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度背景下强对比度纹理无监督提取
1
作者 马爽 许刚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4-690,共7页
针对相似细粒度背景下容易出现强对比度纹理误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两通道纹理图像无监督提取算法.通过对图像水平、垂直方向梯度场的非线性扩散,在不改变空间目标边界位置的前提下获取主纹理的边缘结构与区域灰度特征;同时建立包含调整... 针对相似细粒度背景下容易出现强对比度纹理误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两通道纹理图像无监督提取算法.通过对图像水平、垂直方向梯度场的非线性扩散,在不改变空间目标边界位置的前提下获取主纹理的边缘结构与区域灰度特征;同时建立包含调整项与模糊因子的两通道纹理提取主动轮廓模型,以具有较大差异的特征为主导项驱动曲线演化,并采用水平集方法实现对强对比度纹理的无监督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多种自然纹理的提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比度纹理 两通道特征 灰度调整项 边缘模糊因子 主动轮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与中国企业500强对比的民企500强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魁 《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了深入地了解民企500强的发展状况,掌握民企500强的不足,依据《中华工商时报》每年发布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民企500强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民企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差距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民企500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具有重... 为了深入地了解民企500强的发展状况,掌握民企500强的不足,依据《中华工商时报》每年发布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民企500强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民企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差距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民企500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企500 中国500 产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突煤层地面丛式井造穴卸压辅助石门揭煤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厅 翟成 +4 位作者 童校长 徐鹤翔 邹全乐 林柏泉 徐吉钊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7,共14页
针对深部强突煤层石门揭煤危险性高,打钻过程易喷孔、效率低的难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突煤层地面丛式井全覆盖造穴辅助石门揭煤降突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开发了地面丛式井多级造穴技术及配套系统;其次揭示了... 针对深部强突煤层石门揭煤危险性高,打钻过程易喷孔、效率低的难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突煤层地面丛式井全覆盖造穴辅助石门揭煤降突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开发了地面丛式井多级造穴技术及配套系统;其次揭示了丛式井造穴卸压煤体物理场演化规律,提出了造穴关键技术参数优化方法;最后成功开展了石门揭煤控制区地面丛式井全覆盖造穴辅助消突工程试验,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了多场协同调控防突方法,揭示了地面丛式井区域全覆盖造穴强化卸压增透,辅助石门揭煤消突机理,开发了“机械扩孔-水力喷射-排水释压”多级造穴技术,并配套研发了“造穴-排渣-水渣分离”一体化系统。煤体塑性区体积与等效直径平方呈线性关系,研究条件下的比值为81.90;洞穴附近低渗透区瓦斯压力随着洞穴直径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对应的最优洞穴直径为2.0 m;揭煤巷道沿着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布置时,造穴后巷道两侧煤体更容易消突。成功开展了石门揭煤控制区地面丛式井全覆盖造穴辅助消突工程试验,技术实施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约10倍,残余瓦斯压力和残余瓦斯含量显著降低,试验地点井下揭煤措施孔数量减少了24%、钻孔工程量降低了21%。开发的技术可进一步拓展形成“地面井煤气共采”方法,有望实现难采-难抽煤层煤与瓦斯的协同高效共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煤层 石门揭煤 地面井造穴 应力-渗流耦合 煤气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倩 陈晨 +3 位作者 李艳国 杨志南 吕博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锰钢的强塑化机制,总结了合金化和奥氏体逆转变退火工艺对高强度中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调控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中锰钢焊接性和氢脆敏感性问题。最后,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锰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钢 中锰钢 塑性 焊接性 氢脆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范才河 毛垚晶 +4 位作者 刘俊伟 吴琴 胡泽艺 李济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64,共26页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Zn含量的提升对于Al-Zn-Mg-Cu合金强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微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工艺、形变热处理和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和强化方法对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及方法,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旨在为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韧化机制 高Zn含量 析出相 超高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解全才 马强 +3 位作者 钱亮 陶冬旺 王江 娄良琼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据库、意大利ITACA数据库、日本NIED数据库和新西兰GeoNet数据库等。