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形瓣和角形瓣对引导骨再生术后黏膜血供及成骨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陈双镇 张贤月 +2 位作者 贾晓凤 夏荣 姜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9-688,共10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及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评估使用梯形瓣和角形瓣进行上颌前牙区引导骨再生(GBR)术后黏膜血管参数变化及成骨效果。方法将单颗上颌前牙种植手术同期GBR的患者随机分为梯形瓣组和角形瓣组...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及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评估使用梯形瓣和角形瓣进行上颌前牙区引导骨再生(GBR)术后黏膜血管参数变化及成骨效果。方法将单颗上颌前牙种植手术同期GBR的患者随机分为梯形瓣组和角形瓣组,采用不同的翻瓣方式行GBR术后,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术前,术后2 h、1 d、3 d、1周、2周和4周)利用CDFI测量术区黏膜血管参数,拍摄术前、术后2 h、术后6月时CBCT图像评估骨增量效果。结果缺牙区唇侧黏膜血液流速低于同颌对侧同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牙区术后黏膜血液流速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后2周时达到峰值流速后下降至参照牙血流水平,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梯形瓣组和角形瓣组种植体平台颊侧牙槽嵴宽度较术后2 h分别减少(1.3±0.9)、(0.9±0.7)mm;种植体平台根方5 mm颊侧牙槽嵴宽度分别减少(0.9±0.6)、(0.3±0.6)mm;种植体平台根方10 mm颊侧牙槽嵴宽度分别减少(0.6±0.8)、(0.2±0.6)mm;牙槽嵴高度分别减少(1.9±1.4)、(1.4±1.3)mm;移植物体积变化分别为(136±78)、(114±85)m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缺失后,缺牙区唇侧黏膜血液流速降低;角形瓣组在上颌前牙GBR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区血流微循环;梯形瓣和角形瓣在上颌前牙区骨增量手术中均可获得预期的骨增量效果,翻瓣方式对牙槽骨尺寸参数变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再生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梯形瓣 角形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群 陈必胜 +1 位作者 姜晓钟 陶长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果: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术后4周和12周实验侧新骨形成均多于对照侧;实验测种植体直接骨接合率(DCLF,%)分别为32.93±2.66和65.95±7.00,对照侧为21.71±3.20和45.72±3.51。组间比较P<0.01。结论:mGBR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即刻种植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德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引导再生理论 引导再生技术 Brancrnark 牙种植体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光辉 赵志良 +1 位作者 冯瑞强 杨菊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1-491,共1页
关键词 即刻种植 牙种植 钛膜引导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史芮雯 杨虎 +5 位作者 刘月 史一林 张圣锛 刘煜 宋丰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探讨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同期植骨的25例患者的25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据植骨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L形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1例)、... 目的探讨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同期植骨的25例患者的25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据植骨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L形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1例)、对照组(传统引导性骨再生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14例)。对2组患者术后的早期不适、创口愈合、种植体周骨量、种植体周硬组织吸收量、影像灰度值、种植体稳定性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术后早期不适、创口愈合及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性、影像灰度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垂直向种植体周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水平向种植体周硬组织吸收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形技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种植同期垂直向骨增量效果更优,且在种植体稳定性、早期不适及创口愈合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技术 缺损 引导再生 浓缩生长因子 上颌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德平 耿威 +1 位作者 戈怡 宿玉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BR技术治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9例,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GBR技术治疗后随访6—18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得以消除,探诊深度均小... 目的:观察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BR技术治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9例,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GBR技术治疗后随访6—18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得以消除,探诊深度均小于5mm,X线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得到较好恢复。结论: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种植体部分恢复其周围原有的骨量和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引导再生技术 失败中的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减张技术在引导骨再生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璐 史剑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4-816,共3页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膜减张器械以及不同的骨膜减张技术相继出现。本文就当前几种常见的骨膜减张器械及技术的临床操作程序及各自优缺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再生技术 膜减张 一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何虹 黄剑奇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5期306-308,共3页
文章综述了引导性骨再生(GBR)技术,GBR膜材料和载体材料的种类与作用机制。认为GBR膜复合骨诱导因子及探索理想的缓释载体膜材料很有意义。
关键词 引导再生 载体材料 膜材料 gbr 牙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缺损区引导骨再生后正畸牙移动的临床观察1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田燕 钱若谷 +2 位作者 张媛 杨晓丽 葛振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通常用以增加缺损牙槽嵴的宽度及高度,以达到治疗所需的要求。本文报道1例GBR技术与正畸联合应用病例,修复缺损牙槽骨并通过所修复牙槽骨中正畸牙移动关闭缺牙间隙,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正畸 引导再生技术 牙槽缺损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R联合PRF修复根尖周囊肿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宁 张正 +2 位作者 金明光 刘学敏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295,共1页
