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酸铵包覆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
作者 黄伟江 田丽倩 +6 位作者 涂春云 张杰 王奎 田琴 许晓璐 杨春林 严伟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以生物基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通过逐步加入三聚氰胺(MEL)和植酸(PA)对MCC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植酸胺包覆微晶纤维素(MEL-PA-MCC)生物基杂化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 以生物基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通过逐步加入三聚氰胺(MEL)和植酸(PA)对MCC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植酸胺包覆微晶纤维素(MEL-PA-MCC)生物基杂化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MEL-PA-MCC的结构、元素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MEL-PA改性后的MCC分别在1624,1328,785cm^(-1)处表现出了C=N,P=O和P—O的特征吸收峰,且最大热分解速率显著降低,残炭率增加;MEL-PA-MCC杂化结构的表面密集地附着圆形颗粒,同时N,P元素明显提升,结晶行为也显著改变。上述结果共同表明植酸胺成功实现对MCC的包覆改性。利用MEL-PA-MCC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进行改性,当MEL-PA-MCC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该复合材料可达到垂直燃烧UL-94测试V-1等级,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5.5%,抗熔滴性能显著改善。此外,PBAT/5%MEL-PA-MC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比纯PBAT分别提高了87.31%和41.30%。因此,通过引入制备的MEL-PA-MCC阻燃杂化结构可显著改善PBAT的阻燃效果、提高材料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三聚氰胺 微晶纤维 阻燃 杂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附性酱油渣微晶纤维素的制备、表征和亚甲基蓝吸附分析
2
作者 洪子晨 吴珞帮 +3 位作者 黄宇杏 曹庸 潘志辉 赵力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19,共9页
探讨以连续相变脱油酱油渣(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de-oiled soy sauce residue,CPTD-SSR)作为制备高吸附性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良好原料的优势和潜力,采用逐步化学处理方法制备高吸附性酱油渣微晶纤维素(... 探讨以连续相变脱油酱油渣(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de-oiled soy sauce residue,CPTD-SSR)作为制备高吸附性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良好原料的优势和潜力,采用逐步化学处理方法制备高吸附性酱油渣微晶纤维素(CPTD-SSR-MCC),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酸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料液比1∶25、HCl溶液浓度2 mol/L、65℃、90 min),产率和聚合度分别为85.46%和26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制备的CPTD-SSR-MCC呈现出类似于纤维素I型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其颗粒呈现短棒状,表面有许多凹槽。与商用MCC相比,本实验制备的酱油渣纤维素具有更高的最大降解峰温度(334℃),更好的持水、持油能力(5.36、4.25 g/g),以及更强的亚甲基蓝吸附能力(73.15 mg/g),具备较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微晶纤维 表征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降解产氢菌群的驯化及其发酵工艺优化
3
作者 刘前进 李甜甜 +8 位作者 万帅 陈彪 张洁 蔡莉莉 李耀光 张元浩 巩笑楠 张靖楠 臧翔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共7页
为了提高纤维素发酵产氢效率,该研究以微晶纤维素为限制性底物,牛粪堆肥为菌源,经过富集驯化培养获得可以高效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嗜温产氢菌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驯化菌群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 为了提高纤维素发酵产氢效率,该研究以微晶纤维素为限制性底物,牛粪堆肥为菌源,经过富集驯化培养获得可以高效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嗜温产氢菌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驯化菌群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经过30轮富集驯化培养获得了可以高效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嗜温产氢菌群。驯化前后菌群结构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主要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细菌属为梭菌属(Clostridium)、厌氧细杆菌属(Anaerofil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发酵体系内形成了纤维素降解菌、发酵产氢菌和纤维素降解产氢菌之间的生长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纤维素降解和氢气的产生。