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分析芯片在线尿中蛋白及LDH同工酶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庆辉 庄贵生 +3 位作者 刘菁 贾春平 王惠民 赵建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利用MEMS(微机电系统)标准光刻、湿法腐蚀以及低温键合技术制作了微流控分析芯片。在自制的紫外吸收微芯片生化分析仪上,利用该芯片对临床妊娠高血压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了在线芯片电泳分析,得到了与医院常规诊断方法一致... 利用MEMS(微机电系统)标准光刻、湿法腐蚀以及低温键合技术制作了微流控分析芯片。在自制的紫外吸收微芯片生化分析仪上,利用该芯片对临床妊娠高血压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了在线芯片电泳分析,得到了与医院常规诊断方法一致的诊断结果,而此法进行一次分析仅需要2 min,且试剂消耗量少,这是常规方法不能比拟的。也以LDH同工酶标准品为分析对象,对芯片在线同工酶诊断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实现了LDH1 和LDH5 混合样本的片上分离、孵育反应和产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芯片 毛细管电泳微芯片 尿蛋白 LDH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分析系统的安培检测器 被引量:3
2
作者 孟斐 陈恒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8,共6页
评述了近年来应用于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电化学安培检测器。引用文献 2 7篇。
关键词 安培检测器 微流控分析系统 电化学检测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分析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和数据分析
3
作者 刘菁 庄贵生 +3 位作者 徐良基 贾春平 金庆辉 赵建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21,共2页
介绍了自动控制及数据分析方法在微流控分析系统中的应用技巧及可行方案.以芯片电泳系统为例,具体介绍电子技术应用于微流控检测仪器搭建及检测数据处理,同时,拓展说明了未来信息技术在微流控分析系统中可能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自动 数据分析 微流控分析系统 芯片电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棉涤线微流控分析通道测定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璐 石彦茹 闫宏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34-2237,共4页
基于棉涤线的毛细作用,构建成“Y”型微流控分析通道,自行研制了一种可调控试样流速的微流控分析通道装置,实现了待测液和显色剂同时进样,研究建立了一种“Y”型棉涤线微流控分析通道分析测定新方法。进行了分光光光度法与Scan-Adob... 基于棉涤线的毛细作用,构建成“Y”型微流控分析通道,自行研制了一种可调控试样流速的微流控分析通道装置,实现了待测液和显色剂同时进样,研究建立了一种“Y”型棉涤线微流控分析通道分析测定新方法。进行了分光光光度法与Scan-Adobe Photoshop软件处理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光度法检出限低;Scan-Adobe Photoshop软件处理法操作简捷,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应用于亚硝酸根的分析测定,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70μmol&#183;L-1,0.66μmol&#183;L-1(光度法);50~450和45.10μmol&#183;L-1(Scan-Adobe Photoshop软件处理法)。回收率在96.7%~104.0%之间。该微流控通道分析方法成本低廉,分析速度快,对土壤和水样中亚硝酸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涤线 毛细作用 微流控分析 亚硝酸根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分析苍片快速鉴定禽流感病毒
5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3-73,共1页
当前常用于禽流感病毒(AIV)鉴定和分型的多重RT—PCR技术,由于无法控制引物之间的干扰导致使用该技术时无法对大量目的基因同时进行循环扩增。鉴于此,丹麦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微流控分析芯片装置,它将基于DNA微阵列的固相... 当前常用于禽流感病毒(AIV)鉴定和分型的多重RT—PCR技术,由于无法控制引物之间的干扰导致使用该技术时无法对大量目的基因同时进行循环扩增。鉴于此,丹麦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微流控分析芯片装置,它将基于DNA微阵列的固相PCR与微阵列分析芯片相结合。他们采用简单的紫外交联法将DNA探针固定在玻璃表面,以便微阵列与微流控芯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芯片 禽流感病毒 快速鉴定 PCR技术 微阵列分析 DNA微阵列 固相PCR DNA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残留抗生素的微流控分析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平丽 李娓婷 +3 位作者 陈帅 余少挺 罗志平 饶治 《江西农业》 2023年第16期124-126,129,共4页
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威胁。为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开发针对残留抗生素的简单快速检测技术。目前,许多分析技术已被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在这些分析技术中,微流控分析因其低成本、易携带、高集成度、操... 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威胁。为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开发针对残留抗生素的简单快速检测技术。目前,许多分析技术已被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在这些分析技术中,微流控分析因其低成本、易携带、高集成度、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微流控器件在食品抗生素残留分析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其检测技术(包括荧光检测法、化学发光检测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比色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质谱法)、分子识别材料(如生物抗体、适配子和分子印迹聚合物)和制造材料上,最后提及了微流控分析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微流控分析 检测技术 残留分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源外泌体的微流控传感芯片分析技术进展
