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在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赵文思 宋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12-1521,共10页
目的评估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三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武汉大学... 目的评估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三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三线免疫治疗联合靶向及化疗的MSS型m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曲线,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等指标以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以评估安全性。结果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免疫+靶向组55例,免疫+靶向+化疗组25例。与免疫+靶向组相比,免疫+靶向+化疗组的中位PFS(6.3 vs 4.4个月,HR=0.58,95%CI:0.35~0.96,P=0.031)和OS(15.5 vs 10.1个月,HR=0.47,95%CI:0.27~0.81;P=0.006)均更长,ORR(32.0%vs 10.9%,OR=0.26,95%CI:0.07~0.79;P=0.021)和DCR(92.0%vs 78.2%,OR=0.31,95%CI:0.07~1.52,P=0.132)也相对更高。所有级别和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免疫+靶向组为96.4%和32.7%,在免疫+靶向+化疗组为100.0%和36.0%,主要包括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损害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免疫联合靶向及化疗的三联疗法相比于免疫联合靶向二联疗法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微卫星稳定/错配修复正常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腾宇 黑志军 +5 位作者 连玉贵 段小飞 李国宾 孙振强 王贵宪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我国中低位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的占比较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某个微卫星位点由于重复单元的插入或缺失而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我国中低位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的占比较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某个微卫星位点由于重复单元的插入或缺失而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因的现象,其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基因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12%~15%的散发性直肠癌显示出高度MS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PD-1 微卫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朱麒 刘迁 +4 位作者 肖敏 肖瑶 潘儒艳 金丽艳 王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2-1927,共6页
目的: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就诊的7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就诊的7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呋喹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变化,采用ELISA实验测定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水平。出院后完成2~3年随访,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生存与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6.84%)优于对照组(60.53%);客观缓解率(36.84%)优于对照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不大;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D4^(+)T/CD8^(+)T、IgA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与2年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治疗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截至随访结束时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MSS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呋喹替尼单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呋喹替尼 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肠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及微卫星稳定型胃癌的免疫分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麻婧 钱美睿 +5 位作者 李建辉 李潇 韩渭丽 李增山 吴开春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7-932,共6页
目的探讨CD8、CD68、PD-1及PD-L1在微卫星稳定型(MSS)/不稳定型(MSI)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微卫星状态对胃癌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连续的胃癌病例,记录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CD8、CD68、PD-1及PD-L1在微卫星稳定型(MSS)/不稳定型(MSI)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微卫星状态对胃癌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连续的胃癌病例,记录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胃癌石蜡切片中错配修复分子MLH1、MSH2、MSH6、PMS2,CD8、CD68、PD-1、PD-L1表达水平。采用Log-rank法分析不同组间的生存预后。结果 60例胃癌中MSI胃癌病例15例(25.0%)。MSS胃癌及MSI胃癌中CD8、PD-1及PD-L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D68在MSS胃癌中表达高于MSI胃癌(P=0.046)。MSI胃癌以Ⅱ型免疫分型(CD8-PD-L1-)为主,占46.67%,MSS胃癌以Ⅱ型和Ⅳ型(CD8+PD-L1-)为主,占33.33%和31.11%。MSI胃癌5年疾病无进展(P=0.036)及总体生存预后(P=0.041)优于MSS胃癌。结论 MSI胃癌组织微环境存在钝性免疫反应,但生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 免疫分型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状态的价值
5
作者 宋静 张晓兰 +2 位作者 金艳霞 莫自昊 陈晓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EC)患者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EC且在术前接受阴道超声检查的2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MSI-H型70例,微卫...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EC)患者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EC且在术前接受阴道超声检查的2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MSI-H型70例,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微卫星稳定(MSI-L/MSS)型147例。采用分层抽样法以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152例)和验证集(65例)。对每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病灶分割、特征提取和筛选后,使用逻辑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每个模型对于MSI-H状态的诊断效能,选择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者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临床特征及常规超声征象进行筛选,以获得与MSI-H状态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最优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建立列线图。结果:经筛选获得了9个与MSI-H状态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LR、KNN、SVM和RF模型预测EC患者MSI-H状态的AUC分别为0.758、0.831、0.875和0.804,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715、0.782、0.848和0.767,其中以SVM的AUC最大。在临床和常规超声征象中,绝经、分化程度低和血流分级高是预测EC患者MSI-H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3个危险因素结合SVM模型的Rad-score建立的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EC患者MSI-H状态的AUC分别为0.949和0.906。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可在术前较好地预测EC患者的MSI-H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稳定状态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ADC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的研究
