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
作者 罗希帆 王宇 +3 位作者 杜锦 陈帅君 杨红澎 吴疆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对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NOS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微小杆菌NO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细菌NO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发现不同细菌NOS... 对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NOS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微小杆菌NO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细菌NO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发现不同细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存在一定差异,整体看,放线菌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比蓝藻,厚壁菌门强;与其他细菌NOS基因的CDS序列及RSCU值聚类分析表明,微小杆菌NOS基因与放线菌NOS基因表现出相近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中性绘图、PR2-plot和ENc-plot分析均表明,自然选择是影响NOS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与7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发现,在异源转化受体选择中,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较酵母菌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微小杆菌NOS异源表达,常见5种作物均可作为微小杆菌NOS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其中水稻更理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微小杆菌NOS基因密码子使用规律,对后续开展基因功能验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生物一氧化氮合成酶进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 NOS基因 密码子 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杆菌冷激蛋白(C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2
作者 钟迎兰 罗希帆 +3 位作者 杜锦 陈帅君 黄海东 吴疆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对微小杆菌(Exobacterium profundaum)冷激蛋白(CSP)基因(EpCSP)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EpCSP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EpCS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物种CSP... 对微小杆菌(Exobacterium profundaum)冷激蛋白(CSP)基因(EpCSP)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为后续EpCSP基因的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EpCS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比较分析不同物种CS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发现,大多数物种CSP基因密码子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21个物种CSP基因的CDS序列及RSCU值聚类分析表明,微小杆菌与另外20个不同物种CSP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存在一定差异;中性分析、PR2-plot分析、ENc-plot等都证实了自然选择是影响CS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与7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比研究表明,在筛选异源转化受体时,作为真核表达系统的酿酒酵母比作为原核表达系统的大肠杆菌更利于EpCSP基因异源表达,而在选择植物遗传转化受体时,拟南芥和小麦比烟草和水稻更适合作为EpCSP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本研究初步探索了EpCSP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对以后开展基因功能验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研究微小杆菌分子进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 CSP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异源表达 外源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微小杆菌对4种蓝藻的生长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邹万生 罗玉双 +2 位作者 刘良国 王文彬 杨品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2-617,共6页
利用过滤的天然珍珠养殖水参照BG11配制加富培养液,将1株能促进鱼害微囊藻生长的微小杆菌属菌株(Exiguobacterium sp.013,简写为E.sp.013)进行纯化扩大培养后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 利用过滤的天然珍珠养殖水参照BG11配制加富培养液,将1株能促进鱼害微囊藻生长的微小杆菌属菌株(Exiguobacterium sp.013,简写为E.sp.013)进行纯化扩大培养后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按一定菌、藻密度比例同时接种后进行为期24 d的培养试验,利用特定生长率和细胞密度等指标观察并检验E.sp.013菌株对4种蓝藻生长的影响,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优势菌群的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E.sp.013菌对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具有显著促生长和延长稳定生长期作用,对平裂藻不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但对延长其稳定生长期具有显著效果;试验培养过程中E.sp.013菌落数量占所有菌落总数的比例始终高于4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表明E.sp.013菌具有调控其他菌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促生长菌株 微小杆菌 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乙酰微小杆菌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灿灿 刘佳玫 +5 位作者 栗军杰 陆兆新 吕凤霞 张充 赵海珍 