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张力体系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实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赖南君 叶仲斌 +1 位作者 陈洪 罗平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0-522,共3页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注水开发效果差。以国内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T油田)为例,研制了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低张力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低张力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加油水两相共渗区间...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注水开发效果差。以国内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T油田)为例,研制了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低张力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低张力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加油水两相共渗区间,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从而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体系 注入压力 相对渗透率 渗流特征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均质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毛管数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涛平 刘金山 刘继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33-36,共4页
针对经典毛管数理论在低渗透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中应用的局限性,在考虑低渗透油层水驱油渗流速度、超低界面张力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条件下,给出了毛管数的修正公式;依据均质低渗透岩心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实验数据绘制了化... 针对经典毛管数理论在低渗透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中应用的局限性,在考虑低渗透油层水驱油渗流速度、超低界面张力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条件下,给出了毛管数的修正公式;依据均质低渗透岩心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实验数据绘制了化学驱采收率与毛管数的关系曲线,提出了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条件下应用毛管数的注意事项,指出了用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提高水驱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数 低渗透油层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体系对相对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广钦 王玉斗 +2 位作者 陈月明 侯健 付志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7,共4页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80℃时胜利草桥某井地层水、两种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HD 1和HD 2的1%地层水溶液驱油时,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kro和krw的变化。岩心有刚玉砂胶结和高温灼烧地层砂填充两种,气体绝对渗透率约1.6μm2。相对渗...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80℃时胜利草桥某井地层水、两种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HD 1和HD 2的1%地层水溶液驱油时,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kro和krw的变化。岩心有刚玉砂胶结和高温灼烧地层砂填充两种,气体绝对渗透率约1.6μm2。相对渗透率用Welge Johnson公式表示。实验结果表明:与地层水相比,HD 1,特别是界面活性较高的HD 2使kro和krw有较大幅度提高,使残余油饱和度So和束缚水饱和度Sw相应降低;其中So由0.29分别降到0.26和0.25;与80℃时相比,在40℃下HD 1使kro明显减小,krw的减小则不明显;在地层砂填充岩心上,与地层水相比,HD 2使kro大幅度提高,So有一定程度降低,由0.28降到0.25,krw几乎无变化;表面活性剂(HD 2)对两种岩心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同。讨论了影响相对渗透率各因素的作用机理,包括界面张力降低、润湿性改变及温度改变。图5表3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界面张力体系 相对渗透率 影响 实验研究 水相 油相 岩心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张力体系削弱水锁损害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赖南君 叶仲斌 +3 位作者 陈洪 舒政 邓素玉 李春燕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101,共3页
水锁损害是指在油气层开发过程中,外来水相流体进入储层后,由于毛细管力滞留作用,地层驱动压力不能将外来流体完全排出地层,使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增加,油气相渗透率降低。水锁损害广泛存在于低渗透储层开发中,严重地影响着油气藏的勘探开... 水锁损害是指在油气层开发过程中,外来水相流体进入储层后,由于毛细管力滞留作用,地层驱动压力不能将外来流体完全排出地层,使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增加,油气相渗透率降低。水锁损害广泛存在于低渗透储层开发中,严重地影响着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采用化学剂降低水锁损害成本低、见效快、施工简便,是提高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而常用化学剂对岩心水锁损害削弱效果不明显。由季铵盐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普通表面活性剂OP-10复配而成的低张力体系RSE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数量级,对水锁损害较为严重的低渗透储层,低张力体系RSE可使渗透率损害程度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体系 水锁损害 毛细管阻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张力体系油水相渗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贤兵 刘莉 朱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44-51,共8页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对油藏油水两相渗流过程的综合描述。建立了常温、常压下的稳态相渗曲线测定方法,实现了对低张力体系(油水界面张力最低达到10^-3mN/m)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直接测量。用此实验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随着总驱替...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对油藏油水两相渗流过程的综合描述。建立了常温、常压下的稳态相渗曲线测定方法,实现了对低张力体系(油水界面张力最低达到10^-3mN/m)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直接测量。