、鸟类物种分布进行空间图示化、数据量化的信息整理,并根据鸟类的空间分布与生境使用频率,对公园微生境具有相似偏好的鸟类进行聚类运算。研究结果显示,样点公园的微生境类型数量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SHDI)、鸟类多样性存在正向变化关系。不同鸟类对公园微生境的具体偏好趋势与其所属鸟类行为集团大体一致,并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研究结果符合景观生态学与城市鸟类学规律,说明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在小尺度绿地生境研究中的可行性,可作为城市绿地微生境保护与营造研究的基础。首次将风景园林因子引入以往的生境单元制图体系中,将该方法扩展至园林中的微生境等级,并结合鸟类数据进行可行论证。旨在将过往研究中的生境分类体系与风景园林师常用的设计逻辑相结合,为后续生境设计研究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制图法 微生境 鸟类生 城市公园 风景园林因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需求的高密度城区鸟类微生境选择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地区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干靓 郭光普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1期86-92,共7页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沿线地区作为样地,基于鸟类群落微生境调查,研究鸟类的生态位需求和实际的微生境选择,重点分析鸟类对高密度城区特殊微生境—建筑物/构筑物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1)鸟类群落的巢居空间和食性空间生态位需求...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沿线地区作为样地,基于鸟类群落微生境调查,研究鸟类的生态位需求和实际的微生境选择,重点分析鸟类对高密度城区特殊微生境—建筑物/构筑物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1)鸟类群落的巢居空间和食性空间生态位需求以及实际微生境主要位于乔木层和地被层;2)立体硬质界面具备成为城市野生鸟类生境的潜力,可作为现有城市生物生境系统的有益补充;3)针对部分城市野生鸟类利用建筑物孔洞筑巢的习性,建议可在建筑立面、雕塑和街道家具的设计中有意识地预留孔洞,为鸟类提供巢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微生境选择 生态位 高密度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研究
10
作者 舒梅 成文章 +2 位作者 王睿芳 李孙洋 赵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65-69,共5页
微生境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选择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云南省咖啡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定点定期的取样,调查4种不同微生境条件(阳坡和阴坡、空旷和隐蔽咖啡地)下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阳坡、空旷的咖... 微生境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选择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云南省咖啡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定点定期的取样,调查4种不同微生境条件(阳坡和阴坡、空旷和隐蔽咖啡地)下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阳坡、空旷的咖啡地,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数量和危害高于其他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各虫态抗逆性强,虫枝浸泡10d,各虫态死亡率低,只有浸泡25d后,死亡率达到90%以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危害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微生境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的关系,为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境 咖啡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温江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微生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伍青 卢子豪 +5 位作者 李春浓 蒋伟 周亚辉 高素萍 周永红 余小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5,共8页
【目的】研究四川温江公园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长的微生境特征,并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定量研究,以期比较该地区苔藓植物生长环境的差异,为城市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微生境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样方内苔藓... 【目的】研究四川温江公园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长的微生境特征,并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定量研究,以期比较该地区苔藓植物生长环境的差异,为城市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微生境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样方内苔藓植物的多样性、7种微生境的环境特征、基质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共13科18属19种。土生种类最多,石生种类次之,树生种类最少;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aceae),优势种为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密枝细羽藓(Crytohypnum tamariscellum)、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7种微生境下苔藓植物的盖度依岩石、疏林草坪、溪边湿地、林地、灌木草坪、草坪和树附生次序降低,物种的丰富度为:岩石>溪边湿地=树附生>林地>疏林草坪=灌木草坪>草坪;疏林草坪、溪边湿地、林地、灌木草坪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草坪微量元素Fe、Mn、Cu和Zn含量高,岩石交换性Ca、Mg含量高,树附生基质理化性质较稳定。【结论】四川温江公园苔藓种类丰富,土生、石生藓种类突出。在苔藓生长的微生境中,除坡度、光照、凋落物厚度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因子外,基质的理化性质也是影响苔藓生长情况的决定因素。综上所述,岩石、溪边湿地、林地、疏林草坪利于苔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多样性 微生境 土壤理化性质 温江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微生境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林世埕 周文培 +2 位作者 邱亦维 朱燕琳 吴仕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2-15,38,共5页