别小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以鲜切叶菜中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为研究对象,建立定量检测E.acetylicum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以前期试验发掘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 以鲜切叶菜中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为研究对象,建立定量检测E.acetylicum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以前期试验发掘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的特异性基因P401_RS0117025和E.acetylicum的特异性基因oxi_50582462为检测靶点,对其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以12株E.acetylicum为阳性对照,以4株微小杆菌属内其他种的菌株以及10株非微小杆菌的腐败菌/致病菌作为阴性对照,对建立的RT-PCR进行特异性检测;通过标准曲线的制备、灵敏度、可重复性来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应用该RT-PCR方法对不同贮藏日期鲜切叶菜中的E.acetylicu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探针特异性良好;检测靶点P401_RS0117025与oxi_50582462的标准曲线的R2值分别为0.994和0.999,且重复性好;该方法的DNA检测限为1.629×10^(-7)ng/μL,纯菌菌落检测限为3.4 CFU/m L,并能对鲜切叶菜中的E.acetylicum进行灵敏检测。此外,还建立了"Ct(阈值)-Nt(菌体浓度)"的数量关系,能对供试样品中的E.acetylicum进行绝对定量。总之,本研究建立了准确、灵敏、高效检测食品中腐败菌E.acetylicum的RT-PCR定量方法,为食品货架期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微小杆菌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微小杆菌生物合成5-甲基尿苷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上官俊龙 苏境坦 +4 位作者 郑桂兰 张文权 张贵友 谢莉萍 王洪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36,共7页
用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完整细胞作为酶源,催化鸟苷和胸腺嘧啶合成抗艾滋病药物关键中间体5-甲基尿苷,并对影响菌体生长和5-甲基尿苷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采用紫外诱变方法获得高表达核苷磷酸化酶菌种,使5-甲... 用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完整细胞作为酶源,催化鸟苷和胸腺嘧啶合成抗艾滋病药物关键中间体5-甲基尿苷,并对影响菌体生长和5-甲基尿苷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采用紫外诱变方法获得高表达核苷磷酸化酶菌种,使5-甲基尿苷的转化率提高到了75.8%;对培养基进行了碳源和氮源的优化,结果表明,3 g/L葡萄糖、20 g/L玉米浆、4 g/L NH4Cl有利于菌体生长;通过响应曲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法获得了较为合适的转化条件:0.03 g/L MnSO4加入到pH值为8.0的磷酸缓冲液,两种底物浓度均为67 mmol/L,反应温度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微小杆菌 5-甲基尿苷 紫外诱变 培养基优化 生物合成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橙黄微小杆菌产碱性蛋白酶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卉 周志江 韩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5-208,213,共5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金橙黄微小杆菌产碱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为酵母膏10g/L、玉米粉15g/L、NaCl15g/L,摇瓶培养最佳条件为初始pH8.8,培养时间28h,温度25℃,接种量6%条件下,在此条件下...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金橙黄微小杆菌产碱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为酵母膏10g/L、玉米粉15g/L、NaCl15g/L,摇瓶培养最佳条件为初始pH8.8,培养时间28h,温度25℃,接种量6%条件下,在此条件下酶活性达到37.793U/mL。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容易培养,碱性蛋白酶产量较高,表现出了潜在的工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橙黄微小杆菌 碱性蛋白酶 单因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褐藻胶裂解酶Exiguobacterium mexicanum MAL070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马尾藻的降解效果评价
7
作者 罗霜 冯娟 +6 位作者 张文君 周文梅 刘姝 侯晓月 杨光 高嵩 房耀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筛选褐藻胶裂解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马尾藻降解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平板初筛、发酵复筛从马尾藻和浒苔样品中筛选产褐藻胶裂解酶水平较高的菌株,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 目的:筛选褐藻胶裂解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马尾藻降解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平板初筛、发酵复筛从马尾藻和浒苔样品中筛选产褐藻胶裂解酶水平较高的菌株,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产酶条件;通过还原糖浓度的测定及扫描电镜评价马尾藻降解效果。结果:筛选获得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MAL070,鉴定为墨西哥微小杆菌。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海藻酸钠1.1%、酵母粉0.34%、NaCl 2.61%、pH9、接种量2%、转速180 r/min、25℃,培养48 h,酶活达到254.961 U/mL,是优化前的1.79倍。该酶是具有广泛底物特性,将褐藻胶水解为褐藻二糖和三糖的内切酶。菌株MAL070降解马尾藻72 h后,马尾藻细胞完全失去形态,表面结构破坏明显。结论:获得的墨西哥微小杆菌MAL070有良好的马尾藻降解能力,为马尾藻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褐藻胶裂解酶 墨西哥微小杆菌 产酶条件优化 降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洋解磷菌的鉴定、促番茄幼苗生长作用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8
作者 宋怡新 周子祺 +1 位作者 林义利 王鸿磊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9-76,共8页
