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CrNi3MoVR的包辛格效应与随动强化模型研究
1
作者 张朝 王学生 +1 位作者 徐辉 陈琴珠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国产超高压容器材料35CrNi3MoVR的包辛格效应和拉伸-压缩弹塑性力学性能,将实际材料模型用于该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的描述,进行单轴拉伸-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最大拉伸应变量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根据Parker提出的修正随动强化模... 为了研究国产超高压容器材料35CrNi3MoVR的包辛格效应和拉伸-压缩弹塑性力学性能,将实际材料模型用于该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的描述,进行单轴拉伸-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最大拉伸应变量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根据Parker提出的修正随动强化模型,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其实际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编制了用于Abaqus的Umat函数,并进行单网格有限元计算,通过有限元法计算结果与单轴拉伸-压缩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准确性。给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材料模型简化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为超高压容器自增强残余应力计算和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容器 包辛格效应 自增强 弹塑性 随动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三维多点辊柔性辊弯成形有限元仿真及不同强化模型对成形的影响
2
作者 阎昱 杨佳涵 +1 位作者 刘皓宸 王海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8,共11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同一套轧辊生产不同尺寸圆管的新型多点辊柔性辊弯成形工艺,进行了该工艺的有限元仿真。由于有限元建模过程需要对大量轧辊进行装配,并进行相关属性设置,工作繁琐且容易出错,因此基于Python语言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 提出了一种采用同一套轧辊生产不同尺寸圆管的新型多点辊柔性辊弯成形工艺,进行了该工艺的有限元仿真。由于有限元建模过程需要对大量轧辊进行装配,并进行相关属性设置,工作繁琐且容易出错,因此基于Python语言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中对该成形工艺进行了前处理二次开发。实现了不同成形尺寸圆管的轧辊绘制、材料性能、边界条件、作业等属性自动有限元建模,极大地提高了有限元仿真建模效率以及正确率。针对圆管成形工艺中材料发生反复加载、卸载、再加载过程,基于所开发的前处理插件,调整并生成不同的成形工艺参数的圆管模型,分析了等向强化模型和随动强化模型对圆管多点辊柔性辊弯成形仿真的影响,发现采用随动强化模型的圆管多点辊柔性辊弯成形仿真结果与目标成形形状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成形 多点辊 ABAQUS 二次开发 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强化模型在拉伸筋阻力计算中的比较
3
作者 曹颖 胡平 李大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36-939,共4页
将等向强化模型与运动强化模型分别引入逐级更新 Lagrange有限元列式 ,采用八节点平面应变单元 ,对拉伸筋阻力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将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讨论。运动强化模型更好地反映了板料在拉伸筋处的弯曲反弯过程 ,可以... 将等向强化模型与运动强化模型分别引入逐级更新 Lagrange有限元列式 ,采用八节点平面应变单元 ,对拉伸筋阻力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将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讨论。运动强化模型更好地反映了板料在拉伸筋处的弯曲反弯过程 ,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拉伸筋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向强化模型 运动强化模型 拉伸筋 阻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盘状析出相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模型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刚 丁向东 +1 位作者 孙军 陈康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7-347,共11页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强化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具有盘状析出相的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变化及其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 ,得到了合金成分、时效参数与组织参数、屈服强度间的解析关系式 ,进而从微观与宏观相...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强化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具有盘状析出相的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变化及其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 ,得到了合金成分、时效参数与组织参数、屈服强度间的解析关系式 ,进而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建立起了具有盘状析出相铝合金的时效工艺—屈服强度量化模型 ,并将该模型应用于Al Cu二元系列合金的时效性能预测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同时 ,由数据的归纳和组合得出了Al Cu二元系列合金中盘状析出相临界形核能垒的简易求解式 f(ΔG ,x0 /xe) =常数 ,有助于该模型的普遍适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盘状析出相 时效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及强化模型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小娜 韩利战 顾剑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54-2768,共15页
研究铝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并建立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定量预测模型具有重要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综合近年来关于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演变和析出强化的模型及模拟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模拟铝... 研究铝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并建立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定量预测模型具有重要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综合近年来关于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演变和析出强化的模型及模拟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模拟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演变与析出强化的不同方法;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微观组织的演变模型,包括形核、长大与粗化阶段,重点总结预测微观组织演变的计算方法;铝合金的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形貌析出相的强化模型;各种模型的应用和它们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出热力学 析出动力学 强化模型 析出相 切过机制 绕过机制 临界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强化模型对回弹计算模拟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罗云 蒋文春 +1 位作者 杨滨 王炳英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1-555,共5页