驯化菌群发酵微晶纤维素产氢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碳酸氢铵质量浓度2.5 g/L、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1.8 g/L、营养液添加量8.2 mL/L,在此优化条件下最大氢气产量可达(267.50±0.5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 牛粪堆肥 菌群驯化 氢气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聚脲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黄志波 侯传金 刘彦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7-5191,共5页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为主要原料,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纳米微晶纤维素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聚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二仲丁氨基二苯甲烷为主要原料,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纳米微晶纤维素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聚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冲击试验机等对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聚脲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聚脲中纳米微晶纤维素含量为0.4%时聚脲拉伸强度达到85 MPa,断裂伸长率43%,冲击强度达40.3 kJ/m^(2),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后的聚脲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聚脲 纳米微晶纤维 硅烷偶联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改性纳米水滑石/聚乙烯醇抑菌膜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郑秀君 陶煜沛 徐丽英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制备微晶纤维素(MCC)/改性纳米水滑石(SA-SDS-LDH)/聚乙烯醇(PVA)膜,并研究影响该膜性能的因素。方法利用NaOH-NaClO法从花生壳中提取MCC,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山梨酸钾(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插层水滑石(LDH)纳米材料(SA-SDS-LDH)... 目的制备微晶纤维素(MCC)/改性纳米水滑石(SA-SDS-LDH)/聚乙烯醇(PVA)膜,并研究影响该膜性能的因素。方法利用NaOH-NaClO法从花生壳中提取MCC,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山梨酸钾(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插层水滑石(LDH)纳米材料(SA-SDS-LDH),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复合膜(MCC/SA-SDS-LDH/PV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形貌进行表征,测试其力学性能、吸水率、溶解率和抑菌性能。结果MCC、SA-SDS-LDH与PVA膜的相容性较好;添加SA-SDS-LDH,能够提高PVA膜的热稳定性;添加MCC、SA-SDS-LDH可以提高PVA膜的耐水性;添加(均用质量分数计)MCC(1%)、SA-SDS-LDH(4%)的复合膜,其力学性能优于纯PVA膜;在MCC、SA-SDS-LDH的添加量分别为3%、4%时,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结论MCC/SA-SDS-LDH/PVA膜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力学性能、耐水性、热稳定性,为食品包装领域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抑菌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 插层改性 纳米水滑石 聚乙烯醇抑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微晶纤维素改性聚乳酸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宫贵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124,共6页
花生壳采用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后制得微晶纤维素(MCC),将其作为填料加入到聚乳酸(PLA)中,通过溶液流涎成膜的方法制得不同MCC含量的MCC/PLA复合膜。分析了碱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对MCC收率的影响、MCC含量对MCC/PLA复合膜性能的影... 花生壳采用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后制得微晶纤维素(MCC),将其作为填料加入到聚乳酸(PLA)中,通过溶液流涎成膜的方法制得不同MCC含量的MCC/PLA复合膜。分析了碱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对MCC收率的影响、MCC含量对MCC/PLA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MCC及MCC/PLA复合膜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通过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将木质素等物质大量去除,制得MCC;MCC的加入,影响了PLA结晶结构的规整度及完善程度,降低了复合膜的熔融温度;随着MCC含量的增加,MCC/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大于纯PL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MCC的含量为5.6%时,MCC/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36.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7%,与纯PLA相比,分别提高了52.1%和30.8%;SEM结果表明,该含量的MCC在PLA中分散均匀,复合膜光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花生壳 微晶纤维 复合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改性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性能及其作用机理
7
作者 宫贵贞 林志航 +2 位作者 董黎明 王士凡 罗丛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从麦秆中提取微晶纤维素(MCC),将其加入到聚乙烯醇(PVA)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共混、流延制备了PVA/MCC复合膜。研究了NaOH用量对麦杆纤维素收率的影响,以及MCC用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VA/MCC复合膜的结构、微观形... 从麦秆中提取微晶纤维素(MCC),将其加入到聚乙烯醇(PVA)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共混、流延制备了PVA/MCC复合膜。研究了NaOH用量对麦杆纤维素收率的影响,以及MCC用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VA/MCC复合膜的结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NaOH质量分数为4%时,麦杆纤维素收率最大,为53.9%;加入MCC后,PVA/MCC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随着MCC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MCC用量为9%(w)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标称应变均最大,分别较纯PVA提升了约191%,636%;MCC用量为12%(w)时,MCC在PVA中团聚,形成明显的“海岛”结构,导致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麦秆 微晶纤维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基噁唑啉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增韧聚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碟 单玉华 +3 位作者 蔡志祥 刘玮 胡林玲 刘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3,共6页
