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发动机稳态工况的整车WLTC循环油耗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吉安 姚建明 吴旭陵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5-240,共6页
根据欧6c/d WLTP(世界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定义,由车辆参数确定循环换挡策略,转鼓试验得到发动机工况点,聚类计算14个工况点及权重,模拟循环油耗。以Matlab为编程工具,建立了14点稳态工况代替WLTC循环模拟油耗的一套完整方法,包括WLTC... 根据欧6c/d WLTP(世界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定义,由车辆参数确定循环换挡策略,转鼓试验得到发动机工况点,聚类计算14个工况点及权重,模拟循环油耗。以Matlab为编程工具,建立了14点稳态工况代替WLTC循环模拟油耗的一套完整方法,包括WLTC换挡策略、整车转鼓试验和k-means聚类计算方法。14点模拟油耗结果百公里油耗8.90L,与转鼓试验百公里油耗9.19L相差3.16%,表明以发动机的稳态工况代替整车循环进行WLTC油耗分析是可行的,这将简化面向WLTC和欧6c/d指标的发动机燃烧开发和优化改进的标定策略,提高开发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欧6c/d 世界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 换挡策略 转鼓试验 K-MEANS算法 发动机稳态工况 油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复合沸石型SCR催化剂在重型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韬 赵彦光 +1 位作者 华伦 帅石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
在重型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Cu-Fe复合沸石型SCR催化剂的稳态转化效率、氨存储特性、ETC循环和WHTC循环中的瞬态反应特性,以及催化剂后副反应产物N2O的生成规律。试验表明,相同条件下该沸石型SCR催化剂饱和氨存储量明显大于钒基催化剂,温... 在重型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Cu-Fe复合沸石型SCR催化剂的稳态转化效率、氨存储特性、ETC循环和WHTC循环中的瞬态反应特性,以及催化剂后副反应产物N2O的生成规律。试验表明,相同条件下该沸石型SCR催化剂饱和氨存储量明显大于钒基催化剂,温度低于250℃时NOx转化效率受到氨存储量的影响,催化剂氨存储充分时190℃温度下NOx转化效率达到74%。瞬态循环中WHTC循环的平均排气温度比ETC循环大幅降低,催化剂的NOx转化效率受到氨泄漏的限制,经过SCR控制策略优化后可以满足北京第四阶段对WHTC循环的检测要求。N2O是该SCR系统的主要副产物,在低温和高温时浓度较高,符合N2O的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选择催化还原 沸石型催化剂 世界统一瞬态循环 一氧化二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喷射压力对缸内直喷汽油车颗粒数量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秋华 黄昭明 陈伟国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为探索直喷汽油机车辆冷起动后的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特性,选取了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直喷汽油机聚类点工况,在发动机台架上试验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与喷油时刻... 为探索直喷汽油机车辆冷起动后的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特性,选取了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直喷汽油机聚类点工况,在发动机台架上试验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与喷油时刻对PN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台架的PN结果进行了整车WLTC测试循环的PN排放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提前角分布在240°~280°曲轴转角区间时,PN排放相对较低;提高喷射压力可使直喷汽油机PN排放降低约40%~70%;提高喷射压力后,WLTC测试循环下,直喷车低速段PN降低约40%,整个测试循环PN降低约30%。直喷车冷起动低负荷工况通过选取合理的喷油提前角和提高喷射压力,可大幅降低PN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汽油直喷 颗粒数量 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 聚类点工况 喷射压力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TC工况下PN10和PN23计数器粒子数排放测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凤滨 廖清睿 于晓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08-4114,共7页
为探究当前主流的PN23计数器与更先进的PN10计数器测量结果差异,选取一台符合国Ⅵ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进行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工况排放试验。该发动机可配置两套标定功率数据。使用最小测试粒径... 为探究当前主流的PN23计数器与更先进的PN10计数器测量结果差异,选取一台符合国Ⅵ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进行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工况排放试验。该发动机可配置两套标定功率数据。使用最小测试粒径分别为23 nm和10 nm的粒子数(Particulate Number,PN)计数器同时测取PN排放数,分析对比PN排放结果,并总结排放规律。结果显示:标定功率为316 kW和430 kW的WHTC循环PN10计数器粒子数排放结果比PN23计数器分别高约27.48%和27.46%;WHTC循环第1145 s后,PN10计数器粒子数浓度显著高于PN23计数器,中等以上负荷、稳定转速工况更利于23 nm以下粒子生成;转速高于1000 r/min时,PN10计数器测得的粒子数浓度比PN23计数器明显更高;随着负荷增加,直径为10~23 nm的粒子数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发动机在上述工况下运行时,PN23计数器测量值显著低于PN10计数器,该差异最终导致循环排放结果相对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柴油发动机 颗粒计数器 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HTC)工况 标定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峰 王晓华 王意宝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5,55,共6页
