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1
作者 周鑫 张涵 徐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肝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确诊为肝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根据患者真实世界实际情...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肝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确诊为肝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根据患者真实世界实际情况进行CTC检测。将CTC相关指标归纳为:CTC检测次数、是否检测到CTM、检测到CTM次数、第一次CTC数目、最高CTC数目、有无CTC连续两次检测倍增、有无CTC连续三次检测递减,以及有无CTC连续两次检测减半事件。利用Kaplan-Meier法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CTC相关指标及其他变量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FP水平、不同TNM分期以及随访期间连续两次CTC检测出现倍增事件可显著影响肝癌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FP、CTC连续两次检测倍增是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AFP、TNM分期是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是无复发生存期、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7、0.012)。结论CTC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的有力工具,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肝癌 动态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2
作者 朱帅 刘明 +2 位作者 阳剑波 何德峰 赵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循环肿瘤细胞作为液体活检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循环肿瘤细胞在外周血中含量很低、种类繁多且异质性强,其检测任务面临着准确率低和特异性差的挑战。近年来,深度学... 循环肿瘤细胞作为液体活检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循环肿瘤细胞在外周血中含量很低、种类繁多且异质性强,其检测任务面临着准确率低和特异性差的挑战。近年来,深度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也为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精确地自动化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成为研究新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应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样本制备、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以及深度学习模型构建等检测流程的关键环节,总结了现有方法、核心技术及其性能评估。最后,探讨了深度学习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面临的未解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叉微血管内循环肿瘤细胞输运与黏附行为数值研究
3
作者 张明哲 沈君 刘振宇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5,共7页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ersed boundary-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B-LBM)和黏附动力学模型,模拟CTC在微血管中的运动和黏附过程。结果 CTC的黏附行为明显受雷诺数(Re)和细胞表面弹性模量的影响。当Re=0.003时,CTC的黏附行为最为稳定;弹性模量较低的CTC在黏附过程中形变更为明显,并且表现出更强的黏附力。结论 CTC的力学特性和流场条件共同决定了其在微血管中的输运和黏附特性,Re和弹性模量的高低对CTC的变形和黏附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对CTC的黏附特性进行机制解释,为癌症研究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分叉微血管 细胞输运 细胞黏附 流固耦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临床应用于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
4
作者 潘璐 江新苗 +8 位作者 腾燕 王宁 黄玲 郭汉国 刘思初 魏小娟 陈菲莉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5,共9页
目的:探讨ctDNA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例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ctDNA监测采用靶向二代测序进行。结果:3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ctDNA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例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ctDNA监测采用靶向二代测序进行。结果:38例患者中,26例为女性,Ann Arbor分期早期(I-II)32例;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4.7%和61.7%;男性、高aaIPI评分的患者预后较差。23例患者基线二代测序结果显示,STAT6(65.2%)、SOCS1(56.5%)、TNFAIP3(56.5%)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SD/PD患者表现出cell cycle、FoxO和TNF信号通路富集。29例患者进行了EOT PET/CT检查,其中16例进行了ctDNA监测,结果12例阴性;6例EOT PET/CT阳性(Deauville 4)患者中有4例进行了ctDNA监测,结果3例阴性,后续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目前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结论:ctDNA或可结合PET/CT评估疗效,监测复发,指导PMBCL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循环肿瘤DNA PET/CT 疗效评估 复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刘洋 杨磊 韩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59,共6页
目的研究治疗后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FR+-CTCs)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 目的研究治疗后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FR+-CTCs)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入院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经过2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记录患者以下指标:①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②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FR+-CTCs数据;③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缓解组,E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NE组),比较E组和NE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和FR+-CTCs水平,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出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FR+-CTCs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24例患者,E组15例,NE组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CEA、CYFRA 21-1、SCC、FR+-CT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 21-1、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治疗后FR+-CTCs显著低于N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OR=1.28,95%CI:1.00~1.63,P=0.047)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截点值为10.10,特异度0.87,灵敏度0.8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7。