利用丙基唑啉(POZ)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化学改性得到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AD-MCC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D-MCC/PLA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XRD、TG、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AD-MCC的制备条件,并考察了AD-MCC添加质量分... 利用丙基唑啉(POZ)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化学改性得到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AD-MCC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D-MCC/PLA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XRD、TG、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AD-MCC的制备条件,并考察了AD-MCC添加质量分数对AD-MCC/PLA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钠催化下120℃反应8 h,可得到POZ接枝率为31.47%的AD-MCC;AD-MCC提高了MCC与PLA的相容性,使PLA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添加2.5%AD-MCC可使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26%,断裂伸长率提高61%,冲击强度提高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丙基噁唑啉(POZ) 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对水中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武哲 曲树光 +1 位作者 冯练享 曾湘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81-4693,共13页
以海藻酸钠(SA)和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合成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SA/MCC),对制备的复合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模型和机理。结果表明,SA/MCC-20去除MO和MB的最佳pH分别为2... 以海藻酸钠(SA)和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合成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SA/MCC),对制备的复合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模型和机理。结果表明,SA/MCC-20去除MO和MB的最佳pH分别为2和12,吸附模型更符合拟二级模型和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31.25mg/g、253.31mg/g。通过改变水溶液的pH,MO和MB均可在SA/MCC-20表面实现有效的吸附和解吸从而回收利用。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在最佳pH下SA/MCC-20对MO和MB的解吸率仍达91.52%和85.41%。SA/MCC对MO和MB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范德华力、氢键作用、π-π堆积、孔扩散、孔填充等,并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海藻酸钠 微晶纤维 水凝胶 偶氮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聚乙烯醇对明胶基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杰 司志昊 +3 位作者 贾济如 周伟 许汉斌 王文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聚乙烯醇(PVA)/明胶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微晶纤维素(MCC)和PVA分别作为增强材料和共混材料添加到明胶(GL)基材中,改善明胶基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 聚乙烯醇(PVA)/明胶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微晶纤维素(MCC)和PVA分别作为增强材料和共混材料添加到明胶(GL)基材中,改善明胶基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微晶纤维素的添加可赋予MCC/PVA/GL复合薄膜良好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性能。当基材中添加质量分数5%MCC时,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由14.91 MPa提高到48.02 MPa,热降解温度提高了11.4℃,含水率降低了9.12%。同时,还延长了水蒸气通过PVA/GL薄膜的路径,降低了MCC/PVA/GL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土壤包埋实验表明,MCC的加入加快了复合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MCC/PVA/GL复合薄膜可应用于绿色包装领域,如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微晶纤维 明胶 复合薄膜 绿色包装 物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溶解微晶纤维素在橡胶中的微观形貌及补强作用
11
作者 李佩星 袁浩泽 +3 位作者 王鑫钰 王欣 于程 孙举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4-931,共8页