6
作者 魏照坤 康玉洁 +6 位作者 彭乐平 张秀玲 张旭 马小梅 贾应梅 熊晟原 王莉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88,共7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腹或盆腔MRI检查,并按照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分成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MSI组包括高度MSI(high-frequency MSI,MSI-H)状态和低度MSI(low-frequency MSI,MSI-L)状态病例。采用SPSS软件对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行结直肠癌MSI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多因素回归独立预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诺模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模型及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模型差异比较。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使用决策曲线和影响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144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MSI组16例,MSS组128例,MSI组患者的ADC值[(1.107±0.335)×10^(-3)mm^(2)/s]大于MSS组[(0.868±0.262)×10^(-3)mm^(2)/s],P=0.011,收集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慢性胃肠炎病史(P<0.001)、D2-40(P=0.009)、临床分期(P<0.001)在MSI组和MS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上述4种独立预测因子形成诺模图。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中,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预测结直肠癌MSI性能最优,AUC为0.9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3~1.00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3.0%。结论本研究表明,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对结直肠癌的MSI状态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且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性能最优。本研究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安全无创的结直肠癌MSI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状态 临床病理特征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纪福 田燕 +1 位作者 马密密 曹新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6,122,共8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1...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1名病理证实为E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以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测试集与验证集,使用3D slicer软件对所有患者横轴位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矢状位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CE-T1WI)延迟期序列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和十折交叉验证及Person相关性检验对特征进行筛选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使用Rad-score构建各单一序列模型(T2WI模型、DWI模型、CE-T1WI模型)及联合模型(Combine模型),绘制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使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的效能,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AUC值的差异。结果最终从T2WI、DWI及CE-T1WI序列中分别保留了6、3、3个特征。在测试集中T2WI模型、DWI模型、CE-T1WI模型和Combine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6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2~0.938]、0.768(95%CI:0.645~0.865)、0.912(95%CI:0.830~0.966)、0.927(95%CI:0.865~0.966);在验证集中T2WI模型、DWI模型、CE-T1W模型和Combine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36(95%CI:0.573~0.896)、0.714(95%CI:0.560~0.872)、0.856(95%CI:0.675~0.990)、0.907(95%CI:0.813~0.977)。DeLong检验显示DWI模型与Combine模型、CE-T1WI模型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模型两两之间的AUC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在术前较好地预测EC的MSI表达状态,且与单一序列相比,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更高,这有助于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稳定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及影像组学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彭乐平 张秀玲 +6 位作者 施柳言 黄刚 马娅琼 艾凯 王莉莉 马文婷 马小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223,共6页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导致结直肠发生的常见基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导致结直肠发生的常见基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影像成像方法凭借无创性和个体化等优势已开始在评估结直肠癌高度MSI(MSI-high,MSI-H)状态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随着软件技术不断优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以及影像组学方法在结直肠癌MSI-H状态的术前预测、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综述旨在总结CT和MRI技术及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结直肠癌MSI-H状态中的优势和前景,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和无创的MSI-H预测手段,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高度微卫星稳定状态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5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委员会病理技术专家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标准化部 +7 位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 杨军 徐志杰 朱卫东 张静 师艺 丁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5,共8页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DNA复制过程中形成大量移码突变、引起的核苷酸重复单元数量改变的现象,多种肿瘤中均可见MSI,常见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胃癌。MSI检测对多种实体瘤患者有重要意义,包括林奇综合征...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DNA复制过程中形成大量移码突变、引起的核苷酸重复单元数量改变的现象,多种肿瘤中均可见MSI,常见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胃癌。MSI检测对多种实体瘤患者有重要意义,包括林奇综合征筛查、指导5-FU类化疗药物的选择、预后分层和筛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人群等。目前,MSI检测主要包括PCR+毛细管电泳法、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和N GS法,其中以PCR+毛细管电泳法为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微卫星稳定 错配修复 毛细管电泳法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 NGS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状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詹鹏超 李莉明 +4 位作者 吕东博 罗成龙 胡志伟 梁盼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和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150例胃癌患者,MSI-H阳性30例、阴性120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基于腹部静脉期增强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并加... 