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富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CCAP849/5的转化及外源基因整合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桂兰 胡晗华 +1 位作者 李秀波 孔任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被认为是具有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开发潜力的微藻。为了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有效地利用基因工程或遗传操作手段改造微藻,提高产量,建立稳定有效的遗传转移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微拟球藻本源β-tublin基因启动子...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被认为是具有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开发潜力的微藻。为了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有效地利用基因工程或遗传操作手段改造微藻,提高产量,建立稳定有效的遗传转移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微拟球藻本源β-tublin基因启动子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m fcpA终止子驱动和终止来源于细菌的sh ble抗性选择基因,构建了一个转化载体pHB4857。将pHB4857以电转移的方法转化海洋富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CCAP849/5。结果显示,转化子可以在3μg·mL-1 zeocin的抗性培养基中生长,PCR检测sh ble基因为100%插入率,转化效率为1.25×10-6。DNA印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是以随机整合的方式一个或多个拷贝插入到宿主核基因组中的,大多数转化子中的外源基因的整合是完整的。转化子在抗性培养基中每10天传一代,连续传代7个月以上,未检测到抗性基因丢失现象,外源抗性基因可以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CCAP8495 转化 外源基因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式对微拟球藻蛋白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黄素艳 曹荣 +3 位作者 刘楠 孙永 周德庆 王珊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以微拟球藻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冻融盐析法、酶提辅助法和碱提酸沉法制备冻融蛋白(Nannochloropsis freeze-thawed extraction protein,NFP)、酶提蛋白(Nannochloropsis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protein,NEP)和碱提蛋白(Nannochlorops... 以微拟球藻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冻融盐析法、酶提辅助法和碱提酸沉法制备冻融蛋白(Nannochloropsis freeze-thawed extraction protein,NFP)、酶提蛋白(Nannochloropsis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protein,NEP)和碱提蛋白(Nannochloropsis alkali extraction protein,NAP),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碱提酸沉法的提取率为18.70%±0.50%,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式(P<0.05)。NFP、NEP与NAP中均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75%、38.16%和37.88%;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三种提取蛋白在200~220 nm处有较强的吸光值;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三种蛋白均具有典型的蛋白吸收峰,但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碱提处理使NAP中β-转角相对含量降低至19.62%±1.48%,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至32.90%±1.55%;与NEP和NFP相比,NAP的游离巯基含量和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上升,粒径显著下降(P<0.05);扫描电镜显示不同提取方式下蛋白的显微结构有差异。功能特性分析显示三种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随pH的变化趋势相似;相比NEP和NAP,NFP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该研究结果为微藻蛋白资源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 蛋白质 碱提酸沉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水解微拟球藻多糖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3
作者 路亚辉 肖金艳 +4 位作者 向瑞琦 王宝贝 林丽芹 谢友坪 加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4,共8页
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过氧化氢-维生素C法和过氧化氢-Fe^(2+)法对微拟球藻多糖NSP-3进行有限水解,得到2种降解多糖C-NSP-3和Fe-NSP-3,通过分析降解前后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2种方法的降解效果。水解后微拟球藻多糖的蛋白质含量... 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过氧化氢-维生素C法和过氧化氢-Fe^(2+)法对微拟球藻多糖NSP-3进行有限水解,得到2种降解多糖C-NSP-3和Fe-NSP-3,通过分析降解前后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2种方法的降解效果。水解后微拟球藻多糖的蛋白质含量、硫酸根含量、黏度、重均分子质量和平均粒径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Fe^(2+)的催化作用更强,降解的效果更好,所得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和平均粒径更小。红外光谱表明2种水解方法对多糖结构均没有显著损伤,单糖组分和主要官能团没有明显改变,仅使官能团含量降低。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微拟球藻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有限水解可以显著提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依次为C-NSP-3>Fe-NSP-3>NSP-3;Fe-NSP-3分子质量虽然低于C-NSP-3,但抗氧化活性不如C-NSP-3,其原因可能是Fe-NSP-3被过度降解。该研究为微拟球藻多糖的开发利用和降解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 多糖 降解 超声辅助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NoFAD1001对海洋微拟球藻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提升的研究
4