结论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治疗后FR+-CTCs低于10.10 FU/3 mL是预测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缓解效果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袁胜芳 王布 +3 位作者 项保利 赵建清 沈晶晶 张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10-2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7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7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免疫治疗2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将CR和PR患者定义为观察组(n=48),其他患者被定义为对照组(n=30),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tDNA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水平对于免疫治疗后达客观缓解的预测价值。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无进展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免疫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ctDNA水平与PFS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l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水平分别为(4.47±1.21)、(2.65±1.14)ng/μL(t=7.559,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水平为(4.54±1.15)、(4.29±1.57)ng/μL(t=0.699,P=0.487),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t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tD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5.35,P<0.001)。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水平预测免疫治疗后达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预测的敏感性度81.3%,特异度为80%,外周血ctDNA水平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呈负相关(r=-0.784,P<0.001),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对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D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HR=0.501,95%CI:0.282~0.890)、肿瘤Ⅳ期(HR=0.392,95%CI:0.227~0.677)、治疗方式(HR=15.473,95%CI:6.731~35.567)及ctDNA水平(HR=4.567,95%CI:3.182~6.555)均为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HR=2.981,95%CI:1.019~8.722)及外周血ctDNA水平(HR=3.918,95%CI:2.619~5.861)是晚期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l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中位PFS为8.4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为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8,P=0.000)。结论免疫联合化疗可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外周血ctDNA水平可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可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方法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瑞 李子越 +5 位作者 申艺 郭丽华 周兵帅 李家玮 刘海鹏 董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32,共18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恶性肿瘤的原发或转移部位脱落的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体内CTCs的存在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实现高纯度捕获和捕获后CTCs灭活阻断仍然...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恶性肿瘤的原发或转移部位脱落的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体内CTCs的存在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实现高纯度捕获和捕获后CTCs灭活阻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目前开发的用于实现选择性分离CTCs的方案中,荧光方法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操作简便等特点,在无创检测和快速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以往的CTCs研究综述相比,本文详细介绍了CTCs从体外捕获到体内捕获再到下游分析的全过程,并对CTCs的完整诊疗过程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总结,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对于实现早期循环肿瘤细胞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荧光 捕获 下游分析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循环肿瘤细胞APOH基因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核心基因的研究
9
