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SWAT模型在寒区水文循环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万光 郭学仲 +2 位作者 陈晓霞 隋意 曲宝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43,129,共4页
针对SWAT模型在寒区水文循环模拟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冻土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模块和升华及土壤蒸发模块进行了改进,并以塔河流域为例,对模型改进前后的径流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系列径流模拟中,改进后模型模拟精度有一定程... 针对SWAT模型在寒区水文循环模拟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冻土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模块和升华及土壤蒸发模块进行了改进,并以塔河流域为例,对模型改进前后的径流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系列径流模拟中,改进后模型模拟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春汛期径流模拟中,改进后模型模拟精度提高较明显,率定期和验证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下降12.57%、5.67%。对比研究结果证明,改进的SWAT模型在寒区水循环模拟中的适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寒区 水文循环模拟 改进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非稳态燃烧的循环模拟及其实测示功图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德桃 朱亚娜 +2 位作者 吴健 杨文明 潘剑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以燃烧放热模拟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柴油机非稳态燃烧的循环模拟模型 ;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对HD6 10 8柴油机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表明 。
关键词 柴油机 非稳态燃烧 循环模拟 示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库模型的扎龙湿地水循环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士国 刘大庆 唐晓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2,共7页
基于水库模型的概念,根据地形地物将扎龙湿地划分为相互联系的9个水库单元,对每个水库单元进行水量平衡模拟,建立了扎龙湿地水循环系统模拟模型。以月为时间步长,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扎龙湿地1971-2003年33年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应用1971... 基于水库模型的概念,根据地形地物将扎龙湿地划分为相互联系的9个水库单元,对每个水库单元进行水量平衡模拟,建立了扎龙湿地水循环系统模拟模型。以月为时间步长,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扎龙湿地1971-2003年33年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应用1971-1981年出口径流量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应用1982-1987年出口径流量和12个水面面积对模型模拟效果进行检验。模拟的出口径流量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接近0.90,相对误差小于3%;模拟的湿地水面面积也具有满意的精度。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湿地水循环系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模型 扎龙湿地 循环模拟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可变涡流进气管的循环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刘德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2,共5页
研制了一种阀片式可变涡流进气管,采用嵌入该结构的1.4L汽油机循环模拟模型,探讨了基于循环模拟研究汽油发动机缸内涡流运动的途径,分析了可变涡流进气管对汽油机性能、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实现对缸内涡流... 研制了一种阀片式可变涡流进气管,采用嵌入该结构的1.4L汽油机循环模拟模型,探讨了基于循环模拟研究汽油发动机缸内涡流运动的途径,分析了可变涡流进气管对汽油机性能、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实现对缸内涡流运动强度进行调节,进气终了时涡流比调节范围为0~2.2,在不影响发动机中低转速动力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为5%左右,同时改善HC和C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可变涡流进气管 涡流特性 循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循环模拟中有关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度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康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采用进排气管流动为一维非定常模型的发动机循环模拟方法计算充气效率时,若模型中给定的参数不合适,可能引起充气效率的计算误差超过5%.为提高充气效率的计算精度,由模拟计算和相关试验,分析了管道的摩擦系数、弯管的压力损失系... 采用进排气管流动为一维非定常模型的发动机循环模拟方法计算充气效率时,若模型中给定的参数不合适,可能引起充气效率的计算误差超过5%.为提高充气效率的计算精度,由模拟计算和相关试验,分析了管道的摩擦系数、弯管的压力损失系数、进气管壁和气缸壁温度及其传热系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进气管和气缸的传热对充气效率的影响较显著,而管道摩擦系数和弯管压力损失系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充气效率 数值模拟 循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模拟计算在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嗣宗 张文海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的可变进气系统及进、排气循环模拟在可变进气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用循环模拟作为辅助设计手段,与传统的“设计—制作—试验—再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设计成本低,周期短的优点。