作者 杜明婷 苗聪聪 +2 位作者 许涛 吴珊 辛一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作为一种Ω-3脂肪酸,具有减肥、抗炎、预防心血管病等功效。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含有EPA,拥有生长快、抗逆性强等特性,已证明具有大规模培养潜力,且遗传操作体系成熟,因而...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作为一种Ω-3脂肪酸,具有减肥、抗炎、预防心血管病等功效。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含有EPA,拥有生长快、抗逆性强等特性,已证明具有大规模培养潜力,且遗传操作体系成熟,因而具有成为EPA细胞工厂的潜力。去饱和酶是EPA合成中的关键酶,研究表明,过表达去饱和酶可提升莱茵衣藻、三角褐指藻的Ω-3脂肪酸含量。然而去饱和酶在海洋微拟球藻中的功能研究与理性改造尚不充分。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从海洋微拟球藻中预测到一个去饱和酶NoFAD1001,并发现其与高山被孢霉的去饱和酶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39%的相似度,表明NoFAD1001可能在海洋微拟球藻的EPA合成中发挥重要功能。在海洋微拟球藻中过表达NoFAD1001之后,发现过表达藻株的总EPA含量较野生型提高22%~49%,同时过表达株甘油三酯中的EPA含量也较野生型提高36%~73%。此外,过表达株的生长指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表明其生长未受到NoFAD1001过表达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在海洋微拟球藻中过表达NoFAD1001,获得高产EPA的工程藻株,为海洋微藻Ω-3脂肪酸代谢机制解析与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Ω-3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海洋球藻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拟球藻分级醇沉多糖的理化特性与抗氧化活性
5
作者 林丽芹 王宝贝 +3 位作者 肖金艳 向瑞琦 路亚辉 加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263,共9页
为促进微拟球藻多糖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微拟球藻多糖得到NSP40、NSP60和NSP803个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igh pressure gel chromatography-muitiple a... 为促进微拟球藻多糖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微拟球藻多糖得到NSP40、NSP60和NSP803个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igh pressure gel chromatography-muitiple angl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HPSEC-MALS-RI)、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流变仪等方法对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结构、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得率、总糖含量与乙醇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当乙醇体积分数为80%时,多糖得率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48±0.04)%和(74.43±0.76)%。NSP的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布等理化性质受乙醇体积分数影响。其中,NSP60的平均分子质量和黏度是所有NSP中最高的。3个NSP组分均为Glc、Man、Gal、Rib、Rha、Fuc、Xyl、Ara和Glc-UA 9种单糖为单元构建的杂多糖,各组分间的单糖摩尔比差异较大。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NSP40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而NSP60的总还原力最强。研究结果表明,分级醇沉法可以用于微拟球藻多糖的初步分离,获得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多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 多糖 分级醇沉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逆境处理提高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EPA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官品 张继民 +1 位作者 魏东 张学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关键词 眼点球藻 EPA 温度逆境 细胞态饵料 成活率 二十碳五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微球藻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睿 张美兰 +1 位作者 张蝶 张立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2,152,共7页
以拟微球藻藻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1.8 mol/L、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55℃,在此条件下藻粉IDF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24.98%&... 以拟微球藻藻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1.8 mol/L、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55℃,在此条件下藻粉IDF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24.98%±0.93%和86.12%±0.25%。藻粉IDF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其持水力为(6.65±0.09)g/g、膨胀力为(6.25±0.18)mL/g、持油力为(1.90±0.03)g/g。体外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藻粉IDF对NO_(2)^(-)、葡萄糖、胆固醇、胆酸钠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藻粉IDF具有典型的多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 超声波辅助碱法 不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拟球藻的水产饵料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建国 殷明焱 +2 位作者 张京浦 李宝泉 孟昭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共6页
