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形象由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共同建构,辨析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对提升非遗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非遗旅游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非遗文化丰富的苏州市为案例地,借助ROST CM 6软件探索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旅游目的地形象由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共同建构,辨析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对提升非遗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非遗旅游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非遗文化丰富的苏州市为案例地,借助ROST CM 6软件探索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结果表明,①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包括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空间、非遗旅游体验、文化氛围、基础设施5个主类目,相对于感知形象,投射形象更关注非遗旅游体验及文化氛围,但对基础设施的关注不够;②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均以地方非遗文化为核心,但在次核心与边缘层内容组成方面存在差异;③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对文化氛围的营造持肯定态度,此外,景观和基础设施是引发游客积极情绪的主要因素,游客消极情绪集中在旅游环境方面;④差异产生主要原因为供给方与游客需求不同,且双方信息不对称。展开更多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理论与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通过前后对比研究,利用ROST CM 6与Gephi 0.9.5软件探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后北京旅游国内感知形象变化。结果表明:(1)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关于冬奥会的形象特征得到一定程度凸显。(2)...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理论与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通过前后对比研究,利用ROST CM 6与Gephi 0.9.5软件探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后北京旅游国内感知形象变化。结果表明:(1)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关于冬奥会的形象特征得到一定程度凸显。(2)冬奥会举办前后游客的形象感知维度具有差异性,北京国际化形象感知得到提升。冬奥效应仍在持续释放,短时期内游客感知变化不明显,冬奥要素相关组群尚未形成。(3)游客情感以积极情感为主,中性情感为辅,整体呈现积极转向。据此提出通过打造“双奥之城”城市品牌、提高民众冰雪运动热情、打造高质量冰雪IP形象来发挥“后冬奥会时期”的“长尾效应”。展开更多
文摘旅游目的地形象由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共同建构,辨析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对提升非遗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非遗旅游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非遗文化丰富的苏州市为案例地,借助ROST CM 6软件探索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差异。结果表明,①非遗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包括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空间、非遗旅游体验、文化氛围、基础设施5个主类目,相对于感知形象,投射形象更关注非遗旅游体验及文化氛围,但对基础设施的关注不够;②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均以地方非遗文化为核心,但在次核心与边缘层内容组成方面存在差异;③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对文化氛围的营造持肯定态度,此外,景观和基础设施是引发游客积极情绪的主要因素,游客消极情绪集中在旅游环境方面;④差异产生主要原因为供给方与游客需求不同,且双方信息不对称。
文摘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理论与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通过前后对比研究,利用ROST CM 6与Gephi 0.9.5软件探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后北京旅游国内感知形象变化。结果表明:(1)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关于冬奥会的形象特征得到一定程度凸显。(2)冬奥会举办前后游客的形象感知维度具有差异性,北京国际化形象感知得到提升。冬奥效应仍在持续释放,短时期内游客感知变化不明显,冬奥要素相关组群尚未形成。(3)游客情感以积极情感为主,中性情感为辅,整体呈现积极转向。据此提出通过打造“双奥之城”城市品牌、提高民众冰雪运动热情、打造高质量冰雪IP形象来发挥“后冬奥会时期”的“长尾效应”。
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深港消费文化比较研究”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移民文化与城市精神———以深圳为研究样本”欧盟“Erasmus+”高等教育领域能力建设专项行动计划课题“Sustainable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Advanced Recourse for Georgia and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