关键词 发动机 可变进气系统 循环模拟 设计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循环模拟中组件关联关系与计算路径表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霄露 邓康耀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一维发动机循环模拟程序需要定义各种发动机组件之间的网络结构关系,采用图论中的有向图来描述这种关系并用图算法对其进行分析。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可以识别模型图中的进排气管。为了先求解处于上游的发动机组件,通过对有向图中的... 一维发动机循环模拟程序需要定义各种发动机组件之间的网络结构关系,采用图论中的有向图来描述这种关系并用图算法对其进行分析。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可以识别模型图中的进排气管。为了先求解处于上游的发动机组件,通过对有向图中的组件进行拓扑排序,可以保证上游组件排在下游组件的前面。以D6114柴油机为例,验证了图算法的有效性。采用有向图定义发动机网络结构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与具体机型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可用来分析任意的发动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循环模拟 有向图 深度优先搜索 拓扑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非稳态燃烧的循环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德桃 杨文明 +2 位作者 胡林峰 朱亚娜 吴健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非稳态燃烧过程中 ,发动机的转速、燃油喷射率和负荷在每一循环中均不相同 ,而且循环结束时的条件也不等于循环开始时的条件 ,所以不能用稳态模型研究柴油机的非稳态燃烧过程 文中以燃烧模拟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柴油机非稳态燃烧的循环... 在非稳态燃烧过程中 ,发动机的转速、燃油喷射率和负荷在每一循环中均不相同 ,而且循环结束时的条件也不等于循环开始时的条件 ,所以不能用稳态模型研究柴油机的非稳态燃烧过程 文中以燃烧模拟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柴油机非稳态燃烧的循环模拟模型 ,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该程序可用来计算气缸压力、温度、空燃比等参数 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非稳态燃烧 循环模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醚发动机热力循环模拟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宇 张煜盛 张勇 《船海工程》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用零维热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二甲基醚发动机的燃烧放热率 ,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两者数据吻合 ;在对三种热力学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与实验值吻合最好的Watson模型对相同结构和运行参数的DME发动机与... 用零维热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二甲基醚发动机的燃烧放热率 ,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两者数据吻合 ;在对三种热力学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与实验值吻合最好的Watson模型对相同结构和运行参数的DME发动机与柴油机进行计算对比 ,结果符合理论分析与实验观察 ;说明零维模型不仅适用于柴油机的性能预测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程 船舶燃料 二甲基醚 零维模型 发动机 热力循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模拟的区域耗水规律研究
10
作者 孙青言 李翠 +3 位作者 陆垂裕 陆春晖 李慧 柳炳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99,103,共6页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耗水管理,明确区域/流域的耗水规律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借助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了淮河中游北岸半湿润典型区的耗水规律。研究区主要的耗水方式为土表蒸发和植被蒸腾,约占总耗水的70%;人...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耗水管理,明确区域/流域的耗水规律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借助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了淮河中游北岸半湿润典型区的耗水规律。研究区主要的耗水方式为土表蒸发和植被蒸腾,约占总耗水的70%;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分消耗约占总耗水的12%;除了人类活动耗水外,其他耗水方式均与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耗水强度(耗水深)居民区最小(不考虑工业耗水),水域最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向水域逐渐增大的趋势。基于水量平衡的水循环模拟为区域/流域耗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研究成果也为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提供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 耗水强度 分布式水文模型 循环模拟 半湿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模拟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河川径流演变归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姬世保 杜军凯 +3 位作者 仇亚琴 刘欢 吕向林 王伟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保护地,近60 a来,流域河川径流量衰减明显,定量识别不同时期径流变化成因对于科学认识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构建了二元分布式水文模型,设置了多个情景对流域水循环过...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保护地,近60 a来,流域河川径流量衰减明显,定量识别不同时期径流变化成因对于科学认识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构建了二元分布式水文模型,设置了多个情景对流域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法对河川径流演变进行了定量归因。结果表明:(1)近60 a来,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42.8%)略小于气候变化(57.2%),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大,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小;(2)从基准期(1960—1970年)到变化期(1985—1995年),气候变化使径流增加0.29亿m^(3),人类活动造成径流减少1.22亿m^(3),其中,人工林面积的大幅增加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从变化期(1985—1995年)到现状期(2007—2017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率分别为92.5%、7.5%,降水偏枯及年内分配变化是气候变化导致径流衰减的主要原因;(3)从基准期到变化期,多因素变化协同率为-61.6%,从变化期到现状期,为-92.7%,说明近60 a来多因素对径流的综合效应表现为负效应,且各因素对径流的影响抵消程度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识别 二元水循环模拟 WEP-L模型 多因素归因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模拟的潮白河流域蓝水绿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子波 朱奎 +2 位作者 鲁帆 许怡然 宋昕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32,共7页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来源,分析变化环境下流域内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WAT模型模拟了潮白河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分析了流域内1960~2008年的蓝水绿水资源变化情况并对...