通过人工高密度培养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alina),对比研究了该藻作为直接饵料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育苗和间接饵料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微拟球藻生长迅速、细胞颗粒小、富含... 通过人工高密度培养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alina),对比研究了该藻作为直接饵料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育苗和间接饵料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微拟球藻生长迅速、细胞颗粒小、富含EPA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比较全面,同时具有较厚细胞壁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光生物反应器和高密度培养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微拟球藻的高密度培养,藻液细胞密度维持在5~15亿个/mL的高密度水平,最高达到36亿/mL。藻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培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每个细胞内的叶绿素含量在8.60×10^-13g±0.65×10^-13g,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45×10^-13g±0.12×10^-13g。作为直接或间接饵料,微拟球藻在不同水产动物培育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性很大。其中,微拟球藻作为饵料直接投喂栉孔扇贝幼虫,虽可被摄食但不容易消化,造成食物在栉孔扇贝幼苗胃内滞留盈胀,最后出现代谢性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进一步影响个体生长,该藻在栉孔扇贝幼虫培育中的饵料效果不很理想。相反,利用微拟球藻培育轮虫(Rotifer),然后再将后者投喂牙鲆仔鱼,作为间接饵料微拟球藻不仅大幅提高牙鲆的成活率,同时还明显增加牙鲆的生长速度,是培育仔稚鱼开口饵料轮虫的优质微藻。微拟球藻在不同水产动物育苗中应用效果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该藻是否能够被充分消化吸收。因此,有效破碎微拟球藻细胞壁技术和提高消化吸收措施都将推动该藻在水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nannochloropsis salina) 饵料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轮虫(Rotifer)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拟球藻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晓磊 张琳 +2 位作者 杨官品 朱葆华 潘克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3,共5页
综合考虑酶混合液处理时间和初始细胞密度两个因素,选取终浓度为4%半纤维素酶和2%崩溃酶的酶混合液对一株海洋经济微藻——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Calcofluor White染料染色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综合考虑酶混合液处理时间和初始细胞密度两个因素,选取终浓度为4%半纤维素酶和2%崩溃酶的酶混合液对一株海洋经济微藻——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Calcofluor White染料染色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完整的原生质体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初始密度藻细胞酶处理1~3 h制备率较高;酶处理相同时间较高初始密度(2×107~3×107cells/mL)的藻细胞制备率较高,并且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可再生,生长趋势与野生型细胞一致。考虑到酶处理时间过长或者密度过大会对原生质体的再生产生影响,本实验选择最适酶处理时间为1h,初始细胞密度为2×107cells/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 原生质体 再生 CALCOFLUOR WHITE STA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和N/P对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魏东 张学成 +1 位作者 隋正红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50,共5页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 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从10增加到90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大 ,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 %左右。16∶0、16∶1...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 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从10增加到90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大 ,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 %左右。16∶0、16∶1n 9和20∶5n 3 (EPA)是脂肪酸的主要组分 ,三者之和占总脂肪酸的70 %~80 %。在培养基N/P>20时 ,20∶5n 3和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接近30 %和35 %。在3种氮源中 ,使用NaNO3 可获得更高的生长速率 ,并在相对较低的N/P下 (N/P=54)时获得约30 %的EPA ,故NaNO3 是眼点拟微球藻生长、合成和积累EPA的最佳氮源。将培养基中所有营养盐增加4倍 ,EPA含量可提高到35 % ,说明富含氮、磷的培养基可使细胞始终保持旺盛生长、富含EPA的状态 ,这也是该种微藻大规模培养中高产EPA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球藻 氮源 总脂 脂肪酸 EPA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对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瑞珊 魏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96,共4页
研究了铁对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Fe^2+浓度在0~0.5mmol/L的范围内,细胞比增长速率随Fe^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Fe^2+浓度的升高,细胞中主要的饱和脂... 研究了铁对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Fe^2+浓度在0~0.5mmol/L的范围内,细胞比增长速率随Fe^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Fe^2+浓度的升高,细胞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有所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则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在一定范围内(0~0.3mmol/L),Fe^2+浓度的升高则会促使细胞内积累二十碳五烯酸(EPA)。细胞生长和EPA积累的最适Fe^2+浓度是0.05mmol/L,在这一浓度下细胞比增长速率为0.236±0.020d^-1,细胞中EPA质量分数比对照组提高约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离子 眼点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 比增长速率 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点拟微绿球藻与扁藻在不同接种比例下的竞争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洁 段舜山 +2 位作者 李爱芬 郭羽丰 张亚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76,F003,共5页
