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数据下的大运河目的地形象对比研究——基于杭州段媒体数据
1
作者 段冬苗 邬东璠 陈慧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9-79,共11页
后运河时代,开源数据为运河旅游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基于目的地形象8大维度,采用大运河杭州段媒体数据研究目的地发射形象与接受形象的异同及影响因素,提出构建良好运河形象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①发射性形象为历久弥新的千年运河,... 后运河时代,开源数据为运河旅游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基于目的地形象8大维度,采用大运河杭州段媒体数据研究目的地发射形象与接受形象的异同及影响因素,提出构建良好运河形象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①发射性形象为历久弥新的千年运河,接受性形象为夜游丰富的特色河道。②官方运河形象着力于典型运河遗产,沉浸式景观空间氛围是影响游客感知的关键。③“旅游吸引物”是运河整体形象构成中最重要的维度。提出保护运河本体以及营造良好空间氛围的策略以促进旅游意象一致,对运河目的地形象的构建与遗产阐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大数据 内容分析法 构成维度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的媒介形象对比研究——以电视广告为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智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以电视广告的内容分析为基础,从广告人物的身份、角色类型、性别关系三个方面对比考察性别形象在我国电视广告中的表现和新近演化,结果发现:男女性别形象在电视广告中都被商业化,既强化了社会性别的"刻板成见",也给传统男性... 以电视广告的内容分析为基础,从广告人物的身份、角色类型、性别关系三个方面对比考察性别形象在我国电视广告中的表现和新近演化,结果发现:男女性别形象在电视广告中都被商业化,既强化了社会性别的"刻板成见",也给传统男性形象带来了挑战,并启动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传播,总体上呈现为渐进的多样化的性别形象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媒介形象 电视广告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江敏 黎鑫薇 +1 位作者 伍青青 赵青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182-189,共8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由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共同建构,辨析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对提升非遗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非遗旅游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非遗文化丰富的苏州市为案例地,借助ROST CM 6软件探索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 旅游目的地形象由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共同建构,辨析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对提升非遗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非遗旅游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非遗文化丰富的苏州市为案例地,借助ROST CM 6软件探索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结果表明,①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包括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空间、非遗旅游体验、文化氛围、基础设施5个主类目,相对于感知形象,投射形象更关注非遗旅游体验及文化氛围,但对基础设施的关注不够;②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均以地方非遗文化为核心,但在次核心与边缘层内容组成方面存在差异;③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对文化氛围的营造持肯定态度,此外,景观和基础设施是引发游客积极情绪的主要因素,游客消极情绪集中在旅游环境方面;④差异产生主要原因为供给方与游客需求不同,且双方信息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目的地 内容分析法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5-76,共2页
动画作品已经成为当前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画人物形象也已经成为影视形象塑造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影视作品一样,动画作品也深受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东西方在动画人物设计上的一些显著差异。本文主要... 动画作品已经成为当前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画人物形象也已经成为影视形象塑造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影视作品一样,动画作品也深受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东西方在动画人物设计上的一些显著差异。本文主要对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 动画人物 形象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下的中外儿童创伤形象对比
5
作者 赵东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6-68,共3页
电影《雾都孤儿》改编自查尔斯·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自2005年上映以来,影片中的创伤儿童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奥利弗经受历史、身体及心理的多重创伤,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搏斗,终得善果。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 电影《雾都孤儿》改编自查尔斯·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自2005年上映以来,影片中的创伤儿童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奥利弗经受历史、身体及心理的多重创伤,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搏斗,终得善果。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同样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塑造了一位受尽身心创伤的孤儿黑孩,两位文学巨匠跨越历史时空,遥相呼应地塑造了两个动人的儿童创伤形象,使《雾都孤儿》和《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中外对比研究的两部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都孤儿》 《透明的红萝卜》 儿童创伤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洞穴景区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陶沛然 杨晓霞 王文静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1-792,共12页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洞穴景区——贵州织金洞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对比研究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官方的高频词核心关注点涉及自然景观、形象宣传、外部交通、门票、住宿等方面,...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洞穴景区——贵州织金洞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对比研究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官方的高频词核心关注点涉及自然景观、形象宣传、外部交通、门票、住宿等方面,而游客的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和导游解说上;(2)在属性类目方面,官方和游客关注的侧重点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上,但在自然资源、游览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形象仍存在诸多差异;(3)从社会网络分析来看,官方重视游客体验,关注游客服务与管理,而游客对灯光、导游服务的感知更为显著;(4)总体上游客的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而消极情绪的主要来源为官方在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长时间排队买票或取票、导游服务态度散漫、景观单调、体验项目单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洞穴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织金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7
7
作者 吕连琴 陈天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2,107,共6页