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8WCEE)探索世界地震数据中心专题及相关文献,详细梳理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强震动数据中心的台网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与国外强震动数据中心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存在的差距,指出我国未来需要重视的工作和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地震数据中心 震动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克松 邵红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6,共8页
数字化是影响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大事,为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带来新的可能性。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需进行全景式地审视与回应,以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回应社会治理数字化以及响应教育数字化变革。构建高质量而又公平的现代职业教育... 数字化是影响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大事,为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带来新的可能性。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需进行全景式地审视与回应,以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回应社会治理数字化以及响应教育数字化变革。构建高质量而又公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在这个意义上,数字化既可赋能职业教育质量建设,也能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建设。质量维度上,数字化能够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发展,职业教育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建设革新,使职业教育实现质量跃升;公平维度上,数字化可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不同层类人才、不同国际组织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推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须搭建数字资源集成平台,拓展职业教育组织合力;强化数字协同治理,优化职业教育外围环境;恪守数字技术规范,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教育 职业教育 高质量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洋强国取向 被引量:2
9
作者 金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表现为从闭关锁国到汇入全球经济,并具有趋同存异的显著特征。海洋强国取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大方向、大趋势和国家宿命。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向着海洋就意味着进步、现代,...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表现为从闭关锁国到汇入全球经济,并具有趋同存异的显著特征。海洋强国取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大方向、大趋势和国家宿命。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向着海洋就意味着进步、现代,背离海洋则意味着落后、古旧。中国如果不能成为海洋强国,就会受到海洋列强所辱;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有现代化的光明前途。中国式现代化形态和进程显现出曾经的内陆大国,插上工业化翅膀,开拓海洋舞台,日趋系统化地展示出海洋强国的一系列基本性质:开放、畅通、全球、包容、安全。中国的崛起,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打破了以世界权力单极格局为特征的全球“中心—外围”关系,使东西半球的权力关系向着多元均衡方向转变,并且促进南北半球共荣的实现,从而表现为各大洋、大陆的全方位畅通格局。全球的单极海权格局向多极陆海格局演变。21世纪的海洋强国国际行为规则,不再是前数百年的全球海洋秩序的仿版。在位海洋强国所强调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将会与时俱进地演化为更具适应性的形态。新时代的新思维必须超越传统主流经济学范式承诺——从经济学“微观”世界的同质化世界执念,转变为承认现实经济是异质相容的域观世界。这才能为“海纳百川”的海洋强国理念,奠定经济学范式承诺的理论逻辑基础。市场经济规则秩序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并不是同质独善的自利单行道,而是异质相容的域观共同体。海洋足够辽阔广大,可以容得下诸多海洋强国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文明的人类,应有这样的胸怀和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海洋 域观经济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GA-BP神经网络的城轨地下线振动源强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庆杰 刘博亮 +3 位作者 冯青松 徐璐 罗信伟 刘文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5-2366,共12页
