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型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
作者 赵敏 李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0,共3页
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罕见的非特指型DLBCL,组织形态学常为窦性或者弥漫生长。该文报道1例,其左侧腋窝淋巴结具有大量多形性的中心母细胞样伴间变特征的细胞和HRS样细胞呈结节状或滤泡... 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罕见的非特指型DLBCL,组织形态学常为窦性或者弥漫生长。该文报道1例,其左侧腋窝淋巴结具有大量多形性的中心母细胞样伴间变特征的细胞和HRS样细胞呈结节状或滤泡生发中心样生长,符合DLBCL,非特殊类型,间变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结节 间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鉴别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亚型
2
作者 曾延玮 曹鑫 +2 位作者 吕锟 徐智坚 耿道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的潜力,旨在减少对侵入性检查的依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诊断为DL...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的潜力,旨在减少对侵入性检查的依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并进一步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估肿瘤的影像特征,包括数量、位置、是否累及脑膜或室管膜、最大和最小径、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率、有无囊变或坏死、边缘是否规则、蝶翼征、握拳征、尖角征、脐凹征、瘤周水肿的程度和占位效应。结果:本研究包括70例non‑GCB型患者的84个肿瘤和38例GCB型患者的67个肿瘤。发现non‑GCB型患者年龄比GCB型更大(P=0.024)。此外,non‑GCB型肿瘤单发更多见(P=0.001),并且有更长的最大径(P<0.001)和最小径(P=0.001)、更高的囊变和坏死发生率(P=0.023)、更不规则的边缘(P=0.025)、更多见的握拳征(P=0.046)、更多累及脑膜(P=0.033),且表现出更明显的占位效应(P=0.045)。结论:多参数MRI特征在DLBCL的GCB和non‑GCB亚型间存在差异,这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生发中心b细胞 生发中心b细胞 磁共振成像 侵入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口腔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特点分析
3
作者 黄润语 张春叶 +3 位作者 张颖 赵峥岩 杨扬 吴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为首发部位、确诊为PTCL-NOS的患者的病史和病理资料,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共5个数据库,结合2014年1月至2024年9月国际上相关病例报道,对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共20例口腔PTCL-NOS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55.0%),女性9例(45.0%);患者首诊年龄25~77岁,平均(52.53±12.94)岁;好发部位为舌部(25.0%)、腭部(25.0%)及颊部(20.0%);19例(95.0%)不伴B症状。纳入病例免疫表型阳性表达情况为CD3(19/19)、CD4(11/13)、CD8(7/12)、CD2(5/6)、CD7(5/5)、TIA-1(6/7)、GB(9/13)、perforin(4/6),EBER均阴性表达(8/8)。85%的病例Ki-67增殖指数≥60%。结论·口腔PTCL-NOS极为罕见,临床进展极具侵袭性,口腔表现为深而大的黏膜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可扪及结节。病理特征具有异质性,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分型。口腔科医师需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错过此类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特征 外周T细胞淋巴 特指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韦素华 张梅 +5 位作者 王梦昌 刘心 任娟 刘海波 康娅 刘华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比较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在病理科经... 目的比较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在病理科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DLBCL患者168例,按照Hams分型标准,分为GCB和non-GCB两类,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类;整理追踪其中45例non-GCB和25例GCB患者,分析其发病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指数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关系。结果临床特点为:168例DLBCL患者中non-GCB型126例、GCB型42例,non-GCB型与GCB型在发病年龄和男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5、0.157);组织学分类为non-GCB型中60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66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25例;GCB型中15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27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15例;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占35.7%,而non-GCB型原发于胃肠道占19.8%,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P=0.036);预后分析显示non-GCB型和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5、0.414、0.863)。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26)。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比GCB型更常见,nonGCB型与GCB型发病年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在non-GCB型和GCB型中无明显差异,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提示non-GCB型DLBCL预后较差,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应以二线方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生发中心 生发中心 国际预后指数评分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核沟的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李娟 涂媛 +1 位作者 杨红 张尚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伴核沟的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pecified,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核沟的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原位杂交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伴核沟的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pecified,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核沟的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原位杂交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7岁。发现右腹股沟下方无痛性包块1个月余。肿瘤大小4.0 cm×3.0 cm×2.0 cm,手术切除包块。镜检:肿瘤细胞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排列,间质为少许粗细不均的纤维组织;主要由形态一致的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胞质中等量,嗜酸性,浅染,部分瘤细胞胞质空亮;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具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50%的肿瘤细胞胞核可见核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45、CD20、CD19、CD79a和BCL-6,ALK可疑阳性,CD10、CD99、CD3ε、TdT、BCL-2、MUM1、EMA、MPO、HCG、α-inhibin、PLAP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45%。EBER原位杂交阴性。IgH基因重排约在90 bp处可见一较强重排条带。结论伴核沟的非特指性DLBCL非常罕见,确诊需要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特指 核沟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非生发中心亚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Hattab E M Martin S E +1 位作者 Al-Khatib S M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免疫功能缺陷 生发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 霍奇金淋巴 结外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指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光亮 吴方恬 曹军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8-267,共10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于静息记忆性或幼稚B淋巴细胞中。随着免疫系统的衰老,EBV感染者发生EBV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非特指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 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于静息记忆性或幼稚B淋巴细胞中。