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妤 王启 童永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囊肿患者2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8例,术中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受累牙功能恢复及颌曲面断层片中缺损区新...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囊肿患者2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8例,术中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受累牙功能恢复及颌曲面断层片中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各受累牙恢复正常功能及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时间明显旱于对照组。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颌骨囊肿时能明显缩短骨缺损愈合时间,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技术 囊肿 Bio—Oss 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德平 耿威 +1 位作者 戈怡 宿玉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BR技术治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9例,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GBR技术治疗后随访6—18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得以消除,探诊深度均小... 目的:观察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BR技术治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9例,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GBR技术治疗后随访6—18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得以消除,探诊深度均小于5mm,X线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得到较好恢复。结论: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种植体部分恢复其周围原有的骨量和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引导骨再生技术 失败中的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允豪 叶小华 +3 位作者 刘佩 陈子敏 陈思玲 李华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6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端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已有不同程度吸收的患...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端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已有不同程度吸收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拔牙创及缝合,观察组拔除患牙后使用Bio-oss骨代材料行GBR。比较两组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要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术后7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BR应用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可修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减缓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下颌第二磨牙 质缺损 引导骨再生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ITI种植系统在前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刘京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771-1772,共2页
目的分析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ITI种植系统在前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前牙缺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ITI种植系统治疗... 目的分析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ITI种植系统在前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前牙缺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ITI种植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ITI种植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MBI)、术区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指标及治疗后6、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PES)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BI、PLI、PD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根表面牙龈的颜色和质地、唇侧龈缘高度、唇侧龈缘弧度、近中牙龈乳头、远中牙龈乳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ITI种植系统应用于前牙种植,能够改善种植美观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技术 ITI种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减张技术在引导骨再生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程璐 史剑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4-816,共3页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于增加种植区骨高度和宽度的骨增量术式。获得成功的GBR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获得创口一期愈合。为了获得无张力的创口一期愈合,骨膜减张技术因此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的骨膜减张器械以及不同的骨膜减张技术相继出现。本文就当前几种常见的骨膜减张器械及技术的临床操作程序及各自优缺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技术 膜减张 一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保护素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75-75,共1页
目的对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保护素修复牙槽骨缺损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4例牙槽骨缺损患者,一侧作为观察组,一侧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12周以后,观察组X线可以发现在... 目的对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保护素修复牙槽骨缺损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4例牙槽骨缺损患者,一侧作为观察组,一侧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12周以后,观察组X线可以发现在骨缺损区域,新生骨量增加明显,组织学发现新生牙槽已经充满了根分叉区,骨小梁较为致密;对照组X线发现在骨缺损区域,新生骨量增加较为明显,但是没有达到根分叉的顶部,组织学发现在骨缺损区域出现新生牙槽骨,但并没有充分整个根分叉区。结论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保护素修复牙槽骨缺损,有助于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保护素 牙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齿缺失伴骨缺损的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区韵婵 温灵 +1 位作者 刘宇明 朱状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齿缺失伴骨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的60例牙缺失伴骨缺损的患者,根据患者牙缺失情况共植入ITI Straumann等常用牙种植体124枚,表面覆盖Bio-Gide... 目的研究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齿缺失伴骨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的60例牙缺失伴骨缺损的患者,根据患者牙缺失情况共植入ITI Straumann等常用牙种植体124枚,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修复牙结构,随访2年,观察种植修复检验结果、种植体留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2年,60例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成功率和留存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自觉症状和种植体松动,牙齿行驶功能正常,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状况良好,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GBR治疗牙缺失伴骨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齿缺失伴缺损 留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在前牙、前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晓东 王旋宇 +3 位作者 薛魁 王敏 刘青 朱晨晨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21-23,27,共4页