回弹是冲压不可避免的一种物理现象,不仅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而且影响结构的可靠性。准确计算模拟回弹,是降低和控制回弹的前提。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经受反向加载作用,表现出与单调加载时迥然不同的力学性能,因此材料强化模型的选择是影... 回弹是冲压不可避免的一种物理现象,不仅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而且影响结构的可靠性。准确计算模拟回弹,是降低和控制回弹的前提。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经受反向加载作用,表现出与单调加载时迥然不同的力学性能,因此材料强化模型的选择是影响回弹计算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有限元法,对汽车车身覆盖件翻边结构冲压回弹进行计算模拟,讨论各向同性强化、随动强化和混合强化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向同性强化由于没有考虑包兴格效应,导致回弹计算结果偏大;随动强化没有考虑材料快速应力应变强化作用,反向软化程度偏高,导致回弹计算结果偏小;混合强化模型既包括了包兴格效应,又考虑了材料的瞬态特性,其反映的应力应变关系与真实材料最为接近,计算的弯曲应力较为精确,回弹预测结果与试验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 强化模型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9铝合金应力时效强度演变规律及其强化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湛利华 张姣 贾树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35-2241,共7页
在时效温度为175℃,时效时间为18 h时,开展不同应力水平(120~200 MPa)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时效与蠕变时效对比实验。建立应力松弛时效与蠕变时效强化模型,对强化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屈服强度不仅受应力强化作用面... 在时效温度为175℃,时效时间为18 h时,开展不同应力水平(120~200 MPa)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时效与蠕变时效对比实验。建立应力松弛时效与蠕变时效强化模型,对强化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屈服强度不仅受应力强化作用面积的影响,而且在时效初期阶段高应力作用对合金的屈服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在相同应力强化作用面积条件下,分别由应力松弛时效强化模型与蠕变时效强化模型计算的屈服强度增量差值与应力强化作用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蠕变时效来预测应力松弛时效过程中合金强度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松弛时效 蠕变时效 力学性能 强化模型 2219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boche强化模型的使用条件及适用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晶 吕亚洲 +2 位作者 项辉宇 刘志阳 李晓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0,共6页
基于结合Chaboche模型的ISO-KIN强化模型和Mises屈服准则,推导复杂加载模式下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模型,提出以出现反向加载来判定模拟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结合Chaboche模型的ISO-KIN强化模型的充分条件的应用原则。采用径向返回算法计算... 基于结合Chaboche模型的ISO-KIN强化模型和Mises屈服准则,推导复杂加载模式下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模型,提出以出现反向加载来判定模拟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结合Chaboche模型的ISO-KIN强化模型的充分条件的应用原则。采用径向返回算法计算应力应变增量,实现其在有限元程序ABAQUS上进行板料塑性成形模拟的应用。以单凸型蒙皮和复杂S型蒙皮拉形工艺为例,计算不同材料强化模型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出现反向加载的复杂受力情况,相比于线性随动强化模型和各向同性强化模型,结合Chaboche模型的ISO-KIN强化模型对回弹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弯成形工艺 材料强化模型 回弹 ABAQUS 用户子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律个体的一种遗传强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军 曹先彬 +1 位作者 冯雷 王煦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57-661,共5页
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是模拟实际生物进化机制的计算模型.本文利用进化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种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该模型强调多层次学习,实现了先天的遗传学习进化和后天的个体神经系统学习进化的有机结合... 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是模拟实际生物进化机制的计算模型.本文利用进化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种自律个体的遗传强化模型.该模型强调多层次学习,实现了先天的遗传学习进化和后天的个体神经系统学习进化的有机结合.本文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模拟机器人的生存控制,观察它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及进化能力,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个体 强化学习 人工智能 遗传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强化模型及其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亚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28-5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组合形式的强化模型,编制了用于平面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等参元分析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组合强化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很方便。文中还推荐了一种关于迭代过程中的卸载问题的处理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迭... 提出了一种组合形式的强化模型,编制了用于平面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等参元分析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组合强化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很方便。文中还推荐了一种关于迭代过程中的卸载问题的处理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迭代收敛性,从而对于一般的等向强化有限程序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组合强化模型 有限元法 平面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与工程车辆翻新轮胎复合强化模型及增强机理