为寻求一种预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振动源强预测模型,基于55个非减振轨道测试断面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分析和标签化后,建立了涵盖典型车型和主要线路参数取值范围的8 000多条实测数据库。分析地铁环境振动的影响因素... 为寻求一种预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振动源强预测模型,基于55个非减振轨道测试断面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分析和标签化后,建立了涵盖典型车型和主要线路参数取值范围的8 000多条实测数据库。分析地铁环境振动的影响因素,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得到各类影响因素与振动源强的关系强度。分别建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等5个机器学习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对振动源强的预测效果。使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和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超参数、权重及阈值,对比SSA-GA-BP、SSA-BP、GA-BP神经网络对振动源强的预测精度。最终使用4个差异明显且未经模型学习的新断面验证SSA-GA-BP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5种机器学习模型中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回归拟合能力最强,验证集MAE损失为1.55 dB,决定系数为0.948;SSA-GA-BP模型对振动源强的预测精度高于SSA-BP和GA-BP,验证集MAE、MAPE和决定系数分别为1.289 dB、1.856%和0.967,有80.11%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在2 dB以内;SSA-GA-BP模型对4个经典的新断面数据预测效果良好,4个断面汇总数据的MAE、MSE和MAPE误差值分别为1.21 dB、2.18 dB和1.67%,决定系数为0.977,有70%数据的预测误差在2 dB以内,证明了SSA-GA-BP模型有较强的泛化能力。SSA-GA-BP振源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快速预测能力,研究可为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设计阶段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 振动源 预测 BP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暴雨天气下复合悬式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琴 陈旭烨 +2 位作者 闻君 荣文奇 魏亚楠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70-2981,共12页
在强暴雨天气下,输电线路复合悬式绝缘子串易因瞬时降雨强度骤升、雨柱桥接伞裙间隙而导致爬电距离利用率降低,引发输电线路雨闪事故。为研究强暴雨天气下复合悬式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该文以五种不同伞裙结构的复合绝缘子为试品,进行... 在强暴雨天气下,输电线路复合悬式绝缘子串易因瞬时降雨强度骤升、雨柱桥接伞裙间隙而导致爬电距离利用率降低,引发输电线路雨闪事故。为研究强暴雨天气下复合悬式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该文以五种不同伞裙结构的复合绝缘子为试品,进行强降雨条件下的人工淋雨交流闪络试验。结果表明:单位绝缘高度淋雨闪络电压与降雨强度、雨水电导率分别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两种影响因素单独作用下的电压梯度降幅分别可达41.9%、43.8%;伞裙直径、伞间距较大的复合绝缘子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受雨水电导率的影响与其余不同伞形参数的绝缘子基本一致;雨闪电压梯度受复合绝缘子大伞伞裙边沿雨柱最大长度以及雨柱在大伞间空气间隙的平均长度占比的影响;伞间距和伞裙直径较大的复合绝缘子大伞伞裙遮挡作用明显,雨柱难以桥接伞裙间隙,爬距利用率较高,可有效地提升绝缘子耐压水平;临界泄漏电流平均值随降雨强度和雨水电导率的增大而增大。该文可为强暴雨频发地区输电线路绝缘子的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交流闪络 复合悬式绝缘子 伞形结构 绝缘子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劲 吴丰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建设科技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从宏观战略统筹、中观产业经济发展、微观新兴科技支撑及社会效益提升四个方面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在宏观层面,应强化战略统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建设科技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从宏观战略统筹、中观产业经济发展、微观新兴科技支撑及社会效益提升四个方面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在宏观层面,应强化战略统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织引领作用。在中观层面,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对颠覆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探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应加强人工智能对科技强国的决策支持,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决策支撑平台来实现科技强国战略。在社会效益提升层面,应坚持人民至上的创新范式,以“人民中心性”为核心,探索以人民为主体的创新理论,以负责任创新引导科技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国建设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四强”地位的认知与因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如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对美国扶持中国成为“四强”之一极为抵触。为了应对中国“四强”地位所带来的挑战,英国将美、苏两国与中国区别对待,否认中国的“四强”地位;强调英、美、苏三国在战时和战后重建中的领导作用,批评国民党军队的腐...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对美国扶持中国成为“四强”之一极为抵触。为了应对中国“四强”地位所带来的挑战,英国将美、苏两国与中国区别对待,否认中国的“四强”地位;强调英、美、苏三国在战时和战后重建中的领导作用,批评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与抗战不力,宣扬先击败德国,再“拯救”中国;在予以中国一定援助的同时,却又在暗中支持“揭露”中国真相,并用国共关系牵制国民党政权。