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3
1
作者 万运帆 游松财 +4 位作者 李玉娥 王斌 高清竹 秦晓波 刘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该研究针对气候变化模拟中自由大气CO_(2)浓度增加和红外增温技术投入及运行成本高、波动大,而全封闭的环境模拟室对作物生长环境改变大的不利因素,对传统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系统加以改进,采用将OTC外部空气抽入内部交... 该研究针对气候变化模拟中自由大气CO_(2)浓度增加和红外增温技术投入及运行成本高、波动大,而全封闭的环境模拟室对作物生长环境改变大的不利因素,对传统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系统加以改进,采用将OTC外部空气抽入内部交换过程中自动控制增补CO_(2)浓度及加热增温的方式来模拟未来大气中CO_(2)浓度及气温升高的情况,在早稻生育期内对其温度、CO_(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可控温及CO_(2)的OTC内部的日平均温度控制偏差能达到&#177;0.2℃以内,最大偏差为-0.58℃;对CO_(2)浓度的控制偏差范围在-39.4~4.8μL/L,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完全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中模拟大气CO_(2)浓度及温度升高的情景。同时,该研究还对OTC内部的空气湿度进行了监测,其结果显示在不增温的情况下对空气相对湿度无影响,若增温,则OTC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会增加2%左右。总体来说,可控温及CO_(2)的OTC技术可以用于稻田气候变化模拟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 温度 开顶式气室 温度增加 CO_(2)浓度升高 原位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臭氧发生、控制与测量系统及物理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春乙 郭建平 +3 位作者 白月明 温民 刘江歌 李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OTC-1型 开顶式气室 臭氧 发生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C-Ⅰ型开顶式气室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阮亚男 陈振举 +3 位作者 陈玮 何兴元 苏道岩 张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220-222,共3页
为了模拟CO2、O3质量浓度升高的环境条件,OTC-Ⅰ型优化开顶式气室设计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气室内的气体质量浓度,其它环境条件接近自然状态,气室内空间适合木本植物生长。对气室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CO2处理(700μmol/mol)的... 为了模拟CO2、O3质量浓度升高的环境条件,OTC-Ⅰ型优化开顶式气室设计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气室内的气体质量浓度,其它环境条件接近自然状态,气室内空间适合木本植物生长。对气室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CO2处理(700μmol/mol)的变异量≤4%,高质量浓度O3处理(80mmol/mol)的变异量≤9%,说明处理气室内CO2与O3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各重复气室之间控制气体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本套系统可用于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所得数据相对可靠,是模拟气体环境的较好装置,适用于长期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结构设计 性能分析 高质量浓度CO2 高质量浓度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大气CO_2变化仪器开顶式气室安装与测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小明 邹德堂 +3 位作者 赵宏伟 王敬国 刘化龙 杨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156-158,共3页
为进行模拟气候变化对寒地粳稻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安装开顶式气室(OTC),并进行CO2浓度的测试,分析OTC运行时仪器内气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仪器运行时,在气体收集室内,不同高度(50和100cm)CO2气体浓度变异系数均小于0.04;不同时间(... 为进行模拟气候变化对寒地粳稻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安装开顶式气室(OTC),并进行CO2浓度的测试,分析OTC运行时仪器内气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仪器运行时,在气体收集室内,不同高度(50和100cm)CO2气体浓度变异系数均小于0.04;不同时间(每2h测一次)和不同天数(连续10d)OTC内CO2气体浓度变化差异不明显;气体流量与气体收集室内CO2浓度呈线性关系。由此说明,在黑龙江省安装的OTC可以控制气体收集室内CO2浓度,并保持气体浓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测试 气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条件下模拟CO_2浓度升高开顶式气室的改进及其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郭艳亮 王晓琳 +3 位作者 张晓媛 王丽梅 郑纪勇 李世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4-1043,共10页
为提高传统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在田间条件下原位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适用性和精度,通过尺寸放大(长×宽×高=4.0 m×4.0 m×3.0 m)、形状调整(正四边形棱柱状)、新材料应用(塑钢PC结构... 为提高传统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在田间条件下原位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适用性和精度,通过尺寸放大(长×宽×高=4.0 m×4.0 m×3.0 m)、形状调整(正四边形棱柱状)、新材料应用(塑钢PC结构)及内部CO_2浓度优化控制等措施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的OTC分别于2015—2016年在旱作春玉米农田原位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情形,通过对比玉米生育期内OTC内外CO_2浓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探讨了其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可控CO_2OTC内部CO_2浓度能够控制在预期值范围内,2015年控制误差范围为-17.2~0.2μmol·mol-1,2016年为-5.4~0.1μmol·mol-1,控制效果良好;可控CO_2OTC对室内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气室外相比,在白天2015年平均增温0.8℃,差异显著(P<0.05),2016年平均增温0.4℃,差异不显著(P>0.05);可控CO_2OTC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与大田相比有所降低,2015年约降低2.4%,2016年降低了3.1%,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性能稳定,模拟精度高,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CO_2浓度升高后的旱作春玉米生长,可用于今后的大田模拟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开顶式气室 