针对纤维素的高结晶导致的难于溶解和深加工,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介质,将微晶纤维素部分溶解后与橡胶直接进行干法混炼,制备了橡胶/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未溶解部分的纤维素尺寸减小,而且已溶解的纤维素在橡胶混炼过程... 针对纤维素的高结晶导致的难于溶解和深加工,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介质,将微晶纤维素部分溶解后与橡胶直接进行干法混炼,制备了橡胶/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未溶解部分的纤维素尺寸减小,而且已溶解的纤维素在橡胶混炼过程中可以原位析出直径为100 nm、长度为1μm左右的棒状再生纤维素,从而有效提高纤维素的补强作用。当混炼温度为80℃,添加0.83 phr纤维素/离子液体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相对于未添加纤维素改性橡胶分别提高了22.4%和45.4%。该方法基于常规的橡胶混炼技术,过程中无任何废液排放,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纤维素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 离子液体 再生纤维 橡胶 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基碳酸钙复合材料对Cd^(2+)和Pb^(2+)的捕集与回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浩江 张蕾 +4 位作者 张祎 喻先伟 王敏 武晓龙 郭军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2-837,共6页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_(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MCC@CaCO_(3)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溶液中Cd^(2+)和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时,MCC@CaCO_...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_(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MCC@CaCO_(3)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溶液中Cd^(2+)和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时,MCC@CaCO_(3)对Cd^(2+)的吸附容量达503.47 mg/g,对Pb^(2+)的吸附容量达1 076.05 mg/g,去除率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 碳酸钙 铅离子和镉离子污染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皮微晶纤维素/改性氧化石墨烯阻燃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3
作者 谷金峻 魏春艳 +3 位作者 郭紫阳 吕丽华 白晋 赵航慧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提高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GO(DOPO-GO)与MCC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得MCC/DOPO-GO阻燃纤维,并对其阻燃性能、热学性能和力... 为提高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GO(DOPO-GO)与MCC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得MCC/DOPO-GO阻燃纤维,并对其阻燃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DOPO-GO阻燃剂的MCC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27.3%,较MCC纤维提高了66.5%;与MCC纤维相比,MCC/DOPO-GO阻燃纤维热分解所需的热焓值由221.8 J/g提升至1502 J/g,热学稳定性得到提高;MCC/DOPO-GO阻燃纤维燃烧后形成的残炭致密且连续,石墨化程度提高;MCC/DOPO-GO纤维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其断裂强度由MCC纤维的0.4 cN/dtex提高至2.2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皮微晶纤维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氧化石墨烯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化微晶纤维素粉体流动性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鹏 陈方城 涂家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6-420,共5页
评价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微粉硅胶二元混合物的流动性能差异,考察硅化后造成流动性改变的原因,并初步研究其在直接压片工艺中对制剂特性的影响。以粉体流动性不同评价方法考察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二... 评价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微粉硅胶二元混合物的流动性能差异,考察硅化后造成流动性改变的原因,并初步研究其在直接压片工艺中对制剂特性的影响。以粉体流动性不同评价方法考察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二元混合物的休止角、豪森比、川北方程参数等指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析引起流动性差异的原因,并选择模型药物考察两种粉体对片剂含量均匀度的影响。硅化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要略优于相应的物理混合物。硅化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能优化机制与其相应的物理混合物存在差异,相同条件下,硅化微晶纤维素能更好地控制低剂量药物的含量均匀度。结果表明,硅化微晶纤维素是一种优良的预混辅料,对促进和提高固体制剂工业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微晶纤维 微晶纤维 粉体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微晶纤维素酯的生物抗氧化研究
15
作者 刘宁 方桂珍 +2 位作者 陈姝娟 苏霜 李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12-315,共4页
以微晶纤维素、没食子酸为原料,采用间接酯化法合成没食子酸微晶纤维素酯。采用体外动物实验对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并进行急性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均可明显地提高小鼠肝组织GSH-P... 以微晶纤维素、没食子酸为原料,采用间接酯化法合成没食子酸微晶纤维素酯。采用体外动物实验对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并进行急性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均可明显地提高小鼠肝组织GSH-Px活力,同时还可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和红细胞的氧化溶血,且呈极显著的量效关系。没食子酸微晶纤维素酯雌雄小鼠LD50大于10.00g/kgbw,属无毒级物质,与原料没食子酸、已作为食品抗氧化剂使用的没食子酸丙酯相比,安全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微晶纤维 没食子酸微晶纤维素酯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的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6
