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圆柱仪(HCA)模拟恒定围压下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能力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沈扬 周建 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针对国际上大多数HCA仪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试验中只能提供轴力和扭矩两个加载变量的现状,指出了这种变载方式在模拟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提出了三种切实可行,且能模拟实际工程中土体经历主应... 针对国际上大多数HCA仪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试验中只能提供轴力和扭矩两个加载变量的现状,指出了这种变载方式在模拟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提出了三种切实可行,且能模拟实际工程中土体经历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的应力加载方式:①在满足轴力W等于3πrori(pi-po)的前提下,仅变化扭矩MT可实现围压p不变,中主应力参数b恒定(0.5),而剪应力q随大主应力轴转角α有规律循环变化的应力路径;②在保持b不变的前提下(此时b可以设定为不等于0.5的任意合理值),只要W和MT能满足一定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同时以p—q形式的临界状态线为准绳,通过控制轴力的加载范围限制试验中允许出现的q的峰值,就可以实现p、q之间保持恒定线性关系而α有规律循环变化的应力路径;③若不考虑中主应力对于土体性状影响,则可通过对W和MT采用较为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来实现保持q不变,而(σ1+σ3)/2随α单调递减的应力变化方式。研究成果不仅给后继的试验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HCA仪器功能的完善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试验研究 HCA仪 应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原状软黏土临界性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扬 周建 +1 位作者 张金良 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针对在交通、波浪等动荷载下土体所受应力状态具有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的特征,对杭州地区典型原状软黏土开展不排水模拟试验.主应力轴双幅循环旋转的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扭剪、轴向应变发展受主应力轴旋转角度的影响,当转角大于一定值时,破... 针对在交通、波浪等动荷载下土体所受应力状态具有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的特征,对杭州地区典型原状软黏土开展不排水模拟试验.主应力轴双幅循环旋转的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扭剪、轴向应变发展受主应力轴旋转角度的影响,当转角大于一定值时,破坏应变以扭剪应变占主导,反之则要考虑扭剪和轴向等应变的共同影响.在同一旋转频率下,随着剪应力提高,试样破坏应变同步提高,且与破坏振次对数值成线性关系;若剪应力幅值不变,随旋转频率提高,临界破坏应变同步减少,破坏振次大幅提升,两者在对数曲线上亦可用线性关系表示.与等剪应力幅值的主应力轴双幅循环旋转试验结果相比,当单幅循环旋转破坏时扭剪应变很大,且受频率或剪应力幅值影响小,同时最小破坏剪应力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原状软黏土 双幅旋转 单幅旋转 频率 扭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高密实粉土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沈扬 闫俊 +1 位作者 刘汉龙 张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57-2964,共8页
为研究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粉土性状影响,对长江入海口高密实饱和粉土进行了主应力轴180°转幅的循环旋转试验。试验发现,等向固结的高密实粉土在恒定动剪应力比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能发生孔压达到初始围压水平的液化破坏,但液化前... 为研究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粉土性状影响,对长江入海口高密实饱和粉土进行了主应力轴180°转幅的循环旋转试验。试验发现,等向固结的高密实粉土在恒定动剪应力比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能发生孔压达到初始围压水平的液化破坏,但液化前孔压开展会因动应力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以渐变相态点和激变相态点区分的3阶段变化形式,或仅以激变相态点区分的两阶段变化形式。试样应变开展则始终呈现由崩塌点区分的两阶段变化形式,且孔压激变相态点与应变崩塌点同步反映了土体结构崩塌状态,崩塌状态时主应变差双向幅值限制在0.2%~0.4%这一较小范围内。试样进行主应力轴旋转达到崩塌时的应力状态与频率无显著关系,可由p′-q空间中一条准不稳定状态线归一化。而以崩塌状态为终点进行归一化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孔压振次曲线,可用修正的Seed公式进行较好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粉土 高密实度 相态点 崩塌状态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超固结黏土性状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沈扬 周建 +1 位作者 龚晓南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4-1519,共6页
对不同超固结比以及超固结形成条件下原状软黏土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的孔压、应力应变关系等性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固结比的提高,试样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的动强度及等效瞬时刚度均有显著提高,而其孔压开展... 对不同超固结比以及超固结形成条件下原状软黏土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的孔压、应力应变关系等性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固结比的提高,试样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的动强度及等效瞬时刚度均有显著提高,而其孔压开展特征则受前期超固结形成过程中反压控制条件影响:若超固结卸载时不提供反压恒定控制条件,试样在后续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的孔压迅速呈现负压的变化趋势,负孔压的持续开展程度随超固结比的增大而提高;而当超固结卸载时恒定控制反压,土体在后续的主应力轴旋转过程中,仅在强超固结比条件下孔压才会产生负向开展特征。但不同的反压控制条件未对土体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中的振次–应变关系以及动强度等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超固结比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 被引量:24
5
作者 姚兆明 黄茂松 曹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5-1012,共8页