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膜的屏障作用促使成骨性细胞优先向骨缺损区迁移、生长,进而实现骨再生和修复目的的手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为自体全血离心产物,富含生长因子并可... 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膜的屏障作用促使成骨性细胞优先向骨缺损区迁移、生长,进而实现骨再生和修复目的的手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为自体全血离心产物,富含生长因子并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组织愈合和骨再生。有研究表明:在GBR中引人生长因子可显著地加速细胞生长和分化。本文作者采用GBR联合PRF修复根尖周囊肿骨缺损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缺损区 gbr PRF 临床观察 修复 引导再生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应用于即刻种植骨缺损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晨辰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尹伟 程义成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18,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作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48枚植体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GBR组、钛网+骨粉组、钛网+GBR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通过直观测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各组骨再生效果。结果酸蚀喷砂(SLA)表面的植体周围骨再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可吸收研磨介质(RBM)表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GBR组骨再生效果最佳,GBR组和钛网+骨粉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GBR组和钛网+骨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A表面处理方法有利于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整合;钛网联合GBR技术作为一种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的新方法,效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即刻种植 垂直-水平联合型缺损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30例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靖 赵正宜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77,共10页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前以及术后8个月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数据,统计患者牙槽骨水平、垂直以及混合型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术后8个月时,在患者接受二期种植手术过程中利用取骨环钻在待种植区域取一圆柱状骨组织样本,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据分析样本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以及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明确骨再生效果。通过硬组织切片观察术后组织样本内的新骨形成率及材料残留率以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8个月患者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为4.81(1.58,7.66)mm,水平骨增量为3.96(2.38,5.67)mm,骨增量区域的骨增量体积为2157.22(776.59,2831.63)mm^(3)。术后8个月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显示帐篷钉植骨区域Tb.N为(3.09±0.68)/mm,Tb.Th为(0.08±0.01)μm,BV/TV为(25.24±5.60)%,BMD为(0.24±0.05)g/cm^(3);硬组织切片显示新骨形成率为(16.30±3.57)%,材料残留率为34%(31.75%,38.2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骨修复与再生良好。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骨增量理念,使用帐篷钉、膜钉及包袋结构,在规范化操作下,帐篷钉技术可以有效完成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增量效果可预测性高,有利于后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为核心 牙槽 增量 引导再生 帐篷技术 帐篷钉 包袋结构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新型牙周再生技术治疗后牙舌侧根分叉病变6年随访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俞媛媛 钟帅祺 +1 位作者 孙伟莲 雷利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1,共10页
常规牙周再生术对牙周炎非包含性骨缺损患牙的治疗效果有限,本文报道1例采用数字化技术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新型牙周再生手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分叉病变病例。术后患者牙周临床指数获得明显改善,牙槽骨得到良好修复再生。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牙周缺损 根分叉病变 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钛网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季平 杨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一直以来是口腔种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难点技术问题之一。近年来,钛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支持作用在GBR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成品钛网无法完全贴合牙槽骨形态,易导致黏... 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一直以来是口腔种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难点技术问题之一。近年来,钛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支持作用在GBR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成品钛网无法完全贴合牙槽骨形态,易导致黏膜或伤口撕裂、钛网暴露等并发症。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omputer aided design,CAD/CAM)技术设计制作特定形状、厚度及孔隙大小的个性化钛网,在拥有传统钛网优点的同时更加贴合骨缺损部位,极大缩短手术时长及降低钛网暴露率,尤其适用于大面积、解剖形态复杂的骨缺损病例。本文就个性化3D打印钛网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增量 引导再生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缺损修复研究进展
15