11
作者 王强 齐晓杰 +1 位作者 王云龙 王国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2,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工程车辆翻新轮胎质量,以碳纤维作为增强体,工程翻新轮胎胎面作为基本体,通过设计复合材料的配方、黏合体系和混炼工艺,分析了经改性处理的碳纤维对胎面橡胶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了碳纤维与胎面橡胶复合强化混合物理模... 为了有效提高工程车辆翻新轮胎质量,以碳纤维作为增强体,工程翻新轮胎胎面作为基本体,通过设计复合材料的配方、黏合体系和混炼工艺,分析了经改性处理的碳纤维对胎面橡胶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了碳纤维与胎面橡胶复合强化混合物理模型和分散物理模型。分析了碳纤维与胎面橡胶黏结状态及黏结机理。为获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增强工程翻新轮胎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碳纤维 工程车辆翻新轮胎 复合强化模型 黏合状态 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泡溃灭与Al_(2)O_(3)颗粒联合作用下的材料强化模型及实验验证
12
作者 刘磊 张磊 +2 位作者 李龙海 于萍 郭华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5,共8页
采用空化泡与Al_(2)O_(3)纳米颗粒耦合的方法对镁合金进行强化处理,通过空泡溃灭产生的能量将Al_(2)O_(3)纳米颗粒打入样品从而实现强化,建立强化作用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显微硬度仪、SEM、XRD、XPS对强化后的样品硬度、表面形貌... 采用空化泡与Al_(2)O_(3)纳米颗粒耦合的方法对镁合金进行强化处理,通过空泡溃灭产生的能量将Al_(2)O_(3)纳米颗粒打入样品从而实现强化,建立强化作用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显微硬度仪、SEM、XRD、XPS对强化后的样品硬度、表面形貌、物相、元素含量与化学态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联合作用5 min后,样品表面出现纳米级颗粒,且Al_(2)O_(3)含量明显增多,表明Al_(2)O_(3)颗粒渗入表面,同时样品硬度提高了29.1 HV。联合作用的强化机制为空泡溃灭的能量并不直接作用于镁合金表面,而是传递给Al_(2)O_(3)颗粒,继而由Al_(2)O_(3)颗粒冲击样品表面,因此凹坑与其相邻区域更加连贯平滑,同时Al_(2)O_(3)颗粒渗入镁合金后也增强了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溃灭 纳米颗粒 耦合 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的组合强化模型在弹塑性有限元中的应用
13
作者 沈海军 邢文珍 吕国志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对LY12CZ铝合金材料的组合强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的组合强化模型 ,编制了应用试验组合强化模型的弹塑性有限元程序 ,并对冷胀孔边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本文的试验组合强化模型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对计... 对LY12CZ铝合金材料的组合强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的组合强化模型 ,编制了应用试验组合强化模型的弹塑性有限元程序 ,并对冷胀孔边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本文的试验组合强化模型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对计算工程中的弹塑性问题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强化模型 弹塑性有限元 残余应力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晶粒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强化模型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展鑫 王国伟 +5 位作者 谭黎明 何武强 吴凯西 何英杰 刘锋 黄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高温组织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化预测模型通过叠加固溶强化(σss)、晶粒尺寸强化(σg)、位错强化(σd)与氧化物纳米粒子强化(σp)之和的平方根,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十分接近。合金组织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150℃热处理初期,晶粒长大迅速且合金硬度迅速降低;而当热处理时间延长到8 h之后,晶粒尺寸虽有变化但其长大速率明显放缓,且合金硬度在热处理8 h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分布 晶粒 氧化物弥散强化 强化模型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薄板循环塑性强化模型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炳毅 孟宝 万敏 《精密成形工程》 2019年第3期28-41,共14页
金属薄板塑性成形及回弹预测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强化模型能否对材料变形行为准确描述。梳理了各向同性强化模型、随动强化模型、旋转强化模型、畸变强化模型以及各类微观强化模型,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 金属薄板塑性成形及回弹预测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强化模型能否对材料变形行为准确描述。梳理了各向同性强化模型、随动强化模型、旋转强化模型、畸变强化模型以及各类微观强化模型,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并讨论了标定强化模型中材料参数的各类循环加载实验方法。针对强化模型参数识别的问题,总结了常用的参数标定方法,分析了影响识别精度的因素。最后,介绍了不同强化模型在回弹预测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强化模型 循环加载实验 参数识别 回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确定性环境模型的离线强化学习方法
16
作者 汤瑞航 黄初华 秦进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2-1355,共4页