交通荷载下地基中土单元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将同时发生变化,现有的计算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长期沉降实用模型未能反映交通荷载引起的土体单元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现象。在推导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方程及验证空心圆柱剪切仪动力加... 交通荷载下地基中土单元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将同时发生变化,现有的计算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长期沉降实用模型未能反映交通荷载引起的土体单元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现象。在推导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方程及验证空心圆柱剪切仪动力加载能力基础上,对上海第④层饱和软黏土进行一系列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加载试验及非等向固结下循环扭剪试验,分析了主应力轴旋转角、围压及静偏应力对循环塑性累积广义剪应变的影响。将常广义剪应力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加载试验等效成不同不排水静偏应力和动应力循环旋转加载试验,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文献[12]所提出的显式模型在模拟主应力循环旋转效应方面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饱和软黏土:主应力轴 循环旋转 交通荷载 显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条件下重塑黏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严佳佳 周建 +2 位作者 龚晓南 曹洋 刘正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7,共8页
通过一组重塑黏土的循环扭剪试验对主应力轴单纯循环旋转条件下重塑黏土的不排水变形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中考虑中主应力系数、剪应力水平以及固结方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剪应力水平很低(q/p=0.033)的条件下,主应力轴单纯旋转... 通过一组重塑黏土的循环扭剪试验对主应力轴单纯循环旋转条件下重塑黏土的不排水变形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中考虑中主应力系数、剪应力水平以及固结方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剪应力水平很低(q/p=0.033)的条件下,主应力轴单纯旋转也会引起重塑黏土显著的孔压累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排水条件下重塑黏土会因为变形的迅速发展而破坏。中主应力系数对变形发展规律有较大影响,对孔压累积的影响相对不显著,相同剪应力水平下b=1时重塑黏土破坏时所需的循环次数最少,但孔压累计最慢。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旋转剪应力会对土体微观结构产生扰动而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主应力轴旋转引起的变形特性主要还是归因于土体的塑性各向异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软黏土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中主应力系数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控制立式轮盘变幅循环旋转试验器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风兰 王旅生 黄松岭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5-78,共4页
简要介绍微机控制立式轮盘变幅循环旋转试验器的性能及其应用。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循环疲劳寿命 变幅循环旋转试验器 立式轮盘 微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圆柱仪模拟波浪荷载下主应力轴旋转应力路径能力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鑫 沈扬 陶明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针对波浪荷载作用下土体单元复杂特殊的应力状态可利用空心圆柱仪模拟其主应力轴旋转应力路径。以波浪荷载下土体应力路径形状为出发点,推导出两向~四向空心圆柱仪(HCA仪)动力加载参数波形公式,经过理论分析验证了该表达方式的合... 针对波浪荷载作用下土体单元复杂特殊的应力状态可利用空心圆柱仪模拟其主应力轴旋转应力路径。以波浪荷载下土体应力路径形状为出发点,推导出两向~四向空心圆柱仪(HCA仪)动力加载参数波形公式,经过理论分析验证了该表达方式的合理性,即:(1)两向振动HCA模拟只要满足内外围压差的绝对值与动偏应力q的不等式关系就可成功实现圆形应力路径的加载;(2)三向振动HCA可以模拟中主应力系数b或平均主应力p恒定不变的情况,当b值不变时,p值随主应力轴转角单调变化:(3)四向振动HCA能够较真实全面地模拟波浪荷载下土体的应力特征,同时还可实现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b、p、q三值均不变的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荷载 空心圆柱仪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应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往返循环幅值对重塑黄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红 冯永珍 +2 位作者 张吾渝 王鹏 杜风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82,共6页
为了研究主应力轴往返循环旋转对青海省重塑黄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重塑黄土进行了一系列有限主应力方向角往返循环旋转的应力路径试验,重点分析了重塑黄土在主应力轴往返循环旋转路径下的基本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主应力轴往返循环... 为了研究主应力轴往返循环旋转对青海省重塑黄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重塑黄土进行了一系列有限主应力方向角往返循环旋转的应力路径试验,重点分析了重塑黄土在主应力轴往返循环旋转路径下的基本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主应力轴往返循环的幅值对重塑黄土基本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试样主应力轴循环幅值不超过45°时轴向应变一直向正向增长,然而主应力轴循环幅值超过45°时轴向应变先向负向增加,循环完成后试样最终产生正的轴向应变,且试样累积的塑性变形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循环角度下试样径向应变均向负方向累积发展,主应力轴循环幅值为90°时径向变形最大;试样切向应变相对于其他应变累积较少;试样八面体剪应变的变化区间随着循环角度幅值增加而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主应力轴往返循环旋转 有限角度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旋转CRC数据校验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庆 张民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共7页
旋转CRC同时使用两个生成多项式产生校验数据。之前的方法校验能力弱,报文丢失后的检错失效率很高。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CRC设计方法,通过比较,选取合适的更高次的生成多项式组合,并且修改了检验生成与检测机制,形成MR-CRC。FPGA实现结... 旋转CRC同时使用两个生成多项式产生校验数据。之前的方法校验能力弱,报文丢失后的检错失效率很高。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CRC设计方法,通过比较,选取合适的更高次的生成多项式组合,并且修改了检验生成与检测机制,形成MR-CRC。FPGA实现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在较低逻辑复杂度的基础上提高校验能力,从而改善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而且对系统性能影响甚小。通过比较16位MR-CRC与32位传统CRC的实现数据发现,前者在所用资源减少10%的情况下,频率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循环冗余校验 生成多项式 数据通信 检错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空心圆柱仪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扬 周建 +2 位作者 张金良 张泉芳 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50-1456,共7页