7
作者 杨创 何红 +1 位作者 葛闯 徐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外泌体作为纳米级囊泡,由多种细胞分泌,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生理调控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肿瘤诊疗领域,外泌体作为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展... 外泌体作为纳米级囊泡,由多种细胞分泌,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生理调控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肿瘤诊疗领域,外泌体作为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微流控分析技术凭借其高集成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能力,逐渐成为外泌体富集与检测研究的核心工具。综述了免疫吸附、纳米过滤、侧向确定性位移分离、介电泳分离和声泳分离等外泌体分离与富集技术,以及集成荧光、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检测分析技术,在微流控芯片的微结构设计和新材料研发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比了传统分离检测方法与微流控分析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针对复杂样本中外泌体富集与辨识的挑战,探讨了基于微流控分析技术的肿瘤源外泌体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展望了微流控芯片在外泌体高敏高效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流控分析技术 分离富集 光电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在生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蔡绍皙 郭志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8-71,90,共5页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在生物和化学领域中进展,主要从药物筛选、PCR、细胞研究和微流控芯片电泳4个方面总结目前的进展。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技术 药物筛选 微流芯片电泳 PCR 细胞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水中六价铬测定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江焕 钱程 +3 位作者 袁锦秋 吕沛 张明 徐立恒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水中Cr(Ⅵ)测定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了适于Cr(Ⅵ)与显色试剂混合和反应的微米级通道,结合以微型光谱仪为主体的在线测定系统,可精准测定水中Cr(Ⅵ)浓度。在0.040~1.200 mg/L的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吸光度... 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水中Cr(Ⅵ)测定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了适于Cr(Ⅵ)与显色试剂混合和反应的微米级通道,结合以微型光谱仪为主体的在线测定系统,可精准测定水中Cr(Ⅵ)浓度。在0.040~1.200 mg/L的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吸光度(波长540 nm)与水中Cr(Ⅵ)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为0.999);高中低浓度测定结果的相对示值误差为-3.57%~4.97%,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60%;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7μg/L。实际废水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与GB 7467—1987方法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单个样品显色试剂消耗量仅为80μL,兼具精准定量和环境友好的特点,适用于水和废水中Cr(Ⅵ)的日常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六价铬 微流芯片 微流控分析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硅胶整体柱和膜滤复合预处理单元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溢 张剑 +2 位作者 张文品 张钟锋 温志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2-896,共5页
以改性C18反相硅胶整体柱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固相萃取介质材料,构建不同功能单元的样品预处理微分析系统,实现了血清样品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富集.初步构建了单一改性硅胶微柱固相萃取预处理单元,测试得到了改性硅胶整体柱对血... 以改性C18反相硅胶整体柱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固相萃取介质材料,构建不同功能单元的样品预处理微分析系统,实现了血清样品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富集.初步构建了单一改性硅胶微柱固相萃取预处理单元,测试得到了改性硅胶整体柱对血清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平均富集倍数为77.2,RSD为12.35%.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密度,进而设计含膜复合式预处理芯片,探讨了不同预处理单元对血清样品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富集效率的影响,优化设计了外接式硅胶整体柱-亲和膜微芯片固相萃取预处理单元,复合式的反相硅胶整体柱对血清中微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平均富集倍数提高到89.4,RSD为4.37%.结果显示了该预处理单元在血清中痕量药物富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芯片分析系统 固相萃取预处理单元 硅胶整体柱 亲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光谱分析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世立 方肇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本文对新兴的微型分析技术———微流控分析中的光谱检测技术进行了综合评述 ,简介了微流控分析技术 。
