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L107合金的高温静态蠕变和循环蠕变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珊玲 沈保罗 +4 位作者 高升吉 李达 涂铭旌 于维成 姚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的ZL10 7合金在 3 0 0℃的高温静态蠕变和循环蠕变的行为。结果发现 :峰时效下 ,合金的蠕变抗力强于过时效状态下材料的蠕变抗力。循环蠕变时材料表现出蠕变减速现象。经峰时效处理的ZL10 7合金在循环蠕变中表现出...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的ZL10 7合金在 3 0 0℃的高温静态蠕变和循环蠕变的行为。结果发现 :峰时效下 ,合金的蠕变抗力强于过时效状态下材料的蠕变抗力。循环蠕变时材料表现出蠕变减速现象。经峰时效处理的ZL10 7合金在循环蠕变中表现出较静态蠕变低的激活能 ,用非热空位机制进行了解释 ,而经过时效处理的ZL10 7合金表现出高的激活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7合金 热处理 蠕变 铝合金 高温静态蠕变 循环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时间对409铁素体不锈钢循环蠕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应彩虹 陈立佳 +1 位作者 刘天龙 郭连权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4-639,共6页
为了确定保持时间对超纯409铁素体不锈钢循环蠕变行为的影响,通过在应力控制模式下最大外加应力处引入10和30 min的保持时间,对其在650℃下的循环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静态蠕变相比保持时间的引入使409不锈钢发生了循环蠕变... 为了确定保持时间对超纯409铁素体不锈钢循环蠕变行为的影响,通过在应力控制模式下最大外加应力处引入10和30 min的保持时间,对其在650℃下的循环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静态蠕变相比保持时间的引入使409不锈钢发生了循环蠕变减速行为,而循环蠕变减速行为可以归因于滞弹性应变.随着保持时间的缩短,最小蠕变速率降低,循环蠕变断裂寿命提高.静态蠕变及循环蠕变后,409不锈钢中有细小的第二相析出,且微观组织以亚晶及四边形和六边形位错网络为主.409不锈钢静态与循环蠕变断裂方式均为穿晶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时间 铁素体不锈钢 循环蠕变减速 滞弹性应变 最小蠕变速率 亚晶 位错网络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力式沉箱底部土体循环特性及其等效循环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波 戴国亮 +3 位作者 王博臣 龚维明 孙捷 胡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6-478,共13页
吸力式沉箱基础作为张力腿平台(TLP)的锚固基础,其底部土体不仅存在轴向卸荷作用,而且还存在循环荷载作用。现有研究很少涉及在卸荷条件下进行的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研究。因此,通过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轴向卸荷条件下软黏土的应变累积变... 吸力式沉箱基础作为张力腿平台(TLP)的锚固基础,其底部土体不仅存在轴向卸荷作用,而且还存在循环荷载作用。现有研究很少涉及在卸荷条件下进行的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研究。因此,通过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轴向卸荷条件下软黏土的应变累积变形及应变软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静偏应力以及动偏应力条件下,土体应变累积及软化程度较低;随着动偏应力增加,循环累积变形逐渐变大且前期发展较快后期趋于稳定,同时应变软化程度逐渐增大;土体循环累积变形随动偏应力提高而增大,其循环累积应变曲线呈衰减-稳定的蠕变特性。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与静偏应力和动偏应力有关的软化系数公式。构建了考虑软化系数与静偏应力、动偏应力等条件下软黏土等效循环蠕变模型。将该模型推广至三维,并开发了有限元子程序。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吸力式沉箱基础循环抗拔承载力有限元分析法,将其用于吸力式沉箱基础循环累积变形分析中,并与沉箱模型循环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式沉箱基础 软黏土 应变软化 累积变形 等效循环蠕变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循环蠕变的损伤本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祥国 李渊 范镜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53,共4页
利用MTS809高级材料试验机对镁合金AM50进行了系列蠕变试验,基于微结构和缺陷的分析提出各向同性标量损伤变量,在能量释放率概念的基础上导出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针对镁合金的循环蠕变强化和回复软化的特点建立内应力演化方程,在不可... 利用MTS809高级材料试验机对镁合金AM50进行了系列蠕变试验,基于微结构和缺陷的分析提出各向同性标量损伤变量,在能量释放率概念的基础上导出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针对镁合金的循环蠕变强化和回复软化的特点建立内应力演化方程,在不可逆热力学和内应力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考虑损伤的循环蠕变本构关系。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计及损伤的循环蠕变本构模型能够描述镁合金的循环蠕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损伤 循环蠕变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的室温循环蠕变损伤规律的研究
5
作者 刘云旭 朱启惠 李兴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7,共7页
为了探讨结构零部件失效的早期行为,采用恒应变幅和恒应力幅疲劳试验,研究了高强度钢的循环蠕变损伤规律,提出了较佳的抗循环蠕变损伤的热处理工艺和显微织组形态。对正常材料蠕变损伤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强度钢 循环蠕变 损伤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木复合层合板疲劳与循环蠕变的累积损伤研究
6
作者 李玲 李大纲 +1 位作者 徐平 诸学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23,共4页