作者 郝文德 郭家豪 +2 位作者 翟志伟 韩加刚 王振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的关键环节,目前对CTCs进行检测和再培养仍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新的标志物来提高CRC患者血液中CTCs的检出率。方法 经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的关键环节,目前对CTCs进行检测和再培养仍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新的标志物来提高CRC患者血液中CTCs的检出率。方法 经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由CTCs分泌的在CRC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血液蛋白,并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和外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对核心基因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 共鉴定出由CTCs分泌的在CRC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4个核心基因,其中载脂蛋白H (apolipoprotein H,APOH)最为重要,其在CTCs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RC原发灶和其他转移部位,且在血液中CTCs的APO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细胞。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POH对CRC肝转移具有较佳的诊断效能。基于APOH预测的EHT1864、Lisitinib和Oxaliplatin可能是CRC患者的潜在治疗药物。结论APOH是由CTCs分泌且在CRC肝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载脂蛋白H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FCGBP和BIGH3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祖荫 宋坤 +2 位作者 林云霄 钟烨凌 郝敬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5-75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晚期患者的预后较差,寻找新的CRC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从原发肿瘤脱落并进入循环系统,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晚期患者的预后较差,寻找新的CRC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从原发肿瘤脱落并进入循环系统,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被认为是CR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CRC中的FCGBP和BIGH3是否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了3个有CTC的CRC数据集,分别为GSE74369、GSE117606和GSE16419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CTC和正常样本之间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一个包含临床信息的数据集用于WGCNA分析,并鉴定了两个关键基因模块,共包含1148个基因。然后对这些模块中的基因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使用Venn图、PPI调控网络构建分析和筛选候选基因。最后,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并鉴定出与CRC相关的关键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验证BIGH3基因表达,并通过克隆形成、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等功能实验在HCT116和SW620细胞系中验证BIGH3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通过GEO中CRC数据集分析,共筛选出了2214个差异基因,通过WGCNA分析和PPI网络构建鉴定出4个与CRC相关的CTC基因。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发现,FCGBP及BIGH3与总生存期及无疾病生存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实验表明,BIGH3基因在30对配对的结直肠癌样本中呈高表达,在HCT116和SW620细胞系中敲低BIGH3的表达能够减慢细胞增殖和迁移的速度,并降低侵袭性,而上调BIGH3的表达则会增加其侵袭性或提高迁移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FCGBP及BIGH3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这暗示它们在CRC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其可以作为潜在的CRC生物标志物,并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我们的实验数据也揭示了BIGH3在结直肠癌中的重要角色,它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雅丽 张小峰 沈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499,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血清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是HCC早期诊治和疗效动态监测最常用的手段。然而这些手段的准确性有限,不能明确反映肿瘤的潜在生物学特性。因此,开发能够更准确、全面地反映HC...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血清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是HCC早期诊治和疗效动态监测最常用的手段。然而这些手段的准确性有限,不能明确反映肿瘤的潜在生物学特性。因此,开发能够更准确、全面地反映HCC生物学特性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来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并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其提供了关于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信息,是早期诊断和复发、转移、预后评估的良好候选指标,甚至是HCC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讨论了CTC在HCC患者临床全疗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梦若(综述) 彭立嗣 +1 位作者 夏传超 李诗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9-2064,共6页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评估和管理。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排入血液中,可以相对容易地从微创的液基活检中被获得并用于检测,从而在早期肿瘤诊断...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评估和管理。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排入血液中,可以相对容易地从微创的液基活检中被获得并用于检测,从而在早期肿瘤诊断、肿瘤预后和治疗反应监测等方面发挥应用潜力。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检测CTCs的技术进展及CTCs在胰腺癌中多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胰腺癌 液基活检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的响应性分离、释放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英博 包寒 +1 位作者 张森 孟靖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7-1644,共8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肿瘤组织上分离并进入淋巴系统或血液的细胞,虽然在体液中数量极少却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CTCs包含完整病理信息,可通过对CTCs的分离、富集和分析来提取这些能够指导癌症诊治的信息,从而显著改善癌症的...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肿瘤组织上分离并进入淋巴系统或血液的细胞,虽然在体液中数量极少却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CTCs包含完整病理信息,可通过对CTCs的分离、富集和分析来提取这些能够指导癌症诊治的信息,从而显著改善癌症的监测效率和预后状况。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使用CTC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实现肿瘤信息的特异性检测和动态持续检测并减轻患者痛苦。为了实现CTCs的检测,首先必须将CTCs从体液中分离,分离后则需要将其释放富集,本文将详细描述CTCs的响应性分离(包括光、介电泳、声波电泳和磁泳)、化学分离(特异性分子和拓扑结构)和响应性释放(包括光、电、热、pH、酶响应以及可降解基底)的最新研究进展。响应性分离利用CTCs与血细胞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化学分离利用特异性识别来捕获CTCs。这些先进的分离和释放的技术具备细胞损伤低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条件。目前CTCs检测可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检测,本文在最后讨论了CTCs对各种癌症(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液体活检 响应性分离 响应性释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外泌体复合探针检测新策略