为满足国Ⅵ排放标准,提出并开发了双级尿素(urea)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SCR)系统及控制策略,并针对该系统在柴油机上的NOx排放特性及对柴油颗粒捕集器(DPF)被动再生的影响进行了台架验证。结果表明:冷... 为满足国Ⅵ排放标准,提出并开发了双级尿素(urea)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SCR)系统及控制策略,并针对该系统在柴油机上的NOx排放特性及对柴油颗粒捕集器(DPF)被动再生的影响进行了台架验证。结果表明:冷态国际统一瞬态循环(WHTC)双级urea-SCR系统NOx转化效率达到89.2%,比单级urea-SCR系统提高了5.4%,冷起动NOx排放显著降低;热态WHTC双级urea-SCR系统NOx转化效率达到99.3%,比单级urea-SCR系统提高了3.0%;对双级urea-SCR系统尿素喷射量采用闭环控制策略,热态WHTC下DPF平衡点碳载量仅比单级urea-SCR系统提高了0.2 g/L,DPF被动再生效果几乎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尿素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国Ⅵ排放 闭环控制 国际统一瞬态循环(WHTC) 被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耗比的重型柴油发动机排气热管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霞 李杰 +2 位作者 代子阳 冯海浩 于佳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2,共7页
对缸内燃烧喷射参数、进气节流阀和电控放气阀提升排气温度的规律进行研究,提出温耗比的概念用于表征经济性和排气温度提升效率,针对全球统一瞬态试验循环(WHTC)工况下冷态污染物排放量高的问题,通过分析提温幅度与加热时长的关系,优化... 对缸内燃烧喷射参数、进气节流阀和电控放气阀提升排气温度的规律进行研究,提出温耗比的概念用于表征经济性和排气温度提升效率,针对全球统一瞬态试验循环(WHTC)工况下冷态污染物排放量高的问题,通过分析提温幅度与加热时长的关系,优化了热管理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在油耗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冷态WHTC工况下的涡轮后平均排气温度提升了13℃,尿素喷射提前了63 s,NOx比排放量降低了32%;10%负载的车载排放检测系统(PEMS)测试中,在满足国家第六阶段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涡轮后平均排气温度提升了17.8℃,台架PEMS试验油耗降低了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耗比 排气热管理 全球统一瞬态试验循环 车载排放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汽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后处理系统台架快速老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薛 曾志新 +1 位作者 张凯 骆洪燕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4,共7页
基于某1.5 L增压直喷发动机及搭载相应机型的整车,开展了带汽油机颗粒过滤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的后处理系统台架快速老化试验研究。将两套相同的后处理系统样件在发动机台架上基于标准台架循环(standard bench cycle,S... 基于某1.5 L增压直喷发动机及搭载相应机型的整车,开展了带汽油机颗粒过滤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的后处理系统台架快速老化试验研究。将两套相同的后处理系统样件在发动机台架上基于标准台架循环(standard bench cycle,SBC)分别进行等效整车20万km耐久里程的快速老化。其中一组试验中只考虑热老化,老化过程中燃油为正常状态;另一组试验中将热老化与机油灰分影响进行了耦合,老化过程中将整车20万km消耗同等量的机油加入到燃油中进行掺烧。分别测量了两组样件在老化过程中的灰分累积量、GPF压差、催化剂性能、整车排放等。结果表明:两组试验中,等效20万km耐久里程老化后,两套GPF灰分累积量分别为12.1 g和38.9 g,灰分主要集中在GPF载体底部中间区域;GPF压差在前2万km~5万km上升较快,随后平稳上升;掺烧机油老化会加速前级三效催化转化器(three ways catalyst,TWC)催化剂性能劣化,对后级GPF催化剂性能影响不明显;掺烧机油进行老化后样件的排放劣化程度相对较大;两组台架老化后样件分别搭载整车进行世界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WLTC)排放测试,结果都要差于实车耐久的排放结果,其中总碳氢(total hydrogen carbon,THC)和CO排放结果差异较小,NO_(x)排放结果差异较大;掺烧机油进行老化的GPF在很短等效里程中就能获得很高的颗粒物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颗粒捕集器(GPF) 台架快速老化 机油 催化剂 性能 世界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L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汽油烯烃含量对汽车排放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崔羽浓 李博 +5 位作者 张欣 陶志平 曲静波 马晨菲 李阳 李菁元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年第9期114-120,共7页
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而车用汽油质量是决定机动车排放水平的关键要素。选取不同排量的5辆国Ⅵ轻型汽油车,使用两种不同烯烃含量的试验油,通过Ⅰ型常温试验和Ⅵ型低温试验,研究汽油烯烃... 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而车用汽油质量是决定机动车排放水平的关键要素。选取不同排量的5辆国Ⅵ轻型汽油车,使用两种不同烯烃含量的试验油,通过Ⅰ型常温试验和Ⅵ型低温试验,研究汽油烯烃含量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工况下,当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从13.4%降低至9.1%后,常温下CO、总碳氢化合物(THC)和NO_(x)排放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城市道路工况下THC和CO排放降幅更显著,颗粒物排放也略有下降;低温下CO和THC排放也呈现下降趋势,但NO_(x)排放无明显变化规律。以上结果表明,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可显著减少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城市道路工况。此研究结果为优化汽油结构组成和降低汽车气态污染物排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 汽油 烯烃含量 气态污染物 排放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