对林下微生境和全光照下的5个草坪草品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微生境使得草坪草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叶绿素含量林下的明显高于全光照下的,而叶绿素a/b值则相反。根据这两... 对林下微生境和全光照下的5个草坪草品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微生境使得草坪草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叶绿素含量林下的明显高于全光照下的,而叶绿素a/b值则相反。根据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普通、欧宝和优异对林下微生境的适应性较强,派尼和高羊茅猎狗5适应性中等,午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叶绿素含量 林下微生境 品种 适应性 因子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生长形质的地形效应及微生境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康永武 欧建德 吴志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6,共8页
为探明乳源木莲人工纯林生长形质的地形和微生境效应,以福建沙县的9年生乳源木莲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性状的坡向、坡位及其组合效应,提出了微生境配置优化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 为探明乳源木莲人工纯林生长形质的地形和微生境效应,以福建沙县的9年生乳源木莲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性状的坡向、坡位及其组合效应,提出了微生境配置优化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坡向效应,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和树干圆满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坡位和坡向×坡位互作效应;乳源木莲通直度无显著性的坡位效应。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微生境效应,进行乳源木莲的微生境配置优化十分必要。得出乳源木莲人工纯林适宜配置在阴坡的中、下坡位、半阳坡的下坡位等3个微生境,其生长性状增益达5. 89%~192. 36%,干形形质性状增益达1. 23%~42. 63%;经验证,微生境配置优化可显著提高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和树干圆满度,促进乳源木莲速生丰产和干材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坡位 坡向 生长性状 干形形质 微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童海麦 潘存德 +3 位作者 赵善超 胡文聪 田晨阳 宋梦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为加深认识天山微生境在植物幼苗定植过程中的作用,以天山北坡中部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1年生天然更新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幼苗性状和微生境因子的调查,通过对幼苗性状和微生境因子相关性的排序分析,解析幼... 为加深认识天山微生境在植物幼苗定植过程中的作用,以天山北坡中部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1年生天然更新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幼苗性状和微生境因子的调查,通过对幼苗性状和微生境因子相关性的排序分析,解析幼苗性状与微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微生境因子对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天山云杉1年生天然更新幼苗性状的微生境因子有枯落物层厚度、土壤紧实度、草本层高度、草本层盖度、苔藓层盖度、枯落物层盖度、海拔、根系盘结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全磷和土壤含水量,这11个微生境因子可解释天山云杉1年生天然更新幼苗56.01%的性状变异,其中枯落物层厚度、苔藓层盖度、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占总解释率的55.13%。在天山云杉天然更新的定植过程中,微生境因子中地被物类型及土壤的疏松程度对1年生幼苗性状有较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天然更新 幼苗性状 微生境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7种微生境的土壤甲螨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牙克甫·艾散江 吾玛尔·阿布力孜 +1 位作者 买尔旦·艾斯卡尔 阿丽亚·司地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6-704,共9页
为研究土壤微生境对干旱区极端环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8年3、6、10、12月中旬采用样线法和Tullgren法对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县7种微生境(防护林SF、杏园AG、葡萄园VY、耕地FL、菜地VF、草地GL、苜蓿地AF)的土壤甲螨进行调... 为研究土壤微生境对干旱区极端环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8年3、6、10、12月中旬采用样线法和Tullgren法对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县7种微生境(防护林SF、杏园AG、葡萄园VY、耕地FL、菜地VF、草地GL、苜蓿地AF)的土壤甲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捕获甲螨11 752只,隶属于34科44属,其中合若甲螨属(Zygoribatula)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5.94%。不同微生境的土壤甲螨个体数量、类群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依次为SF>AG>AF>VY>VF>GL>FL,类群数为SF>GL>AG>VY>AF>VF=FL,多样性指数为FL>VY>GL>SF>VF>AG>AF。7种微生境下,甲螨群落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0.25~0.50)。MGP分析Ⅰ表明,甲螨群落基本上为O型;MGP分析Ⅱ表明,甲螨群落均属于P型。本研究表明土壤微生境对甲螨群落的生态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逊县 微生境 土壤甲螨 群落多样性 MG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胡杨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微生境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季 高婷婷 +1 位作者 王寅 李景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通过地统计学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额济纳二道桥胡杨幼苗、幼树、成树以及微生境因子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生活史阶段和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胡杨幼苗趋于聚集分布,而幼树、成树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土壤全氮、含水率、全盐... 通过地统计学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额济纳二道桥胡杨幼苗、幼树、成树以及微生境因子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生活史阶段和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胡杨幼苗趋于聚集分布,而幼树、成树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土壤全氮、含水率、全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胡杨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相关,而成树与土壤全氮、全盐显著正相关;环境因素与空间因素是影响胡杨种群分布格局的2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空间分布格局 微生境 生活史阶段 半方差函数 空间自相关 额济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固沙植被区微生境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时空格局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贵森 吕星宇 +2 位作者 虎瑞 黄磊 张志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0-590,共11页
