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雷宁 裘毓雯 +2 位作者 欧湘红 陈思梅 全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A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患者单盲、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符合条件的638例URM患者随机分为ALIT组(314... 目的:探讨异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A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患者单盲、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符合条件的638例URM患者随机分为ALIT组(314例)和对照组(324例)。ALIT组进行ALIT6~8次复查封闭抗体转阳后积极试孕;对照组仅予0.9%氯化钠液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①两组既往平均流产次数、既往流产平均孕周、体重指数和再次妊娠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末次治疗后1年内受孕方式比例、异位妊娠率、再次流产率、流产胚胎异常染色体核型比例、严重母胎并发症发生率、粗活产率和校正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IT不能对URM再次妊娠有明显的保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封闭抗体 异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芸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8-632,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cell therapy]是3种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均获批用于治疗R/R B-ALL。新的治疗策略是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并增加老年患者治疗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B-ALL治疗方案的新策略,并探讨了无化疗方案在特定亚组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贝林妥欧单抗 奥加伊妥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梦樊(综述) 梁新军(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88-691,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80%以上。尽管近年来NSCL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仅15%。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80%以上。尽管近年来NSCL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仅15%。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肺癌。虽然其具有高效、持久、低毒等优点,但仅少部分NSCLC患者从免疫治疗中持久获益。随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NSCLC中的预后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寻找更有效的预后指标成为了NSCLC研究的重点。本综述系统分析TILs在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机制、临床证据及评估方法,旨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4
作者 黄茗 陈锦秀 +3 位作者 张雨乐 董想 曹春雨 吴红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进而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IL-B不仅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效的靶标,而且在疾病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IL-B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当前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深入理解TIL-B的复杂性,可以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复发/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进展
5
作者 孙倩倩 谢芳 +1 位作者 闫凡芝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高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的预后,化疗联合第一代或第二代TKI治疗Ph...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高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的预后,化疗联合第一代或第二代TKI治疗Ph^(+)-ALL患者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0%~60%,联合第三代TKI如帕纳替尼,其6年OS率可达75%。但是,复发/难治性Ph^(+)-ALL患者在初次挽救性治疗后2年OS率仅为20%,这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的使用如贝林妥欧单抗(抗CD3和CD19双特异性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抗CD22单克隆抗体),以及针对不同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然而,免疫治疗后长期生存期改善有限,一般建议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目前部分研究表明allo-HSCT能降低Ph^(+)-ALL复发率,但对基于免疫治疗后桥接alloHSCT能否改善患者OS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本篇综述将主要讨论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成人复发/难治性Ph^(+)-ALL中的显著进展,期望为提高复发/难治性Ph^(+)-ALL患者的缓解率和改善预后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青芳 张鹏 李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等)的数据。治疗2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疗效,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疾病进展(PD)组。使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PD-1单抗联合化疗对NSCLC患者的免疫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CD8^(+)T细胞下降。近期疗效显示,DC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PD组(均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T细胞比值是PD-1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AUC为0.820>0.5,截断值为0.15,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0.15的患者的PFS更长。