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1期肺腺癌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艳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恒辉 陆珍凤 何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间质浸润0-2级组(0-2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阴性组(3级MPP阴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阳性组(3级MPP阳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0-2级组、3级MPP阴性组及3级MPP阳性组的病例数分别为29例、30例及26例。肿瘤大小0-2级组小于3级MPP阳性组(P=0.024),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及3级MP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血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学分期均为3级MPP阳性组高于0-2级组(P〈0.001)及3级MPP阴性组(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3级MPP阳性组为18.9%,低于0-2级组的92.9%(PP〈0.001)及3级MPP阴性组的81.6%(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1期肺腺癌可根据肿瘤中间质浸润分级及MPP的含量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T1期 间质浸润 微乳头结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颖 林辉 +1 位作者 赵洪猛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101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BC,PMBC)及91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MMBC)。在101例PMBC中筛选出35例MUMPC作为研究组,66例无微乳头结构的PMBC作为对照组(定义为p MBC组),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UMPC组淋巴结阳性、Ki-67指数表达阳性患者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MPC组患者总体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96.1%,10年DFS为68.9%。p MBC、MMBC、MUMPC组的5年DFS分别为100.0%、91.9%、100.0%,10年DFS分别为91.8%、56.2%、73.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MUMPC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淋巴结分期为DFS的影响因素(P=0.006)。结论:MUMPC的预后与p MBC相比较差,与MMBC相比较好。MUMPC患者中淋巴结分期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预后较差的患者,应予以更加积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乳头结构 预后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黏液癌的免疫表型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晓艳 刘芳芳 +4 位作者 李振华 钱晓龙 杨壹羚 郭晓静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s,MUMPC)的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531例确诊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 目的:探讨乳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s,MUMPC)的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531例确诊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p MC)的病例,筛选出其中的MUMPC及非微乳头状结构的p MC病例(对照组p MC)。以134例MUMPC为研究组,397例对照组p MC及281例同期诊断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为对照组,3组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与预后关系的分析比较,从以上病例中随机选取32例MUMPC、89例对照组p MC、44例IMPC,行分泌型黏蛋白(MUC2、MUC5AC、MUC6)及神经内分泌指标Syn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3组的免疫表型特征。结果:MUMPC的HER-2阳性率为12.5%(4/32),低于IMPC的27.3%(12/44),但高于对照组p MC的4.5%(4/89),3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MUC2、MUC5AC和MUC6表达在MUMPC与对照组p MC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MUC2表达在MUMPC与IMPC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01);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Syn表达在MUMPC与对照组p MC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03),而MUMPC与IMP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UMPC的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低于对照组p MC(P<0.001与P=0.004),但要高于IMPC。结论:MUMPC的免疫表型、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与单纯型黏液癌和IMPC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临床诊疗中应对该类型给予足够的认识和正确归类,以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乳头结构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圆 顾文贤 +2 位作者 周晓莉 耿翔 孙阳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7-9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UMPC)。探讨MU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MUMP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岁,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0~8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100%、87%和62%,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100%、95%和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细胞核级别、神经内分泌标志、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MPC发病率较低,5年OS率较高。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 乳头结构 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 预后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