作者 陈珍珍 刘爱国 +3 位作者 李晓敏 张坤生 张树海 曾国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3,共4页
微晶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独特的理化特性使得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阐述了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如乳制品、冷冻食品及肉制品等)中的应用,并对... 微晶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独特的理化特性使得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阐述了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如乳制品、冷冻食品及肉制品等)中的应用,并对微晶纤维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 理化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高善民 乔青安 +4 位作者 许璞 邓金慧 黄百勇 胡玉才 刘军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891-2894,共4页
分别用HCl和H2SO4处理从棉纤维和稻秆中提取的纤维素,制备得到微晶纤维素。研究了酸处理对微晶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度、体积密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纤维素微晶化后仍保持原来的晶型和晶区和非晶区两相共存的微细... 分别用HCl和H2SO4处理从棉纤维和稻秆中提取的纤维素,制备得到微晶纤维素。研究了酸处理对微晶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度、体积密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纤维素微晶化后仍保持原来的晶型和晶区和非晶区两相共存的微细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酸处理后所得产物的形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 聚合度 结晶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制备芦苇微晶纤维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韩颖 李凤萍 +2 位作者 樊婷婷 周景辉 郭延柱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探讨以芦苇浆粕为原料制备芦苇微晶纤维素的可行性及工艺条件。用HCl为溶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HCl质量分数6%,水解时间60min,水解温度80℃,液比1∶10;其中水解温度的影响较大,水解产物聚合... 探讨以芦苇浆粕为原料制备芦苇微晶纤维素的可行性及工艺条件。用HCl为溶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HCl质量分数6%,水解时间60min,水解温度80℃,液比1∶10;其中水解温度的影响较大,水解产物聚合度(DP)为270.6 L/g,结晶度为73.2%,得率为85.4%;红外光谱和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所得产物为纤维素Ⅰ型,即微晶纤维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浆粕 微晶纤维 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降解微晶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亮 武小芬 +5 位作者 陈静萍 苏小军 张勇 齐慧 涂晓翼 王克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31-1737,共7页
为探讨γ射线辐照降解秸秆的机理,将微晶纤维素(MCC)作为模型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FT-Raman)、气质联用(GC-MS)分别研究了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k Gyγ射线辐照对MCC物理、化学结构和小分子降解产... 为探讨γ射线辐照降解秸秆的机理,将微晶纤维素(MCC)作为模型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FT-Raman)、气质联用(GC-MS)分别研究了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k Gyγ射线辐照对MCC物理、化学结构和小分子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MCC经辐照后孔隙增多,比表面积增加,MCC分子化学结构发生变化,新生成了羰基。MCC经高剂量辐照处理后产生大量小分子物质,其中至少包括20种脂肪酸、9种糖类和3种呋喃类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系统阐明辐照降解秸秆类生物质的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照 微晶纤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晶纤维素替代炭黑补强天然橡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古菊 林路 +1 位作者 罗远芳 贾德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6,共6页
采用纳米微晶纤维素(NCC)部分替代炭黑,制备了天然橡胶/纳米微晶纤维素/炭黑复合材料(NR/NCC/CB),研究了NCC对NR/CB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C提高了CB补强NR的扯断伸长率,并保持在500%以上,永久变形下降至30%以下,且NR/NCC/CB的... 采用纳米微晶纤维素(NCC)部分替代炭黑,制备了天然橡胶/纳米微晶纤维素/炭黑复合材料(NR/NCC/CB),研究了NCC对NR/CB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C提高了CB补强NR的扯断伸长率,并保持在500%以上,永久变形下降至30%以下,且NR/NCC/CB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基本保持或略优于NR/CB,硬度则基本保持不变;NCC替代炭黑的量为5phr~20phr时,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耐磨耗性能;NCC替代炭黑的量低于15phr时,材料的抗曲挠龟裂性能得到改善;NCC的加入还改善了材料的热空气老化性能,降低了材料的压缩疲劳生热,当NCC取代CB的量为10 phr时,复合材料的生热达到最低值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 炭黑 补强 天然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