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强天气气候特征及其探空特征物理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金彪 黄荣成 梁维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734-6736,6748,共4页
通过统计历年实况资料,得出广西强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大量样本的探空资料计算有利于强天气发生的特征物理量。结果表明,广西强天气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雷暴南部多、北部少,其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是雷... 通过统计历年实况资料,得出广西强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大量样本的探空资料计算有利于强天气发生的特征物理量。结果表明,广西强天气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雷暴南部多、北部少,其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是雷暴的高发区;冰雹主要出现在北部,桂南降雹少;广西东部和沿海地区为大风频发区;历年龙卷风天气发生次数不多,且集中在涠州岛及沿海地区;强降水呈南北2个高频带。雷暴、降雹和强降水的月变化均具有"单峰型"特征,大风月分布具有"双峰型"特征;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次日08:00,大风、雷暴和冰雹天气则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广西强天气发生前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温度层结和不稳定能量等探空特征物理量均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天气 气候特征 探空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C强天气模式诊断变量和概率预报产品及初步应用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静 佟华 +9 位作者 徐枝芳 邓国 邓莲堂 谌芸 肖丹 崔应杰 王晓聪 朱国富 胡江凯 龚建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1-49,共9页
国家气象中心针对强天气预报的特点开发了强天气模式诊断变量和概率预报产品,包括T639全球模式强天气诊断变量产品、基于GRAPES_RUC的中尺度精细化强天气诊断变量产品、基于WRF中尺度模式的区域中尺度集合概率预报产品,于2009年从无到... 国家气象中心针对强天气预报的特点开发了强天气模式诊断变量和概率预报产品,包括T639全球模式强天气诊断变量产品、基于GRAPES_RUC的中尺度精细化强天气诊断变量产品、基于WRF中尺度模式的区域中尺度集合概率预报产品,于2009年从无到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强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库,提供确定性预报产品和不确定信息的概率产品,为强天气预报业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用上述产品对"6.3"河南飑线天气的模式预报能力的分析表明,高分辨率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于强天气预报,15km分辨率仍然不足够高,且产品显示的时空分辨率都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才能更好地展示数值预报产品对强对流过程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产品 强天气预报 “6.3”河南飑线天气 T639 GRAPES_RUC WRF_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强天气的水汽图象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新江 王峰 +4 位作者 张凤英 吕杰 黄涛 丁海芳 赵亚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利用1991~1993年共37个时次的NOAATOVS反演的红外水汽亮度温度图、卫星云图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华北地区夏季强天气过程,归纳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水汽图象4种基本类型,为分析和预报此类天气提供了新的依据。
关键词 水汽图象 对流 华北 对流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月安 曹莉 +1 位作者 沃伟峰 罗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41-146,共6页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NMICAPS短时预报版),该系统是在NMICAPS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业务的需求而开发的。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平台,在资料检索、数据分析、地理信息应...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NMICAPS短时预报版),该系统是在NMICAPS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业务的需求而开发的。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平台,在资料检索、数据分析、地理信息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一些针对强天气潜势预报的功能。该系统操作简便,基本能够满足该项业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系统 强天气监测 潜势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强天气环境适应性防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付继伟 陈曦 +2 位作者 叶志鹏 韩松 洪蓓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2,共5页
火箭发射往往需要在规定的时间窗口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自然界的短时强天气释放的能量巨大,难免为国内外火箭发射带来严重风险。随着火箭全天候发射要求的提出,火箭对发射环境的适应性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介绍了短时强天气对火箭的易... 火箭发射往往需要在规定的时间窗口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自然界的短时强天气释放的能量巨大,难免为国内外火箭发射带来严重风险。随着火箭全天候发射要求的提出,火箭对发射环境的适应性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介绍了短时强天气对火箭的易损性及天气影响火箭的事件,随后简述了火箭的短时强天气适应性,给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短时强天气适应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护 火箭 强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天气冷涡云系结构的分析和物理解释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红梅 陶祖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2,T002,共7页