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来源,分析变化环境下流域内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WAT模型模拟了潮白河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分析了流域内1960~2008年的蓝水绿水资源变化情况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的蓝水流与绿水流在研究期内都呈显著减少趋势,绿水储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它们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9.33mm·10a^(-1)、-6.92 mm·10a^(-1)与0.70 mm·10a^(-1)。未来趋势预测的结果表明这一变化趋势还将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拟 SWAT模型 潮白河流域 蓝水绿水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定岩溶水-碳循环模拟试验场水体双碳同位素特征(δ^(13)C-Δ^(14)C)与碳足迹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栋 赵敏 +1 位作者 刘再华 陈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池(地表水)耦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碳同位素(^(13)C-^(14)C)方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和传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地表水系统中DI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研究发现:(1)泉池系统中DIC和POC的Δ^(14)C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泉水中Δ^(14)C值低于池水中Δ^(14)C值,反映后者可能有“较年轻”的CO_(2)的加入;(2)池水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和池中水生植物共同控制;(3)池水中颗粒有机碳(POC)浓度明显高于泉水,且其Δ^(14)C值表现出与沉水植物和DIC的一致性(表观年龄均为3200~900 a),说明池水POC主要源于池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了碳酸盐风化产生的老碳(DIC),使新形成的有机质在表观年龄上“偏老”;(4)池水水体内源有机碳对水体POC的贡献在75%以上,内源有机碳通量(以C计)在250 t·km^(-2)·a^(-1)至660 t·km^(-2)·a^(-1)之间,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应的地表水系统具有最大的内源有机碳占比和通量,指示了沉水植物控制型浅水水体初级生产对有机碳循环的重要作用。综上,我们认为在岩溶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来调控水生植物群落对于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颗粒有机碳 内源有机碳 双碳同位素 碳足迹 普定岩溶水碳循环模拟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式柴油机的循环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洪霞 杨劲虎 高雪峰 《中国农机化》 2006年第3期67-70,共4页
本文以VisualBasic6为开发平台,在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195柴油机标定工况下的缸内参数、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了一些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意见。
关键词 柴油机 循环模拟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面水文耦合模型CLHMS的黄河源区水循环模拟与分析
15
作者 孜尼哈尔.祖努尼江 杨传国 郝振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4,59,共5页
以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适合于黄河源区的大尺度陆面水文耦合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开展1971-2014年该流域水文水循环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干流主要水文站流量资料对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率定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水量平衡系... 以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适合于黄河源区的大尺度陆面水文耦合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开展1971-2014年该流域水文水循环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干流主要水文站流量资料对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率定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水量平衡系数接近于1,Pearson相关系数高于0.85,而纳什效率系数高于0.72,因此模式对流量峰值的模拟能力有待提高。模式模拟水循环主要要素的时空分布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因此该模式适用于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水文耦合模式 黄河源区 水文循环过程模拟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的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昌明 李军 王中根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3,共7页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机制,HIMS研究团队基于物理机制清晰的Green-Ampt模型,提出了新的GAF模型。从理论上通过GAF模型可以直接推导出LCM模型,以及SCS-CN模型,并证明了LCM模型是GAF模型的高精度幂指数近似,而SCSCN模型是GAF模型的倒数线性近似解简化;通过对GAF模型解析解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两参数SCS-CN修正模型,使之包含了雨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拟 HIMS 降雨产流模型 LCM模型 GAF模型 SCS-C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中国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慧平 丹利 +2 位作者 王倩 杨秀静 杨富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1,共13页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流域森林植被和水文的影响对于林业经营管理与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Simplified Simple Biosphere mod...