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果: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术后4周和12周实验侧新骨形成均多于对照侧;实验测种植体直接骨接合率(DCLF,%)分别为32.93±2.66和65.95±7.00,对照侧为21.71±3.20和45.72±3.51。组间比较P<0.01。结论:mGBR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展开更多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膜减张器械以及不同的骨膜减张技术相继出现。本文就当前几种常见的骨膜减张器械及技术的临床操作程序及各自优缺点做一综述。展开更多
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膜的屏障作用促使成骨性细胞优先向骨缺损区迁移、生长,进而实现骨再生和修复目的的手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为自体全血离心产物,富含生长因子并可...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膜的屏障作用促使成骨性细胞优先向骨缺损区迁移、生长,进而实现骨再生和修复目的的手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为自体全血离心产物,富含生长因子并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组织愈合和骨再生。有研究表明:在GBR中引人生长因子可显著地加速细胞生长和分化。本文作者采用GBR联合PRF修复根尖周囊肿骨缺损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前以及术后8个月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数据,统计患者牙槽骨水平、垂直以及混合型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术后8个月时,在患者接受二期种植手术过程中利用取骨环钻在待种植区域取一圆柱状骨组织样本,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据分析样本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以及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明确骨再生效果。通过硬组织切片观察术后组织样本内的新骨形成率及材料残留率以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8个月患者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为4.81(1.58,7.66)mm,水平骨增量为3.96(2.38,5.67)mm,骨增量区域的骨增量体积为2157.22(776.59,2831.63)mm^(3)。术后8个月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显示帐篷钉植骨区域Tb.N为(3.09±0.68)/mm,Tb.Th为(0.08±0.01)μm,BV/TV为(25.24±5.60)%,BMD为(0.24±0.05)g/cm^(3);硬组织切片显示新骨形成率为(16.30±3.57)%,材料残留率为34%(31.75%,38.2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骨修复与再生良好。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骨增量理念,使用帐篷钉、膜钉及包袋结构,在规范化操作下,帐篷钉技术可以有效完成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增量效果可预测性高,有利于后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顺利开展。展开更多
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一直以来是口腔种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难点技术问题之一。近年来,钛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支持作用在GBR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成品钛网无法完全贴合牙槽骨形态,易导致黏...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一直以来是口腔种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难点技术问题之一。近年来,钛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支持作用在GBR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成品钛网无法完全贴合牙槽骨形态,易导致黏膜或伤口撕裂、钛网暴露等并发症。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omputer aided design,CAD/CAM)技术设计制作特定形状、厚度及孔隙大小的个性化钛网,在拥有传统钛网优点的同时更加贴合骨缺损部位,极大缩短手术时长及降低钛网暴露率,尤其适用于大面积、解剖形态复杂的骨缺损病例。本文就个性化3D打印钛网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展开更多
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入前进行牙槽嵴顶和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的测量,基台带入前再次进行相同位置牙龈厚度的测量;上部结构完成后的0、6、9月,修复及正畸医师对红色美学区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牙冠的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分别评分。结果:A组:术前种植区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1.39±0.34mm)<1.5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术后种植区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均>1.5mm,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A、B组牙槽嵴顶牙龈厚度在术前术后均>1.5mm,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A、B组两位点术前术后配对比较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第0、6、9月PES评分:A组:为(9.90±0.99)、(11.53±0.82)、(10.77±0.77)。B组:为(11.03±0.80)、(12.32±0.64)、(11.59±0.61)。第0、6、9月WES评分A组:为(7.23±0.63)、(8.20±0.48)、(7.83±0.59)。B组:为(7.50±0.56)、(8.38±0.49)、(8.15±0.61)。B组的PES指数评分优于A组(P<0.05)且组内0、6、9月统计学差异明显;WES评分A、B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组内0、6、9月统计学差异明显。PES和WES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1)同期行GBR延期种植修复可以增加种植区牙槽嵴顶及牙槽嵴顶下3mm的牙龈厚度;2)厚龈生物型患者较薄龈生物型患者在延期种植同期GBR的修复方式中较易获得良好的红色美学效果;3)不同牙周生物型患者在在延期种植同期GBR的修复方式后PES与WES存在正相关(r^2=0.185)。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果: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术后4周和12周实验侧新骨形成均多于对照侧;实验测种植体直接骨接合率(DCLF,%)分别为32.93±2.66和65.95±7.00,对照侧为21.71±3.20和45.72±3.51。组间比较P<0.01。结论:mGBR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
文摘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膜减张器械以及不同的骨膜减张技术相继出现。本文就当前几种常见的骨膜减张器械及技术的临床操作程序及各自优缺点做一综述。
文摘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膜的屏障作用促使成骨性细胞优先向骨缺损区迁移、生长,进而实现骨再生和修复目的的手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为自体全血离心产物,富含生长因子并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组织愈合和骨再生。有研究表明:在GBR中引人生长因子可显著地加速细胞生长和分化。本文作者采用GBR联合PRF修复根尖周囊肿骨缺损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文摘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前以及术后8个月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数据,统计患者牙槽骨水平、垂直以及混合型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术后8个月时,在患者接受二期种植手术过程中利用取骨环钻在待种植区域取一圆柱状骨组织样本,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据分析样本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以及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明确骨再生效果。通过硬组织切片观察术后组织样本内的新骨形成率及材料残留率以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8个月患者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为4.81(1.58,7.66)mm,水平骨增量为3.96(2.38,5.67)mm,骨增量区域的骨增量体积为2157.22(776.59,2831.63)mm^(3)。术后8个月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显示帐篷钉植骨区域Tb.N为(3.09±0.68)/mm,Tb.Th为(0.08±0.01)μm,BV/TV为(25.24±5.60)%,BMD为(0.24±0.05)g/cm^(3);硬组织切片显示新骨形成率为(16.30±3.57)%,材料残留率为34%(31.75%,38.2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骨修复与再生良好。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骨增量理念,使用帐篷钉、膜钉及包袋结构,在规范化操作下,帐篷钉技术可以有效完成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增量效果可预测性高,有利于后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