土壤微生物是探究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然而,针对干旱沙区人工植被建立后不同建植年代、植物种、微生境指示碳、氮、磷循环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较少。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区不同年代建植的柠条(Carag... 土壤微生物是探究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然而,针对干旱沙区人工植被建立后不同建植年代、植物种、微生境指示碳、氮、磷循环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较少。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区不同年代建植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分离培养法研究了指示土壤碳、氮、磷循环微生物功能群数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固沙年限增加,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显著增加,且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亚表层(5~10和10~20 cm);(2)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纤维素分解菌呈“V”型分布,表现为春季低夏季高;氨化和硝化细菌从冬、春、夏到秋季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溶磷菌数量则是从冬季、秋季到春夏季依次递减;(3)柠条与油蒿样地中纤维素分解菌和溶磷菌数量均表现为1990年高于2010年,而油蒿地则相反;(4)全氮和有效磷对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影响极显著。可见,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磷元素含量较碳元素含量对微生物功能群数量限制更大,上述结果为更好地理解干旱沙区人工植被演替过程中微生物与土壤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油蒿 微生境 微生物功能群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在异质生境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聪聪 徐小钰 胡远东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66-74,共9页
自生植物作为城市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也是研究城市化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互馈机制的绝佳对象。文章以哈尔滨市主城区14个公园作为研究区域,调查和分析自生植物多样性组成及其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分布特征... 自生植物作为城市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也是研究城市化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互馈机制的绝佳对象。文章以哈尔滨市主城区14个公园作为研究区域,调查和分析自生植物多样性组成及其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记录自生植物147种,隶属于43科118属,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自生植物分布区类型与哈尔滨的气候特征相符,以世界广布性为主,且温带性植物占比高。2)水体边缘绿色空间(G+WE)生境自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人工草坪(G-AL)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3)综合公园自生植物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类公园,社区公园物种丰富度最低。4)自生植物物种数量与公园面积以及公园水体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未来的城市公园设计与提升应构建丰富的生境类型,适当增加水体面积,以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公园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自生植物 异质性 微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研究概况及展望
19
作者 张柳娣 郭孟配 +2 位作者 刘高磊 董红霞 马晓龙 《食药用菌》 2024年第5期305-315,共11页
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是一种营养美味的野生食药兼用型真菌,在福建及东南亚一带被视为名贵的滋补珍品。作为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菌根菌,至今未实现人工栽培。本文从灰肉红菇的分类学鉴定和组学分析、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驯... 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是一种营养美味的野生食药兼用型真菌,在福建及东南亚一带被视为名贵的滋补珍品。作为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菌根菌,至今未实现人工栽培。本文从灰肉红菇的分类学鉴定和组学分析、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驯化栽培、原位保护、人工促产、微生境菌群分析、共生菌根、营养成分与活性功能等方面,对当前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肉红菇 外生菌根菌 微生境 驯化栽培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资源及其海拔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红丽 刘怀君 +1 位作者 周听鸿 刘兴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以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法、样线结合样方法,调查研究杓兰属植物的种类及其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分布有17种杓兰属植物,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杓兰属植物资源的47.22%、73.91%。该区的杓兰属植物资源特有性较... 以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法、样线结合样方法,调查研究杓兰属植物的种类及其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分布有17种杓兰属植物,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杓兰属植物资源的47.22%、73.91%。该区的杓兰属植物资源特有性较高,紫点杓兰、对叶杓兰、离萼杓兰、山西杓兰和西藏杓兰为世界广布种,其他12种杓兰均为中国特有种(占本区杓兰属植物资源的70.59%),特有种中,小花杓兰、巴郎山杓兰、四川杓兰为四川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2)岷江上游杓兰微生境较为多样,有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生境,巴朗山杓兰既分布于阳坡多石生境,也分布于针叶林下苔藓层较厚的半阴湿生境,无苞杓兰表现出明显的喜阳特征,而小花杓兰则生于密闭阔叶林下,其他杓兰大都喜生于半阴湿、地被苔藓层厚、腐殖质丰富的钙化土壤。(3)本区杓兰属植物分布于海拔1700~4150 m之间,海拔2000~4000 m是其主要分布区;广布性种类分布点位多、海拔跨度大,中国特有种类的海拔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杓兰属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杓兰属植物 微生境 分布格局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