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弯曲矩形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电渗流动及其传热特性
1
作者 邢靖楠 刘勇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29,共13页
弯曲微通道在电渗流及其传热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包括增大电渗流速度和提高传热效率.同时,纳米流体因其优良的传热性能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弯曲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电渗流及传热机理的研究仍显不足.该研究旨在探讨在低zeta势... 弯曲微通道在电渗流及其传热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包括增大电渗流速度和提高传热效率.同时,纳米流体因其优良的传热性能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弯曲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电渗流及传热机理的研究仍显不足.该研究旨在探讨在低zeta势和恒壁面热流密度条件下,弯曲微通道的几何效应对微通道中纳米流体的电渗透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考虑了蠕变Dean流,由于不存在向心力,速度场保持直线分布.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速度和温度的半解析解,进而推导出了Nusselt数Nu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速度、温度和Nu随曲率比δ、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ϕ、特征压力速度和特征电渗速度之比u_(r)等相关物理参数的变化趋势,揭示了这种流动和传热现象的特性.结果表明,Nu随着压力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曲率比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该文的结果为微纳米流体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优化器件性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通道 传热特性 纳米流体 电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肋柱微通道换热器内纳米氧化铝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2
作者 吴旭辉 张平 黄逸宸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0,共11页
陶瓷工业的节能降碳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余热回收是实现节能降碳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陶瓷窑炉中烟气余热的回收效率,研究将纳米陶瓷氧化铝粉和水组成的Al_(2)O_(3)-水纳米陶瓷流体与肋柱结合来协同强化微通道换热... 陶瓷工业的节能降碳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余热回收是实现节能降碳的有效途径,为了提升陶瓷窑炉中烟气余热的回收效率,研究将纳米陶瓷氧化铝粉和水组成的Al_(2)O_(3)-水纳米陶瓷流体与肋柱结合来协同强化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采用了非正交多松弛(MRT)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研究了含肋柱的微通道内Al_(2)O_(3)-水纳米陶瓷流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并通过与前人相关工作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体研究了在肋柱换热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肋柱高度hi以及纳米颗粒体积分数φ对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平直流道相比,肋柱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微通道的换热性能。此外,随着φ增大,微通道换热性能增强。在肋柱换热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hi的增大,微通道换热性能逐渐减弱,当hi为0.3125时热性能因数TPF最大,综合传热性能与压力损失的表现最好。虽然添加肋柱使得微通道传热性能得到提升,但综合压力损失与传热性能却小于平直表面。研究结果能对微通道换热器内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换热器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纳米流体 肋柱 流动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纳米强化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流动与传热实验
3
作者 朱华星 杨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461,共7页
文章设计了微通道流动与传热实验平台,针对定制的Fe_(3)O_(4)纳米颗粒强化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lurry,MPCS)开展循环流动实验,分别从微通道压降、摩擦阻力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微通道板温度等4... 文章设计了微通道流动与传热实验平台,针对定制的Fe_(3)O_(4)纳米颗粒强化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lurry,MPCS)开展循环流动实验,分别从微通道压降、摩擦阻力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微通道板温度等4个方面探究MPCS在微通道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MPCS在微通道中的压降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且明显高于去离子水;与之相比,Fe_(3)O_(4)-MPCS在微通道中的压降并无显著变化。此外,微尺度流动可能更有利于在Re较小时产生湍流;MPCS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于去离子水,且随Re及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微通道的板温度更低,表现出更好的冷却效果;相同质量分数的Fe_(3)O_(4)-MPCS具有更高的对流换热系数,传热性能更佳;在低Re下较低的热流密度更有利于传热,在Re较高时高热流密度下传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胶囊 纳米强化 通道 传热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槽道内单相流动阻力与传热特性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继军 申盛 +1 位作者 徐进良 陈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49-1855,共7页