通过对眼点拟微绿球藻和扁藻进行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眼点拟微绿球藻和扁藻的生长速度均受到抑制,即两种藻的最大生长密度均比对照(分别单独培养)有显著降低,而且眼点拟微绿球藻降低的程度要大于扁藻。经计算两种藻的... 通过对眼点拟微绿球藻和扁藻进行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眼点拟微绿球藻和扁藻的生长速度均受到抑制,即两种藻的最大生长密度均比对照(分别单独培养)有显著降低,而且眼点拟微绿球藻降低的程度要大于扁藻。经计算两种藻的种间竞争系数可知,扁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强于眼点拟微绿球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绿球藻 扁藻 接种比例 生物群落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拟球藻抗生素抗性分析和选择标记筛选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琳 马晓磊 +3 位作者 朱葆华 于文功 杨官品 潘克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了筛选到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筛选标记,研究了微拟球藻对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潮霉素(Hygromycin)、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和博来霉素(Zeocin)的敏感性。每种抗生素都设置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实... 为了筛选到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筛选标记,研究了微拟球藻对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潮霉素(Hygromycin)、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和博来霉素(Zeocin)的敏感性。每种抗生素都设置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实验并且浓度梯度相同。新霉素和链霉素的浓度梯度为:0、100、200、400、600、800μg/ml。潮霉素的浓度梯度为0、25、50、100、125、150μg/ml。壮观霉素浓度梯度为0、40、80、100、150、200μg/ml。博来霉素浓度梯度则为0、0.1、0.2、0.4、0.5、1μg/ml。结果表明,微拟球藻对新霉素、链霉素、潮霉素和壮观霉素不敏感,而对博来霉素高度敏感。在固体培养时,0.5μg/ml博来霉素即可完全抑制微拟球藻生长;在液体培养时,1μg/ml博来霉素即可完全抑制其生长。博来霉素可作为微拟球藻遗传转化的选择抗生素。ble基因为其阳性筛选的选择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藻 遗传转化 筛选试剂 博来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秀良 刘晨临 张学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67,共5页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o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 ,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对pH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pH6.2~9.8的范围内均能较好的生长 ,但在 pH5.5的条件下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在不同 pH...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o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 ,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对pH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pH6.2~9.8的范围内均能较好的生长 ,但在 pH5.5的条件下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在不同 pH条件下 ,在同一细胞周期内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即总脂含量在对数初期略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 ,在稳定期达到最大值。16∶0,18∶1n9的含量在稳定期显著升高 ,而EPA的含量在稳定期明显下降。在对数初期,藻细胞在pH6.8的条件下含有较高的EPA含量,而在 pH9.8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眼点绿球藻 生长 总脂含量 脂肪酸组成 EPA 光合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点拟微绿球藻在黑暗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珍萍 段舜山 +2 位作者 刘振乾 李爱芬 徐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2-416,共5页
 采用LRH-GII型光照培养箱培养试验藻种,设置了持续黑暗胁迫(分6个强度处理)和间断黑暗胁迫(分4个模式处理)两项试验,研究了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变化和该藻种在黑暗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  采用LRH-GII型光照培养箱培养试验藻种,设置了持续黑暗胁迫(分6个强度处理)和间断黑暗胁迫(分4个模式处理)两项试验,研究了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变化和该藻种在黑暗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响应情况.两个试验的结果均显示,眼点拟微绿球藻在持续黑暗胁迫和间断胁迫后,均表现出明显的超补偿作用现象.黑暗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造成显著抑制,但是适当进行黑暗胁迫以后恢复生长,微藻具有更强的生长繁殖能力,细胞净增率最大可达123%.经SSR测验,不同的胁迫方式、胁迫持续时间和胁迫模式与超补偿现象发生时间及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绿球藻 黑暗胁迫 超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眼点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和EPA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美贞 沈林杰 +2 位作者 陆向红 窦晓 计建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3,89,共5页
