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微振动陀螺仪设计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方秀 裘安萍 +1 位作者 施芹 苏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2-1281,共10页
介绍了基于DDSOG(Deep Dry Silicon On Glass)工艺自主研发的硅微振动陀螺仪的结构,封装,及信号与性能检测。利用结构解耦的方法和DDSOG工艺设计和制备了双质量线振动式陀螺结构。为了提高它的机械灵敏度、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采取真空... 介绍了基于DDSOG(Deep Dry Silicon On Glass)工艺自主研发的硅微振动陀螺仪的结构,封装,及信号与性能检测。利用结构解耦的方法和DDSOG工艺设计和制备了双质量线振动式陀螺结构。为了提高它的机械灵敏度、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采取真空封装技术实现了器件级真空封装,并消除了轴向加速度等共模干扰的影响。陀螺电路采用自激闭环驱动、开环检测的方式,简化了电路。为了降低环境温度对陀螺零偏的影响,研究了既定范围内陀螺的输出特性,建立了陀螺输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设计了温度补偿电路,降低了陀螺整表的功耗和体积。对采用上述技术的硅微陀螺仪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陀螺Q值>100 000,量程为±500(°)/s,标度为21.453mV.(°)-1s-1,非线性和对称性分别为36.905×10-6和184.125×10-6。常温下陀螺零偏稳定性为7.714 3(°)/h,带宽为100Hz,整表体积为31mm×31mm×12mm,功耗为288mW。该陀螺仪性能好、体积小、功耗低,在中等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陀螺仪 真空封装 自激驱动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振动陀螺仪驱动器自激驱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存超 苏岩 王寿荣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366,370,共4页
为了提高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检测精度,稳定驱动振动速度的幅度和频率,采用了硅微机械陀螺仪自激驱动方式。该方式能够使驱动振动自动稳定在陀螺仪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上。同时,采用自动增益控制(AGC)保持恒定的驱动振动幅度。根据自激驱动... 为了提高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检测精度,稳定驱动振动速度的幅度和频率,采用了硅微机械陀螺仪自激驱动方式。该方式能够使驱动振动自动稳定在陀螺仪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上。同时,采用自动增益控制(AGC)保持恒定的驱动振动幅度。根据自激驱动电路原理和现有的陀螺样品,建立了陀螺仪驱动动力学方程的等效电路模型。设计、制作了自激驱动电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陀螺仪 自激驱动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颖自适应方法的微振动陀螺仪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玉正 费峻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79,共4页
针对微振动陀螺仪存在的制造误差以及本身参数易受环境影响,从而导致输入角速率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方法来获取输入的角速率以及微陀螺仪的各项参数。该方法通过对微陀螺仪的数学模型进行变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自适... 针对微振动陀螺仪存在的制造误差以及本身参数易受环境影响,从而导致输入角速率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方法来获取输入的角速率以及微陀螺仪的各项参数。该方法通过对微陀螺仪的数学模型进行变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辨识器,在线实时更新微陀螺仪角速率估计值。估计值的自适应律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保证了辨识器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在控制输入包含2个不同频率分量的的条件下,辨识器的各项估计值输出都能够渐近收敛到各自的真值。采用M atlab/simu link来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的结果验证了该自适应方法对微陀螺仪角速率等各项参数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陀螺仪 自适应 在线辨识 李雅普诺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晓章 张燕娥 +1 位作者 吴本寿 周百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46-149,共4页
论述了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结构组成,分析了其动态过程,探讨了提高其灵敏度的途径以及影响其精度的误差来源,最后给出了测试电路和制作工艺.
关键词 振动轮式陀螺 型惯性器件 误差 灵敏度 测试电路 制作工艺 结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体加速度对硅微角振动陀螺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寿荣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分析了壳体加速度对硅微角振动陀螺仪性能的影响,导出并分析了不平衡摆性误差和正交不平衡误差。
关键词 机械 振动陀螺 加速度 壳体 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角振动陀螺仪温度特性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余磊 徐大诚 郭述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11期26-29,共4页
在研究硅微角振动陀螺结构和温度特性的基础上,创建了二元高阶多项式补偿模型,并设计了基于STM32F405的硬件补偿电路,实现该陀螺仪实时温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补偿后的标度因数温度系数和全温零偏稳定性分别由344×10-6/℃和44... 在研究硅微角振动陀螺结构和温度特性的基础上,创建了二元高阶多项式补偿模型,并设计了基于STM32F405的硬件补偿电路,实现该陀螺仪实时温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补偿后的标度因数温度系数和全温零偏稳定性分别由344×10-6/℃和441°/h减小为12.6×10-6/℃和40.6°/h,使得该陀螺仪的温度特性有明显改善,验证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陀螺 温度补偿 标度因数温度系数 全温零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驱动下振梁微陀螺仪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 杨晓东 张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2-749,共8页
研究了一种末端带有检测质量块的单轴静电悬臂梁式微陀螺仪。检测质量块受到两个固定电极的耦合作用,这两个电极均连接直流电压以使质量块产生较大的静态变形。在驱动方向上的电极还受到交流电压的作用,驱动质量块产生主振动。当有旋转... 研究了一种末端带有检测质量块的单轴静电悬臂梁式微陀螺仪。检测质量块受到两个固定电极的耦合作用,这两个电极均连接直流电压以使质量块产生较大的静态变形。在驱动方向上的电极还受到交流电压的作用,驱动质量块产生主振动。当有旋转发生时,在垂直于主振动的敏感方向上质量块会受到科氏力而产生1个二次振动,通过测得二次振动的幅值大小便可以测得角速度。首先,依据Hamilton原理建立了振梁微陀螺仪的控制方程,研究了旋转悬臂梁的两个横向耦合振动。其次,分析了多种参数对微陀螺仪静态变形的影响,并求得了系统前2阶固有频率。研究发现不同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系统驱动和敏感方向上的动力学放大效应及其校正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陀螺 悬臂梁 动态分析 固有频率 校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陀螺仪检测反馈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曾辉 周百令 +1 位作者 苏岩 夏敦柱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单自由度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检测动极板为控制对象,系统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只能选择反馈控制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为实现这种控制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以及设计合适的校正环节。反馈方式控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 以单自由度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检测动极板为控制对象,系统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只能选择反馈控制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为实现这种控制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以及设计合适的校正环节。反馈方式控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加入校正环节后的系统幅值和相角裕度分别达到了17.5dB和57.3°,这为实际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轮式陀螺 机械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