原位模拟 改进效果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顶式气室的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童思思 孙旭 +1 位作者 郑飞翔 王效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究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观测OTC内外的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评价了OTC对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及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 为探究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观测OTC内外的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评价了OTC对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及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实验通气时间段(9:00—17:00),OTC内部温度比外部高4.8℃(P<0.05),相对湿度低0.6个百分点(P<0.05),光合有效辐射低32.3%(P<0.05)。OTC内小麦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OTC外(P<0.05),且最大影响出现在小麦灌浆阶段。OTC内的小麦单株生物量增加了13.3%,其中穗生物量增加最多(35.2%);小麦单株产量增加了49.2%,其中籽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增加了34.5%。实验结果不仅表明OTC增温能够促进农作物生产并提高产量,而且也提示,若采用OTC开展空气CO_(2)和O_(3)等浓度增加对植物影响模拟实验时,应该尽量减少OTC内外的微气候差异,并考虑OTC增温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小麦 气室效应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原位开顶式臭氧熏蒸系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耿春梅 杨文 +4 位作者 殷宝辉 王宗爽 刘红杰 王效科 王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600,共8页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供三的方式以提高各平行样间的平行性;通过计算机负反馈控制和采用引流装置,以提高臭氧浓度控制和测定的准确性.在国内率先尝试在跟随环境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浓度的臭氧作为熏蒸气体.田间实测表明:该装置气室内臭氧浓度与设定浓度一致且分布均匀,平行样的平行性好,气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衰减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装置水平,可广泛用于田间原位大气污染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开顶式气室 原位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缓增对冬小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琰梅 柯浩楠 +4 位作者 商东耀 武熳秋 帅斯樑 胡正华 李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5-864,共10页
为研究CO_(2)浓度缓增对冬小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利用由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扬麦22号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试验。将大气CO_(2)浓度作为对照(CK),设置CO_(2)浓度缓增处理C_(80)(CO_(2)浓度缓慢增加80μmol/mol)... 为研究CO_(2)浓度缓增对冬小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利用由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扬麦22号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试验。将大气CO_(2)浓度作为对照(CK),设置CO_(2)浓度缓增处理C_(80)(CO_(2)浓度缓慢增加80μmol/mol)和C_(120)(CO_(2)浓度缓慢增加120μmol/mol)。结果表明,CO_(2)浓度缓增处理没有改变小麦田N_(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2017-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CK、C_(80)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5.49±3.33) mg/m^(2)、(26.83±3.21) mg/m^(2);2018-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CK、C_(120)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13.06±2.66) mg/m^(2)、(121.20±9.28) mg/m^(2)。在2017-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CK、C_(80)处理土壤-冬小麦系统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5.99±1.39) mg/m^(2)、(29.83±4.20) mg/m^(2)。各生育期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与冬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冬小麦系统N_(2)O累积排放量与冬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N_(2)O排放量 开顶式气室 CO_(2)浓度缓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胁迫下白蜡与银杏幼苗的响应差异
9
作者 马梦瑶 杨宁 +1 位作者 郑飞翔 王效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0-1719,共10页
为了明确大气臭氧(O_(3))浓度升高对木本植物的生长、生理生化特征的胁迫效应,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以典型绿化植物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银杏(Ginkgo biloba)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个臭氧浓度水平(环境浓度,AA;环境浓度+40... 为了明确大气臭氧(O_(3))浓度升高对木本植物的生长、生理生化特征的胁迫效应,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以典型绿化植物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银杏(Ginkgo biloba)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个臭氧浓度水平(环境浓度,AA;环境浓度+40 nmol·mol^(-1),AA+40;环境浓度+80 nmol·mol^(-1),AA+80)下白蜡和银杏的叶片数量、叶片面积、生物量、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累积熏蒸35、51 d和71 d后,对比AA试验组,AA+40和AA+80浓度O_(3)抑制了白蜡幼苗的叶片数量和叶面积生长,而促进了银杏幼苗的叶片数量和叶面积生长,并促进了白蜡的光合速率;AA+40和AA+80浓度臭氧均抑制了白蜡和银杏幼苗的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生物量。O_(3)浓度升高和臭氧熏蒸时间延长,对白蜡和银杏幼苗的叶片生长、光合速率和非结构性化合物累积整体呈抑制,但存在银杏叶片生长和白蜡光合速率受到不同程度促进的情况。O_(3)浓度升高会对白蜡、银杏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胁迫,其中白蜡的叶片生长状态对O_(3)胁迫更敏感,银杏的光合速率对O_(3)胁迫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 银杏 臭氧胁迫 响应差异 开顶式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万运帆 游松财 +4 位作者 李玉娥 王斌 高清竹 秦晓波 刘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3-1698,共6页