为研究交通、波浪等荷载产生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对土体性状的影响,研制了可以在轴力、扭矩中高频率下共同变载的空心圆柱仪(HCA),并分析了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在静态试验环境下,设备的内外围压、轴力和扭矩均可独立控制;... 为研究交通、波浪等荷载产生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对土体性状的影响,研制了可以在轴力、扭矩中高频率下共同变载的空心圆柱仪(HCA),并分析了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在静态试验环境下,设备的内外围压、轴力和扭矩均可独立控制;在动态试验环境下,轴力和扭矩可作任意波形周期变化,变载频率可达5 Hz.传感器工作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有多重校合,并配备了非接触式水下应变传感器.通过开发专用切样装置,利用该设备对原状黏土样进行初步试验,分别验证了仪器实现主应力轴旋转特殊应力路径以及在中、高频率下轴力和扭矩的任意波形变载功能,说明此空心圆柱仪具备模拟包括主应力轴旋转在内的复杂应力路径的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圆柱仪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原状黏土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y/C催化剂应用碱性介质氧还原催化的电化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莉 乔锦丽 +3 位作者 丁蕾 胡隆宇 刘玲玲 王海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51-2254,共4页
利用碳黑(Vulcan XC-72R)中加入硫酸钴和吡啶(Py)作为催化剂前驱体,经溶剂分散热处理构建了一类新型的高效氧还原CoPy/C复合催化剂.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研究了不同Co含量的CoPy/C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氧还原的... 利用碳黑(Vulcan XC-72R)中加入硫酸钴和吡啶(Py)作为催化剂前驱体,经溶剂分散热处理构建了一类新型的高效氧还原CoPy/C复合催化剂.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研究了不同Co含量的CoPy/C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的存在对氧的催化剂活性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800℃下所制备的10%Co30%Py/C(质量分数)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以其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在3.0 mol·L^(-1)KOH电解质溶液(O_2气氛)中0.014 V(相对于标准氧电极(RHE))即可产生明显的氧还原电流.同40%Py/C相比,10%Co30%Py/C催化氧还原的起峰电位正移了71 mV,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极限扩散电流.在-0.16 V时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电流密度为1.0 mA·cm^(-2),半波电位在-0.07 V.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碳黑载吡啶钴(10%Co30%Py/C)催化剂平均粒径为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燃料电池:CoPy/C 热处理:氧还原反应:循环伏安:旋转圆盘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LAGARDE公司开发出大体积高压锅.适用于袋装大米的消毒
13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4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法国LAGARDE公司 大体积高压锅 袋装大米 强制蒸汽循环旋转 高温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drained response of reconstituted clay to cyclic pur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佳佳 周建 +1 位作者 龚晓南 曹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A series of monotonic and rotational shearing tests are carried out on reconstituted cla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under undrained condition. In the rotational shearing tests, the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e... A series of monotonic and rotational shearing tests are carried out on reconstituted cla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under undrained condition. In the rotational shearing tests, the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e cyclically with the magnitudes of the principal stresses keeping constant. The anisotropy of the reconstituted clay is analyzed from the monotonic shearing tests. Obvious pore pressure is induced by th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alone even with shear stress q0=5 k Pa. Strain components also accumulate wi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ycles and increases suddenly at the onset of failure. The deviatoric shear strain of 7.5% can be taken as the failure criterion for clay subjected to the pure cyclic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parameter b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re pressure and strain. Specimens are weakened by cyclic rotational shearing as the shear modulu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ycles, and the shear modulus reduces more quickly with larger b. Clear deviation between the directions of the principal plastic strain increment and the principal stress is observed during pur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Both the coaxial and non-coaxial plastic mechanism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simulate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clay under pur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oil response to the pur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undrained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