对去离子水在微槽道中的单相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槽道中的流动阻力特性及传热特性与常规尺度通道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的fRe值高于传统理论预测值,并且随Reynolds数的增加而增大,而传热系数则明显小于传统... 对去离子水在微槽道中的单相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槽道中的流动阻力特性及传热特性与常规尺度通道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的fRe值高于传统理论预测值,并且随Reynolds数的增加而增大,而传热系数则明显小于传统理论预测值,分析表明微槽道的表面粗糙度对流动和传热有重要的影响.在热阻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工质的入口温度或增加热流通量,可减小实验段的压降.同时给出了层流区的流动阻力计算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阻力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特性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寇志海 陈立人 +3 位作者 李广超 毛晓东 张魏 赵国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纳米粒子体积分数为1.5%,此时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最高;与去离子水相比,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使热管的当量系数提高15.6%;纳米流体是一种适用于微槽群平板热管的新型传热工质,在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水纳米流体 棒状纳米粒子 平板热管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弦波脉动流对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国栋 宋殿瑶 马丹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6,共8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两种结构微通道内由于入口速度的正弦变化而发展的非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分别研究了脉动频率、振幅以及雷诺数对流体在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100~400时,脉动流动对矩形通道底面...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两种结构微通道内由于入口速度的正弦变化而发展的非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分别研究了脉动频率、振幅以及雷诺数对流体在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100~400时,脉动流动对矩形通道底面温度与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但对三角凹穴结构通道有着显著影响.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加,通道底面温度先增加后减小.证明存在一极限频率使得小于该频率时通道底面温度升高,大于该频率时则降低.随着振幅的增加,通道底面温度在减小,换热不断增强.但是,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脉动流动的作用逐渐减小.脉动频率与振幅的增加都会使得通道的压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动 正弦波 通道 数值模拟 流动特性 传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氧化硅纳米流体强化流动沸腾传热
7
作者 陈洪强 高权 +2 位作者 马祥 张永海 魏进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4,共9页
利用纳米流体增强微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是提高高功率电子设备传热性能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纳米流体面临制造过程复杂、稳定性差以及无法控制纳米颗粒尺寸的挑战,对整体传热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微流控合成策略,能够... 利用纳米流体增强微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是提高高功率电子设备传热性能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纳米流体面临制造过程复杂、稳定性差以及无法控制纳米颗粒尺寸的挑战,对整体传热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微流控合成策略,能够以连续、高效和高通量的方式制备高度稳定且尺寸可控的二氧化硅纳米流体。特别设计的螺旋微通道反应器仅需通过流速调节,便可实现连续流一步法合成具有30~110 nm可控粒径的稳定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流速下(0.4 m/s),较小尺寸的纳米颗粒(≤55 nm)的传热性能优于较大尺寸(110 nm)的纳米颗粒,对于临界热通量(CHF)和传热系数(HTC)的增强分别达到90.9%和68%。沸腾表面润湿性的提高、表面高效成核以及改善的汽泡动力学特性为传热性能的强化提供了理论解释。这些发现不仅为纳米流体的可控制备提供了新方法,还为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等功率器件的高效两相芯片冷却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流动沸腾 纳米流体 通道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流体在歧管微通道内的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8
作者 董辉 于珂凡 +1 位作者 赵亮 王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0-966,共7页
对歧管微通道散热器中复合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以水基Al_(2)O_(3)-CuO复合纳米流体为工质,探讨纳米颗粒混合比例、体积分数(φ)、雷诺数(Re)以及引入凹槽对散热器流动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流体在较高的体积... 对歧管微通道散热器中复合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以水基Al_(2)O_(3)-CuO复合纳米流体为工质,探讨纳米颗粒混合比例、体积分数(φ)、雷诺数(Re)以及引入凹槽对散热器流动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流体在较高的体积分数和雷诺数下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但相应的压降也会增大.混合比例1∶4的复合纳米流体整体性能最优,在Re=100,φ=6%时,泵功消耗比单一的水基Al_(2)O_(3)纳米流体降低18.9%,综合性能指标提高21.7%.在歧管微通道的侧壁上添加不同形状的凹槽与光滑歧管微通道的换热效果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管通道散热器 复合纳米流体 结构 流动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微槽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9
作者 席有民 余建祖 +1 位作者 谢永奇 高红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9-1372,共4页
涡旋微槽散热器具有传输高热流密度的潜力,在解决航空航天高功率密度器件热控制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不同体积流量和槽道结构的涡旋微槽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涡旋微槽流动的稳... 涡旋微槽散热器具有传输高热流密度的潜力,在解决航空航天高功率密度器件热控制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不同体积流量和槽道结构的涡旋微槽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涡旋微槽流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摩擦因子和Nu数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曲线,并采用场协同原理对涡旋微槽强化传热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计算得到的微槽平均传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涡旋微槽中二次流的出现是涡旋微槽强化传热的机理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有限体积法 传热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凹槽管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周三平 任少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5,91,共8页