为了对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的损伤进行定量描述,采用一种考虑应变比率和弹性模量2个参数共同描述损伤的变量,并建立了损伤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表现疲劳循环过程中塑性应变变化和弹性模量变化规律。通过对竹木复合层合板在80%、... 为了对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的损伤进行定量描述,采用一种考虑应变比率和弹性模量2个参数共同描述损伤的变量,并建立了损伤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表现疲劳循环过程中塑性应变变化和弹性模量变化规律。通过对竹木复合层合板在80%、75%和70%3种应力水平下的纯疲劳弯曲试验,得出其损伤变量变化规律的实验曲线。通过对力学模型进行分段求解的方法,得到了竹木复合层合板在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的累积损伤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该损伤参量及损伤模型可以较准确的描述在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竹木复合层合板的损伤累积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损伤力学 疲劳 循环蠕变 塑性应变比率 弹性模量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压脆性岩石循环蠕变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照 贾亚星 +1 位作者 闫怀蔚 戚承志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6,共10页
高渗透压、围压及轴向循环静态加卸载共同作用下,脆性岩石循环蠕变力学特性对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针对岩石内部细观裂纹反向滑动及已扩展裂纹闭合恢复机理的研究极为欠缺。本文基于轴向加载、围压与渗透压共... 高渗透压、围压及轴向循环静态加卸载共同作用下,脆性岩石循环蠕变力学特性对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针对岩石内部细观裂纹反向滑动及已扩展裂纹闭合恢复机理的研究极为欠缺。本文基于轴向加载、围压与渗透压共同作用下岩石内部初始裂纹面正向滑动诱发的翼型裂纹扩展模型,引入轴向卸载、围压与渗透压共同作用下的初始裂纹面反向与静止滑动力学特性,解释了已扩展翼型裂纹的恢复机理,建立了一种考虑轴向加卸载、围压与渗透压共同作用下,初始裂纹面正向、反向或静止滑动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亚临界裂纹演化法则、裂纹与应变关系及Hooke–Kelvin模型,提出一种岩石内部高渗透压、外部围压与轴向循环加卸载共同驱动翼型裂纹扩展、恢复作用下的循环蠕变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岩石完整的弹性、黏弹性、塑性变形行为。研究了高渗透压对初始裂纹面正向滑动与翼型裂纹扩展诱发的脆性岩石弹–黏–塑性应力–应变曲线影响,为弹–黏–塑性循环蠕变的应力、弹性模量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分析了高渗透压对初始裂纹面正向、反向、静止滑动与翼型裂纹扩展、恢复诱发的循环蠕变中黏弹性应变ε1ve、纯塑性应变ε1p及总应变ε1的影响。讨论了渗透压对弹性回弹应变、与已扩展裂纹恢复相关的塑性回弹应变、循环蠕变失效时间和失效应力的影响,并研究了围压对弹–黏–塑性循环蠕变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高渗透压地下工程围岩循环蠕变寿命评价与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岩石 高渗透压 循环蠕变破坏 已扩展裂纹恢复 裂纹反向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MnR钢疲劳循环与蠕变交互作用损伤力学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范志超 蒋家羚 陈学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7-321,共5页
为了对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的损伤进行定量描述,采用一种新的损伤参量“等效模量”来定义损伤变量,提出了一种损伤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体现最大应力和温度的影响.通过16MnR钢在中温应力控制条件下的脉动循环试验,测出在相同温... 为了对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的损伤进行定量描述,采用一种新的损伤参量“等效模量”来定义损伤变量,提出了一种损伤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体现最大应力和温度的影响.通过16MnR钢在中温应力控制条件下的脉动循环试验,测出在相同温度、不同最大应力以及相同最大应力、不同温度下的损伤变量变化规律.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得到16MnR钢在不同最大应力、不同温度下的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表达式.结果表明,该损伤参量及损伤模型适用于描述在疲劳与循环蠕变交互作用下的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损伤力学 中温 疲劳 循环蠕变 应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排水循环加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蠕变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添俊 莫海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103,共5页
为了探讨珠江三角洲饱和软粘土在交通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在K0固结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不排水的单向循环加载蠕变试验.研究表明:根据循环荷载的大小,饱和软粘土的累积变形可分为衰减型和破坏型;衰减型循环蠕变的累积应变速率与循... 为了探讨珠江三角洲饱和软粘土在交通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在K0固结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不排水的单向循环加载蠕变试验.研究表明:根据循环荷载的大小,饱和软粘土的累积变形可分为衰减型和破坏型;衰减型循环蠕变的累积应变速率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来表示,引入相对偏应力水平参数,可综合考虑动偏应力、初始静偏力和围压的影响,累积应变速率可用相对偏应力水平的指数函数来表示.文中还基于流动理论,建立了珠江三角洲饱和软粘土的应变速率状态方程,该模型较好地表达了衰减型循环蠕变的应变速率?应力水平?