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流域森林植被和水文的影响对于林业经营管理与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Simplified 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 4,coupled with the Top-down Representation of Interactive Foliage and Flora Including Dynamics model)与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的耦合模型(以下记为SSiB4T/TRIFFID)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西南亚高山区的梭磨河流域植被演替和碳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流域植被经历了从C3到苔原灌木最后到森林的变化;控制试验流域蒸散在流域植被主要为苔原灌木时达到最大而径流深最小;增温5℃并且增雨40%试验[记为T+5,(1+40%)P试验]流域蒸散在流域为森林覆盖时达到最大而径流深最小。随着温度增加,森林蒸腾、冠层截留蒸发和蒸散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草和苔原灌木,导致森林从控制试验的增加径流量变为减小径流量。从控制试验到T+5,(1+40%)P试验,温度增加使森林净初级生产力有所增加,但对草和苔原灌木的净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小;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随温度增加明显减小。西南山区随着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森林从增加径流量转变为减少径流量,植被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明显减小。西南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对森林—径流关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 碳水循环模拟 气候与植被变化影响 森林—径流关系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的青藏高原分布式水文模型——Ⅱ.考虑冰川和冻土的尼洋河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扬李 周祖昊 +6 位作者 刘佳嘉 王鹏翔 李玉庆 朱熠明 姜欣彤 王康 王富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尼洋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第四大支流,受冰川、积雪和冻土影响,水循环关系极其复杂。为深入研究该区域内的水文循环过程,本文在寒区水循环模型(WEP-COR)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和地质特点,构建了耦合“积雪-土壤-砂砾石层”连续体和“... 尼洋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第四大支流,受冰川、积雪和冻土影响,水循环关系极其复杂。为深入研究该区域内的水文循环过程,本文在寒区水循环模型(WEP-COR)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和地质特点,构建了耦合“积雪-土壤-砂砾石层”连续体和“积雪-冰川”水热过程模拟的青藏高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WEP-QTP)。在尼洋河流域通过对2013—2016年的流量过程模拟发现,工布江达和泥曲站的逐月流量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810和0.752,比改进前的0.430和0.095有明显提升;以2015年为例,对比WEP-COR和WEP-QTP模型发现,WEP-QTP模型在汛期特别是主汛前(冻土融化期)模拟的流量过程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模拟得到的逐日流量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相比WEP-COR从-0.67提高到0.54。模型增强了地下水含水层的调节作用,使得流量过程更加平稳且接近实测,研究结果表明,WEP-QTP模型适用于青藏高原的水文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拟 “积雪-土壤-砂砾石层”连续体 积雪-冰川 水热过程模拟 尼洋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双晶 曹龙 李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8-416,共9页
使用维多利亚大学的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的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表... 使用维多利亚大学的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的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表面温度升高2.7K,北大西洋深水流量减少4.5 Sv,海洋对人为碳的年吸收减少0.8 PgC;比较人为溶解无机碳在海洋中的垂直累积分布,发现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大气CO2的影响在北大西洋区域最明显.1800-2500年,相对于不考虑气候变化的情景,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导致整个海洋对人为碳的累积吸收总量减少23.1%,其中北大西洋减少32.0%.此外,比较不同气候敏感度(0~4.5 K,间隔为0.5 K)的模拟结果发现,气候敏感度越高,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CO2能力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洋碳循环 循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循环冷却装置的微生物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0
作者 于大禹 尹旭 +5 位作者 张静 高波 王刚 曹生现 杨善让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03-3510,共8页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cfu.ml-1],不锈钢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为57h左右,而铜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较不锈钢管长。分别以缩放管及不锈钢管作为管材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水流速度对微生物污垢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即变化的流速能够延长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测多个水质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细菌总数、总氮、COD等,并利用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各水质参数与微生物污垢关联的权重比例,从而为微生物污垢预测及制定有效的防垢、抑垢和除垢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垢 污垢热阻 模拟循环冷却装置 黏液形成菌 水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