提出了一种阶梯凹槽强化管,采用SST k-ω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阶梯凹槽管和光管的传热、流体流动阻力性能差异,研究了阶梯凹槽管的几何尺寸对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梯凹槽管对近壁处的层流底层有较好的扰动作用,其... 提出了一种阶梯凹槽强化管,采用SST k-ω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阶梯凹槽管和光管的传热、流体流动阻力性能差异,研究了阶梯凹槽管的几何尺寸对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梯凹槽管对近壁处的层流底层有较好的扰动作用,其强化换热综合性能明显好于光管,传热强化明显。阶梯凹槽管比较适合于Re<10000流体的低Re场合。相应地,e/d大约在0.10、s/d大约在0.44、p/d大约在1.50较为合适,此时,在相同泵功率下阶梯凹槽管比光管多传递40%以上的热量,且Re越小多传递的热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凹 流体流动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SST k-ω模型 综合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槽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11
作者 彭晓峰 胡杭英 项光明 《压力容器》 199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本文对所开发的两种微槽沸腾相变传热管进行了流动沸腾实验研究,考察了强化管对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和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应用的强化技术可有效地提高沸腾传热,使核沸腾传热所需的壁面过热度比光管要... 本文对所开发的两种微槽沸腾相变传热管进行了流动沸腾实验研究,考察了强化管对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和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应用的强化技术可有效地提高沸腾传热,使核沸腾传热所需的壁面过热度比光管要低得多,EH比SM管低4~5C以上,EC比SM管低10C以上,临界热负荷也显著提高,增强了临界热负荷区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管 内插件 流动沸腾 传热
全文增补中
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国栋 李云飞 +2 位作者 翟玉玲 蒋静 马丹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2,共6页
为了解决电子芯片散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流经微通道散热器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微通道散热器由无氧铜层叠焊接而成,散热器内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23 mm,去离子水流经散热器时平均雷诺数为252~1 060,加热面热流密度为2... 为了解决电子芯片散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流经微通道散热器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微通道散热器由无氧铜层叠焊接而成,散热器内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23 mm,去离子水流经散热器时平均雷诺数为252~1 060,加热面热流密度为2×106W/m2.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时,三角凹穴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矩形等截面直通道散热器;前者加热面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比后者低2~3℃,且两者压降相差不大;随着去离子水流量的增加,散热器加热面平均温度降低,但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加热面温度变化不明显,说明不能单靠增大泵功来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散热器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变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MW汽轮机凝汽器内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汪国山 毛新青 +2 位作者 田子平 耿德荫 盛超君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3-1266,共4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凝汽器数值模拟程序 PPOC3.0对 1 2 5MW汽轮机凝汽器的某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计算 ,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然后 ,对该凝汽器在设计工况下的壳侧流场和换热情况进行了详细数值分析 ,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自行开发的凝汽器数值模拟程序 PPOC3.0对 1 2 5MW汽轮机凝汽器的某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计算 ,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然后 ,对该凝汽器在设计工况下的壳侧流场和换热情况进行了详细数值分析 ,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图 8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凝汽器 流体流动 传热特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翅管内R410A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虎根 姜岗 白健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进行了单管实验,对影响R410A在水平微翅管内传热系数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了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热通量及干度的变化关系,并对各种工况下的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不同几何参数的微翅管进行了实验比较,分析了微翅管几何结构参数... 进行了单管实验,对影响R410A在水平微翅管内传热系数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了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热通量及干度的变化关系,并对各种工况下的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不同几何参数的微翅管进行了实验比较,分析了微翅管几何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R410A在微翅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可为制冷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沸腾 R410A 翅管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剂在微尺度槽道内的流动与传热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明健 孙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就微三角形槽道内CFC12的流动沸腾换热做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微槽道中流体流动沸腾换热比常规尺寸的换热更为强烈,且流动用力相对要小,实验观察发现,在微三角形槽内流体流动沸腾时明显有大量气泡生成,这与其它相关... 就微三角形槽道内CFC12的流动沸腾换热做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微槽道中流体流动沸腾换热比常规尺寸的换热更为强烈,且流动用力相对要小,实验观察发现,在微三角形槽内流体流动沸腾时明显有大量气泡生成,这与其它相关实验得出的不产生气泡的结论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流动沸腾 CFC12 制冷剂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滑移区气体微槽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睿 辛明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67-1071,共5页