随着免疫系统的衰老,EBV感染者发生EBV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非特指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 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EBV^(+)DLBCL-NOS)是指发生在无已知免疫缺陷疾病或淋巴瘤病史,且肿瘤细胞核表达EBV编码RNA(EBV encoded RNA,EBER)的大B细胞淋巴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EBV^(+)DLBCL-NOS主要流行于亚洲及拉丁美洲,多数患者年龄超过50岁。临床上,与EBV阴性DLBCL(EBV negative DLBCL,EBV-DLBCL)患者相比,EBV^(+)DLBCL-NOS患者的临床病程更具侵袭性,初诊患者的临床分期多为晚期,且结外受累率可超过80%。老年患者通常较年轻患者的预后更差。尽管包括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EBV-DLBCL患者的预后,EBV^(+)DLBCLNOS的最佳一线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由于EBV^(+)DLBCL-NOS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并存在地区分布的差异,也缺乏多中心、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因此临床医师对该特殊亚型淋巴瘤的认知仍比较有限。随着二代测序等新技术的开展,发现EBV^(+)DLBCL-NOS的肿瘤细胞存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以及免疫过程如干扰素应答、抗原递呈系统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异常等。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促进了对相关治疗靶点的识别,有助于新治疗策略的探索。未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均有望改善EBV^(+)DLBCL-NOS患者的预后,但仍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霍奇金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洁 王涛 +2 位作者 马东来 方凯 晋红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Bcl-6(+),Ki-67 70%(+),MUM-1(+),Pax-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Bcl-6(+),Ki-67 70%(+),MUM-1(+),Pax-5(+),CD1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行局部肿瘤切除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原发性皮肤弥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指数在外周 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守东 肖建波 +5 位作者 吕立丽 王轶楠 李红民 赵郁 刘卫东 岳海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其预后的差异。结果预后不良因素等级与首程化疗的疗效有关(χ2=8.154,P=0.043),4组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差异显著(P=0.0498)。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36+、16.61、13.16、11.98个月。4组的1年总生存(OS)分别为85.66%、68.44%、44.62%、33.25%;2年OS分别为53.75%、39.11%、29.75%、16.62%。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IT评分(P=0.043)可以作为PTCL-U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IT中单一指标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PI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CL-U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指数 外周T细胞淋巴-特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C6-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亚型)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欣娜 兰建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1-882,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因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腋窝疼痛,初始未予重视,症状一直未好转,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右半身麻木,于当地医院行颈胸段MRI示脊髓异常信号影(图1),后至上海华山医院行全身PET检查提示:椎管内占位,考虑脊髓内原发恶性病变... 患者男性,53岁,因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腋窝疼痛,初始未予重视,症状一直未好转,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右半身麻木,于当地医院行颈胸段MRI示脊髓异常信号影(图1),后至上海华山医院行全身PET检查提示:椎管内占位,考虑脊髓内原发恶性病变。患者症状逐渐加重,术前1天出现左臀部及左下肢麻木,于2018年7月1日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脊髓内背侧,大小1 cm×1 cm,质较软,边界欠清,取少量肿瘤(直径约0.5 cm)送快速病理检查,提示为恶性肿瘤,之后行肿瘤完整切除术,血清学及生化指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生发中心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华非常规输注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秋红 杨鹏鹏 +3 位作者 李敏 英文博 钟慧 乔爱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9期2347-2347,共1页
美罗华又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常用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体外实验证明,此药可提高耐药的人体淋巴细胞对某些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为减少输液反应,每次输注时间一般为3h... 美罗华又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常用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体外实验证明,此药可提高耐药的人体淋巴细胞对某些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为减少输液反应,每次输注时间一般为3h~4h。最近Tuthill等报道快速输注利妥昔单抗是安全的。为提高此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我科采用了安全的非常规的快速输注方法,未发生不良反应。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快速输注 常规 美罗华 b细胞霍奇金淋巴 治疗 嵌合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12
作者 梁芳 杨婷婷 周永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患者男,60岁。因右下肢小腿肿块疼痛2个月,于2019年2月18日至我院中医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小腿出现肿块,肤色暗红,扪及肤温升高,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且肿块逐步增大,伴疼痛,患者无发热、盗汗、关节疼痛及体重减轻等。结... 患者男,60岁。因右下肢小腿肿块疼痛2个月,于2019年2月18日至我院中医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小腿出现肿块,肤色暗红,扪及肤温升高,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且肿块逐步增大,伴疼痛,患者无发热、盗汗、关节疼痛及体重减轻等。结合我院下肢血管超声,于我院急诊继续予静脉滴注可乐必妥及头孢呋辛抗感染后无效,且患者下肢原肿块出现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CVAD/MA和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凌 宋腾 +6 位作者 张亚瑞 常智 宋拯 周世勇 钱正子 张会来 王华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6-492,共7页
目的:比较Hyper-CVAD/MA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4年6月至... 目的:比较Hyper-CVAD/MA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初诊PTCL-NOS患者,根据一线治疗分成Hyper-CVAD/MA方案组(21例)和CHOP/CHOP样方案组(5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yper-CVAD/MA组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42.9%,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0个月,3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6.9%;CHOP/CHOP样组中CR为28.1%,ORR为59.6%,中位PFS为13个月,3年OS为49.6%。Hyper-CVAD/MA组总有效率和中位PFS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57.1%vs.77.2%)和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2.8%,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1.9%和14.0%,Hyper-CVAD/MA组骨髓抑制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PTCL-NOS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高但可控,建议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特指 Hyper-CVAD/MA方案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瑜 陶石 +4 位作者 胡敏 徐璐 王娇 符才波 周威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5)与死亡组(n=37)。