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引导再生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敏 李旭东 张志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0-1304,共5页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然骨的组成。与纯胶原膜相比,复合膜的溶胀性能大为改善。通过对复合凝胶的控制脱水,使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模量,结合微观形貌和脱水控制过程讨论了复合膜的增强机制。本研究制备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引导再生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引导再生 胶原 羟基磷灰石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引导再生成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忠提 杨晓东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分析以无机骨(Bio-oss)作为载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引导再生(GBR)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成4组,在左右两侧股骨大转子区制备骨缺损,左侧用Bio-oss充填骨缺损,右侧不予充填;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 目的:分析以无机骨(Bio-oss)作为载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引导再生(GBR)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成4组,在左右两侧股骨大转子区制备骨缺损,左侧用Bio-oss充填骨缺损,右侧不予充填;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种植体周围骨作为样本离心,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不同时期生成骨中VEGF浓度。结果:骨引导再生生成骨中VEGF浓度值高于非骨引导再生生成骨,且术后第1周浓度值最大。结论:VEGF是血管生成与骨再生协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骨引导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再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层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1
3
作者 汤玉斐 谢高伟 +2 位作者 赵康 刘欣宇 马楚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2-87,共6页
为了使骨引导再生膜同时具有阻隔、药物缓释及诱导骨生长功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层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依次为上层载药胶原微纳米纤维膜、中层PCL微纳米纤维膜和下层胶原/PCL/nHA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并对各层膜的微观... 为了使骨引导再生膜同时具有阻隔、药物缓释及诱导骨生长功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层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依次为上层载药胶原微纳米纤维膜、中层PCL微纳米纤维膜和下层胶原/PCL/nHA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并对各层膜的微观形貌、相组成、释药性能、疏水特性和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可以获得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骨引导再生微纳米纤维膜,其中上层膜中药物分布均匀,胶原质量分数为5%时的释药时间为1900min;中层膜的孔尺寸在200-300nm且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够阻止上下两层膜间的成分扩散;胶原/PG。质量比为1:1、nHA的含量为30%的下层膜成分均匀,降解速率适中并具有较好的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微纳米纤维膜 引导再生 静电纺丝 药物释放 骨诱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宏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5-66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并同期植入XIVE二段式种植体26颗,其中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外提升完成10颗种植体/5例,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完成16...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并同期植入XIVE二段式种植体26颗,其中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外提升完成10颗种植体/5例,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完成16颗种植体/13例。负载2年后统计其成活率。结果26颗种植体中仅有一颗出现种植体周感染但无松动,成活率96.15%。结论提示骨引导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对于上颌肯氏Ⅰ、Ⅱ类缺失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临床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斑升 XIVE种植体 引导再生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sh膜用于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俞立英 吴斌 蔡意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 Biomesh膜 引导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随访7年1例
6
作者 苏文祺 张丹丹 +3 位作者 程艳 崔雯洁 雷浪 李厚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与牙菌斑相关的病理状况,其特征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随后支持骨组织逐渐丧失。本文报道1例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病例。患者35牙种植术后4年因“左下后牙肿胀...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与牙菌斑相关的病理状况,其特征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随后支持骨组织逐渐丧失。本文报道1例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病例。患者35牙种植术后4年因“左下后牙肿胀不适2年余”就诊。X线根尖片显示35牙种植体远中骨密度降低,临床诊断为35牙种植体周围炎。35牙种植体经引导骨再生治疗,并进行定期牙周维护,术后3.5、11、18个月和7年复查显示牙槽骨高度及骨密度稳定,牙周探诊深度变浅,但牙龈轻度退缩。本病例7年的随访结果提示,种植体周围炎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后,临床牙周指标可以获得明显改善,牙槽骨得到良好的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引导再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牙周骨再生引导支架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迪 康俊嘉 +2 位作者 黄若希 赵嘉钰 连小洁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2142,共8页
在牙槽骨缺损治疗中,传统的植骨方法往往由于修复过程中软组织的长入而使修复失败。因此,研究设计出不同线间距的双层支架模型,并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了一种双层的引导膜在防止软组织长入的同时引导骨再生,主要是通过海藻酸钠(SA)分别与... 在牙槽骨缺损治疗中,传统的植骨方法往往由于修复过程中软组织的长入而使修复失败。因此,研究设计出不同线间距的双层支架模型,并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了一种双层的引导膜在防止软组织长入的同时引导骨再生,主要是通过海藻酸钠(SA)分别与α-磷酸三钙(α-TCP)和氯化钙的两步交联,为进一步加强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复合了纳米丝素纤维(SFF)。通过Pr值和微丝坍塌评价复合生物墨水的可打印性,利用SEM、XRD、和FTIR分别对支架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评价。最后用CCK-8、ALP、茜素红等试验评价复合支架的细胞活性、促成骨分化能力。结果表明,当α-TCP的比例为40%(质量分数)时,SFF的浓度从0.5%增加至2%,支架的可打印性、力学性能和成骨活性得到提高,溶胀率和降解率下降。研究的支架有望在引导牙周骨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临床治疗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Α-磷酸三钙 海藻酸钠 纳米丝素纤维 再生引导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多孔抗菌nZnO/P34HB复合引导骨再生膜的制备及性能初步研究
8