目的观察临床和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150例胃癌患者,MSI-H阳性30例、阴性120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基于腹部静脉期增强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并加以筛选,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MSI-H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及Radscore差异;分别基于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和Radscore构建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CT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胃癌MSI-H状态的价值。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MSI-H阳性与阴性肿瘤位置、Radscor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MSI-H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760、0.799及0.864,在验证集分别为0.735、0.812及0.849;联合模型的AUC大于2种单一模型(P均<0.05)。结论基于肿瘤位置和Radscore的临床-CT影像组学联合特征可有效预测胃癌MSI-H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卫星稳定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指标-CT征象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卞雪莲 孙琦 +6 位作者 王咪 董瀚韵 戴晓晓 吴永友 张力元 范国华 陈光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347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和CT检查资料。CT资料包括平扫...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347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和CT检查资料。CT资料包括平扫及对比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其中,276例为微卫星稳定状态(MSS),71例为MSI。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43例)和验证集(10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U检验或卡方检验)对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临床指标及CT征象[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病变肠管的长度及最厚径、病变的部位、强化方式及各期相对CT值(CR=病变CT值/同层面腹主动脉或其分支的CT值)]的差异进行比较。随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随后绘制模型的列线图。分别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LT)水平、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四期图像上病灶的CR值在MSS组与MSI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SII、病变部位、强化方式和动脉期CR是CRC患者MS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MSI预测效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和0.783;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DCA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预测CRC患者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基于临床-CT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术前检测CRC患者MSI状态的辅助工具,能够协助制定CRC患者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 列线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ADC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婧 杨帆 +1 位作者 任继鹏 李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EC的81例患者的DWI资料。其中,MSI组29例,微卫星稳定组(MSS)52例。在DWI图像上沿病变边缘逐...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EC的81例患者的DWI资料。其中,MSI组29例,微卫星稳定组(MSS)52例。在DWI图像上沿病变边缘逐层勾画ROI后生成容积ROI(V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在生成的ADC图像上测量病灶的ADC值。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SelectKBest算法进行组学特征的筛选,然后采用决策树(DT)分析方法构建组学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影像组学模型与ADC之间诊断效能的差异。基于1000次采样的Bootstrap算法和校准曲线来验证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SI组的ADC值小于MSS组(P=0.008)。模型构建方面,共筛选出5个最优DWI影像组学特征(2个一阶统计特征、1个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1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特征)用于建立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方面,DWI组学预测模型的AUC为0.927(95%CI:0.847~0.973),较ADC值的诊断效能(AUC=0.771,95%CI:0.664~0.857)显著增加(Z=2.436,P=0.015)。模型验证方面,在基于Bootstrap算法的验证中,DWI组学预测模型亦显示出较高的效能,AUC为0.904(95%CI:0.885~0.916);同时,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DW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较ADC值能更好地对EC患者的MSI状态进行术前评估,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稳定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及临床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13
作者 施柳言 潘妮妮 +7 位作者 赵建新 熊恋秋 马丽丽 何迪梁 赵致平 王莉莉 赵莲萍 黄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图像。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图像。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sFOV HR-T2WI)、DCE-MRI峰值期和T1加权延迟成像(T1-DELAY)勾画肿瘤最大层面及上下两层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筛选,之后分别构建影像组学单序列及多序列联合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后处理工作站中勾画肿瘤最大层面测量灌注参数速率常数(K_(ep))、转运常数(K^(trans))及容积分数(V_(e)),获取频数表并计算直方图特征,特征降维筛选后计算灌注参数评分(Dcescore)。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M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和Dce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状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单序列中基于DCE-MRI峰值期图像的模型效能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和0.900;多序列联合模型效能优于任何单序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68和0.962;列线图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85和0.982。结论:基于DCE-MRI和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MSI状态,有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无创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检测MD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
14
作者 史泽风 李翎旭 +5 位作者 郭译文 廖云 孙昭宇 王来荣 杨德吉 姚大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9-769,共11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方法检测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中存在的微卫星不稳定现象(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组织病理学、PCR及测序确定为马立克...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方法检测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中存在的微卫星不稳定现象(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组织病理学、PCR及测序确定为马立克病。采集5只发病鸡的肌肉、肝、脾、血液及肿瘤组织,提取DNA,采用15对扩增微卫星DNA序列的引物进行HRM检测,得到归一化处理的差异熔解曲线,比较分析各组织熔解曲线的差异,分析15个微卫星标记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即MSI)。结果表明,发病鸡的各种临床、病理表现符合为马立克病的特征,病毒meq基因序列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MDV强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HRM分析结果显示,MD发病鸡的肌肉、肝、脾、血液、肿瘤组织中微卫星标记PCR扩增后的熔解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存在MSI现象,而且不同的病鸡个体和不同的微卫星标记发生MSI的频率不同。15个微卫星标记在5只鸡的病料中存在MSI的微卫星标记的个数分别为14、7、5、3和1。