为制备一款具有解磷作用的微生物菌剂,以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一株具有解磷作用的海洋细菌DE-7进行鉴定,探究了其对番茄幼苗的促生长作用;并以菌剂的OD_(600)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 为制备一款具有解磷作用的微生物菌剂,以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一株具有解磷作用的海洋细菌DE-7进行鉴定,探究了其对番茄幼苗的促生长作用;并以菌剂的OD_(600)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DE-7为微小杆菌属,对番茄幼苗的植株鲜重、植株干重、根鲜重、根干重、根长和株高有促生长作用;在乳糖14.5 g/L、酵母浸粉15.0 g/L、硫酸镁5.2 g/L的培养基中,菌剂的OD_(600)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杆菌 番茄 解磷 促生作用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菜包外包膜污染菌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荣荣 赵炜 +1 位作者 王洋 周帼萍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某企业发现直接接触食品的酸菜外包膜微生物超标。送检的5份细菌总数达104cfu/mL^107cfu/mL,并伴有霉菌污染。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的污染菌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同时也伴有部... 某企业发现直接接触食品的酸菜外包膜微生物超标。送检的5份细菌总数达104cfu/mL^107cfu/mL,并伴有霉菌污染。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的污染菌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同时也伴有部分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污染的霉菌则主要为曲霉(Aspergillus sp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p.)和青霉(Penicillium spp.)。采用半定量粘附实验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3个主要污染菌株均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膜 污染菌 微小杆菌 不动杆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降解菌BTAH1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江 代先祝 李顺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8-742,共5页
从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的革兰氏阳性细菌BTAH1,该菌株能够在126h内完全降解1000mg/L的阿特拉津.通过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聚类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 从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的革兰氏阳性细菌BTAH1,该菌株能够在126h内完全降解1000mg/L的阿特拉津.通过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聚类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外加碳源不会促进该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该菌株的最适降解温度为25~30℃,最适降解pH值在7~9之间.该菌株具有2个大质粒,pBTAH11和pBTAH12,大小分别为20kb和100kb,基因定位发现有2个参与阿特拉津降解的基因位于其中一个较小的质粒(pBTAH11)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生物降解 微小杆菌 降解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结合亚硝酸诱变选育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雪鹭 崔春 +2 位作者 雷芬芬 舒会 赵谋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3-166,共4页
为提高一株深海来源微小杆菌属细菌Exiguobacterium sp.SWJS2产中性蛋白酶的酶活,本文先后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对其进行诱变处理。紫外诱变条件为8W紫外灯在20cm处直接照射50s;三轮诱变后得突变株UV-48,其酶活较原始菌株提升21.32%。再以... 为提高一株深海来源微小杆菌属细菌Exiguobacterium sp.SWJS2产中性蛋白酶的酶活,本文先后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对其进行诱变处理。紫外诱变条件为8W紫外灯在20cm处直接照射50s;三轮诱变后得突变株UV-48,其酶活较原始菌株提升21.32%。再以UV-48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酸诱变,条件为0.03mol/L亚硝酸作用8min;三轮诱变后得突变株HN-34,其酶活为1109U/m L,较突变株UV-48提升13.97%,较原始菌株提升38.28%。HN-34传代5次相对酶活均在94%以上,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诱变 紫外 亚硝酸 微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同时降解3种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浩花 王亚娟 +1 位作者 陶红 张小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08-2818,共11页
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DMP、DnBP和DEHP的细菌MB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 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DMP、DnBP和DEHP的细菌MB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以及最优条件下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曲线,最后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对人工污染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MB1的最优降解条件为:pH值为8,温度为25℃,接菌量为5%,每种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300 mg·L^-1.在此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呈S型曲线增长,7 d后无机盐培养液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99.62%%、99.65%和55.26%.人工污染土壤中空白试验和投加菌株试验结果为:在不添加菌液的处理中,灭菌土壤21 d时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3.86%、4.19%和2.01%;未灭菌土壤21 d时对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4.82%、5.99%和3.44%.在添加菌液的处理中,21 d时土壤灭菌处理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达94.45%、95.65%和39.21%;而土壤未灭菌处理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达94.93%、95.99%和41.16%.该结果表明:土壤中土著微生物仅能降解微量PAEs,菌株MB1对土壤中DMP、DnBP和DEHP等3种PAEs污染物具有较为高效的降解能力,未灭菌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果略高于灭菌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nBP) 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DEHP) 微小杆菌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提高植物幼苗耐受Cr^(6+)细菌(Exiguobacterium sp.S2)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晓伦 万建新 +3 位作者 王卫卫 张伟 姚彦红 高芸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273-277,共5页