用此实验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随着总驱替速率的提高,油水相渗曲线形态没有显著变化。②在水相黏度为0.8~10mPa.s的条件下,无论水相中是否存在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没有显著变化,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明显下降。③存在2个临界界面张力σC1和σC2,对应2个临界毛细管准数NC1和NC2,对于所研究的岩石-流体系统.σC1为3mN/m(对应NC1为5×10^4),σC2为10^-2mN/m(对应NC2为0.1)。④临界界面张力(或临界毛细管准数)将体系划分为3个渗流规律不同的区间,对于油水界面张力大于σC1(或毛细管准数低于NC1)的体系,其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可用常规理论描述;而对于油水界面张力小于σC1(或毛细管准数高于NC1)的低张力体系,两相渗流特征已显著改变,必须对相渗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⑤油水相对渗透率是饱和度、油水间界面张力对数及孔隙结构参数的函数,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的低张力体系油水相渗模型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得很好。建立低张力体系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直接测定方法以及相渗模型,对于化学复合驱过程中预测水驱规律以及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准数 油水相对渗透率 张力体系 相渗模型 稳态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赵长久 麻翠杰 +1 位作者 杨振宇 么世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是一种全新的三次采油方法,驱油效果优于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5%左右。通过室内综合研究,确定了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试验方案,并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结果,油层中有大量泡沫生成,...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是一种全新的三次采油方法,驱油效果优于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5%左右。通过室内综合研究,确定了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试验方案,并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结果,油层中有大量泡沫生成,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洗油效率,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注采压差大幅度增加,吸液指数和产液指数大幅度下降,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气窜现象得到抑制。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应该采用双管分注工艺,否则易产生水化物;由于注气压力较高,应采用更高性能的压缩机设备,以保证达到设计的气液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两个关键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9
7
作者 赵长久 么世椿 +2 位作者 周淑华 于盛鸿 姜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89,92,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进行的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先导性矿场试验注气量不足的情况, 讨论了试验是否形成泡沫及究竟提高多少采收率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试验发泡条件及试验与三元复合驱、天然气驱的动态反应差别, 即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注入... 针对大庆油田进行的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先导性矿场试验注气量不足的情况, 讨论了试验是否形成泡沫及究竟提高多少采收率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试验发泡条件及试验与三元复合驱、天然气驱的动态反应差别, 即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注入压力、吸液指数、产液指数、地层压力的变化幅度都大大高于三元复合驱; 注采压差大幅度增加; 其注气压力大大高于天然气驱时的注气压力及气窜现象得到抑制等问题的讨论, 得出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矿场试验在油层中形成了有效的泡沫的认识, 该试验已提高采收率 22 04%, 超过了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 根据试验动态预测最终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 提高采收率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东红 李睿博 +1 位作者 孙建峰 崔晓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对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EAB4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复配体系)的耐温性能、耐矿化度性能、抗二价离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达到80℃,耐矿化度性能达...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对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EAB4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复配体系)的耐温性能、耐矿化度性能、抗二价离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达到80℃,耐矿化度性能达到60 000 mg/L,抗二价离子性能达到220 mg/L。岩心对比驱油实验表明,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0. 3%EAB40+0. 2%SLS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 8%,明显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0. 5%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40)或单一泡沫驱(0. 5%α-烯烃磺酸盐A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界面张力 泡沫性能 张力泡沫驱油体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SDCM-1/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于丽 孙焕泉 +4 位作者 肖建洪 陈辉 宋岱峰 郑利强 李干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59,共5页
表面活性剂SDCM-1为天然羧酸盐的氧乙烯基化产物。用矿化度4.5 g/L的矿化水配制的SDCM-1溶液,与孤岛河滩区原油之间的最低界面张力(70℃),在SDCM-1浓度大于1.0 g/L时达到10-4mN/m数量级。2.0 g/LSDCM-1+1.6 g/L HPAM溶液黏度超过原油黏... 表面活性剂SDCM-1为天然羧酸盐的氧乙烯基化产物。用矿化度4.5 g/L的矿化水配制的SDCM-1溶液,与孤岛河滩区原油之间的最低界面张力(70℃),在SDCM-1浓度大于1.0 g/L时达到10-4mN/m数量级。2.0 g/LSDCM-1+1.6 g/L HPAM溶液黏度超过原油黏度(70℃),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70℃)在56 min时可降至稳定的最低值3.2×10-3mN/m,此即为所选二元复合驱配方。在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后、注聚后(1.6 mg/L,0.3 PV)、注二元复合体系(0.3 PV)并水驱后采收率分别为42.31%,5.21%,18.07%。在平板夹砂模型上采用相同工艺驱油,按所摄图像驱替面积测算各驱替液波及体积,注入水为51%,聚合物为48%,0.1、0.2、0.3 PV二元复合体系分别为54%、60%、64%,后续注入水为68%;用软件计算的水驱、注聚后、二元复合驱并水驱采收率,分别为44%,8%,16%。该体系是可用于聚驱后油藏的高效表聚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乙烯基化天然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驱油效率 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后 提高采收率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间存在复杂的张力