眼点拟微绿球藻(N.oculata)具有生长速度快、含油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二十碳五烯酸(EPA),因此它是微藻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以眼点拟微绿球藻为对象,研究了培养时间、盐度、pH值等培养条件对眼点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 眼点拟微绿球藻(N.oculata)具有生长速度快、含油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二十碳五烯酸(EPA),因此它是微藻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以眼点拟微绿球藻为对象,研究了培养时间、盐度、pH值等培养条件对眼点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和EPA产率的影响.试验表明:选择稳定5d为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最佳采收时间,油脂含量为378.1 mg/g干藻,EPA产率为5.5 mg/(L·d);当盐度为16.7时,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油脂含量和EPA产率均能达到最高,油脂含量为506.0 mg/g干藻,EPA产率为7.37 mg/(L·d);在适合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pH值(8.0~10.0)下,保持整个培养过程中pH值为8.0i油脂含量和EPA产率均较高,油脂含量为471.7 mg/g干藻,EPA产率为7.45 m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时间 盐度 PH值 眼点绿球藻 油脂含量 EPA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表面更新对微拟球藻催化热解制备生物油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林 张秀丽 +3 位作者 杨雅 王许云 徐秀峰 郭庆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40-4346,共7页
分别以水合化法和热缺陷法对CaO进行表面更新,用N2物理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CO2吸附技术对表面更新后的CaO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制备的CaO在管式炉内对微拟球藻进行了催化热解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更新... 分别以水合化法和热缺陷法对CaO进行表面更新,用N2物理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CO2吸附技术对表面更新后的CaO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制备的CaO在管式炉内对微拟球藻进行了催化热解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更新方法均能明显提高CaO的比表面积、介孔数目及孔体积。CaO的表面更新处理没有改变基本的晶相结构,仍为立方晶型。两种更新方法均能显著提高CaO的催化活性,且改善了产物油品的性能。相比较而言,水合CaO的催化脱氧性能较高,催化热解得到的生物油产率为28.65%、含氧量为4.67%、热值高达38.600 kJ·g^-1、运动黏度低(8.011 mm2·s^-1)、含水率低(2.49%),且催化热解后的生物油以C12~C17饱和直链烷烃为主,适合进一步精制为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水合化 热缺陷 球藻 催化热解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乙酸对微拟球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焦媛媛 俞建中 潘克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时,低于0.5 mg/L时IAA促进微拟球藻生长,但不影响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IAA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 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时,低于0.5 mg/L时IAA促进微拟球藻生长,但不影响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IAA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最大比生长率为2.33 d-1。随浓度进一步增加,IAA促生长作用越来越小,并抑制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在5 mg/L时,IAA极显著抑制EPA合成。添加适当浓度IAA可促进藻细胞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球藻 比生长率 光密度法 叶绿素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高产油微拟球藻的中试培养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葆华 石红萍 +3 位作者 孙发强 韩吉昌 杨官品 潘克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20,共6页
用50L密闭式吊袋光生物反应器,采用连续培养模式,对6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进行产油性能的中试筛选。从藻种的比生长速率、总脂含量、油脂产率,甘油三酯(TAG)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评价藻种的产油性能。经过10d的连续培... 用50L密闭式吊袋光生物反应器,采用连续培养模式,对6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进行产油性能的中试筛选。从藻种的比生长速率、总脂含量、油脂产率,甘油三酯(TAG)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评价藻种的产油性能。经过10d的连续培养,筛选到2株生长速率快、油脂产率高的优良能源微藻藻株:3-25和75B1,它们的总脂含量分别达到细胞干重的33.49%和29.36%;油脂产率分别为10.04和8.07mg·(L·d)^(-1);它们的C16与C18之和分别占到了总脂肪酸含量的72.71%和68.05%,且以饱和脂肪酸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为主,适合生物柴油的生产。尽管藻株4-38的油脂产率较低,但其甘油三酯含量较高,C16和C18之和高达76.32%,其脂肪酸组成也非常适合生物柴油的生产。研究结果表明,3-25、75B1和4-38这3株微拟球藻有望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候选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球藻 连续培养 中试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眼点拟微绿球藻酶法提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向红 贾俊乾 +2 位作者 张秋红 黄晨蕾 计建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7,共5页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眼点拟微绿球藻提取胞内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为自变量,油脂提取效率和EPA提取效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对油脂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眼点拟微绿球藻提取胞内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为自变量,油脂提取效率和EPA提取效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对油脂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p H>酶用量>酶解时间,在酶用量1.59 g/kg(以干藻粉质量计)、酶解时间2.11 h、酶解温度39.3℃、酶解p H 4.17的条件下,油脂提取效率达到最大值98.72%#0.15%;对EPA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酶用量,在酶用量1.60 g/kg(以干藻粉质量计)、酶解时间1.86 h、酶解温度37.9℃、酶解p H 4.10的条件下,EPA提取效率达到最大值97.86%#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绿球藻 纤维素酶 酶法提取 油脂 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