植物促生菌因其具有对植物生长促进及增强抗逆性等优点,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能为环境生物修复以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优良菌种资源,实现其更大范围的应用。以甘肃省平凉市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的Cr^(6+... 植物促生菌因其具有对植物生长促进及增强抗逆性等优点,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能为环境生物修复以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优良菌种资源,实现其更大范围的应用。以甘肃省平凉市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的Cr^(6+)耐受菌株为目的菌,测定菌株的促植物生长特性(产IAA、溶磷、ACC脱氨酶活性),采用改良的Belimov方法筛选出1株促生特性较好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初步分离得到32株Cr^(6+)耐受菌株,根据改良的Belimov方法筛选出1株S2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A鉴定S2菌株为Exiguobacterium sp.,GenBank登录号为MH180821。玉米幼苗生长试验表明,与不同Cr^(6+)浓度处理组相比,接种了S2菌株的玉米幼苗根长、茎长、叶面积都有显著提高,平均根长分别增加95.74%、41.34%、194.12%,平均茎长分别增加32.03%、-30.13%、28.96%,平均叶面积分别增加73.94%、35.17%、26.92%,平均鲜质量分别增加33.33%、33.62%、-20.00%,其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对Cr^(6+)的耐受性。该研究表明,Exiguobacterium sp.S2在污染土壤中能够更好地定殖并保护促植物生长能力的发挥,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幼苗 Cr6+耐受菌株 ACC脱氨酶 吲哚乙酸 微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DCEAV-31和DCEIV-9对溶藻菌溶藻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俊锋 李孟珂 +3 位作者 吴志浩 崔晓龙 肖炜 张仕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0-257,共8页
水华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藻类。微囊藻消长与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密切相关,但对感染溶藻菌的噬菌体对微囊藻的调控作用缺乏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微囊藻,溶藻菌及其噬菌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 水华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藻类。微囊藻消长与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密切相关,但对感染溶藻菌的噬菌体对微囊藻的调控作用缺乏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微囊藻,溶藻菌及其噬菌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分离自滇池的微小杆菌噬菌体DCEAV-31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采用微囊藻-微小杆菌-噬菌体共培养体系研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DCEAV-31属长尾噬菌体科,爆发量为28 PFU/cell,宿主域较窄,对温度、pH较敏感,对氯仿、乙醇、蛋白酶 K 和SDS 非常敏感,对Triton X-100 不敏感。微囊藻-微小杆菌-噬菌体共培养实验表明噬菌体降低了溶藻菌对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噬菌体也直接抑制了微囊藻的增殖。这些结果表明噬菌体通过裂解溶藻菌或藻际菌调控微囊藻的增殖,为我们理解微囊藻的消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铜绿微囊藻 溶藻菌 相互关系 微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降解牛血液蛋白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15
作者 马子豪 向军 +6 位作者 张福梅 周丽艳 廖庆艳 宋汶哲 卢丽媛 纪晓岚 周雪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70-79,共10页
为了解决屠宰场废弃血液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有效利用问题,取样自日喀则地区屠宰场的废弃血液堆积土壤,梯度稀释涂布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挑选有较大溶血环的菌落纯化,继而保藏菌种。对保藏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 为了解决屠宰场废弃血液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有效利用问题,取样自日喀则地区屠宰场的废弃血液堆积土壤,梯度稀释涂布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挑选有较大溶血环的菌落纯化,继而保藏菌种。对保藏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菌株生长条件的探究。用福林酚法测定保藏菌株的蛋白酶活力,初步优化血液培养基条件,提升保藏菌株血液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编号为NWMCC0047,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表明该菌株为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其蛋白酶活力可达19.00 U/mL。最适生长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钠、pH值为7、温度为20℃。通过菌株对牛血液蛋白降解条件的初步优化,当血液添加量为10%(体积分数)、麦麸添加20 g/L、不添加无机盐、37℃培养85 h时,其降解率可达21.97%。实验为降解废弃血污提供了简单可参考的操作方法且为生产氨基酸肥料提供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降解 分离鉴定 蛋白酶活力 乙酰微小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