关键词 微全分析系统 光谱检测 微流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免疫分析在环境与食品安全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海 汪业红 毛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105,162,共9页
微流控免疫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全分析方法。微流控与免疫分析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反应弥补微流控分析在特异性、敏感性上的不足,同时又可以利用微流控分析快速、低消耗、集成化的特点,巧妙解决了传... 微流控免疫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全分析方法。微流控与免疫分析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反应弥补微流控分析在特异性、敏感性上的不足,同时又可以利用微流控分析快速、低消耗、集成化的特点,巧妙解决了传统免疫分析检测时间长、试剂昂贵、操作复杂等缺陷,非常适合环境、食品等复杂样品的检测。文章从高特异性与多元检测、复杂基质样品分析、微生物检测及微粒子免疫分离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近几年微流控免疫分析在环境与食品安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免疫分析 环境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 特异性 复杂基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紫外光照射表面处理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孟斐 陈恒武 +2 位作者 方群 朱海霖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64-1268,共5页
研究了紫外光化学表面改性对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微流控芯片的片基间粘接力及毛细管通道电渗流性能的影响 .PDMS片基经紫外光射照后 ,粘接力增强 ,可实现 PDMS芯片的永久性封合 ,同时亲水性得到改善 ,通道中的电渗流增大 .与文献报道... 研究了紫外光化学表面改性对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微流控芯片的片基间粘接力及毛细管通道电渗流性能的影响 .PDMS片基经紫外光射照后 ,粘接力增强 ,可实现 PDMS芯片的永久性封合 ,同时亲水性得到改善 ,通道中的电渗流增大 .与文献报道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比较 ,采用紫外光表面处理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耗费少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表面处理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微流控分析系统 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 光化学 表面处理 微型金分析系统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波 何巧红 +2 位作者 杜文斌 石晓彤 方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2-666,共5页
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 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3种模式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以及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此外,还对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 高通量 试样引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图像观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惠芹 刘志兰 +2 位作者 李新 刘南平 李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微观检测福尔马林固定单细胞病理实验的固定过程。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活体细胞样品,对细胞核DNA进行染色,利用液体静压力驱动和电渗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细胞输送到图像观测位置,注入10中性福尔马林浸泡,利用荧光... 目的:微观检测福尔马林固定单细胞病理实验的固定过程。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活体细胞样品,对细胞核DNA进行染色,利用液体静压力驱动和电渗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细胞输送到图像观测位置,注入10中性福尔马林浸泡,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固定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图像观测系统的设计认知和总结福尔马林对组织细胞"固定"的作用效果和应用价值。结论:对福尔马林细胞固定作用效果的总结,使工作实践有所借鉴,充实专业内容,进一步提高病理制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 单细胞图像观测 固定 福尔马林 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基质微流控芯片封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叶美英 方群 +1 位作者 殷学锋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43-2246,共4页
考察了聚二甲基硅氧烷 (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间的配比、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对 PDMS芯片封接强度的影响 ,得出 PDMS芯片封接的最佳条件基片和盖片所用 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质量配比分别为 1 0∶ 1与 5∶ 1 ,固化温... 考察了聚二甲基硅氧烷 (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间的配比、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对 PDMS芯片封接强度的影响 ,得出 PDMS芯片封接的最佳条件基片和盖片所用 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质量配比分别为 1 0∶ 1与 5∶ 1 ,固化温度为 75℃ ,固化时间分别为 35~ 5 0 min和 2 5~ 4 0 min,封接后继续加热 6 0 min.在该条件下封接制作的微芯片历经半年 5 0多次的分析、冲洗及抽液后未见明显损坏 ,足以满足一般分析任务的要求 ,并将芯片成功用于两种氨基酸的快速毛细管电泳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接技术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流芯片 毛细管电泳 微流芯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细菌相互作用光电检测技术