本文分析了三个产生强对流天气冷涡过程的卫星云图.冷涡云系的结构可归纳为单纯的冷涡结构和具有锢囚气旋结构两类.利用诊断分析对冷涡云系中各个组成部分,即涡旋云区、不稳定云区、正涡度平流云区、冷涡云区及暖锋云区与有关物理量的... 本文分析了三个产生强对流天气冷涡过程的卫星云图.冷涡云系的结构可归纳为单纯的冷涡结构和具有锢囚气旋结构两类.利用诊断分析对冷涡云系中各个组成部分,即涡旋云区、不稳定云区、正涡度平流云区、冷涡云区及暖锋云区与有关物理量的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云系 诊断分析 对流天气 卫星云图 气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暴雨天气下复合悬式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琴 陈旭烨 +2 位作者 闻君 荣文奇 魏亚楠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70-2981,共12页
在强暴雨天气下,输电线路复合悬式绝缘子串易因瞬时降雨强度骤升、雨柱桥接伞裙间隙而导致爬电距离利用率降低,引发输电线路雨闪事故。为研究强暴雨天气下复合悬式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该文以五种不同伞裙结构的复合绝缘子为试品,进行... 在强暴雨天气下,输电线路复合悬式绝缘子串易因瞬时降雨强度骤升、雨柱桥接伞裙间隙而导致爬电距离利用率降低,引发输电线路雨闪事故。为研究强暴雨天气下复合悬式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该文以五种不同伞裙结构的复合绝缘子为试品,进行强降雨条件下的人工淋雨交流闪络试验。结果表明:单位绝缘高度淋雨闪络电压与降雨强度、雨水电导率分别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两种影响因素单独作用下的电压梯度降幅分别可达41.9%、43.8%;伞裙直径、伞间距较大的复合绝缘子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受雨水电导率的影响与其余不同伞形参数的绝缘子基本一致;雨闪电压梯度受复合绝缘子大伞伞裙边沿雨柱最大长度以及雨柱在大伞间空气间隙的平均长度占比的影响;伞间距和伞裙直径较大的复合绝缘子大伞伞裙遮挡作用明显,雨柱难以桥接伞裙间隙,爬距利用率较高,可有效地提升绝缘子耐压水平;临界泄漏电流平均值随降雨强度和雨水电导率的增大而增大。该文可为强暴雨频发地区输电线路绝缘子的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交流闪络 复合悬式绝缘子 伞形结构 绝缘子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中探空数据质量对预报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黄梅艳 韦丽英 邓汝伊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45-147,共3页
采用百色探空站2015—2017年探空资料,从中筛选出10份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异常跳变的记录,统计了异常记录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要素和降水特征,并结合雷达、红外云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跳变现象多数出现在大气潮湿、近饱和的状态下,具有... 采用百色探空站2015—2017年探空资料,从中筛选出10份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异常跳变的记录,统计了异常记录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要素和降水特征,并结合雷达、红外云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跳变现象多数出现在大气潮湿、近饱和的状态下,具有充足的不稳定能量储备,有利于发生对流天气;且多数跳变发生在0、-10、-20℃等特征层附近,与降水物发生相态变化密切相关;跳变现象与对流系统或对流单体密不可分,多发生在系统或单体本体或附近区域,跳变剧烈程度取决于对流系统的发展程度。此外,探空气球相对于对流系统或单体的位置和走向也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探空记录 异常跳变 人为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万象航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梅 文小航 +1 位作者 白爱娟 宋敏红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7-520,共14页
2020年3月23日08:00(北京时,下同)至26日08:00在云南昆明至老挝万象国际航线途经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以冰雹、雷暴大风为主并伴随有局地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本文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2(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 2020年3月23日08:00(北京时,下同)至26日08:00在云南昆明至老挝万象国际航线途经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以冰雹、雷暴大风为主并伴随有局地短时强降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本文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2(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资料,模拟了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利用中国气象局逐小时气象站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此外,对WRF模式输出的多种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以期为云南昆明-老挝万象航线的航空气象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气温、可降水量等要素,但在白天期间近地面风场的模拟值偏大。(2)模拟输出的物理量场可以指示强雷暴天气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的时空预报预警作用,可根据其判断强对流天气对飞行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3)此次强对流主要是受南支槽东移影响,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空气上,形成不稳定结构,被地面辐合线触发而引起。航线途经地区的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不稳定能量大,水汽条件充沛,9 km高度以下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交替出现,容易对航班造成颠簸。加之0℃层位于3 km左右的高度,航班在飞行时容易造成机身覆冰或遭遇冰雹天气,给飞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万象航线 WRF模式 对流天气 CAPE 航空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下航路多目标改航规划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洲升 田齐齐 唐卫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8-1657,共10页