14
作者 陈志山 徐朋飞 +1 位作者 张绍安 李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液体活检技术的兴起为黑色素瘤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普通循环肿瘤细胞活检基于上皮黏附蛋白进行阳性富集,但信号标记的有机荧光探针存在量子效率低的问题,导致检测黑色素瘤循环肿瘤细胞时准确率和灵敏度较低。本文以... 液体活检技术的兴起为黑色素瘤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普通循环肿瘤细胞活检基于上皮黏附蛋白进行阳性富集,但信号标记的有机荧光探针存在量子效率低的问题,导致检测黑色素瘤循环肿瘤细胞时准确率和灵敏度较低。本文以高量子效率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信号标记物,以黑色素瘤来源的外泌体作为生物识别分子,构建了一种用于黑色素瘤液体活检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新策略。与商品化的上皮细胞黏附蛋白富集策略相比,本研究报道的复合探针检测新策略,其检测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低毒性。实验结果证明了外泌体引导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指示的黑色素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新策略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泌体 循环肿瘤细胞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叶酸循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研究
15
作者 何蕊 颜克鹏 王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体外诱导MD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MDSCs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采用磁珠分选出小鼠脾脏CD8^(+)T细胞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再与MDSCs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采用叶酸循环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抑制剂DS18561882(DS18)和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Pemetrexed)处理MDSCs,并用流式分析检测MDSCs产生ROS和线粒体ROS的水平。将DS18或培美曲塞处理后的MDSCs与磁珠分选出来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的CD8^(+)T细胞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NA测序(RNA-seq)检测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后MDSCs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建立小鼠结肠癌(mouse colon cancer cells,MC38)和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开始,采用Isotype抗体、抗CD8单抗(1 mg/kg,清除CD8^(+)T细胞)、培美曲塞以及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利用Isotype抗体、抗Gr1单抗(1.25 mg/kg,清除MDSCs)、培美曲塞以及抗Gr1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分别给予MC38和LLC荷瘤小鼠培美曲塞(50 mg/kg)、抗PD-1单克隆抗体(250μg/kg)以及培美曲塞联用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第14天收集小鼠肿瘤组织,记录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流式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骨髓细胞PD-L1的表达升高,ROS的产生也增加,且明显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qPCR结果显示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MTHFD2等表达升高。给予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MDSCs会影响MDSCs的累积,抑制MDSCs的ROS产生,并解除对CD8 T细胞的免疫抑制。RNA-seq结果表明2种叶酸循环抑制剂处理后,与MDSCs分化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8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等下调,与MDSCs抑制功能相关基因如与ROS产生有关的基因细胞色素b-245β链(cytochrome b-245beta chain,Cybb)等也有所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培美曲塞处理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培美曲塞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加剧;与抗CD8单抗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受到限制。清除MDSCs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然而在清除MDSCs的荷瘤小鼠中,培美曲塞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低于培美曲塞单独处理的小鼠。与抗PD-1抗体单独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用抗PD-1抗体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限制更为显著。结论·培美曲塞依赖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重编程MDSCs为抗肿瘤表型,进一步阻碍肿瘤生长。通过调控MDSCs叶酸循环阻断其免疫抑制能力,可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叶酸循环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培美曲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通过NKG2D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对循环肿瘤细胞的胞毒性
16
作者 胡兵 胡关朔 +2 位作者 万双双 吴成虎 谭又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1-451,共1页