循环次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循环荷载 饱和软粘土 循环蠕变 应变速率 相对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动载作用下改良土路基累积塑性变形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天天 吴斌 周援衡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花岗岩全风化物改良土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特性,引入路基变形的弹塑性循环蠕变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现场试验实测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在200万次的...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花岗岩全风化物改良土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特性,引入路基变形的弹塑性循环蠕变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现场试验实测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在200万次的循环动载作用下,花岗岩全风化物改良土路基的累积塑性变形很小,所以,花岗岩全风化物经过改良以后可以用作高速铁路的路基填料,从而可以解决工程中常常遇到的弃方、借土、占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动载 累积塑性变形 循环蠕变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压力容器常用钢疲劳及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艾志斌 范志超 +2 位作者 陈学东 陈凌 蒋家羚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7年第6期13-17,共5页
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并以半寿命等效应变能密度作为控制参量,提出一种新的应力控制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疲劳诱导的累积塑性损伤,同时考虑了循环蠕变和静蠕变诱导的延性耗竭损伤。通过三种低合金钢室温及高温、连续疲劳及带... 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并以半寿命等效应变能密度作为控制参量,提出一种新的应力控制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疲劳诱导的累积塑性损伤,同时考虑了循环蠕变和静蠕变诱导的延性耗竭损伤。通过三种低合金钢室温及高温、连续疲劳及带保载时间的疲劳蠕变试验验证,预测效果都较好,寿命预测精度基本在±2倍比例因子以内,且能定量反映疲劳、循环蠕变和静蠕变对材料损伤的贡献,此方法适用于应力控制模式不同条件下的疲劳及疲劳蠕变交互作用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蠕变 循环蠕变 寿命预测 应变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动载下饱和软黏土累计变形的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 被引量:33
12
作者 钱建固 王永刚 +1 位作者 张甲峰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0-1798,共9页
饱和软土地基上长期往复交通动载将诱发显著的路基运营沉降。交通移动荷载下场地应力路径下呈现心形旋转路径,然而现有路基长期运营沉降分析是建立在循环三轴试验基础上,忽略交通移动荷载下地基土单元主应力轴的旋转效应。利用动态空心... 饱和软土地基上长期往复交通动载将诱发显著的路基运营沉降。交通移动荷载下场地应力路径下呈现心形旋转路径,然而现有路基长期运营沉降分析是建立在循环三轴试验基础上,忽略交通移动荷载下地基土单元主应力轴的旋转效应。利用动态空心圆柱扭剪仪模拟心形循环加载路径,并在动态空心圆柱仪上模拟了传统的循环三轴加载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开展试验研究,对比观察一系列心形循环加载和三轴循环的不排水累计变形行为。试验研究发现,心形循环加载将诱发更大的累计轴向应变和累计孔压,伴随着初始动应力比的增加,二者差异性更为明显。循环加载过程有效动应力比随着循环次数而增大,循环增量破坏时对应的有效动应力比近似为常数。大数目循环加载下,传统塑性安定行为可渐变为循环塑性蠕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载 动态空心圆柱仪 不排水循环扭剪 循环塑性蠕变 有效动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重塑弱膨胀土滞回曲线形态特征定量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庄心善 赵汉文 +2 位作者 王俊翔 黄勇杰 胡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5-1854,共10页
以重塑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DS动静态真三轴仪采用分级、单级加载方式对土体进行循环动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下土体滞回曲线演化规律。采用滞回曲线形态特征(包围的面积S、长轴斜率k、相邻滞回曲线中心间距d及... 以重塑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DS动静态真三轴仪采用分级、单级加载方式对土体进行循环动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下土体滞回曲线演化规律。采用滞回曲线形态特征(包围的面积S、长轴斜率k、相邻滞回曲线中心间距d及不闭合程度εp)对土体滞回曲线进行定量描述。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滞回曲线的S、d、εp随动应力幅值增大呈非线性增大,随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k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呈对数关系衰减,随围压、频率、固结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大;单级循环荷载下膨胀土滞回曲线εp、d、S均随振次的增加呈非线性衰减,出现循环蠕变现象,分级加载历史对膨胀土滞回曲线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循环动荷载 固结应力比 滞回曲线 循环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塑性-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本构模型
14
作者 杨磊 彭向和 李卫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6,共4页