研究温度升高和CO2浓度增加的气候变化条件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评估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大气CO2浓度450μL·L^-1及温度升高2℃的环境条件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 研究温度升高和CO2浓度增加的气候变化条件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评估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大气CO2浓度450μL·L^-1及温度升高2℃的环境条件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三个处理(对照、增温、增温+CO2),结果表明:①温度及CO2同增对早稻最终株高有显著增加作用,而仅增温只能加快前期株高增长速度而对最终株高没有影响;②增温处理使最终分蘖数增加2~3茎·穴^-1,但在增温条件下增加CO2浓度,分蘖数不再增加;③增加CO2浓度使早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略增,但增温处理没有效应;④增温处理对不同时期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增温+CO2处理使各期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⑤增温2℃使早稻增产13.3%,而增温基础上再增CO2,产量不再进一步增加。从产量构成因子看,增温或增温+CO2处理条件下早稻增产主要与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大气CO2浓度 温度 早稻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水稻叶片伤害、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白月明 郭建平 +1 位作者 刘玲 温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2,共6页
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 ,对水稻进行不同臭氧浓度处理的长期接触试验 ,结果表明 :当试验浓度超过 1 0 0× 1 0 - 9时将对水稻叶片造成直接伤害 ,从而使水稻的光合能力和产量降低。
关键词 臭氧 水稻 叶片伤害 产量 光合作用 OTC-1型 农田开顶式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浓度增加对油菜影响的诊断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月明 王春乙 +2 位作者 刘玲 郭建平 温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370,共7页
利用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对油菜进行了不同臭氧浓度 2 0 0× 1 0 - 9、1 0 0× 1 0 - 9、5 0×1 0 - 9、未过滤 (2 5× 1 0 - 9~ 40× 1 0 - 9)和过滤掉自然大气的O3后 (约为 1 0× 1 0 - 9) 5个处理的长期... 利用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对油菜进行了不同臭氧浓度 2 0 0× 1 0 - 9、1 0 0× 1 0 - 9、5 0×1 0 - 9、未过滤 (2 5× 1 0 - 9~ 40× 1 0 - 9)和过滤掉自然大气的O3后 (约为 1 0× 1 0 - 9) 5个处理的长期接触试验 ,结果表明 :目前大气本底 (2 5× 1 0 - 9~ 40× 1 0 - 9)和 5 0× 1 0 - 9的低浓度臭氧对油菜有慢性伤害作用。臭氧浓度增加到 1 0 0× 1 0 - 9、2 0 0× 1 0 - 9时油菜出现退绿、失水等急性伤害症状。臭氧浓度增加可导致植株矮化 ,株型缩小 ,叶片数和叶面积减少 ,光合速率、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下降。试验还表明 ,正常生长的油菜移入浓度为 1 0 0× 1 0 - 9、2 0 0× 1 0 - 9的臭氧环境下 ,首先受影响的是叶肉和表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油菜产量 开顶式气室 慢性伤害作用 叶肉 表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斌 万运帆 +4 位作者 郭晨 李玉娥 游松财 秦晓波 陈汇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95-1303,共9页
未来气候主要表现为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升温2℃和CO2浓度达到450μL L–1(同比增加60μL L–1)情景是哥本哈根共识下的安全阈值。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进行双季稻大田原位模拟试验,以早... 未来气候主要表现为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升温2℃和CO2浓度达到450μL L–1(同比增加60μL L–1)情景是哥本哈根共识下的安全阈值。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进行双季稻大田原位模拟试验,以早稻两优287和晚稻湘丰优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大田(UC)、对照(CK)、增温2℃(CT)、增CO2 60μL L–1(CC)和同时增温2℃增CO2 60μL L–1(CTC)5个处理,研究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CT的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低于CK,CC和CTC比CK提高籽粒产量19.7%和2.0%,提高氮素积累量15.7%和5.1%;晚稻CT、CC和CTC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比CK分别提高9.2%、14.4%和18.8%,及7.3%、10.2%和15%。茎叶氮素转运率和贡献率早稻CC和CTC略低于CK,晚稻CC、CTC均高于CK。氮素吸收利用率早稻以CC最高(45.7%),晚稻以CTC最高(48.5%),分别比CK提高了35.5%和33.1%。氮素农学利用率与之一致,早稻和晚稻的CC和CTC均最高(23.1 kg kg–1和26.9 kg kg–1),比CK提高了56.3%和46.2%。氮素生理利用率早稻和晚稻均以CC最高,相比CK提高了12.7%和10.5%,但差异不显著。CK与UC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大,这表明OTC覆盖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误差之内。