目的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转移。在血管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负责杀伤循环肿瘤细胞的主要免疫细胞,而血流剪切力这一循环系统特有的力学因素对NK细胞杀伤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利用体外循环系统模拟... 目的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转移。在血管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负责杀伤循环肿瘤细胞的主要免疫细胞,而血流剪切力这一循环系统特有的力学因素对NK细胞杀伤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利用体外循环系统模拟血流剪切微环境,在NK细胞和乳腺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时探究流体剪切力对NK细胞胞毒性的影响以及NK细胞感知流体剪切力的方式。结果研究发现,流体剪切力通过促进颗粒酶的释放增强NK细胞的胞毒性。NK细胞通过膜受体NKG2D感知流体剪切力,进而促进NK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逃逸N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表现出独特的器官转移偏好性。这种偏好性依赖于膜张力改变引起的下游信号通路的启动,从而促进了相关转移基因的表达。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作用于NK细胞表面膜受体NKG2D促进其活化和对肿瘤细胞胞毒性,抑制肿瘤细胞通过循环系统进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流体剪切力 血液循环系统 NKG2D 颗粒酶 自然杀伤细胞 脱颗粒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剪切下循环肿瘤细胞的力学感知及存活
17
作者 李科鸣 张存宇 谭又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5-125,共1页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至远端器官,且承受较大流体剪切。但其如何感知血流剪切并存活还不清楚。方法构建微流体系统模拟血流剪切,通过生化分析检测肿瘤细胞对流体剪切的响应,动物实验验证力学感知对肿瘤细胞存活及转移的影...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至远端器官,且承受较大流体剪切。但其如何感知血流剪切并存活还不清楚。方法构建微流体系统模拟血流剪切,通过生化分析检测肿瘤细胞对流体剪切的响应,动物实验验证力学感知对肿瘤细胞存活及转移的影响。结果流体剪切应力杀死绝大部分悬浮而不是贴壁肿瘤细胞,且其活性与应力大小相关。流体剪切激活悬浮细胞中的Piezo1介导的钙响应,提高actomyosin及c-Abl活性,从而促使YAP在Tyr357位点的磷酸化,磷酸化YAP发生核内转移且结合p73,促进促凋亡基因PUMA等的转录,驱使循环肿瘤细胞凋亡。激活Piezo1、actomyosin、YAP活性及Tyr357位点磷酸化、c-Abl及p73均促使悬浮肿瘤细胞在流体剪切下的凋亡,而抑制这一机制则提高细胞存活。相对应的,流体剪切降低贴壁肿瘤细胞中Piezo1表达、actomyosin活性、YAP活化及核内聚集,且下调p73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悬浮与贴壁细胞对流体剪切的力学感知方式截然不同,且抑制贴壁细胞中的黏着斑促使其力学感知方式向悬浮细胞转变。将肿瘤细胞尾静脉注射后,短暂激活循环肿瘤细胞在血行转移过程中的YAP活性可以杀死更多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而抑制肿瘤转移。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循环肿瘤细胞通过Piezo1-actomyosin-YAP-p73感知流体剪切,靶向该机制有助于杀死循环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血行转移 微流体系统 细胞存活 感知方式 生化分析 悬浮细胞 贴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3/MUC1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效果的鉴定
18
作者 王程 顾慧慧 +5 位作者 宣亮 郑勤 朱传东 徐瀚峰 童金龙 王礼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0-1197,1226,共9页
目的:构建含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探讨其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制备并纯化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 目的:构建含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探讨其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制备并纯化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与本实验室构建保存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copGFP)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感染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及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评估感染效率与非特异性感染率;将A549细胞按一定数量加入到健康人外周血中来模拟CTC,使用两种重组病毒感染并检测模拟CTC细胞以进行检出率测定;使用Ad-DF3-copGFP法及Ad-hTERT-copGFP法检测肺癌患者临床样本中的CTC,初步评估临床CTC检测的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其对A549、H1299细胞有较高感染效率,且与Ad-hTERT-copGFP相比,Ad-DF3-copGFP非特异性感染率更低(P<0.001);Ad-DF3-copGFP法模拟CTC检出率(77.3%)高于Ad-hTERT-copGFP法(69.6%);在临床CTC检测中,Ad-DF3-copGFP法CTC检出数[每4 mL(10.90±2.42)个]明显高于Ad-hTERT-copGFP法[每4 m L(6.20±1.81)个,P<0.001]。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其检测CTC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为CTC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DF3/MUC1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1例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敏娜 戴谦 +3 位作者 周佳烨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4,共6页
目的基于CellSearch平台,回顾性分析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7类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数量及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2014年12月至... 目的基于CellSearch平台,回顾性分析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7类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数量及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7类肿瘤患者共481例CTC检测结果,有CTC检出者回顾原始荧光检测图像,随访时间更新至2018年4月。比较7类肿瘤患者术前、术后CTC数量变化及形态特征。分析肝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CTC形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结果术前组CTC检出率为53%~100%,术后组为0~37%,7类肿瘤术后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乳腺癌和胃癌下降最为显著(χ2=9.12,P=0.003;χ2=5.76,P=0.016)。不同肿瘤CTC形态存在较大异质性,以肝癌和肺癌为甚。肝癌患者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治疗阶段的CTC数量及形态均有变化且与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7类肿瘤术后组CTC7.5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前组。在肝癌治疗监测过程中,CTC形态变化对于治疗反应及临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ctc) 液体活检 形态学 CellSearch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0
作者 姜镕 马春华 +4 位作者 朱子龙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吕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 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循环细胞 脑脊髓液 非小细胞 肿瘤转移 脑膜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