英国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期间中英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了英国在对华政策中的殖民主义和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英国 中英关系 “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下的图书馆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林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我国承担或参与建设TISC的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地域分布、图书馆类型、建设主体、资源建设、服务类别等方面分析TISC建设现状和问题,从区域图书馆... 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我国承担或参与建设TISC的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地域分布、图书馆类型、建设主体、资源建设、服务类别等方面分析TISC建设现状和问题,从区域图书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数据资源与智慧化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创新团队培育等四个维度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图书馆 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 产业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强还原处理对连作辣椒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5
作者 王永平 王岩 +2 位作者 宋邦梦 李渝 邢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3,共11页
【目的】土壤强还原(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处理技术是修复退化土壤的有效措施,但以辣椒秸秆为原料的RSD技术的田间效果尚不明确。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处理对连作辣椒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辣... 【目的】土壤强还原(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处理技术是修复退化土壤的有效措施,但以辣椒秸秆为原料的RSD技术的田间效果尚不明确。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处理对连作辣椒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辣椒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①CK-未添加有机物料;②RSD1-添加辣椒秸秆;③RSD2-添加稻秆;④RSD3-添加等质量的辣椒秸秆、稻秆(m/m=1∶1)。对RSD处理下辣椒连作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CK处理相比,RSD处理显著提高辣椒根部、地上部干重,并显著降低连作辣椒田间综合发病率,RSD3处理时辣椒地上部干重达到最大,发病率最低(29.51%)。RSD处理显著增强辣椒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RSD处理具有显著的增产提质效应。土壤速效钾含量在RSD3处理时达到最大,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17.67%。对不同处理下辣椒连作系统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D处理均能达到促生、增产、提质、降病的效果,但不同有机物料RSD处理的表现不同。【结论】统筹考虑连作辣椒生长、产量品质与土壤肥力,试验条件下,以辣椒秸秆与稻秆混合物为原料的RSD3处理在促进辣椒生长、增产提质以及改土培肥等方面表现最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连作 土壤还原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引螺纹连接瞬态强冲击载荷传递规律研究
16
作者 虞跨海 贾元青 +2 位作者 董士奇 牛兰杰 李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研究了高动态发射条件下弹-引螺纹连接结构的载荷传递特征,结合Yamamoto法与试验验证,建立了弹-引螺纹弹塑性连接和非线性接触数值仿真模型,对比钢-铝和钢-钢弹-引螺纹连接结构的载荷传递特性,阐述了螺纹尺寸公差、旋合圈数和预紧力对钢... 研究了高动态发射条件下弹-引螺纹连接结构的载荷传递特征,结合Yamamoto法与试验验证,建立了弹-引螺纹弹塑性连接和非线性接触数值仿真模型,对比钢-铝和钢-钢弹-引螺纹连接结构的载荷传递特性,阐述了螺纹尺寸公差、旋合圈数和预紧力对钢-铝螺纹连接结构载荷传递规律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炮弹发射过程中,钢-铝与钢-钢螺纹连接结构的响应规律基本相同,均使冲击过载传递出现一定程度放大,但钢-钢螺纹连接结构不如钢-铝稳定;引信过载放大倍数、周向和轴向过载波动幅值、第一级螺纹承载比例均随尺寸公差增大而增大;引信周向波动幅值和第一级螺纹承载比例,随旋合圈数增大而减小;预紧力对过载传递影响不显著,预紧力越大,各级螺纹承载分布越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引系统 螺纹连接 冲击响应 过载 引信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隧道型式的地铁振动源强实测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凌 万宇婷 +3 位作者 成功 冯青松 罗伟 李秋义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研究圆形、马蹄形和矩形3种隧道断面和不同曲线半径隧道型式的地铁振动源强特性,以某城市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开展隧道内振动的系统测试。实测结果表明:不同隧道断面型式振动源强由大到小排序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马蹄... 为研究圆形、马蹄形和矩形3种隧道断面和不同曲线半径隧道型式的地铁振动源强特性,以某城市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开展隧道内振动的系统测试。实测结果表明:不同隧道断面型式振动源强由大到小排序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马蹄形和矩形隧道的振动源强要显著小于圆形隧道的结果。其原因在于马蹄形隧道和矩形隧道的断面衬砌厚度大于盾构的圆形隧道断面,更厚的衬砌令隧道的质量增大(减小8 Hz以下的低频振动),同时会抑制隧道本身的柔性模态振动(减小8 Hz以上的更高频振动),矩形隧道虽然质量更大,但折形的断面形状会令其源强振动更大;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振动源强会有加速增大的趋势,可以采用幂指数函数进行预测,曲线半径对振动源强的影响主要来自50~80 Hz频段内轨道不平顺(粗糙度)的差异,3种隧道断面型式受曲线半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下轨道交通 环境振动 隧道断面型式 曲线半径 隧道壁振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峰晶粒结构的金属材料强塑性协同优化及应用探讨