以网络文本为对象的旅游形象研究已成为热点,但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往往单一且不够深入。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比较不同视角下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差异。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河南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分为6个主题:自然... 以网络文本为对象的旅游形象研究已成为热点,但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往往单一且不够深入。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比较不同视角下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差异。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河南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分为6个主题: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游客体验与感受、旅游目的地、旅游政务信息、旅游保障设施。(2)除旅游政务信息和旅游保障设施差异较大外,不同视角下其他4个主题的差异较小。(3)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游客感知网络比官方宣传的略显紧凑;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游客体验与感受均处于二者网络结构的核心位置;官方宣传侧重宣传大而全的内容,孤立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社会网络分析 官方宣传形象 游客感知形象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后北京旅游国内感知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潇月 赵现红 王莹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0,共6页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理论与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通过前后对比研究,利用ROST CM 6与Gephi 0.9.5软件探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后北京旅游国内感知形象变化。结果表明:(1)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关于冬奥会的形象特征得到一定程度凸显。(2)...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理论与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通过前后对比研究,利用ROST CM 6与Gephi 0.9.5软件探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后北京旅游国内感知形象变化。结果表明:(1)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关于冬奥会的形象特征得到一定程度凸显。(2)冬奥会举办前后游客的形象感知维度具有差异性,北京国际化形象感知得到提升。冬奥效应仍在持续释放,短时期内游客感知变化不明显,冬奥要素相关组群尚未形成。(3)游客情感以积极情感为主,中性情感为辅,整体呈现积极转向。据此提出通过打造“双奥之城”城市品牌、提高民众冰雪运动热情、打造高质量冰雪IP形象来发挥“后冬奥会时期”的“长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内容分析法 游客感知 2022年北京冬奥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景区官方传播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对比研究
9
作者 李蔓华 郑国全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基于为塑造天目山景区品牌形象、优化旅游营销计划、提升游客满意度和重游意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的研究目的,本文以游客网络游记和在线评论及官方传播文本为样本,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量化分析天目山景区旅游形象在供... 基于为塑造天目山景区品牌形象、优化旅游营销计划、提升游客满意度和重游意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的研究目的,本文以游客网络游记和在线评论及官方传播文本为样本,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量化分析天目山景区旅游形象在供需视角的差异,明晰天目山景区的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发现:(1)天目山、大树、森林、自然、农家乐等词汇是官方传播和游客对天目山旅游形象的高度概括;(2)游客感知的天目山景区形象与官方传播形象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官方传播主要以天目山为核心,特别注重对天目山历史文化的传播,游客的感知主要是森林、大树、空气清新等,其次是两者感知的区位条件的差异;(3)游客的消极情绪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门票贵性价比不高、爬山累、趣味性不强、景区交通不便。建议官方传播结合天目山大树、空气清新、农家乐、自然教育等进行形象的塑造;积极及时完善信息供给,保持官方信息的完整性;丰富旅游项目,提升趣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旅游形象 网络文本 官方宣传形象 游客感知形象 天目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学中的乡村人物形象对比研究——评《比较文学概论》
10
作者 冯烨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I0029-I0029,共1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学对比类文章出现。近年来,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地区也展开了新农村建设,这在我国一些少村小说作品中也有所反映。事实上,“乡村”一直是近现代作家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学对比类文章出现。近年来,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地区也展开了新农村建设,这在我国一些少村小说作品中也有所反映。事实上,“乡村”一直是近现代作家所关注的写作主题。乡村人物形象也是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折射,因而通过对中英文学中的乡村人物形象加以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英两种文化背景差异下的乡村生活,从而有助于中英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相关学者曾指出:“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而对于中英文学中的乡村人物形象加以比较说到底其实是文学层面的比较,因而可以归结于比较文学的范畴。陈惇、刘象愚共同编写了《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一书,包含“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五大篇章,十分系统地引导读者学习和掌握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研究,我们认为中英文学中的乡村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文化交流活动 小说作品 跨民族 全球化趋势 比较视域 中英文学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与价值认知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军伟 梁秋宸 刘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效关系概念模型,以绿色形象为中介变量,以管理层价值认知为调节变量,探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254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ESG信息披露的利己性动机与利他性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形象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价值认知正向调节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结论可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指导,为政府制定ESG信息披露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 企业绿色创新绩效 绿色形象 价值认知 动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内容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积极情绪理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维胜 周泱宏 唐承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短视频是数字文旅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有效工具,该文基于积极情绪理论,以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网红景区为例,构建短视频内容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游客行为意愿关系的研究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503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模... 短视频是数字文旅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有效工具,该文基于积极情绪理论,以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网红景区为例,构建短视频内容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游客行为意愿关系的研究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503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模型和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短视频文案和出镜人直接显著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短视频场景和背景音乐的直接影响不显著;②短视频内容特征(文案、场景、出镜人和背景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具有显著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能激发游客出游意愿并在短视频内容特征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③短视频内容特征(文案、场景、出镜人和背景音乐)对游客的积极情绪有显著影响,积极情绪在短视频内容特征与游客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能进一步激发游客的行为意愿;④积极情绪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短视频内容特征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从短视频视角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营销研究内容,可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网红旅游目的地 短视频营销 游客行为意愿 数字文旅 积极情绪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及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庆伟 吕磊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国家形象建构是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 国家形象建构是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文学外译积极构建国家正面形象和消解域外负面形象提供路径和策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阐述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研究的内涵与意义,分析研究指向与路径,为研究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与传播关系提供数字化方法、途径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莫言作品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理路的三重转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理路从文学形象研究转向文化形象研究,从以形象为对象的研究转向“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研究,从西方话语方式转向中国本土理论建构。域外文化理论的引进为这些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文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理路从文学形象研究转向文化形象研究,从以形象为对象的研究转向“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研究,从西方话语方式转向中国本土理论建构。域外文化理论的引进为这些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文化研究热”促使形象学研究重新审视传统路径,同时,这也是比较文学研究者对学术使命的回应。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应进一步开放学术空间,立足本土经验,激活传统文论资源,探索非对立性的表征模式,融合数字人文等多元方法,推动研究理路的下一个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形象 以中国形象为方法 西方话语 中国本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母娘娘百年变形记——西王母形象变迁和影视形象改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兆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共13页