为了提高航空器在受到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中航路的通行效能,优化强对流天气影响下的航空器的改航路径,提出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I,NSGA-III)的多目标改航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构建飞... 为了提高航空器在受到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中航路的通行效能,优化强对流天气影响下的航空器的改航路径,提出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I,NSGA-III)的多目标改航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构建飞行环境模型,根据空域情况划设飞行受限区,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虑航空器实施改航区域中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以航空器运行成本最低、改航角度最小、非直线系数最小、天气影响最小为目标,利用NSGA-III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对某空域航路进行强对流天气下多目标改航的规划,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NSGA-III能够综合考虑所提出的4个目标,计算出多条有效的备选改航路径。在选定2个改航点的条件下,在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考虑运行的经济性、合理性后,共有91条备选航路可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改航规划 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I) 对流天气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PPP数据处理策略优化分析
11
作者 周要宗 王洪 +2 位作者 楼益栋 张书毕 张卫星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3,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处理精度,研究优化强对流天气下同对流层状态强相关的PPP数据处理策略:给出数据处理采样率、对流层模型、天顶湿延迟(ZWD)分段估计时长及水平梯度分段估计时长等优化策略;然后...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处理精度,研究优化强对流天气下同对流层状态强相关的PPP数据处理策略:给出数据处理采样率、对流层模型、天顶湿延迟(ZWD)分段估计时长及水平梯度分段估计时长等优化策略;然后以2021年第9号台风“卢碧”为例分析数据处理策略优化对PPP坐标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处理采样率提高、对流层模型升级、ZWD高频估计、水平梯度高频估计可有效提升高程坐标分量重复性,其中数据处理采样率由300 s提高到30 s,水平梯度分段估计时长由24 h提高到1 h,可将高程坐标重复性由8.5 mm提升到5.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精密单点定位(PPP) 数据处理采样率 对流层模型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岭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12
作者 卜添荟 任喆 +2 位作者 谢雨欣 刘莹莹 诸文韬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数据从环流背景、物理量特征和雷达回波分析等方面对2021年9月8日傍晚至9月9日夜间发生在辽宁铁岭的一次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过程... 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数据从环流背景、物理量特征和雷达回波分析等方面对2021年9月8日傍晚至9月9日夜间发生在辽宁铁岭的一次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过程是在东北冷涡的背景下,由高空急流、中低层切变线以及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共同影响所致,地面辐合线是触发本次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机制。同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合适的0℃层高度等造成了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发生;本次过程的大冰雹落区与SWAN估测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于出现冰雹甚至出现大冰雹有一定预警意义。同时,本次过程的预警信号发布实行精细化发布策略,为开展针对性防范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农业生产 农业防灾 冰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东平强降雪天气设施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13
作者 焦妍妍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21期105-106,共2页
设施农业在保障冬季农产品供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强降雪天气却常常成为其面临的严峻考验。该文以泰安市东平县为例,深入探究了强降雪对设施农业造成的灾害成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措施。这... 设施农业在保障冬季农产品供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强降雪天气却常常成为其面临的严峻考验。该文以泰安市东平县为例,深入探究了强降雪对设施农业造成的灾害成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措施。这些措施以降雪前的预防准备、降雪中的紧急应对以及降雪后的恢复重建为主线,旨在从根本上提升设施农业对抗极端天气的能力,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天气 设施农业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天气对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措施
14
作者 宋彦平 刘春燕 +1 位作者 郑倩 宋芳辉 《江西农业》 2025年第6期124-126,共3页
2024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任丘市连续发生强降雨天气,造成玉米南方锈病在任丘市首次发生。任丘市植保植检站对强降雨后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菌源量、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性、田间管理措施等是影响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和... 2024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任丘市连续发生强降雨天气,造成玉米南方锈病在任丘市首次发生。任丘市植保植检站对强降雨后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菌源量、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性、田间管理措施等是影响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玉米植株感染南方锈病后,在大约1周的时间,病叶率和病株率显著增加,发病叶片多位于中下部,显症病叶冠层分布范围低。结合田间生产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南方锈病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天气 玉米南方锈病 调查统计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4月18—19日福建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15