基于简单机械模型并合理地定义广义时间标度,得到了描述塑性-蠕变交互作用的统一型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Gurson模型考虑了镁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及由二相粒子脱落等所造成的孔洞型损伤,建立了基于含球形孔洞的有限体积球体的损伤模型,... 基于简单机械模型并合理地定义广义时间标度,得到了描述塑性-蠕变交互作用的统一型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Gurson模型考虑了镁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及由二相粒子脱落等所造成的孔洞型损伤,建立了基于含球形孔洞的有限体积球体的损伤模型,由此建立了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利用所建立的描述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分析了镁合金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取得了与实验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循环塑性蠕变 Gurson模型 损伤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MnR钢中温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志超 蒋家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90-1195,共6页
通过16MnR钢在中温环境范围内应力控制模式下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16MnR钢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300℃、420℃时材料的循环响应.研究表明:材料在300℃左右存在"篮脆"现象,疲劳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在同一温度下,随... 通过16MnR钢在中温环境范围内应力控制模式下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对16MnR钢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300℃、420℃时材料的循环响应.研究表明:材料在300℃左右存在"篮脆"现象,疲劳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度的升高,材料的循环蠕变速率增大;在300℃、420℃两种温度环境下材料表现出循环相关硬化和Masing特性;ASME低周疲劳设计曲线适于16MnR钢300℃时的疲劳设计,但不适于420℃时的疲劳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MNR钢 低周疲劳 循环蠕变 循环硬化 Masing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0℃下16MnR钢的寿命预测方法及疲劳设计曲线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志超 陈学东 蒋家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7-391,共5页
提出另一种循环总应变能密度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根据不同的应力比,给出对疲劳损伤起作用的循环总应变能密度计算表达式。针对应力控制下的脉动循环试验,设计两种加载方式把循环蠕变对寿命的影响与疲劳的影响区别开,将循环蠕变损伤与... 提出另一种循环总应变能密度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根据不同的应力比,给出对疲劳损伤起作用的循环总应变能密度计算表达式。针对应力控制下的脉动循环试验,设计两种加载方式把循环蠕变对寿命的影响与疲劳的影响区别开,将循环蠕变损伤与疲劳损伤进行线性累积,得到16MnR钢420℃兼有疲劳、循环蠕变影响的寿命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将循环蠕变对寿命的影响扣除在外,得到16MnR钢375℃~420℃之间的疲劳设计曲线,对JB4732—95疲劳设计曲线作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控制 循环蠕变 寿命预测 疲劳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16MnR钢应力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志超 陈学东 蒋家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共5页
进行16MnR钢不同温度应力控制下的脉动循环试验和SEM分析。发现300℃左右是16MnR钢动态应变时效较为显著的温度,材料具有循环硬化、疲劳强度较高,循环蠕变速率较小的特点,断口具有延性脆性综合特征,循环蠕变孔洞较少,循环蠕变对材料疲... 进行16MnR钢不同温度应力控制下的脉动循环试验和SEM分析。发现300℃左右是16MnR钢动态应变时效较为显著的温度,材料具有循环硬化、疲劳强度较高,循环蠕变速率较小的特点,断口具有延性脆性综合特征,循环蠕变孔洞较少,循环蠕变对材料疲劳不起主要的作用;当温度低于或高于蓝脆温度时,材料具有循环软化、疲劳强度较低、循环蠕变速率较大的特点,循环蠕变对疲劳损伤起着加速的作用,断口具有延性断裂特征,循环蠕变孔洞较多;但当温度接近材料再结晶温度时,由于发生了再结晶,使断口韧窝和蠕变孔洞变浅、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MNR钢 中温 应力疲劳 动态应变时效强化 循环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应力作用下大连饱和黏土的剪切特性研究
18
作者 齐剑峰 栾茂田 +1 位作者 王忠涛 刘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针对人工制备的大连饱和黏土,在静应力与循环应力联合作用下进行了多组循环剪切试验,着重探讨了初始静力大小及加载速率对循环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静应力与循环应力作用下饱和黏土具有循环蠕变特性,总应变由初始静应变和循环蠕... 针对人工制备的大连饱和黏土,在静应力与循环应力联合作用下进行了多组循环剪切试验,着重探讨了初始静力大小及加载速率对循环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静应力与循环应力作用下饱和黏土具有循环蠕变特性,总应变由初始静应变和循环蠕变两部分组成,其中循环蠕变主要受循环应力幅值、初始静应力大小及其加载速率的影响,循环蠕变的逐次增加量受循环应力幅值的变化影响最大。在对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考虑初始静应力大小及其加载速率的影响,采用等效应力方法建议了循环蠕变经验关系式,并引入屈服面流变理论,建立了单调与循环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循环蠕变计算模型,3个模型参数易于通过循环剪切试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初始静应力 循环应力-应变关系 循环蠕变特性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