10
作者 傅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0-250,共1页
傅添撰文《论通识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间的张力》指出,通识教育的理念及施行模式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它影响着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与阐释,更对其本土化改革实践过程形成了重重制约。具体言之,这种张... 傅添撰文《论通识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间的张力》指出,通识教育的理念及施行模式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它影响着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与阐释,更对其本土化改革实践过程形成了重重制约。具体言之,这种张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首先,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理念上,通识教育的引进带来了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扎实育人和追求实用、改进学习方法和扩展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矛盾;其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行政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师生管理体制、跨校合作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冲突;再次,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通识教育所带来的冲突广泛存在于课程内部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授课主体等众多方面。张力的存在反映了高校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复杂利益博弈,同时也揭示了在矛盾中寻求和谐统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高等教育 傅添 《论通识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间的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弓网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11
作者 姚永明 王婧 +3 位作者 杨佳 王小兵 王伟凡 丁宇鸣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7,共8页
开展400km/h高速铁路弓网动态特性研究,为高速运营条件下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稳定受流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机械性能和弓网振动特性等方面要求分析接触网张力体系;通过分析受电弓的幅频特性、受电弓通过接触网时的关... 开展400km/h高速铁路弓网动态特性研究,为高速运营条件下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稳定受流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机械性能和弓网振动特性等方面要求分析接触网张力体系;通过分析受电弓的幅频特性、受电弓通过接触网时的关键频率以及弓网受流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受电弓频率优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接触线张力有利于降低弓网接触压力、提升弓网受流性能,增大承力索张力能够有效减小接触线动态抬升量;根据受电弓的幅频特性以及特定速度下的接触网关键通过频率调整受电弓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接触压力的波动、提高弓网受流质量。研究成果可为400km/h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弓网系统 张力体系 通过频率 幅频特性 受流质量 弓网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106单元提高采收率强化调驱体系研究
12
作者 姚惠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4,287,共5页
所报道的强化调驱技术是水驱油藏在充分、深部调剖之后注入少量高效驱油剂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本文报道高效驱油剂的筛选及用量优化。含复碱(Na2CO^3-NaHCO3,质量比1:1)0.8%,木质素磺酸钠(SLS)+烷基苯磺酸盐(SDBS)0.4%的... 所报道的强化调驱技术是水驱油藏在充分、深部调剖之后注入少量高效驱油剂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本文报道高效驱油剂的筛选及用量优化。含复碱(Na2CO^3-NaHCO3,质量比1:1)0.8%,木质素磺酸钠(SLS)+烷基苯磺酸盐(SDBS)0.4%的体系,在LS、SDBS质量比为1.5~3.0时,与原油(黏度19.3mPa·s,70℃,5111/s)间形成10.3mN/m超低界面张力。喇。。以口谢。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求得驱油剂最佳配方为:0.32%SIS+0.12%SDBS+0.15%HPAM+1.2%复碱。在注入、采出口之间有高渗透条带的平板砂岩模型上,在70℃研究了水驱、注调剖剂、注驱油剂各阶段注入压力变化,及充分调剖(0.515PV)之后采收率与驱油剂注入量之间的关系,求得最佳(最经济)的注入量为0.05PV。该技术在地层温度64℃、综合含水已达93.7%、采出程度仅21.6%的胜利油田桩106单元应用,获得了很好的结果,在包含一注四采的桩106—32井组,日产油量增加22.8吨,综合含水由94.5%降至88.4%;报道了所用调剖剂的组成。图4表3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剂 低界面张力体系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体系 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复配物 组成与配方 最佳注入量 深部调剖 提高采收率 桩106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链长石油羧酸盐和不同碳数纯烃之间的界面张力 被引量:2
13
作者 蒲燕 李红英 +3 位作者 张祥良 吴一慧 何涛 黄宏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实验考察了由平均碳数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油经氧化、皂化制备的石油羧酸盐A、B、C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之间45℃下的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稳定值)与水相盐度的关系。石油羧酸盐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对... 实验考察了由平均碳数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油经氧化、皂化制备的石油羧酸盐A、B、C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之间45℃下的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稳定值)与水相盐度的关系。石油羧酸盐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对于每一种烷烃,随着石油羧酸盐平均碳数增大,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所需的盐度范围缩小,最低界面张力对应的盐度(最佳盐度)减小;而对于每一种石油羧酸盐,随着烷烃碳数增大,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盐度范围扩大,最佳盐度增大但相互间差别减小。