作者 刘畅 刘为 +3 位作者 罗婧美 韩莉 张超 唐婉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45-2754,共10页
目的制备不对称多孔抗菌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nZnO)/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 butyrate)copolymer,P34HB]复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膜,并检测其成骨性能。... 目的制备不对称多孔抗菌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nZnO)/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 butyrate)copolymer,P34HB]复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膜,并检测其成骨性能。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分散技术、溶剂置换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负载nZnO的P34HB复合GBR膜(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0.5%、1.0%、1.5%nZnO/P34HB材料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等明确nZnO的负载并观察其结构;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吸附实验检测GBR膜的蛋白吸附能力;酶解实验检测GBR膜的体外降解;成骨实验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体外抑菌实验检测GBR膜的抑菌能力。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负载0%、0.5%、1.0%、1.5%nZnO的4组nZnO/P34HB复合GBR膜,SEM结果显示,该复合膜一面疏松多孔,另一面致密;EDS表明复合膜上出现锌元素的掺入。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0.5%、1.0%nZnO/P34HB组促进MC3T3-E1增殖且增殖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0%、1.5%nZnO/P34HB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含有0.5%nZnO/P34HB组的浸提液培养基中MC3T3-E1明显越过划痕边缘进行迁移,且48 h时的0.5%nZnO/P34HB组细胞迁移率高于其他3个实验材料组(P<0.05);蛋白吸附实验结果显示,4组实验材料组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nZnO的加入不会降低材料本身的蛋白吸附能力;酶解实验结果显示,4组实验材料组的质量均随着酶解时间增加而持续降低,28 d后仍保持较低的降解率;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0.5%nZnO/P34HB组ALP染色更深且活性高于其他3个实验材料组(P<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0.5%nZnO/P34HB组与其他3个实验材料组比较,观察到较多的典型红色深染钙化结节,0%、0.5%nZnO/P34HB组的细胞矿化程度在4组中更高(P<0.01)。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0.5%nZnO/P34HB组平板上的菌落数量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和0%nZnO/P34HB组(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负载nZnO的P34HB复合GBR膜,筛选出的0.5%nZnO/P34HB组具有不对称多孔结构,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利于细胞成骨,同时具有抑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多孔结构 径向排列纤维 纳米氧化锌 生物可降解材料 引导性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良伟 韩建民 郭传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5,共11页
可降解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GBR)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促成骨性能,是治疗颌面部骨缺损的理想植入物。本文对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膜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镁基金属的研究历史及应用领域,随后从镁... 可降解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GBR)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促成骨性能,是治疗颌面部骨缺损的理想植入物。本文对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膜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镁基金属的研究历史及应用领域,随后从镁基金属GBR膜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性能及其机制方面介绍了镁基金属制备GBR膜的应用优势,最后对当前镁基金属GBR膜的局限性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展望进行介绍。镁基金属GBR膜在基础和转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治疗口腔颌面部的骨缺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金属 引导再生 降解 再生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可 李未扬 +2 位作者 唐毓婧 邓莹楠 周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分析了目前用于GTR膜材料的基本要求,综述了GTR膜的分类及性能,包括不可吸收膜和生物可吸收膜,总结了GTR膜的改进策略,展望了GTR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 屏障膜 促成骨 免疫调节 抗菌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性骨再生治疗上前牙骨开窗伴软硬组织不足1例
11
作者 刘硕 周美璐 +2 位作者 徐文华 潘涛华 雷荣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牙缺失后常因病理性骨缺失或生理性改建出现软硬组织不足,牙龈塌陷,影响美观。本文报道1例对上中切牙缺失后软硬组织不足伴余前牙骨开窗的患者进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术,得到了良好的软硬组织增量重建效果。
关键词 中切牙缺失 骨开窗 引导性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国敏 包崇云 +2 位作者 梁星 巢永烈 陈治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 :评价聚羟基丁酸酯 (PHB)膜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在狗下颌骨即刻植入种植体的颊侧形成骨缺损 ,覆盖PHB膜 ,与钛膜及空白对照比较 ,术后 1、2、3个月分别取标本 ,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 目的 :评价聚羟基丁酸酯 (PHB)膜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在狗下颌骨即刻植入种植体的颊侧形成骨缺损 ,覆盖PHB膜 ,与钛膜及空白对照比较 ,术后 1、2、3个月分别取标本 ,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观察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PHB膜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组有更多的新生骨充填 ,加速了骨再生过程 ,与钛膜组类似。结论 :PHB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引导再生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微创手术中再生材料选择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晶 康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牙周再生手术中微创理念的提出,在减小创伤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软组织的完整性,为牙周再生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从而可以更好地关闭创口,以获得更好的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微创术式多种多样,如龈乳头保存技术、改良龈乳头保存... 牙周再生手术中微创理念的提出,在减小创伤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软组织的完整性,为牙周再生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从而可以更好地关闭创口,以获得更好的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微创术式多种多样,如龈乳头保存技术、改良龈乳头保存技术等,不同学者术式选择各不相同,同时微创再生术中是否使用屏障膜、是否使用釉质基质衍生物和骨替代材料,以及使用的骨替代材料的类型,各个学者的报道不一。