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
作者 王利娜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高温干旱是影响夏玉米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它不仅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还会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玉米的生理机能、形态结构、生殖生长及营养吸收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基于此,该文分析了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 高温干旱是影响夏玉米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它不仅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还会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玉米的生理机能、形态结构、生殖生长及营养吸收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基于此,该文分析了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提出了高温干旱条件下夏玉米生产的应对措施,以期保障夏玉米生产的稳定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夏玉米 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盟雷暴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雷电防御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樊东升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7期53-55,共3页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增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提升,雷暴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保障阿拉善盟农业的稳定发展,需加强对区域内雷暴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雷电防御措施。研究显示...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增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提升,雷暴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保障阿拉善盟农业的稳定发展,需加强对区域内雷暴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雷电防御措施。研究显示,阿拉善盟东部发生雷暴日数较多,西部较少,西北部地区最少。雷暴毁损了农作物及农业基础设施,阻碍了阿拉善盟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完善雷电防御机制及科学安装防雷设施,将降低雷电灾害对阿拉善盟农业的影响,有助于其特色有机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盟 雷暴灾害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影响 雷暴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盟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阳 《河北农机》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农业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其中气温、降水、日照等变化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南坡向松嫩平原过渡带,北纬46°,是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玉米黄金种植带、黄金奶源带和黄金畜牧带... 农业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其中气温、降水、日照等变化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南坡向松嫩平原过渡带,北纬46°,是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玉米黄金种植带、黄金奶源带和黄金畜牧带,拥有耕地面积2316万亩。本文根据兴安盟辖区内8个国家站1986~2020年气象资料,对兴安盟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及日照时数五项主要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风速和相对湿度表现为下降趋势;建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田间排水率,水稻、玉米选择更耐旱品种,合理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盟气候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影响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开县汛期致灾大风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丽华 覃丰阜 +2 位作者 何蕊 梁远妹 林三喜 《现代农机》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封开县2011—2020年汛期致灾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引起致灾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纳分类。结果表明:封开县汛期5—6月发生致灾大风次数最多,13:00—18:00最容易出现致灾大风;受到狭管效应地形的影响,江口... 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封开县2011—2020年汛期致灾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引起致灾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纳分类。结果表明:封开县汛期5—6月发生致灾大风次数最多,13:00—18:00最容易出现致灾大风;受到狭管效应地形的影响,江口街道、长安镇、白垢镇、杏花镇、江川镇、罗董镇等地容易发生大风;极大风力为8~9级的大风次数占总数的92.4%,封开县致灾大风风向以偏南风和偏西风为主。封开县致灾大风的影响天气系统分为低压槽型、高压边缘或高压后部型、热带气旋型、冷空气型、中小尺度型五类。封开县极端风灾主要对大田作物水稻、玉米等影响较大,对农业设施等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致灾大风 特征分析 天气分型 农业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区加温系统对冬季设施番茄生产的影响
5
作者 冯倩 李邵 +6 位作者 王柳 裴庆余 何芬 田婧 李淼 潘守江 鲁少尉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30期34-39,共6页
为探明冬季不同根区加温方式对番茄的影响,该试验以‘京采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碳晶电热膜(T1)、电热热水管道(T2)和主动蓄热放热热水管道(T3)3种系统对番茄根区进行加温,比较不同系统的加温效果并探究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番茄植株生长... 为探明冬季不同根区加温方式对番茄的影响,该试验以‘京采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碳晶电热膜(T1)、电热热水管道(T2)和主动蓄热放热热水管道(T3)3种系统对番茄根区进行加温,比较不同系统的加温效果并探究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的根区加温系统进行了能耗分析。研究表明,与不加温相比,T1、T2、T3处理均有效提高了冬季日光温室番茄根区温度,与CK相比,整个试验周期内基质最低温度分别提高了6.85、8.27和2.28℃;T1、T2处理的番茄株高与CK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9.23%和8.55%(P <0.05);与CK相比,T1、T2处理果实糖酸比与CK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24.83%和57.22%(P <0.05),综合比较以T2处理的栽培效果最佳,但T2处理总耗电量为4190.4 kW·h,能耗相对较高,T1处理生长势与T2相比差异不大,果实糖酸比显著高于CK,总耗电量与T2相比显著降低;T3处理节能效果最佳,但植株生长势与品质指标并未得到显著提高。综上可知,T1处理可作为冬季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最适宜的根区加温系统,节能效果较好,果实品质较佳,鲜食番茄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加温系统 冬季 设施番茄 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收割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吴惠文 《农家科技》 2024年第20期184-186,共3页