作者 沈庆冉 胡静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5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当前颅骨缺损修复技术正向着包含材料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方面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异体骨移植、生物医学材料、引导性骨再生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牵张成骨等在颅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 当前颅骨缺损修复技术正向着包含材料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方面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异体骨移植、生物医学材料、引导性骨再生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牵张成骨等在颅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修复 基因工程技术 组织工程技术 生物医学材料 缺损 分子生物学 异体移植 再生技术 修复技术 牵张成 材料学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GBR应用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安琳 谢方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2例病例术后1年随访,有效率达90.6%(29例),失败3例,分别因外伤、根纵折及牙周炎导致拔牙。结论: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GBR时不放置植骨材料仍可取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 生物膜 引导再生技术(g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生物型对前牙区同期行GBR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段子文 马玉 +2 位作者 王冰杰 阿孜古丽.阿扎提 尼加提.吐尔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 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入前进行牙槽嵴顶和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的测量,基台带入前再次进行相同位置牙龈厚度的测量;上部结构完成后的0、6、9月,修复及正畸医师对红色美学区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牙冠的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分别评分。结果:A组:术前种植区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1.39±0.34mm)<1.5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术后种植区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均>1.5mm,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A、B组牙槽嵴顶牙龈厚度在术前术后均>1.5mm,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A、B组两位点术前术后配对比较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第0、6、9月PES评分:A组:为(9.90±0.99)、(11.53±0.82)、(10.77±0.77)。B组:为(11.03±0.80)、(12.32±0.64)、(11.59±0.61)。第0、6、9月WES评分A组:为(7.23±0.63)、(8.20±0.48)、(7.83±0.59)。B组:为(7.50±0.56)、(8.38±0.49)、(8.15±0.61)。B组的PES指数评分优于A组(P<0.05)且组内0、6、9月统计学差异明显;WES评分A、B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组内0、6、9月统计学差异明显。PES和WES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1)同期行GBR延期种植修复可以增加种植区牙槽嵴顶及牙槽嵴顶下3mm的牙龈厚度;2)厚龈生物型患者较薄龈生物型患者在延期种植同期GBR的修复方式中较易获得良好的红色美学效果;3)不同牙周生物型患者在在延期种植同期GBR的修复方式后PES与WES存在正相关(r^2=0.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生物型 引导再生技术 延期种植 红色美学指数 白色美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帐篷螺丝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修复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呙誉东 周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6个月行种植修复,并追踪观察修复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结果:9例患者共植入21枚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者脱落,并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前牙槽嵴宽度为(2.41±0.49)mm,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为(8.27±0.79)mm,对比植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完成后12个月牙槽嵴宽度为(7.74±0.52),对比种植术后和修复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丝技术在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水平向骨增量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水平向骨增量效果及修复效果。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螺丝技术 增量 前牙区 引导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欣楠 刘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骨植入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骨植入材料相比,镁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成骨特性,其降解产物镁离子具有抗凋亡、抗炎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和骨缺损部位的愈... 作为一种新型骨植入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骨植入材料相比,镁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成骨特性,其降解产物镁离子具有抗凋亡、抗炎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和骨缺损部位的愈合。多项研究将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应用于颅颌面部骨内固定、引导骨再生技术、骨替代材料、药物负载、种植体表面涂层等领域,其结果显示该类材料能够为骨愈合提供稳定的支持,并发挥出良好的促进成骨作用。此外,镁在口腔其他领域,如牙组织工程、促进软组织愈合等方面也表现出应用潜能,显示出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 内固定 引导再生技术 替代材料 药物负载 镁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过程或上颌窦提升致上颌窦黏膜穿孔17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国兴 吴煜农 +4 位作者 施卫兵 王东苗 丁旭 杜一飞 浦丽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提升时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的对策。方法:2003~2010年间,17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提升时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3例放弃种植;其余14例,采用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1.0~1.5 mm种植,同时... 目的:探讨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提升时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的对策。方法:2003~2010年间,17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种植过程中或上颌窦提升时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3例放弃种植;其余14例,采用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1.0~1.5 mm种植,同时进行骨引导再生技术加高牙槽嵴1.5~2.0 mm。结果:14例成功完成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8年,种植均获成功。结论:只要上颌窦无炎症,术中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没有进一步扩大,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1.0~1.5 mm,进行种植是安全的;通过骨引导再生技术结合骨粉加高牙槽嵴1.5~2.0 mm,总体可增加约2.5~3.5 mm的高度,对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约有4~7 mm高度者,无须在上颌窦黏膜意外穿孔情况下放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上颌窦提升 量不足 引导再生技术 黏膜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