比较两组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ROC曲线获取各因素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TCL-N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说明此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0.06时,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在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可提供显著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PIT≥2.4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受累个数≥2、PLR≥180.27、NLR≥4.05及LMR<2.81是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识别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临床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标志物 外周T细胞淋巴 特指 预后 预测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雅妮 王华庆 +3 位作者 邱立华 钱正子 张会来 付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型或非腿型)、病变范围、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症状、复发情况、转移部位、治疗方法、生存期等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平均人口数中腿型PCLBCL的发病率为4.8/1 000万。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2~55岁,中位年龄29岁。临床表现多为大小不一的结节或肿块。首发部位:腿型3例,非腿型(头颈部)1例。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者3例,弥漫性病变者1例。随访显示1例出现淋巴结受累。采用手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化疗主要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0.5个月。男、女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219.5个月,腿型、非腿型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2、3个月。局限性、弥漫性病变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58、14个月,复发(是、否)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0.5、214个月。结论:腿型PCLB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可能与性别、首发部位、病变范围、有无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 发病率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间型单核细胞增多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泉泉 王会平 +2 位作者 顾康生 翟志敏 李延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2例DLBCL患者(包括32例初诊、29例缓解以及21例复发)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并分析其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2例DLBCL患者(包括32例初诊、29例缓解以及21例复发)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并分析其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LBCL初诊组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总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5.888,P<0.01)。DLBCL复发组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初诊组(t=2.106,P=0.04)和缓解组(t=6.882,P<0.01),并且初诊组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比例高于缓解组(t=3.969,P<0.01)。随着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的升高,DLBCL患者的中间型单核细胞亚型百分比增多(r=0.37)。当截点值为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10.91%时,整体样本作为早期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60%和91.00%。结论:DLBCL患者疾病进展与中间型单核细胞增多相关,可作为DLBCL潜在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中间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 疾病进展 诊断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C-IGH易位是免疫母细胞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致病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Heike H Annette M S +2 位作者 Matthias V 许文静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8-788,共1页
免疫母细胞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IB-DLBCL)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较差具有侵袭性的DLBCL;而接受R-CHOP化疗的DLBCL若存在MYC基因重排提示生存期更短。作者采用免疫组化、FISH法对39例IB-DLBCL与68例非IB-DL-BCL的MYC基因状态进行对... 免疫母细胞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IB-DLBCL)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较差具有侵袭性的DLBCL;而接受R-CHOP化疗的DLBCL若存在MYC基因重排提示生存期更短。作者采用免疫组化、FISH法对39例IB-DLBCL与68例非IB-DL-BCL的MYC基因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免疫母细胞 致病特征 细胞 DLbCL MYC基因 易位 CHOP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艳珺 邢依然 郁多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9-614,共6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发病机制未明,治疗效果差,发生率与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因此探究DLBCL的发病机制与发现新的分子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发病机制未明,治疗效果差,发生率与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因此探究DLBCL的发病机制与发现新的分子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 bp的RNA,可在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并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不断被发现及证实。本文就HULC、PEG10、Linc RNA-p21、HOTAIR、LUNAR1、MALAT1和SubSig Lnc-17等长链非编码RNA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做一综述,希望为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编码RNA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标记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晓辉 徐艳秋 +2 位作者 朱锋 徐开林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487,共4页
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 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2例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PCNSL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脑脊液蛋白量及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应用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影响(P>0.05),而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治疗中常规鞘注、应用甲氨蝶呤能有效延长PCNSL患者总生存期。结论:尽早明确PCNSL诊断及积极规范化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常规鞘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治疗方案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EPOCH方案治疗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蓉华 孙婉玲 +4 位作者 赵弘 惠吴函 郭轶先 万岁桂 苏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1294,共4页
通过对4例累及胃肠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与病理特点、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R-DA-EPOCH)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的治疗反应和转归情况进行了评价随访。除1例合并糖尿... 通过对4例累及胃肠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与病理特点、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R-DA-EPOCH)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的治疗反应和转归情况进行了评价随访。除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多年的患者因出现严重感染死亡外,其他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将R-DA-EPOCH方案用于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需要扩大样本量来判断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淋巴 弥漫大b细胞 R-DA-EPO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