本文探讨了水稻收割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水稻收割机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规模化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这些效益不仅体现在收割环节的快速... 本文探讨了水稻收割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水稻收割机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规模化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这些效益不仅体现在收割环节的快速完成,还包括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水稻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收割机 操作原理 农业生产效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气象服务策略
7
作者 祝慧冉 《河北农业》 2024年第9期33-34,共2页
气象灾害的发生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服务策略进行分析,气象服务站需要优化农业气象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应急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防御,减少农业生产过程... 气象灾害的发生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服务策略进行分析,气象服务站需要优化农业气象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应急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防御,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因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贾浩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8期25-27,共3页
农业增温技术作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新型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范畴。农业增温技术是一种通过空气热对流、热辐射、土壤热传导(耕层土增温)、灌溉水增温等方式,使作物及作物所在的空气环境、根区土壤环境... 农业增温技术作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新型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范畴。农业增温技术是一种通过空气热对流、热辐射、土壤热传导(耕层土增温)、灌溉水增温等方式,使作物及作物所在的空气环境、根区土壤环境,所需的灌溉水、肥料等达到适宜温度,促进作物生理生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管理手段 空气环境 适宜温度 作物生理 灌溉水 作物产量 热对流 农业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生产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裘国旺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在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双季稻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基于GCMs的输出和历史气候资料相结合的气候变化情景与双季稻模式相连接,就气候变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网格化定量模拟和客观评... 在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双季稻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基于GCMs的输出和历史气候资料相结合的气候变化情景与双季稻模式相连接,就气候变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网格化定量模拟和客观评估,并就调整对策(改变播种日期和种植品种)在减缓气候变暖对双季稻生产影响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若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双季稻产量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变化的地域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体现出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适应对策分析表明,改种长生育期的品种能提高双季稻产量;另外,对播种日期的改变也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双季稻 调整对策 生产影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福建冬种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惠 林添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3-26,共4页
使用福建省31个县小麦产量资料及相应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气象产量与经膨化处理后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影响福建冬种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3月份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析了冬种小麦生长期... 使用福建省31个县小麦产量资料及相应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气象产量与经膨化处理后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影响福建冬种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3月份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析了冬种小麦生长期气候资源变化及关键气象因子的年代变化,得出近年气候变化不利于福建冬种小麦的生产。最后对福建冬种小麦种植区重新进行了划分,对福建冬种小麦生产布局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变化 冬种小麦 降水量 种植区划 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气象条件对优质夏谷新品种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敬德 童燕 +7 位作者 申为民 王素英 李海燕 王卫民 张光 刘春燕 宋素蕊 郭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542-3542,3562,共2页
利用河南省安阳市夏谷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7月份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R=0.982 04(R2=0.964 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Y=0.738 8X+159.991 0... 利用河南省安阳市夏谷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7月份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R=0.982 04(R2=0.964 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Y=0.738 8X+159.991 0,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当地气象条件、选育优质夏谷品种及其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谷 气象条件 “豫谷一号” 生产影响 豫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青浦区近5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纪峰 顾芹芹 +1 位作者 田展 梁卓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9-353,共5页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青浦区的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浦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并利用农业生态区模型(AEZ)模拟了过去50年内青浦区冬小麦和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青浦区的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浦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并利用农业生态区模型(AEZ)模拟了过去50年内青浦区冬小麦和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浦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9℃/10年,其中夜间气温增幅较大,高温日数在近10年增幅明显;相对湿度在前40年呈现波动变化并略有下降,在近10年内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年降水量略有上升,降水日数略有下降;日照时数的下降较明显。气候变化对青浦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稻的气候潜在产量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冬小麦则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在前30年减少,在近20年则出现一定的回升。