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可以预测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单克隆抗体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γδ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彦 张亦甜 +7 位作者 徐艳 李曼 黎嘉伟 孟令雯 向征 刘冰 尹芝南 吴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养获得Vγ9Vδ2 T细胞,经质控放行后予以回输治疗,回输细胞剂量为5×10^(8)个/次,每两周一次,回输次数9次以上,治疗后检测患者αβT细胞、B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各亚群比例,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在回输治疗后均显示出对异体Vγ9Vδ2 T细胞良好的耐受性;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在回输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的Tfh1、Tc1、CD127^(+)TEM、HLADR^(+)CD8^(+)T细胞、CD27-B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结论: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安全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同种异体γδT细胞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免疫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LMR及PNI对晚期肝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刘全义 杨逸鑫 +2 位作者 徐磊 古云 沈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85例晚期H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患者的NLR、PLR、LMR、PNI、临床疗效及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LMR、PNI的最佳截断值,以此将患者分成高、低2组。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指标对患者OS的影响。结果:低NLR组、低PLR组、高LMR组、高PNI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高NLR组、高PLR组(均P<0.05);高LMR组、高PNI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晚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是影响患者疗效、预后的危险因素,NLR≥1.94评估晚期HCC患者免疫联合靶向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HCC)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预后营养指数(PNI)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靶向治疗 疗效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性自发流产与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毅 周敏 丘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5,共2页
80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发流产 (RSA)与免疫因素有关。患者与正常生育妇女的免疫状态不同 ,表现在体液免疫的异常及血清中缺乏封闭抗体。目前认为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组织相容性及辅助性T细胞 1(Th1) /辅助性T细胞 2 (Th2 )型细胞因子... 80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发流产 (RSA)与免疫因素有关。患者与正常生育妇女的免疫状态不同 ,表现在体液免疫的异常及血清中缺乏封闭抗体。目前认为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组织相容性及辅助性T细胞 1(Th1) /辅助性T细胞 2 (Th2 )型细胞因子的失衡与之密切相关。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能有效防止妊娠后的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性自发流产 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免疫治疗疗效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丹 刘仲伟 +1 位作者 陈慧 孟昱时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对研究组83例不明原因RIF的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照组96例不明原因RIF患者移植前不给予特殊处...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对研究组83例不明原因RIF的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照组96例不明原因RIF患者移植前不给予特殊处理。并按照胚胎移植属性分为鲜胚移植和冻胚移植,所移植胚胎均为卵裂期优质胚胎,接受LIT后新鲜胚胎移植为研究组A(51例);未行LIT接受新鲜胚胎移植为对照组A(57例)。接受LIT后冷冻胚胎移植为研究组B(32例),未行LIT接受冷冻胚胎移植为对照组B(39例)。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情况,并观察LIT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结果:(1)研究组A的临床妊娠率(47.06%)高于对照组A(22.81%),研究组B的临床妊娠率(46.88%)高于对照组B(2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的临床妊娠率与研究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LIT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下降,CD3^+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上升、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CD3-CD16^+CD56^+)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RIF患者成功妊娠有促进作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能促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向增强母胎免疫耐受的方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 临床妊娠率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汤鲁明 邓应彬 +5 位作者 王林霞 潘国权 王敏 叶璟 严纯雪 张丹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45-374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CRRT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5d后,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T淋...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CRRT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5d后,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2的分泌量。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59.5%(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T细胞增殖反应及IL-2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CRRT治疗脓毒症疗效明显,并能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TNF-ɑ/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淑娅 蒋能刚 +2 位作者 曾婷婷 粟军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89-691,共3页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率分别为(5.97±6.78)%和(15.20±11.28)%,正常对照组为(1.56±0.87)%,(1.76±0.8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抑制治疗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率分别(1.67±1.26)%,(4.35±4.33)%,与初发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显著下调胞浆内TNF-浕/IFN-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免疫抑制治疗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艳丽 卫爱武 +2 位作者 孙自学 门波 张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脾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淋巴细胞免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肾健脾方,观察患者...