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温度升高2℃对早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倾向于不利影响,对晚稻则相反;CO2浓度增加60μL L–1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倾向于有利影响;同时增温和增CO2对早稻表现抵消作用,对晚稻表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温度 CO2浓度 双季稻 吸氮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与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及其总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辉 王春乙 +1 位作者 白月明 温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55,共4页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CO2和O3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及其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和O3浓度倍增均可致使大豆黄叶率增加,绿叶率下降;CO2浓度倍增使大豆总叶片干物质量和总叶面积、绿叶和黄叶干物质量及总生物量均明显增加;O3浓度倍...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CO2和O3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及其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和O3浓度倍增均可致使大豆黄叶率增加,绿叶率下降;CO2浓度倍增使大豆总叶片干物质量和总叶面积、绿叶和黄叶干物质量及总生物量均明显增加;O3浓度倍增使大豆总叶干物质量和总叶面积、绿叶和黄叶干物质量及总生物量均下降;CO2与O3交互作用处理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均表现为CO2>O3;CO2与O3持续倍增处理对大豆叶片老化的影响为O3>CO2,CO2与O3逐渐达倍增的处理在大豆鼓粒前CO2的缓解作用明显,鼓粒后CO2与O3的影响逐渐接近;大豆总生物量增长遵循自然增长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O3 CO2 大豆 CO2浓度倍增 大豆叶片 O3浓度 生物量 干物质量 OTC-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臭氧浓度变化对蔬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建平 王春乙 +1 位作者 温民 白月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20,共3页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菠菜和青菜进行不同O_3浓度熏气试验结果表明,当大气中O_3浓度升高,菠菜和青菜气孔阻力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大幅度降低,当O_3浓度达200μmol/kmol时,菠菜和青菜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不足对照...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菠菜和青菜进行不同O_3浓度熏气试验结果表明,当大气中O_3浓度升高,菠菜和青菜气孔阻力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大幅度降低,当O_3浓度达200μmol/kmol时,菠菜和青菜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不足对照的1/9和1/3,地下部生物量分别下降79.8%和6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生物量 大气臭氧浓度 OTC-1型开顶式气室 熏气试验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呼吸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寇太记 苗艳芳 +2 位作者 庞静 朱建国 谢祖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67-1673,共7页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全球碳循环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试验技术先后经历了人工气候室、开顶式气室、FAC...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全球碳循环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试验技术先后经历了人工气候室、开顶式气室、FACE技术(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阶段,FACE技术因其无限接近自然条件而成为研究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的最理想试验平台。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是预测和评价农田系统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周转和碳收支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文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试验技术,比较了农田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以FACE研究成果为主的高CO2浓度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不同地下来源贡献及环境因子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土壤呼吸和碳固定及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室 开顶式气室 FACE 土壤呼吸 根系呼吸 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龙血树和春羽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英娟 彭晓春 +4 位作者 董家华 陈志良 赵述华 雷国建 周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65-2272,共8页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控制模拟环境,研究了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对龙血树和春羽叶片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CO2浓度增加,龙血树和春羽幼苗叶面积和株高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龙血树和春羽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控制模拟环境,研究了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对龙血树和春羽叶片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CO2浓度增加,龙血树和春羽幼苗叶面积和株高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龙血树和春羽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同期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3)随着CO2浓度的增加,龙血树和春羽幼苗叶片最大光量子产量、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同期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总体上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一定时间的高浓度CO2处理提高了龙血树和春羽的净光合速率,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进而消失,并以春羽幼苗表现得更突出;即高浓度CO2可能破坏了龙血树及春羽生长后期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结构,导致叶片光合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树 春羽 CO2浓度升高 开顶式气室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和O_3升高对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施翠娥 艾弗逊 +2 位作者 汪承润 颜守保 车运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3-1109,共7页