18
作者 罗来马 叶伟 +4 位作者 魏国庆 刘祯 马冰 昝祥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8-3068,共21页
金属材料存在强度与塑性之间的倒置关系,传统均质材料通过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固溶强化等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强度与塑性之间的矛盾。非均质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硬相区和软相区的相互作用在界面处产生非均质变形诱导应力(HDI)。HDI应力导... 金属材料存在强度与塑性之间的倒置关系,传统均质材料通过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固溶强化等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强度与塑性之间的矛盾。非均质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硬相区和软相区的相互作用在界面处产生非均质变形诱导应力(HDI)。HDI应力导致强化和应变硬化,这一机制赋予了非均质材料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实现了金属材料强度和塑性之间的良好平衡。双峰晶粒结构非均质金属材料不仅具有纳米晶/超细晶金属的优异强度,而且还继承了粗晶材料良好的位错储存能力和塑韧性。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双峰晶粒结构在镁、钛、铜、铝、铁、钼等金属材料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双峰晶粒结构的强塑协同机制和优化设计;本文旨在为设计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双峰晶粒结构非均质金属材料提供指导,加深对双峰晶粒结构的理解,并将双峰晶粒结构拓展应用到其他金属材料如钨、钽、铌等难熔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晶粒结构 金属材料 HDI 应变硬化 塑性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钢冷轧过程前滑计算及影响分析
19
作者 李学通 郭子飞 +1 位作者 王俭辉 申光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前滑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计算精度差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仿真模型,并结合某钢企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刚性体轧辊及弹性体轧辊在不同压下率、轧辊直径、摩... 为了解决传统前滑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计算精度差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仿真模型,并结合某钢企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刚性体轧辊及弹性体轧辊在不同压下率、轧辊直径、摩擦因数、屈服强度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前滑的影响规律;最后,对仿真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考虑到原有Fink模型特征,引入一个新的修正系数完成对前滑模型的修正,建立了基于超高强钢的连轧前滑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前滑计算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从200%左右下降到20%以内,因此,该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随着压下率增大,轧辊直径、摩擦系数及轧件屈服强度减小,轧制变形区前滑值均有所减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从刚性体转换为弹性体时,轧制变形区内前滑区长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超高 前滑模型 数值模拟 摩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归本征正交分解与强跟踪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结构损伤识别
20
作者 杨少冲 姚远 +2 位作者 刘家亮 雷振 方有亮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针对目前已有损伤识别方法难以实时跟踪结构损伤且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本征正交分解(recursive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RPOD)与强跟踪扩展卡尔曼滤波(strong tracking extended Kalman filter,STEKF)相结合的... 针对目前已有损伤识别方法难以实时跟踪结构损伤且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本征正交分解(recursive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RPOD)与强跟踪扩展卡尔曼滤波(strong tracking extended Kalman filter,STEKF)相结合的模型降阶与结构损伤在线识别方法,对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利用RPOD方法在线更新并实时建立反映结构状态的降阶模型,解决未知载荷作用下多自由度结构动力分析计算量大且难以收敛的问题,同时跟踪损伤的演化并对其进行定位;通过STEKF方法跟踪降阶模型的状态向量,识别因损伤而退化的降阶模型参数。分别采用六层剪切型框架的数值模拟与三层钢框架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建立降阶模型并跟踪降阶模型参数的时变历程,同时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剪切型建筑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即使在处理高程度噪声时仍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型降阶 递归本征正交分解 跟踪扩展卡尔曼滤波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