针对不同的边界条件 ,分析了微矩形槽道内不可压缩性气体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区的流动和换热过程 .在分析模型中 ,假定矩形槽道底面定热流加热 ,其余 3个面绝热 .分别在一阶、二阶滑移及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相互耦合的边界条件下给出了... 针对不同的边界条件 ,分析了微矩形槽道内不可压缩性气体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区的流动和换热过程 .在分析模型中 ,假定矩形槽道底面定热流加热 ,其余 3个面绝热 .分别在一阶、二阶滑移及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相互耦合的边界条件下给出了截面上速度和温度分布的数值解 ,讨论了阻力和换热特性 ,并与Arkilic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条件下 ,耦合的阻力系数最小 ,二阶边界次之 ,一阶边界最大 ;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对换热系数具有相反的影响趋势 ;耦合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 ,其次为二阶滑移模型 ,一阶滑移模型的偏差最大 ;在不考虑可压缩性因素时 ,滑移边界条件的阶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 ,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移 温度跳跃 边界条件 不可压缩气体 矩形 流动 对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复合纳米流体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国栋 王少锋 +1 位作者 马丹丹 吕远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3-1069,共7页
为了将复合纳米流体应用于微道通,以水为基液,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 1%~0. 4%且稳定性好的Al2O3-TiO2复合纳米流体,用热物性分析仪(Hot-Disk 2500S)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将其应用于直线型和折线型微... 为了将复合纳米流体应用于微道通,以水为基液,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 1%~0. 4%且稳定性好的Al2O3-TiO2复合纳米流体,用热物性分析仪(Hot-Disk 2500S)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将其应用于直线型和折线型微通道散热器,实验研究了体积浓度、入口温度、Re以及微通道结构对微散热器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于直通道,复合纳米流体在折线通道内的强化换热效果更为显著;提高入口温度、Re和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都能增加复合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当入口温度为30℃、体积流量为30 m L/min时,相较于去离子水,体积分数为0. 4%的复合纳米流体在折线形微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提高30. 9%,综合性能提高了18. 7%,压降提高了6.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流体 通道 换热特性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材料耦合微槽平板热管的电池热管理实验研究
18
作者 朱先宇 孙钱行 +2 位作者 周守军 田永生 孙钦鹏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52-2666,共15页
温度是影响电池寿命、能量转换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BTMS)能够有效控制电池充放电的温度和均温性。选择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CP... 温度是影响电池寿命、能量转换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BTMS)能够有效控制电池充放电的温度和均温性。选择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CPCM)与工质为丙酮混合物的微槽平板热管(flat heat pipe,FHP)结合,建立了一个复合热管理实验系统,通过改变热管理方式,对该热管理系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放电倍率(1C)下,相较无热管理的自然对流,3 m/s风速的风冷能够将电池最高温度降低19.42%,温控效果最好;而低发热量下相变材料未能达到熔化温度,但与平板热管耦合后也能实现最高温度下降12.55%。在较高放电倍率5C时,电池很快达到相变材料的熔化温度,最高温度降低32.10%,而风冷散热降低20.39%,相变吸热呈现显著优势,且电池间最大温差也始终维持在5℃以内,满足均温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平板热管 相变 传热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水的单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蕾 徐玉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共4页
设计的微尺度流动与换热实验测试系统,主要研究水于小雷诺数下在微通道中受热单相流动的水力特性和传热特性。通过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表明水在微通道内流动时的压降值与阻力系数值均大于传统理论预测值,而传热特性的实验结... 设计的微尺度流动与换热实验测试系统,主要研究水于小雷诺数下在微通道中受热单相流动的水力特性和传热特性。通过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表明水在微通道内流动时的压降值与阻力系数值均大于传统理论预测值,而传热特性的实验结果则与传统理论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流动 单相流动 水力特性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熔盐在螺旋槽管内流动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立军 杨泽良 +1 位作者 李阳 高照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为探索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二元熔盐在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中的可行性,使用Ansys软件对熔盐在不同几何参数的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半周加热,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熔盐入口温度和热流密度变化时熔盐的流动... 为探索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二元熔盐在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中的可行性,使用Ansys软件对熔盐在不同几何参数的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半周加热,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熔盐入口温度和热流密度变化时熔盐的流动和传热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熔盐在螺旋槽管内的流动速度分布云图和矢量图,得到了熔盐在管道出口温度分布云图,并计算得到熔盐在管内的Nu-Re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熔盐管内流速呈现周期性变化,同时产生二次环流流动。熔盐在螺旋槽管内的传热Nu数和Re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性较小。随着螺旋槽管槽深的增大,对熔盐的传热效果也相应提高。熔盐入口温度越高,螺旋槽管内熔盐的传热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熔盐 螺旋 流动和传热特性 半周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