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脾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淋巴细胞免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肾健脾方,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封闭抗体(CD3^+、CD4^+、CD8^+、CD4^+/CD8^+)和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β、IL-10)水平;比较2组患者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生产率89.7%,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的80.7%(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封闭抗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6/58)低于对照组的28.1%(16/57)(P<0.05)。结论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能明显提高足月分娩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封闭抗体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健脾方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复发性流产 生产率 脾肾两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淋巴细胞免疫结合IVF-ET治疗伴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令红 刘忠 +2 位作者 李红 陈思梅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00-1301,共2页
目的探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结合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IVF-ET)在治疗习惯性流产并伴不孕症方面的效果。方法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各有9例患者,均采用长周期方案超促排卵,观察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习惯性流产致不孕的9例患者,在进行... 目的探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结合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IVF-ET)在治疗习惯性流产并伴不孕症方面的效果。方法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各有9例患者,均采用长周期方案超促排卵,观察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习惯性流产致不孕的9例患者,在进行IVF-ET治疗前做2次淋巴细胞注射治疗,查血HCG确定妊娠后,再做2次淋巴细胞注射治疗。结果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是81.3%和82.2%,两组间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9例中都有5例妊娠,对照组中有1例双胎妊娠,两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2.7和28.6%;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妊娠患者的胎儿发育良好,都安全出生。结论异源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合IVF-ET是治疗习惯性流产伴不孕症患者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习惯性流产 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疗法的淋巴细胞表型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筠 罗利琼 +4 位作者 阮雪玲 成奇峰 熊莲花 王彤 肖兰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共42例晚期肿瘤病人 ,其中 2 2例在放、化疗的同时输入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s)进行免疫治疗 ,每周 2次 ,8次为一疗程。...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共42例晚期肿瘤病人 ,其中 2 2例在放、化疗的同时输入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s)进行免疫治疗 ,每周 2次 ,8次为一疗程。另 2 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 ,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 2 2例病人的淋巴细胞表型与治疗前比较CD+ 3 、CD+ 4、CD+ 4/CD+ 8有升高 ,CD+ 8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 ,PS评分改善 ,P <0 0 5 ;与 2 0例对照组比较 ,淋巴细胞表型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后PS评分改善 ,P <0 0 5。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病人中有 15例 (6 8 18% )的淋巴细胞表型明显改善 ,CD+ 3 、CD+ 4治疗后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 P <0 0 5 ,CD+ 95升高 ,P <0 0 2 ,PS评分改善 ,P <0 0 1;与 2 0例对照组相比 ,治疗前各项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CD+ 4升高 ,P <0 0 5 ,PS评分改善 ,P <0 0 5 ;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病人中有 7例 (31 82 % )的淋巴细胞表型改善不明显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 ,但PS评分改善 ,P <0 0 2。对照组淋巴细胞表型与临床症状改变均不明显。结论 :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 ,可能有利于减轻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淋巴细胞表型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卫民 顾明君 +3 位作者 石勇铨 陈岚 邹秀兰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GO)的疗效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GO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n=29),所有患者口服常规抗甲状腺药物和(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0...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GO)的疗效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GO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n=29),所有患者口服常规抗甲状腺药物和(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0.5g的生理盐水250ml及含环磷酰胺0.2g的生理盐水500ml静滴,1次/d,连用3d,间隔4d重复用,共3~6个疗程。A组在冲击治疗结束后口服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片,B组在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结果:A组中2例退出,B组中1例退出,B组的疗效好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突眼度、突眼活动度、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外周血NK细胞、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突眼度及突眼活动度、CD3^+、CD8^+T淋巴细胞较A组降低更显著(P〈0.05),CD4^-/CD8^-比值增高较A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在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治疗后的TRAb、TPOAb、CD3^+、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RAb、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在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GO能缓解失调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疗效明显,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疗效更佳;GO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降低可能预示疗效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相关性眼病 免疫抑制剂 冲击治疗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谨 李升平 郑利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基因修饰T细胞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通过提高T细胞对抗原的结合能力、增强活化信号的疗复耐转导、延长T细胞在体内的生存时间、增加肿瘤组织中活化T细胞的数量以及改进基因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最终达到提高T细胞肿瘤... 