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民间传说和文学、影视剧中的王母娘娘,从戏曲电影中的朴素扮相到当代电视剧中雍容华贵的装扮,西王母这一原初形象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影视改编,都历经了纷繁复杂之演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阐述西王... 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民间传说和文学、影视剧中的王母娘娘,从戏曲电影中的朴素扮相到当代电视剧中雍容华贵的装扮,西王母这一原初形象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影视改编,都历经了纷繁复杂之演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阐述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百年影视形象改编特征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提出,在百年学术研究和考古成果基础之上,应当重新塑造西王母的形象,要有新的精神向度和更为准确的学术内涵。做好这一点,对复兴中华文明、振兴中国文化自信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王母娘娘 影视形象 改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重构与国家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建国 李玓桥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2,F0003,共8页
现有的国际舆论和文化格局使得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塑而非自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通过大众传媒自塑国家形象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基于语境重构视角,以新冠疫情报道为语料,总结其英译中使用的语境重... 现有的国际舆论和文化格局使得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塑而非自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通过大众传媒自塑国家形象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基于语境重构视角,以新冠疫情报道为语料,总结其英译中使用的语境重构策略,并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译文进行定量分析,以期识别在此过程中通过语境重构建构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6种语境重构策略的灵活运用凸显了暗含积极语义韵的高频词及媒体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人民团结、堪当重任和客观公正的大国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在翻译中有效建构国家形象的语境重构策略,从而推动中国国家形象自塑话语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建构 语境重构 语料库 新闻报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塑造与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克军 夏春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3,共5页
教育家精神为塑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形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有助于锚定思政课教师个体发展的精神目标,凝练思政课教师典型榜样的精神标识,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 教育家精神为塑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形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有助于锚定思政课教师个体发展的精神目标,凝练思政课教师典型榜样的精神标识,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塑造的方式,可以从信念锻造、德性涵养、为学恪守、人格熏陶四个方面把握,淬炼高校思政课教师深邃远识的政治底蕴,陶冶以身垂范的道德情操,秉持求真至诚的治学风范,形塑浸润人心的独特魅力。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的塑造,应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塑造政治形象;注重榜样示范,关照道德品质;坚持问题导向,匡正治学作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高校 思政课教师 形象塑造 理想信念 榜样示范 问题导向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形象研究——张隆溪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礼福 张隆溪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张隆溪教授是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本文以中国形象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为访谈主题。张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论及开展中国形象研究的渊源,评析了国家形象研究中真实性辨识的必要性,剖析了影响西方作家塑造中国形... 张隆溪教授是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本文以中国形象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为访谈主题。张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论及开展中国形象研究的渊源,评析了国家形象研究中真实性辨识的必要性,剖析了影响西方作家塑造中国形象的因素。另外,张教授还探讨了中国形象研究的方法,论述了中国形象跨文化研究与中国形象重塑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跨文化研究的旨归和使命并对中国形象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隆溪 中国形象 比较文学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设计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应用——评《城市形象设计——以艺术视角介入城市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城市的视觉景观、文化氛围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工业设计与城市形象构建密切相关。通过精心设计的城市标识系统、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视觉吸引力和文化品位。由王豪编著...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城市的视觉景观、文化氛围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工业设计与城市形象构建密切相关。通过精心设计的城市标识系统、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视觉吸引力和文化品位。由王豪编著的《城市形象设计——以艺术视角介入城市设计》一书,从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探究了如何设计城市形象,并基于艺术视角提出了城市形象设计的路径。参考该书,本文就工业设计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应用展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设计 视觉景观 公共设施 城市形象构建 城市标识系统 艺术视角 城市综合实力 视觉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一虹 何叶紫 赖文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0,共9页
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研究场域,探讨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61个初始概念和22个子范畴,最终归纳出内容特性、平台特性、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 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研究场域,探讨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61个初始概念和22个子范畴,最终归纳出内容特性、平台特性、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和观看意愿6个主范畴,构建了新农人短视频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短视频的内容特性和平台特性通过影响受众的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显著驱动其观看意愿与旅游意愿.IPA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方特色”为高关注度-高满意度因子,而“环境感受”“旅游设施状况”等因子需重点优化.该研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呈现了短视频在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短视频 乡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感知 扎根理论 IP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