目的:探讨钛网在前牙、前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例需即刻种植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手术的患者,按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钛网,B组使用胶原生物膜,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肿胀、创口裂开情况,... 目的:探讨钛网在前牙、前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例需即刻种植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手术的患者,按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钛网,B组使用胶原生物膜,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肿胀、创口裂开情况,术后10 d创口愈合程度以及术后3、6个月骨再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肿胀、创口裂开及术后10 d创口愈合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钛网引导骨再生的效果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网在即刻种植手术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即刻种植 胶原生物膜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海涛 后军 《安徽医学》 2019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刮治组(A组,28例)、刮治术+GBR组(B组,20例)、开窗减压组(C组,1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术后3、6、9、12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结果C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B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12个月,C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刮治术和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且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颌囊肿 刮治术 引导骨再生技术 开窗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7例牙种植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豪阳 张克 吴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487例牙种植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到2010年2月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接受种植治疗的487例种植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 026颗,其中包括ITI系统703例、四川大学的CD IC系统257例,Anthogyr系... 目的:回顾性分析487例牙种植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到2010年2月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接受种植治疗的487例种植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 026颗,其中包括ITI系统703例、四川大学的CD IC系统257例,Anthogyr系统66例。461例患者采用切开翻瓣法,26例使用微创手术(不翻瓣环切刀取龈瓣后直接钻孔)。结果:上颌多于下颌,后牙区多于前牙区;上前牙美学区种植所占比例最大,占42.1%。主要采用的种植外科技术有:上颌窦底外提升(并植入骨粉)同期种植术26例,GBR植骨同期种植230例,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术38例,骨挤压术56例。有2例患者共2枚种植体出现松动,并脱落,失败率占0.19%。结论:本研究显示,种植患者缺牙部位出现骨量不足占43.9%,通过实施骨增量手术可以进行种植,且美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治疗 回顾分析 引导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和曲面体层片在上颌窦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陈俊兰 吴带生 +1 位作者 彭伟 吴纪楠 《现代医院》 2020年第10期1558-1560,I000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CBCT、曲面体层片引导下上颌窦提升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若剩余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其中实验组(20例)采用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20例)采用... 目的对比研究CBCT、曲面体层片引导下上颌窦提升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若剩余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其中实验组(20例)采用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20例)采用曲面体层片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两组(40例)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种植成功率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23.86±1.53分)、术后疼痛感(2.38±0.67)、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槽嵴高度 上颌窦提升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并发症 CBCT 曲面体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两项科研成果获奖
12
作者 唐中山 《现代医院》 2006年第11期8-8,共1页
关键词 科研项目 引导骨再生技术 科学技术 临床应用 牙种植术 科技进步 东莞市 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区即刻种植及早期种植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政宇 卢文辉 +1 位作者 姜瑞 张春元 《现代医院》 2015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术及早期种植术的临床疗效及两者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27例上前牙病变患者进行微创拔牙,术后分别行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4~8周及12~16周早期种植体植入,共植入种植体32颗,其中伴骨缺损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术及早期种植术的临床疗效及两者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27例上前牙病变患者进行微创拔牙,术后分别行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4~8周及12~16周早期种植体植入,共植入种植体32颗,其中伴骨缺损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同期植入工骨粉及生物膜,关闭创口。种植体植入后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随访种植义齿情况,时间6~24个月。在此期间进行x线检查种植体周骨量吸收情况;检查种植体周牙龈及龈乳头外形,且通过牙龈乳头充盈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临床成功率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 32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6.9%;种植体周未见病理性骨吸收;牙龈形态良好,色泽正常,患者主观满意度VAS值平均达96.3。两者在组织稳定性和美学效果的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对上颌前牙区进行即刻种植或早期种植都能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适应症的选择和临床操作方面,早期种植比即刻种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区 即刻种植 早期种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umann种植系统即刻种植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丽君 郑军 赵保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价Straumann种植系统常规种植体在前牙区行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拔牙患者同时行Straumann种植系统即刻植入种植体,3~ 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均... 目的评价Straumann种植系统常规种植体在前牙区行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拔牙患者同时行Straumann种植系统即刻植入种植体,3~ 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随访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均行植骨处理,其中30枚行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修复后经3~ 36个月观察,成功率为100%。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处理,Straumann种植系统即刻种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即刻种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生物型对前牙区同期行GBR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段子文 马玉 +2 位作者 王冰杰 阿孜古丽.阿扎提 尼加提.吐尔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 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入前进行牙槽嵴顶和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的测量,基台带入前再次进行相同位置牙龈厚度的测量;上部结构完成后的0、6、9月,修复及正畸医师对红色美学区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牙冠的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分别评分。结果:A组:术前种植区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1.39±0.34mm)<1.5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术后种植区牙槽嵴顶下3mm牙龈厚度均>1.5mm,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A、B组牙槽嵴顶牙龈厚度在术前术后均>1.5mm,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A、B组两位点术前术后配对比较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第0、6、9月PES评分:A组:为(9.90±0.99)、(11.53±0.82)、(10.77±0.77)。B组:为(11.03±0.80)、(12.32±0.64)、(11.59±0.61)。第0、6、9月WES评分A组:为(7.23±0.63)、(8.20±0.48)、(7.83±0.59)。B组:为(7.50±0.56)、(8.38±0.49)、(8.15±0.61)。B组的PES指数评分优于A组(P<0.05)且组内0、6、9月统计学差异明显;WES评分A、B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组内0、6、9月统计学差异明显。PES和WES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1)同期行GBR延期种植修复可以增加种植区牙槽嵴顶及牙槽嵴顶下3mm的牙龈厚度;2)厚龈生物型患者较薄龈生物型患者在延期种植同期GBR的修复方式中较易获得良好的红色美学效果;3)不同牙周生物型患者在在延期种植同期GBR的修复方式后PES与WES存在正相关(r^2=0.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生物型 引导再生技术 延期种植 红色美学指数 白色美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