17
作者 谭浩兰 何红 +2 位作者 龚丽 葛闯 徐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8-1318,共11页
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对于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医学诊疗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因微环境可控、生物相容性好、检测并行性、微型化等特性,正发展成为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的高效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 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对于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医学诊疗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因微环境可控、生物相容性好、检测并行性、微型化等特性,正发展成为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的高效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基于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的细胞-细菌分析方法和技术基础之上,对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细菌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讨论,重点针对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芯片检测进行了综述,尤其对芯片集成的光电检测技术及其测试效果进行总结和比较。通过芯片集成微流体控制、多种光电传感监测模块,使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成为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分析和检测的支撑平台和优势手段。最后,对微流控光电检测技术在细胞-细菌相互作用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细菌相互作用 细胞-细菌共培养 微流芯片分析技术 光学检测法 电化学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用于微型生化分析的光探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锋 吴一辉 +1 位作者 赵华兵 鞠挥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0,共3页
针对微流控分析芯片样品剂量少与微流体芯片集成等要求,设计了两种易于集成在芯片内的,用分光光度法对混合后液体的吸收光谱进行探测的方法。实验利用460~800nm的可见光光源,采用了直接探测法和消逝波探测法对样品进行探测。通过两种... 针对微流控分析芯片样品剂量少与微流体芯片集成等要求,设计了两种易于集成在芯片内的,用分光光度法对混合后液体的吸收光谱进行探测的方法。实验利用460~800nm的可见光光源,采用了直接探测法和消逝波探测法对样品进行探测。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证明:直接探测法具有原理简单、消耗样品量少、结构容易实现等优点;消逝波探测法具有需要样品量极少、灵敏度高、易于集成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芯片 微流体芯片 分光光度法 吸收光谱 消逝波探测法 直接探测法 自聚焦透镜 微型光纤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9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07,共1页
本书是现代色谱技术的专著。全书共10章,可分为4部分:1.绪论与样品预处理;2.色谱基础理论;3.色谱基本方法包含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4.色谱新技术包含液相色谱溶剂优化导论、毛细管电泳法、微流控分析系统... 本书是现代色谱技术的专著。全书共10章,可分为4部分:1.绪论与样品预处理;2.色谱基础理论;3.色谱基本方法包含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4.色谱新技术包含液相色谱溶剂优化导论、毛细管电泳法、微流控分析系统及色谱-光谱联用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药物分析 现代 高效液相色谱法 微流控分析系统 应用 毛细管电泳法 色谱技术 样品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微芯片分析检测器的研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廖锡昌 郑慧斐 +2 位作者 袁敏 金庆辉 赵建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06-2911,共6页
以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为激发光源,研制了一种小型LED诱导荧光检测器,用于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利用MOS管压控恒流原理,设计恒流驱动电路,使高功率LED发光稳定。通过设计和制造光学结构,成功地将LED发散光聚焦成约3.5mm×0.3mm的... 以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为激发光源,研制了一种小型LED诱导荧光检测器,用于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利用MOS管压控恒流原理,设计恒流驱动电路,使高功率LED发光稳定。通过设计和制造光学结构,成功地将LED发散光聚焦成约3.5mm×0.3mm的线状光束,实现了与微流控芯片中的微通道对准,简化了复杂的机械校准结构,且大大减少了光学系统体积(约为9.5cm×4cm×17cm)。用荧光染料NBD和高密度脂蛋白评价该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LED激发光源稳定,检测器重复性好,可用于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检测,基本实现了LED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微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荧光检测 线状光束 微型化 微流芯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