从达到的界面张力值、盐度范围和盐度值来看,对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较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分别是石油羧酸盐A、B、C。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中,石油羧酸盐的平均碳数与烷烃碳数之间、烷烃碳数与盐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石油羧酸盐的应用中,原油的EACN值和油藏矿化度都必须考虑。图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碳数 烷烃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柱结构协同作用的车辐式索杆体系成形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俊钊 陈务军 +1 位作者 潘钦 付功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158,共7页
张拉成形是张力索杆体系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针对车辐式张力索杆体系的张拉成形过程,基于单元无应力长度和结构拓扑关系,采用解析抛物线单元模拟索,利用铰接索杆体系平衡矩阵建立其节点不平衡力列式;对周边梁柱索节点,基于有限元节... 张拉成形是张力索杆体系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针对车辐式张力索杆体系的张拉成形过程,基于单元无应力长度和结构拓扑关系,采用解析抛物线单元模拟索,利用铰接索杆体系平衡矩阵建立其节点不平衡力列式;对周边梁柱索节点,基于有限元节点平衡方程,考虑连续协调的约束线位移和边界约束,将总刚度矩阵写成分块形式,建立周边节点仅考虑三线自由度不平衡力的统一节点不平衡力列式.采用动力松弛法对协同作用整体结构体系的节点不平衡力方程进行非线性迭代求解,并编程实现了该算法.用该算法对深圳宝安体育场张力索结构罩棚进行了施工整体张拉成形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用抛物线单元模拟索比用杆单元更准确,且周边梁柱结构协同效应对施工张拉整体成形过程模拟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辐式张力索杆体系 张拉成形 抛物线单元 统一节点不平衡力 动力松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properties of the binary mixed system of natural green surfactants:Camellia oleifera saponin and sodium cocoyl glycinate
15
作者 Yawen Li Weixin Li +3 位作者 Fenglun Zhang Shihong Ma Jianxin Jiang Liwei Zh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43,共13页
Sodium cocoyl glycinate(SCG),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ionic amino acid surfactant,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hemical products as an upgraded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urfactants.In this study,crude Camellia oleif... Sodium cocoyl glycinate(SCG),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ionic amino acid surfactant,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hemical products as an upgraded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urfactants.In this study,crude Camellia oleifera saponin(COS)was purified using AB-8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and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were analyze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le fractions of COS(αCOS)on surface tension(γ),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IFT),emulsification,and foam properties of COS-SCG binary mixed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in mixtures of SCG with purified COS.The stability ofγand foamability under di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S-SCG system exhibited remarkable surface-active synergism.The minimum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of the mixed syste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CG,and adding a small mole fraction of COS(1%-2%)induced a synergistic reduction ofγ.Specifically,the cmc andγwere 2.50×10-4 mol/L and 23.1 mN/m forαCOS=1%,respectively.The system exhibited exceptional IFT reduction capacity,achieving a minimum value of 1.42 mN/m atαCOS=10%.The mixed system reached a foaming volume(atαCOS=50%)and foam stability(atαCOS=75%)were 51.0 mL and 97.37%,respectively.Microscopic analysis further confirmed these outstanding foam properties.Moreover,the COS-SCG system displayed reducedγwith enhanced foaming volume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s(35-75℃)and salinity(0-20 g/L).However,acidic conditions and hard water compromised bothγstability and foam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NIN sodium cocoyl glycinate binary mixed system synergism interfacial tension foam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系列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驱油性能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田红 胡星琪 +1 位作者 王忠信 赵法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1,280,共5页