现有的基于模型的离线强化学习方法中,大多着力于研究不同形式的保守主义应用,而忽略了对该类方法至关重要的部分——环境模型的研究。为了补充对环境模型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离线强化学习算法(deterministic model-b... 现有的基于模型的离线强化学习方法中,大多着力于研究不同形式的保守主义应用,而忽略了对该类方法至关重要的部分——环境模型的研究。为了补充对环境模型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离线强化学习算法(deterministic model-based off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DMO)。首先,DMO针对离线数据与在线模型算法中数据特性的不一致,提出了一种适合离线RL问题的确定性建模环境的方法。其次,DMO使用转移中状态动作对在分布内的程度来衡量整个转移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基于不确定性衡量的奖励调整和模拟轨迹截断控制方法。DMO在D4RL的十二个机器人控制任务中进行了评估。最终在所有的测试任务中,DMO在以TD3+BC、BEAR、COMBO等算法为基线的比较中实现了8.2%~38%的平均得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线强化学习 基于模型强化学习 不确定性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价值梯度模型强化学习的工业过程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博 潘福成 +1 位作者 周晓锋 李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4-2440,共7页
为了实现对高延时、非线性和强耦合的复杂工业过程稳定准确的连续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价值梯度模型强化学习的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加入了状态价值函数的二阶梯度信息,具备更精确的函数逼近能力和更高的鲁棒性,学... 为了实现对高延时、非线性和强耦合的复杂工业过程稳定准确的连续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价值梯度模型强化学习的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加入了状态价值函数的二阶梯度信息,具备更精确的函数逼近能力和更高的鲁棒性,学习迭代效率更高;其次,通过采用新的状态采样策略,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模型进行策略学习。最后,通过在OpenAI的Gym公共实验环境和两个工业场景的仿真环境的实验表明:基于二阶价值梯度模型对比传统的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环境模型预测误差显著降低;基于二阶价值梯度模型的强化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优于现有的基于模型的策略优化方法,具备更好的控制性能,并减小了控制过程中的振荡现象。可见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升训练效率,同时提高工业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过程控制 模型强化学习 二阶价值梯度 状态价值函数 状态采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7075高强铝合金本构模型研究
18
作者 常召群 彭平泽 +3 位作者 邢国华 李锦源 韩萌 刘伯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为了描述7075高强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高强铝合金单调拉伸试件及5个循环加载试件,基于Ramberg-Osgood模型分别对单调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及循环加载骨架曲线进行数值拟合,对比分析了铝合金的受拉力学性能与滞回力学性能,标定... 为了描述7075高强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高强铝合金单调拉伸试件及5个循环加载试件,基于Ramberg-Osgood模型分别对单调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及循环加载骨架曲线进行数值拟合,对比分析了铝合金的受拉力学性能与滞回力学性能,标定了高强铝合金的混合强化参数,建立了铝合金的混合强化滞回本构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强铝合金的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7075高强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Ramberg-Osgood模型对高强铝合金单调力学性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基于混合强化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混合强化模型及标定参数值可用于铝合金加固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高强铝合金 循环荷载 混合强化模型 本构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线性强化抗力模型梁构件动力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少波 韩晓丹 +2 位作者 牛艳伟 韩云山 马林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6-893,共8页
目前梁构件抗爆设计动力系数计算常采用理想弹塑性抗力模型,制约着塑性强化抗力构件的精细化抗爆设计。为解决线性强化抗力类型梁构件的爆炸作用动力系数计算问题,由抗力强化系数和阻尼比数值大小关系,分三种情况推导了柔性和刚性两类... 目前梁构件抗爆设计动力系数计算常采用理想弹塑性抗力模型,制约着塑性强化抗力构件的精细化抗爆设计。为解决线性强化抗力类型梁构件的爆炸作用动力系数计算问题,由抗力强化系数和阻尼比数值大小关系,分三种情况推导了柔性和刚性两类构件关于延性比的动力系数解析解。有限元分析及规范对比算例表明,本文推导理论公式精度较高,与抗爆设计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趋势相似;延性比为1时,抗力强化系数与动力系数无关;延性比大于1且抗力强化系数小于0.01时,可忽略抗力强化系数的影响;延性比大于2时,需考虑阻尼参数后完成抗爆设计分析;延性比大于3时且抗力强化系数大于0.1时,线性强化抗力模型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强化抗力模型 爆炸荷载 动力系数 延性比 梁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幂强化本构模型的轴对称圆巷弹塑性解 被引量:13
20
作者 侯公羽 李晶晶 +3 位作者 杨悦 王亚潇 梁永辉 李庆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轴对称圆巷的弹塑性求解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屈服准则。已经有诸多学者选择Mohr-Coulomb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和Hoek-Brown准则等,进行了相应的求解。为了探讨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准则和求解,在考虑岩石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的条件下... 轴对称圆巷的弹塑性求解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屈服准则。已经有诸多学者选择Mohr-Coulomb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和Hoek-Brown准则等,进行了相应的求解。为了探讨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准则和求解,在考虑岩石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的条件下,建立了轴对称圆巷的幂强化本构模型和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幂强化-理想塑性模型,并进行了弹塑性求解。以工程实例为计算条件,将幂强化-理想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基于Mohr-Coulomb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的理想塑性模型和幂强化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幂强化参数对围岩弹塑性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应变强化效应对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对于应变强化效应较强的岩石材料,采用幂强化模型分析更接近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弹塑性解 围岩应变强化 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