本文就上述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实行微创手术时再生材料的选择及不同类型材料的再生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实施牙周微创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再生 微创手术 引导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sh膜引导组织再生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琳 黄萍 +2 位作者 黄海云 吴波 章锦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评价Biomesh膜引导组织再生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 :6例患者 8颗上、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采用Biomesh膜进行治疗。通过术前及术后 6个月牙周袋和附着水平的探诊及X线片上牙槽骨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 目的 :评价Biomesh膜引导组织再生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 :6例患者 8颗上、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采用Biomesh膜进行治疗。通过术前及术后 6个月牙周袋和附着水平的探诊及X线片上牙槽骨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8颗患牙手术后均无肿胀、疼痛等反应 ,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牙周袋深度减少、临床附着水平的获得及X线片上可见的牙槽骨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引导再生 牙周炎 根分叉病变 Biomesh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莉 邓芳成 和红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于 4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 ,2 4个牙位 ,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 ,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 ,同体对照 ,术后 6周对新生骨与牙根...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于 4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 ,2 4个牙位 ,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 ,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 ,同体对照 ,术后 6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另一实验 3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 ,18个牙位 ,于 2 4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牙周新附着形成 ,可见新生牙槽骨、牙骨质样组织和牙周韧带生长。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骨 ,胶原纤维稀疏 ,排列不规则。胶原膜联合生物骨组 ,新生牙槽骨的钙 /磷比值 (1.72± 0 .14 ) ,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 /磷比值 (1.79± 0 .0 4 )。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具有较强骨诱导活性 ,术后 6周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牙周组织 引导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罗正文 刘济远 +1 位作者 李佳 潘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骨感染征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4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39例,脱落1例。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95.00%。次要疗效评价2组材料植入后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12d,2组均无排异反应、无骨代谢变化、无骨感染征象。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5.00%,对照组:0.00%。结论: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牙槽骨缺损 引导再生 引导组织再生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周磊 徐世同 +3 位作者 徐淑兰 黄建生 宋光保 张雪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GBR技术(B组)。骨增量...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GBR技术(B组)。骨增量后牙槽嵴的厚度分别在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6月进行了测量。结果:2组患者皆在术后4-6月出现了移植骨的吸收,A组患者出现的骨吸收较B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自体骨移植+GBR技术骨增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自体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牙种植 引导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8
18
作者 吴刘中 张桂荣 +1 位作者 史春 郭传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 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牙周袋探诊深度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各指标评分降低(均P <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可明显提升牙周附着效果,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 牙内骨内种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对美学区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严晓东 毛钊 +5 位作者 唐成忠 徐辉 李益材 冷旭 尹英 罗会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是解决种植体周围骨损伤缺的有效方法,文中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评价GBR术同期牙种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45名患者共60颗(其中基于GBR后种植30颗,常规种植30颗)负重... 目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是解决种植体周围骨损伤缺的有效方法,文中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评价GBR术同期牙种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45名患者共60颗(其中基于GBR后种植30颗,常规种植30颗)负重1年的种植体进行临床病历回顾,在术后的3个时间点(种植体暴露口腔后1个月为T1,完成永久修复体之后为T2,以及功能负荷1年后为T3,分别记录了各组种植体的牙周探诊深度和龈乳头指数,分析行GBR术对前牙种植的牙周指数有无影响。结果对比3个时间点2组临床资料牙周探诊指数的变化,GBR组:T1(2.11±0.68)mm,T2(2.13±0.70)mm,T3(2.31±0.84)mm;常规种植组:T1(2.08±0.71)mm,T2(2.15±0.70)mm,T3(2.27±0.84)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乳头指数的2组频数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R术对美学区牙种植体周牙龈未发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再生 牙种植体 牙周探诊深度 龈乳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的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包崇云 陈治清 +3 位作者 欧国敏 邱静 何开泽 赵树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体内降解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探索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 ,将膜植入动物体内 ,分别于 1周 ,1、2、3月取PHB膜及周围组织考察体内降解性 ,评价组织相... 目的 :研制一种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体内降解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探索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 ,将膜植入动物体内 ,分别于 1周 ,1、2、3月取PHB膜及周围组织考察体内降解性 ,评价组织相容性。结果 :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 ,可在体内缓慢降解 ,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结论 :PHB膜能满足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基本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引导组织再生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