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logy|多维度解析多灶肝细胞癌肿瘤异质性与肿瘤微环境异质性
1
作者 张晓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46,共1页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近50%的病例在初诊时即表现为肝内多发性肝细胞癌(multifocal HCC,mHCC),其预后较单病灶HCC更差,复发和转移率更高。从基因组克隆起源而言,mHCC的多个病灶可能源于多中心独立恶变(mul...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近50%的病例在初诊时即表现为肝内多发性肝细胞癌(multifocal HCC,mHCC),其预后较单病灶HCC更差,复发和转移率更高。从基因组克隆起源而言,mHCC的多个病灶可能源于多中心独立恶变(multicentric occurrence,MO)或肝内转移(intrahepatic metastasis,IM)。MO和IM型mHCC在起源、生物学行为、治疗选择和预后方面差异显著,早期准确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极具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异质性 基因组克隆 METASTASIS 复发和转移 单病灶 微环境异质性 鉴别诊断 多维度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林隙近地层光照微环境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文标 李岩 陈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82-86,共5页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近地层光照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平均光照水平呈单峰变化趋势,6月份林隙光照水平最高,而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光照变异程度...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近地层光照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平均光照水平呈单峰变化趋势,6月份林隙光照水平最高,而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光照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6月份变异程度较大,5月份最小。2)各月份林隙光照空间变异程度不同,并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除5月份以外,其他月份林隙光照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在总空间异质性中占主要部分,并表现出较强变异趋势。3)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出现的位置一致,均位于林隙东侧,但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强弱及分布复杂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光照 微环境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物理性质微环境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岩 段文标 陈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52-58,共7页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林隙表层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下层,但土壤密度相反;表层土...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林隙表层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下层,但土壤密度相反;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有相对高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土壤物理性质总空间异质性程度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异质性均为表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各向异性,土壤孔隙度趋近于各向同性,其他3个物理因子随空间距离增大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在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变异函数相互影响较小。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均以中低等级斑块为主,相对较高等级的斑块仅分布在0-20 cm土层中,并位于林隙中心以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土壤物理性质 微环境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隙微环境异质性及物种更新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春雨 高露双 赵秀海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2期162-166,共5页
林隙作为森林循环和演替的重要场所,其内小环境特征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改变,林隙内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物种的共存和更新提供了环境条件,而物种分布的复杂性又进一步促进了森林小环境的异质性分化。本文从小气候状况、土壤及微... 林隙作为森林循环和演替的重要场所,其内小环境特征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改变,林隙内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物种的共存和更新提供了环境条件,而物种分布的复杂性又进一步促进了森林小环境的异质性分化。本文从小气候状况、土壤及微地形方面对林隙小环境异质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林隙内微生境因子的异质性分布格局与物种拓殖策略的关系以及边缘效应对物种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微环境异质性 物种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异质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蒋梦怡 陆言巧 王红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400,共7页
异质性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尽管多数研究认为乳腺癌为单克隆起源,但由于发生、发展过程中多次分裂增殖、不断进化,表观遗传、基因组学及微环境改变导致细胞具有不同表型及生物学特征,从而产生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 异质性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尽管多数研究认为乳腺癌为单克隆起源,但由于发生、发展过程中多次分裂增殖、不断进化,表观遗传、基因组学及微环境改变导致细胞具有不同表型及生物学特征,从而产生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细胞增殖速率、侵袭转移能力及治疗反应性等诸多方面。乳腺癌个体化医疗的精准实施要求考虑到不同分子亚型以及同一个肿瘤组织内不同细胞亚群的存在。就乳腺癌异质性的起源、分类、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异质性 临床意义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