利用OTC平台和青菜盆栽实验,探索[CO_2]、[O_3]或[CO_2+O_3]升高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风险性。结果表明,[CO_2]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可溶性有机... 利用OTC平台和青菜盆栽实验,探索[CO_2]、[O_3]或[CO_2+O_3]升高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风险性。结果表明,[CO_2]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磷(TP)、总碳(TC)、铵态氮(AN)、硝态氮(NN)含量和含水量(SWC),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土壤蛋白酶(PRA)、蔗糖酶(SA)、脲酶(UA)、多酚氧化酶(POA)、酸性磷酸酶(APA)和中性磷酸酶(NPA)活性。相反,[O_3]升高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DOC、TP、TK、TC、TN、AN、NN、SWC、MBC和MBN含量,提高了MBC/MBN比值,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PRA、SA、UA、POA、APA和NPA酶活性。而[CO_2+O_3]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O_3]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降低了[CO_2]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刺激效应。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用于评价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菜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OTC) 臭氧 二氧化碳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O_3和CO_2增加对大豆复合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辉 王春乙 +1 位作者 白月明 温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1-612,共12页
利用OTC 1型开顶式气室 ,对大豆“中黄 1 4”进行了长时期不同O3和CO2 处理的接触试验 ,模拟研究CO2 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发育期、黄叶率和绿叶率、根瘤、生物量及其分配、产量结构、籽粒品质及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 利用OTC 1型开顶式气室 ,对大豆“中黄 1 4”进行了长时期不同O3和CO2 处理的接触试验 ,模拟研究CO2 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发育期、黄叶率和绿叶率、根瘤、生物量及其分配、产量结构、籽粒品质及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独O3浓度倍增 ,发育期明显提前 ;生物量最多可减少近一半 ,产量最多减产 60 %以上 ;粗蛋白含量增加 6 2 % ,粗脂肪含量降低 7 6% ;叶片脂膜过氧化加剧。单独CO2 浓度倍增 ,开花后发育期有所延迟 ;对生物量及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 ,成熟时总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比T5增加 2 1 0 %和 2 0 3%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 3 3%和 1 6% ;结荚前叶片脂膜过氧化反应减轻。CO2 和O3持续倍增和逐渐达到倍增交互作用处理 ,在生物量、产量方面表现为CO2 的影响大于O3,在叶片膜保护系统方面表现为O3的影响大于CO2 ,粗蛋白含量下降 ,粗脂肪含量上升 ,叶片脂质过氧化加剧。熏气处理均可造成 :黄叶率上升 ,绿叶率下降 ,凋落物增加 ,且单独O3浓度倍增的处理最明显 ,通气仅 1 0天黄叶率就高于 5 0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 ;气孔阻力增加 ,蒸腾速率下降 ,且单独CO2 浓度倍增的处理最明显 ,尤其在高湿阴天 ,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变化最高分别可达增加 2 34 0 %和下降5 8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二氧化碳 大豆 开顶式气室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汞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剑 王章玮 +2 位作者 张晓山 秦普丰 陆海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40,共8页
采用大田开顶式气室熏气实验,研究大气汞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脯氨酸、丙二醛的积累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大气汞浓度的升高均较对照略微下降,表明大气汞浓... 采用大田开顶式气室熏气实验,研究大气汞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脯氨酸、丙二醛的积累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大气汞浓度的升高均较对照略微下降,表明大气汞浓度的升高对水稻光合作用和气孔开放程度有一定影响;扬花期水稻胞间CO2浓度(Ci)随大气汞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P<0.05)表明Pn的略微下降属于气孔限制,同时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P<0.01)表明大气汞对水稻的蒸腾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乳熟期水稻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大气汞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指标均低于扬花期。水稻叶片脯氨酸(Pro)含量在拔节期随大气汞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扬花期先升高后下降,在45 ng·m-3时达到最大,成熟期无显著差异(P>0.05);水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拔节期先升高后下降,45 ng·m-3时达到最大,扬花期和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拔节期先升高后下降,15 ng·m-3时达到最大,扬花期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气汞浓度的升高可以引起水稻叶片膜脂过氧化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且随着体内Pro、MDA和SOD对大气汞胁迫的协同反应,水稻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汞胁迫产生了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单质汞 气体交换参数 脯氨酸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开顶式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