由二元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酰氯等合成了N,N’-烷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简记为DTM(12-s-12)]或12-s-12,s=2,4,6。介绍了实验室合成程序。以12-4-12为例,指认了合成产物的红外特征吸收。12—2—12、12—4—12、12—... 由二元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酰氯等合成了N,N’-烷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简记为DTM(12-s-12)]或12-s-12,s=2,4,6。介绍了实验室合成程序。以12-4-12为例,指认了合成产物的红外特征吸收。12—2—12、12—4—12、12—6—12 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r从表面张力曲线求得的值分别为4.81×10^-4、5.67×10^-4、6.75X10^-4 mol/L。12-s-12可使亲水玻璃表面接触角(41°)变小,表面更亲水,使亲油玻璃表面接触角(120°)变小,变亲水,改变表面润湿性的能力强于普通表面活性剂TLS和DTAB,且以12—2—12为最强。在60℃测定了12-s-12/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2g/L)SP体系、Na2CO3(10g/L)/12-s-12/AP-P4(2g/L)ASP体系与黏度12.89mPa·s的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SP体系在12一s-12浓度高于C。。以后界面张力趋于稳定,维持10^-2mN/m,ASP体系有较宽的超低界面张力区,最低值在Cm.cr附近,按界面活性排列顺序为:12—2—12〉12-4-12〉12—6—12。配制P体系(2g/L)及12-2-12浓度为0.35g/L的SP和ASP体系,在60℃以0.3PV的段塞注入水驱后的填砂管(长34cm,水测渗透率1.3~1.4时),采收率分别提高19.75%,31.64%,37.21%。图4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连表面活性剂 双磺酸盐 驱油表面活性剂 合成 界面活性 润湿性能 低界面张力体系 复合驱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低渗透砂岩油层的新型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1 位作者 陈涛平 刘春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44,共4页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3.0(cm)、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0.72、平均渗透率29×10^-3~45×10^-3μm^2的石英砂胶结岩心上,使用黏度10mPa·s的模拟油,在45℃考察了水驱之后注入0.3PV化学剂段塞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及段塞注入性和提高波及体积能力(通过Ps/Pw值即注剂注水最大压差比),结果如下。1.0和3.0(g/L)SLB-13段塞仅提高采收率4.62%和3.41%,Ps/Pw值为0.37和0.43,注入性好但不能提高波及体积;0.4HPAM(M=4.8×10^6)段塞提高采收率7.22%,Ps/Pw=1.05;3.0+0.4、1.0+0.4、1.0+0.8SLB-13+HPAM复合段塞分别提高采收率8.68%、11.74%、16.20%,Ps/Pw值分别为1.04、1.37、2.30,最佳段塞为1.0+0.4S阻13+HPAM。SLB-13可用于大庆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甜菜碱 驱油表面活性驱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磺基甜菜碱/聚合物复合体系 注入性 驱油效率 非均质人造岩心 低渗透砂岩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2-对烷基苯甲酰基-1-羧基乙磺酸钠研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有刚 梁成浩 张志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以含芳烃约5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432的大庆炼油厂糠醛抽出油为原料油,通过马来酸酐酰基化反应和Na2SO3磺化反应,制得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2-对烷基苯甲酰基-1-羧基乙磺酸钠盐(ABCES),纯度91%,简介了合成方法,用红外光谱确证了分子中磺... 以含芳烃约5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432的大庆炼油厂糠醛抽出油为原料油,通过马来酸酐酰基化反应和Na2SO3磺化反应,制得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2-对烷基苯甲酰基-1-羧基乙磺酸钠盐(ABCES),纯度91%,简介了合成方法,用红外光谱确证了分子中磺酸基和羧酸基的存在.该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576,20℃时临界胶束浓度1.76 mg/L,最低表面张力36.18 mN/m,表面活性好于由大庆减三线馏分油制备的石油磺酸盐(PS).0.3%的ABCES溶液在很宽的碱度范围(0.6%~1.2%Na2CO3)与大庆原油之间产生超低界面张力(45℃),0.3%ABCES+1.2%Na2CO3溶液在Ca2++Mg2+浓度≤600 mg/L时与大庆原油之间保持超低界面张力(45℃),在相同条件下PS只能在Ca2++Mg2+浓度≤300 mg/L时保持超低界面张力.ABCES是一种可用于三次采油的生产成本低、界面活性好、耐钙镁离子能力较强的表面活性剂.图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烷基苯甲酰基羧基乙磺酸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面活性 界面活性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抗盐性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sses induced by post-tensioned anchor in jointed rock mass 被引量:9
19
作者 Alan Showkati Parviz Maarefvand Hossein Hassa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63-1476,共14页
A new analytical study on stresses around a post-tensioned anchor in rocks with two perpendicular joint sets is presented. The assumptions of orthotropic elastic rock with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are made in derivatio... A new analytical study on stresses around a post-tensioned anchor in rocks with two perpendicular joint sets is presented. The assumptions of orthotropic elastic rock with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are made in derivation of the formulations. A tri-linear bond-slip constitutive law is used for modeling the tendon-grout interface behavior and debonding of this interface. The bearing plate width is also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The obtained solutions are in the integral forms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used for evaluation. In the illustrative example given, the major principal stress is compressive in the anchor free zone and compressive stress concentrations of 815 k Pa and 727 k Pa(for the anchor load of 300 k N) are observed under the bearing plate and the bond length proximal end, respectively. However, large values of tensile stresses with the maximum of-434 k Pa are formed at the bond length distal end.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proposed solution are compared very those of numerical method(F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ensioned anchor jointed rock stress distribution analytical solution tri-linear bond-slip model bond length bearing 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