作者 罗菁 许庆文 童凌青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72-174,共3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4月18—19日出现在福建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浅槽和南支槽东移过境,低层处的切变东移、南压、低层处的风速辐合强度较大及地面辐合线持续维持是...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4月18—19日出现在福建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浅槽和南支槽东移过境,低层处的切变东移、南压、低层处的风速辐合强度较大及地面辐合线持续维持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此次降水天气过程的比湿数值不大,说明绝对水汽含量不高,降水强度不大。天气实况中仍有部分站点观测到暴雨天气,可选择850 hPa低空处比湿数值14 g/kg作为福建省暴雨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场配置为向上输送水汽和能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19日夜间层结的较不稳定是导致降水强度偏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洲里2024年6月6日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16
作者 王路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311-313,共3页
利用多源资料,综合分析2024年6月6日满洲里市一次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槽、低层贝加尔湖冷涡、高低空急流以及低层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2)动力条件、水汽条件、不稳定... 利用多源资料,综合分析2024年6月6日满洲里市一次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槽、低层贝加尔湖冷涡、高低空急流以及低层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2)动力条件、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3)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强对流性质。(4)反射率因子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有组织的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征及对农作物影响分析
17
作者 周可 番聪聪 +2 位作者 杨诗妤 毛敏谕 何舒璇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通过分析和探讨芒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及对农作物影响,此次强对流天气受700 hPa滇缅高压与副高间辐合切变和东风波叠加影响,发生于弱的垂直风切变和环境风场背景下;大气热力不稳定特征显著,能量条件好,有利于... 通过分析和探讨芒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及对农作物影响,此次强对流天气受700 hPa滇缅高压与副高间辐合切变和东风波叠加影响,发生于弱的垂直风切变和环境风场背景下;大气热力不稳定特征显著,能量条件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雷达回波显示影响芒市的对流云团在初生阶段就呈现出典型的脉冲风暴特征,此次强降水过程给芒市的农作物生长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脉冲风暴 弱垂直风切变 雷达回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引发洪涝灾害的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
18
作者 那仁图雅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14-116,共3页
2022年8月12—14日,阿拉善盟出现一次典型的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雨强大、降水范围集中的特点。通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风云2-G卫星云图及ERA-5资料对阿拉善盟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 2022年8月12—14日,阿拉善盟出现一次典型的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雨强大、降水范围集中的特点。通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风云2-G卫星云图及ERA-5资料对阿拉善盟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层高湿、整层高湿的环境场特点有利于降低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从而降低暖区强降水对触发机制的要求;高湿环境可减小雨滴蒸发率,增大暖云层厚度,从而提高本地降水效率;次天气及以下尺度的系统为常见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强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低层多层辐合的叠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中尺度 暖区降水 垂直风切变 降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晨 周方圆 +3 位作者 王静峰 韩承永 胡培芳 王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文章基于1984—2009年安徽省75个县(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出现次数和灾情情况等资料,以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倒塌房屋、损伤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电力倒杆、直接经济损伤、农业经济损失等9个灾情要素,通过线性组合法构建了... 文章基于1984—2009年安徽省75个县(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出现次数和灾情情况等资料,以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倒塌房屋、损伤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电力倒杆、直接经济损伤、农业经济损失等9个灾情要素,通过线性组合法构建了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综合灾损指数,并依据灾损指数确定了强对流灾害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结果表明:1984—2009年安徽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年出现次数和年灾损指数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较重、严重、特重等级灾害表现出增长趋势;安徽省强对流天气灾害频发的月份是6—7月,夏季是灾害最频发的季节;皖北地区的灵璧县、砀山县、萧县是强对流天气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该研究可为安徽省的强对流天气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灾损指数 灾害等级 时空分布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天气对养牛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
作者 陈彦丽 崔大江 +6 位作者 陈滋雨 王少华 田光 商靓 孙月川 王小月 刘志勇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强降雨天气具有一定的极端性,致灾风险较高,为增强养牛场安全生产意识,避免产生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强降雨天气对养牛场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系统性地应对措施,指导养牛场实施应用。
关键词 降雨天气 养牛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