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诊断技术与风险预测
1
作者
侯淞
张林杉
+7 位作者
洪秀琴
张弛
刘瑛
张彩丽
朱艳
林海军
张甫
杨宇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85-2601,共17页
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病(CKD)和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三者密切相关且常常合并存在,大大增加了疾病的管理难度。为此,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肾脏-代谢(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
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病(CKD)和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三者密切相关且常常合并存在,大大增加了疾病的管理难度。为此,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肾脏-代谢(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综合征”这一新型疾病概念,引发全球对于心肾共治及代谢性疾病防治的广泛关注。本综述的核心观点是,应对CKM综合征需要构建一个整合生物学、技术与社会因素的多维度诊断与风险预测新范式。本文首先阐明CKM的核心病理机制,即由脂肪组织功能失调驱动的、以炎症和氧化应激为核心的“代谢毒性环境”,是连接各器官损伤的共同通路。高危人群不仅表现出传统生物学特征,其风险更被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oH)显著放大(风险可升高1.18~3.50倍),凸显了公平性在筛查中的重要性。在诊断技术层面,本文系统梳理了从传统到前沿的技术进展: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UACR、SII、Klotho蛋白)的联合应用,实现了从单一指标向多器官损伤综合评估的转变;无创监测技术(如多波长光电容积描记术(PPG)、心阻抗图(ICG))为动态捕捉亚临床阶段的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提供了关键窗口;而人工智能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AI-QCT)等影像学技术,通过将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从0.637提升至0.688,展现了精准识别早期结构与功能病变的巨大潜力。在风险预测层面,本综述探讨了从传统工具到人工智能模型的演进:新型PREVENT方程通过整合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可将CKD检出率提高20%~30%,实现了对亚临床器官损伤的更精准识别;而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模型则代表了未来方向,例如XGBoost算法对365 d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AUC可达0.82,深度学习模型(KFDeep)对肾衰竭风险的预测AUC更高达0.946,彰显了AI在处理多模态数据与实现个体化、动态预测方面的显著优势。本文最后展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AI驱动的新型标志物开发、SDoH精细化干预及跨学科协作,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精准且公平的CKM筛查与干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无创监测技术
影像与功能评估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人
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诊断技术与风险预测
1
作者
侯淞
张林杉
洪秀琴
张弛
刘瑛
张彩丽
朱艳
林海军
张甫
杨宇祥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室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85-2601,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366,32201134)
湖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23SK2059)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JJ5271,2025JJ50156)资助项目。
文摘
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病(CKD)和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三者密切相关且常常合并存在,大大增加了疾病的管理难度。为此,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肾脏-代谢(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综合征”这一新型疾病概念,引发全球对于心肾共治及代谢性疾病防治的广泛关注。本综述的核心观点是,应对CKM综合征需要构建一个整合生物学、技术与社会因素的多维度诊断与风险预测新范式。本文首先阐明CKM的核心病理机制,即由脂肪组织功能失调驱动的、以炎症和氧化应激为核心的“代谢毒性环境”,是连接各器官损伤的共同通路。高危人群不仅表现出传统生物学特征,其风险更被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oH)显著放大(风险可升高1.18~3.50倍),凸显了公平性在筛查中的重要性。在诊断技术层面,本文系统梳理了从传统到前沿的技术进展: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UACR、SII、Klotho蛋白)的联合应用,实现了从单一指标向多器官损伤综合评估的转变;无创监测技术(如多波长光电容积描记术(PPG)、心阻抗图(ICG))为动态捕捉亚临床阶段的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提供了关键窗口;而人工智能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AI-QCT)等影像学技术,通过将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从0.637提升至0.688,展现了精准识别早期结构与功能病变的巨大潜力。在风险预测层面,本综述探讨了从传统工具到人工智能模型的演进:新型PREVENT方程通过整合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可将CKD检出率提高20%~30%,实现了对亚临床器官损伤的更精准识别;而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模型则代表了未来方向,例如XGBoost算法对365 d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AUC可达0.82,深度学习模型(KFDeep)对肾衰竭风险的预测AUC更高达0.946,彰显了AI在处理多模态数据与实现个体化、动态预测方面的显著优势。本文最后展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AI驱动的新型标志物开发、SDoH精细化干预及跨学科协作,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精准且公平的CKM筛查与干预体系。
关键词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无创监测技术
影像与功能评估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人
工智能
Keywords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syndrome
biomarkers
non-invasive monitoring techniques
imaging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oH)
risk prediction mode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89 [医药卫生—内分泌]
R6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诊断技术与风险预测
侯淞
张林杉
洪秀琴
张弛
刘瑛
张彩丽
朱艳
林海军
张甫
杨宇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