基因修饰T细胞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通过提高T细胞对抗原的结合能力、增强活化信号的疗复耐转导、延长T细胞在体内的生存时间、增加肿瘤组织中活化T细胞的数量以及改进基因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最终达到提高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尽管该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最近几年经基因修饰T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修饰的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 T淋巴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免疫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世扬 黄佩珺 +6 位作者 唐云章 龚海红 刘晓红 马金霞 文怡 宫道华 童明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 :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激活脐血造血干细胞 ( activ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ACBSC)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患儿微小残留病 ( MRD)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无菌枸橼酸 ( ACD)抗凝脐血收集 ,经 Percoll单个核细胞分离... 目的 :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激活脐血造血干细胞 ( activ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ACBSC)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患儿微小残留病 ( MRD)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无菌枸橼酸 ( ACD)抗凝脐血收集 ,经 Percoll单个核细胞分离与植物血凝素 ( PHA)培养 ,采用桥联免疫组化 ( APAAP)方法进行 PHA激活前后 CD3、CD4、CD8抗原测定 ;应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进行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检测 ;利用 PCR方法对克隆性重排的 T细胞受体 ( TCR)基因进行测定 ,检查外周血中 AL L MRD。结果 :1脐血单个核细胞以一定浓度 PHA( 2 0 mg/ L)培养激活后 ,其中表达 CD3、CD4、CD8抗原的淋巴细胞数增高。2未经 PHA激活的单个核细胞TNF-α分泌呈一过性 ,72 h后检测 <10 pg/ ml;经 PHA激活 4 8h后 ,分泌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达 60 0 pg/ ml。 3 6例 AL L患儿输注前骨髓和外周血中 MRD测定全部阳性 ,4例经多次输注 ,半年后 MRD检测为阴性 ,骨髓中 MRD明显减少 ,其余 2例骨髓和外周血中 MRD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ACBSC能够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及可能具有细胞毒 T淋巴细胞 ( CTL)样作用 ;可望通过利用脐血免疫治疗方法 ,对小儿 AL L的 MRD进行彻底清除 ;利用 ACBSC移植 ,可能是治疗小儿 AL L MRD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造血干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及淋巴细胞坏死率对URSA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琴 丛林 +3 位作者 袁静 方慧琴 朱立新 吴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淋巴细胞对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免疫治疗前后CD16+CD56+NK细胞与淋巴细胞坏死率(CDC)的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对行主动免疫治疗的440例URSA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淋巴细胞对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免疫治疗前后CD16+CD56+NK细胞与淋巴细胞坏死率(CDC)的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对行主动免疫治疗的440例URSA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坏死率和CD16+CD56+NK细胞比率进行测定,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353例成功妊娠至孕12周之后,成功妊娠率85.50%;60例在孕12周前再次流产,流产率为14.50%;其它(17例1年以上未孕,10例失访)。妊娠成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坏死率显著上升,CD16+CD56+NK细胞明显下降(P<0.01);失败组治疗后淋巴细胞坏死率升高,而CD16+CD56+NK细胞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效果较好,CD16+CD56+NK细胞和淋巴细胞坏死率是URSA患者孕前免疫状态的两个独立指标,亦是评价免疫治疗疗效的两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主动免疫治疗 CD16+ CD56+NK细胞 淋巴细胞坏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免疫HIFU治疗后活化T淋巴细胞在荷瘤鼠肿瘤局部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纪筑 伍烽 冉立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23-1826,共4页
目的探讨过继免疫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荷瘤鼠肿瘤局部的功能变化。方法 32只C57BL/6J近交系正常小鼠在H22肝癌移植后7天分别接受HIFU治疗(HIFU组,n=16)和HIFU假照治疗(假照组,n=16)。治疗后14天,... 目的探讨过继免疫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荷瘤鼠肿瘤局部的功能变化。方法 32只C57BL/6J近交系正常小鼠在H22肝癌移植后7天分别接受HIFU治疗(HIFU组,n=16)和HIFU假照治疗(假照组,n=16)。治疗后14天,分离两组荷瘤鼠和正常C57BL/6J鼠(对照组,n=16)的脾淋巴细胞。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体外杀伤活性;另选30只C57BL/6JH22荷瘤鼠随机分为过继免疫HIFU组、过继免疫HIFU假照组和过继免疫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之前提取的淋巴细胞。输注7天后处死小鼠,手术取出肿瘤组织块,制成单细胞悬液,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肿瘤局部T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结果与假照组和对照组比较,HIFU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7天,与过继免疫假照组和过继免疫对照组比较,过继免疫HIFU组能分泌INF-γ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肿瘤 免疫治疗 过继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