研究提出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青浦区 气候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影响 适应措施 冬小麦 水稻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利平 孙宁 +1 位作者 刘荣花 汪永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研究建立了我国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评估模型 (WHTMOD) ,该模型由小麦发育期模拟模型、光合生产模拟模型、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土壤水分平衡和N素平衡动态模型等组成 ,综合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同化物在器官中分配等生理过程以及温... 研究建立了我国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评估模型 (WHTMOD) ,该模型由小麦发育期模拟模型、光合生产模拟模型、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土壤水分平衡和N素平衡动态模型等组成 ,综合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同化物在器官中分配等生理过程以及温度、日长、CO2 、水分、N素等因子的影响 ,可模拟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动态 ,反映气候异常对研究区域小麦生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华北地区 冬小麦 生产影响评估模型 发育期模拟模型 光合生产模拟模型 产量形成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玉革 姜勇 王力 《辽宁农业科学》 1998年第5期17-20,共4页
对沈阳市1987~1996年气候资料和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分析显示:4~9月降水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7~8月降水量影响最大;光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但短时段光热条件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旱、涝灾为玉... 对沈阳市1987~1996年气候资料和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分析显示:4~9月降水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7~8月降水量影响最大;光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但短时段光热条件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旱、涝灾为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灾、雹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仅限于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候条件 降水量 光热条件 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生产率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继山 温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80,共15页
适宜的技术进步偏向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本文基于Kmenta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影响路径,并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演变历程进行测度,明... 适宜的技术进步偏向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本文基于Kmenta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影响路径,并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演变历程进行测度,明确省际层面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中后期,中国23个省份的工业技术进步已由资本偏向转为劳动偏向,8个省份的工业技术进步始终以劳动偏向为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转变由价格决定机制所主导;存在技术进步偏向转折的省份中,东部省份的技术进步偏向转型最快,西部省份转型最慢;中国省际工业技术进步偏向主要通过与要素效率比较优势进行耦合,对工业TFP增长产生影响;22个省份的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TFP增长的影响已由抑制转为促进,尚有9个省份的技术进步偏向未与要素效率比较优势完成匹配;现阶段东部省份技术进步偏对工业TFP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省份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进步偏向 生产影响效应 省际差异 Kmenta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免疫应激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冰 陈代文 张克英 《饲料博览》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免疫应激 动物生产影响 采食量影响 养分代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养鸡生产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保国 常新耀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7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环境因素 饲养 生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暑季乌龙茶生产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文建 《福建茶叶》 2004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初报 遮荫 旱害 茶园 试验 乌龙茶 热害 生产影响 总量 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铜水平对肉杂鸡817#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彩玲 牛子青 +1 位作者 梅红 韩新茹 《饲料工业》 2007年第24期46-48,共3页
选择1日龄肉杂鸡817#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过渡期(1~6日龄)饲喂肉鸡前期配合饲料,试验分前期(7~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分别饲喂肉仔鸡全价粉料。试验1、2、3、4组分别添加铜10、60、120、180mg/kg... 选择1日龄肉杂鸡817#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过渡期(1~6日龄)饲喂肉鸡前期配合饲料,试验分前期(7~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分别饲喂肉仔鸡全价粉料。试验1、2、3、4组分别添加铜10、60、120、180mg/kg,铜源采用碱式氯化铜。试验于1、21和42日龄分别称重并记录各阶段各组的采食量,统计各阶段增重并计算料重比。结果显示,试验前期3组,也就是碱铜120mg/kg采食量最大,增重最多,料重比最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程来看,3组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采食量以2组也就是碱铜添加60mg/kg最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以3组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铜水平对肉杂鸡817#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书庚 张海军 +3 位作者 李鹏 齐广海 马长江 秦耀明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6年第11期46-48,共3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武书庚、张海军博士等用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批量生产的盐霉素对仔猪、中猪和大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与黄霉素组对照,确定在实际日粮条件下盐霉素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结论是:盐霉素对猪有促生长作用。20~3...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武书庚、张海军博士等用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批量生产的盐霉素对仔猪、中猪和大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与黄霉素组对照,确定在实际日粮条件下盐霉素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结论是:盐霉素对猪有促生长作用。20~35kg阶段,添加60g/t盐霉素提高猪只体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36~60kg阶段生长猪日粮添加36g/t盐霉素使猪只采食量提高;60~90kg阶段育肥猪日粮添加36g/t盐霉素可以改善饲料利用率。与单独使用黄霉素相比,单独使用盐霉素可以达到改善仔猪、中猪和大猪生产性能的作用,并且效果好于黄霉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对仔猪、中猪和大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