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桑丹 刘畅 +5 位作者 王娟 陈雪平 罗双霞 李晓峰 王彦华 申书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7-520,共4页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20~29,其中以2n=23~24的非整倍体植株居多,占总观察株数的51.44%;对2个2n=21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初步鉴定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分别命名为CO-5-1和CO-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染色体 单体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创制小麦-中间偃麦草纯合易位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瑞芬 赵茂林 +1 位作者 张敬原 杨海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细胞工程途径,诱导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发生染色体易位,通过细胞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 ISH)和SSR鉴定出纯合易位系.研究结果表明,经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创制出1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纯合易位系99-803;其花粉母细胞... 利用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细胞工程途径,诱导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发生染色体易位,通过细胞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 ISH)和SSR鉴定出纯合易位系.研究结果表明,经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创制出1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纯合易位系99-803;其花粉母细胞(PM C s)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18.42个环状二价体+2.57个棒状二价体+0.01个单价体;中间偃麦草的7A i-1染色体与小麦7A或7B染色体发生了非罗伯逊易位,且中间偃麦草易位片段较小;通过该途径获得纯合易位系的频率约为2%.以上结果表明,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是一条向小麦转移异源染色体小片段(基因)的快速高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附加系 易位系 中间偃麦草 荧光原位杂交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后代的获得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玉靖 滑帆 +3 位作者 赵建军 王彦华 顾爱侠 申书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6-198,共3页
利用60Co-γ辐射结合自交及游离小孢子培养,培育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的后代群体。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自交结角率变化无显著规律,而结籽率则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状体诱导率和植株... 利用60Co-γ辐射结合自交及游离小孢子培养,培育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的后代群体。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自交结角率变化无显著规律,而结籽率则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状体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显著下降,辐射剂量高于60 Gy时,胚状体诱导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单体附加系 耐抽薹 辐射诱变 游离小孢子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能力的研究
4
作者 张巍巍 李晓峰 +2 位作者 罗双霞 赵玉靖 王彦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2,共5页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系列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AA+C1、AA+C2、AA+C3、AA+C4、AA+C5和AA+C6的试管苗...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系列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AA+C1、AA+C2、AA+C3、AA+C4、AA+C5和AA+C6的试管苗生根较好,移栽成活率高,AA+C7、AA+C8和AA+C9的试管苗不易生根,移栽成活率低;1/2MS培养基附加1.5mg.mL-1NAA能有效诱导试管苗生根,提高试管苗生根质量和移栽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单体附加系 试管苗 诱导生根 细胞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甘蓝单体异附加系CO-9-1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宝智 申书兴 +5 位作者 王彦华 陈雪平 张成合 轩淑欣 罗双霞 李晓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是利用甘蓝的优良基因改良大白菜品种的中间材料,在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BC1、BC2植株为基础材料,利用形态学鉴定、花粉特征与细胞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的选育研究。结果表... 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是利用甘蓝的优良基因改良大白菜品种的中间材料,在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BC1、BC2植株为基础材料,利用形态学鉴定、花粉特征与细胞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外源染色体的影响,植株性状表现多样性;花粉量、花粉整齐度和花粉生活力低于二倍体大白菜;从18株BC1和11株BC2中鉴定出21和22条染色体的比率分别各占16.67%、16.67%和27.27%、9.09%。进一步结合核型分析比较,从BC1、BC2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了附加甘蓝9号染色体的大白菜-甘蓝单体异附加系植株。该研究对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定向地向大白菜导入甘蓝优良基因,拓宽大白菜遗传背景,增加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单体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东杰 康传红 +2 位作者 刘丽萍 郭德栋 方晓华 《中国糖料》 2001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别,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完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甜菜 白花甜花 异单体附加系 染色体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种间杂交途径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傅雪琳 卢永根 +1 位作者 刘向东 李金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9-566,共8页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这是限制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的"瓶颈"。传统的有性杂交手段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克服种间生殖障碍,提高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育种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非AA组野生稻 种间杂交 单体附加系 渗入系 基因定位 生殖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大赖草抗赤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及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佩度 孙文献 +6 位作者 刘文轩 袁建华 刘朝晖 冯以高 王苏玲 周波 刘大钧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6-126,共1页
将大赖草抗赤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及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陈佩度孙文献刘文轩袁建华刘朝晖冯以高王苏玲周波刘大钧(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细胞遗传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 将大赖草抗赤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及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陈佩度孙文献刘文轩袁建华刘朝晖冯以高王苏玲周波刘大钧(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细胞遗传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又名Elymusgig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抗赤霉病 大赖草 染色体定位 基因导入 易位系 单体附加系 赤霉病抗性 杀配子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