在15个微卫星标记中,MCWO200、MCW0220这两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有的病鸡中都存在MSI,而ADL0158微卫星标记在所有的病鸡中都不存在MSI。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进一步证明这些微卫星PCR扩增片段确实存在片段大小不同,碱基序列中存在微卫星重复单位的增多、减少或基因片段的插入或缺失。结果提示,通过HRM分析可以检测MD肿瘤中的MSI现象,是一种灵敏、准确、简便、高通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马立克病 微卫星稳定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嘉雯 吴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侵袭性前列腺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联系。有文献表明MSH2过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疗法和化疗无法治愈。具有错配修复基因丢失和超突变的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或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的免疫疗法产生良好的治疗反应,这更说明PD-1抑制剂在治疗具有MSI的转移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免疫疗法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和发展。该文就近年来MSI与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 前列腺癌 免疫治疗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清华 汪浩浩 +2 位作者 陈庆杰 罗瑞英 罗长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584,共5页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高度敏感。ICIs治疗dMMR/MSI-H胃癌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挑战。如何在这一特殊分子亚型的胃癌中选择合适的ICIs和克服耐药性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ICIs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dMMR/MSI-H胃癌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耐药性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宇辰 张长胜 +4 位作者 梁斐 黄丹 朱骥 徐烨 刘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2-5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XELOX或FOLFOX为一线化疗方案的Ⅳ期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和h PMS2的蛋白表达,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现MSI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化疗敏感性存在相关。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79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患者中,MSI患者(22例)较MSS患者(57例)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19.9个月vs 7个月,P=0.005),但MSI与OS无关(P=0.07)。对该79例患者预后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I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MSS/MSI,HR=2.079)。此外,该群患者的MSI状态与疾病控制率(59.1%vs31.6%,P=0.025)相关。结论:在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因而有必要对该群患者进行微卫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彭俊玲 汤涛 +5 位作者 叶祖禄 邵琼 黄丽云 邓玲 王芳 邵建永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分析MSI发生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检出MSI 21例(28%),包括MSI-H 19例、MSI-L 2例,其他54例(72%)为MSS。检出MMR蛋白表达缺失16例(21.33%),其中15例(93.75%)为MSI-H、1例(6.25%)为MSS;MMR蛋白表达59例(78.67%),其中4例(6.78%)为MSI-H、2例(3.39%)MSI-L,其他53例为MSS。MSI组MMR蛋白缺失率(15/21,71.43%)显著高于MSS组(1/54,1.9%)(P<0.01)。MSI与患者年龄,是否黏液腺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1),其中MSI-H好发于年龄>50岁、肿瘤无远处转移、MMR蛋白缺失人群,且类型以黏液腺癌为主。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SI发生率高于MMR蛋白缺失率,并且MSI-H的散发性结直肠癌转移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检测MSI状态对提高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序列多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被引量:9
19
作者 田士峰 刘爱连 +2 位作者 陈丽华 刘静红 黄侃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7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序列—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多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 目的探讨磁敏感序列—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多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EC的患者资料,其中MSI 13例,微卫星稳定(micro satellite stability,MSS)2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5 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含ESWAN,经后处理生成幅度图、相位图、R2^*图和T2^*图。由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例肿瘤实质区的幅度值、相位值、R2^*值和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两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例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有差异的参数预测EC MSI的效能。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较好(ICC>0.75)。MSI组的R2^*值[(15.303±2.274)Hz]大于MSS组[(13.051±1.595)Hz],MSI组的T2^*值[(71.883±8.323)ms]小于MSS组[(84.246±12.55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幅度值、相位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2^*值和T2^*值预测EC MSI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0.797、84.6%、63.6%和0.787、84.6%、68.2%。结论ESWAN序列的R2^*值、T2^*值能够预测EC MS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微卫星稳定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4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缪小兵 吴雅珣 +5 位作者 蔡南南 宗桂娟 陈旭东 尹海兵 陈亚丽 何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PCR法检测MONO-27、BAT-25、NR-21、BAT-26以及NR-24位点,分析214例胃癌组织的MSI状态;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以及PMS2...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PCR法检测MONO-27、BAT-25、NR-21、BAT-26以及NR-24位点,分析214例胃癌组织的MSI状态;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以及PMS2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法检测发现214例胃癌中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占69. 2%(148/214),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low,MSI-L)占20. 1%(43/214),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high,MSI-H)占10. 7%(23/214)。MSI-H与肿瘤部位(P=0. 022)、肿瘤直径(P=0. 001)以及肿瘤淋巴细胞浸润(P<0. 001)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均无关(P均>0. 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214例胃癌中,192例(89. 7%)中MLH1、MSH2、MSH6以及PMS2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均无缺失; 6例(2. 8%)仅一种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 16例(7. 5%)两种及以上错配修复蛋白同时缺失。使用PCR法与免疫组化法检测MSI状态结果一致者155例(72. 4%),结果不一致者59例(27. 6%)。结论 MSI-H在直径较大以及胃中部的肿瘤中多见,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MSS型及MSI-L型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卫星稳定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