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开采工作面开采工艺方式选择专家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桂义 况礼澄 +1 位作者 刘勇 周炳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文应用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思想 ,结合计算机技术 ,对开采工作面开采工艺进行研究 ,开发设计的MFETES系统实现了开采工艺方式选择的智能化、科学化。并用于对实际工作面进行检验 。
关键词 开采工作面 开采工艺 专家系统 工艺选择 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软煤层轻放开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家臣 陈贵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6-59,共4页
通过对淮北朱仙庄煤矿8413-2、8415轻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的系统观测和分析,得出了极软煤层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规律、顶煤顶板移动规律、端面顶煤破碎和煤壁片帮规律.
关键词 矿山压力显现 轻放工作面 极软煤层 开采工作面 规律分析 矿压显现规律 顶煤破碎 朱仙庄煤矿 系统观测 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解决方案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昕 张学亮 刘清 《中国煤炭》 2021年第9期77-84,共8页
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对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与国家及行业政策、国家科研投入力度和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装备发展紧密相关。在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 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对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与国家及行业政策、国家科研投入力度和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装备发展紧密相关。在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和各煤矿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分级实施,建成初级、中级、高级智能化煤矿和智能开采工作面,实现煤矿智能开采少人化/无人化。以国家能源集团智能采煤工作面建设基本要求为依据,提出了智能开采工作面初级、中级、高级智能化解决方案及其对应功能。针对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问题,提出了统一规划设计、制定智能开采工作面建设标准、加强智能开采工作面运维、补齐辅助环节智能化短板、培养智能开采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升员工智能化专业技术能力与水平等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开采工作面 煤矿智能化建设 分级解决方案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工作面推进度对地表变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德海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4-74,共11页
关键词 煤层 开采工作面 地表下沉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黄土层极近距离采空区下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时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君武 黄庆享 +1 位作者 韦业豪 王雨凡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针对厚黄土层极近距离采空区下2个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应力叠加效应显著,工作面间煤柱易失稳诱发强矿压灾害问题,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海湾煤矿三号井2206工作面和王才伙盘矿2201工作面相向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2个工作面... 针对厚黄土层极近距离采空区下2个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应力叠加效应显著,工作面间煤柱易失稳诱发强矿压灾害问题,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海湾煤矿三号井2206工作面和王才伙盘矿2201工作面相向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2个工作面相向开采前后上部覆岩应力环境及煤柱稳定性,揭示了不同开采时序下2个工作面的围岩应力叠加效应及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2上煤层开采后,房柱区顶板和煤柱较为稳定,长壁式采空区覆岩破坏使采空区内的应力降低,工作面间遗留煤柱垂直应力呈非对称分布,长壁式采空区侧垂直应力峰值高于房柱区侧;2−2煤层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过程中,上部遗留煤柱集中应力和工作面采动应力的叠加效应影响工作面间煤柱和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当2个工作面相向开采距离小于30 m时,仅2206工作面开采时煤柱最大垂直应力分别比仅2201工作面开采和2个工作面同时开采减小4.7%和10.0%;仅2206工作面开采时2206回风巷围岩变形量最小,2个工作面同时开采时巷道围岩变形量最大,2个工作面交错−20 m后煤柱应力及巷道围岩变形量基本趋于稳定。最后,结合现场开采实际情况,确定了相邻工作面相向开采时序,并通过物理模拟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成果在现场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从而避免了工作面的搬家倒面和停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极近距离煤层群 工作面开采时序 应力叠加效应 煤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系统集成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98
6
作者 范京道 王国法 +1 位作者 张金虎 李占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基于黄陵一号煤矿十盘区1.4-2.2m较薄煤层首个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的实践和总结,针对八盘区18-28m煤层设计了升级版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系统集成配套方案,优化并完善了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高清摄像仪、高精度行程传感器和调控... 基于黄陵一号煤矿十盘区1.4-2.2m较薄煤层首个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的实践和总结,针对八盘区18-28m煤层设计了升级版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系统集成配套方案,优化并完善了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高清摄像仪、高精度行程传感器和调控装置实现工作面割煤高度和直线度精准控制;应用高速截割采煤机和智能型刮板输送机实现采运双向协同控制;通过设计开发新型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工作面巷道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转载机自移、超前支架的自动化远程控制;该系统可实现工作面和巷道内成套装备智能化协同控制和采煤全过程自动化无人生产,系统具备年产400万t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工作面 远程控制 双向协同控制 无人工作面开采 自动化超前支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工作面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若军 程久龙 +2 位作者 张要田 王玉和 姜国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101,共4页
基于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理论基础、技术特点及其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结合某矿12110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实例,探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工作方法技术、数据采集方法、资... 基于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理论基础、技术特点及其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结合某矿12110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实例,探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工作方法技术、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等。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既可以弥补矿井瞬变电磁法无法分辨顶、底板异常响应的缺陷,又可以对两种方法的探测结果相互验证,排除由于扰引起的假异常,从而有效查明矿井工作面开采水文地质条件,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面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斜开采孤岛工作面煤壁注浆加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成辰欣 李立 +3 位作者 李俊峰 赵光普 郭文砚 黄建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分析了仰斜开采孤岛工作面煤壁片帮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防治方案,其次通过钻孔窥视及超声检测技术对所实施的方案进行了检测,肯定了浆液对煤壁加固的效果,但同时发现此注浆方案对煤壁的加固范围不能满足单个日进度,从而又提出了注... 分析了仰斜开采孤岛工作面煤壁片帮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防治方案,其次通过钻孔窥视及超声检测技术对所实施的方案进行了检测,肯定了浆液对煤壁加固的效果,但同时发现此注浆方案对煤壁的加固范围不能满足单个日进度,从而又提出了注浆优化方案,补充了原方案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中首先选择避开孤岛面和大倾角仰斜开采,否则需采用合理有效的注浆加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开采 仰斜开采 孤岛工作面 煤壁片帮 注浆加固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异常区域多工作面开采结构演化及冲击地压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俊文 董续凯 +9 位作者 柴海涛 杨磊 赵善坤 王黔 吕玉磊 贾乐乐 白俊杰 郑波 李小明 景岩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针对某矿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多变、致灾因素复杂现象,以该矿实际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地质异常体区域覆岩空间运移结构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单层弯... 针对某矿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覆岩空间结构多变、致灾因素复杂现象,以该矿实际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地质异常体区域覆岩空间运移结构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单层弯曲薄板为例建立了不同开采阶段板的力学模型,揭示了不同开采阶段板结构弯曲能量释放特征,基于结构调控理论提出了减小厚硬岩层垮断跨度的初末采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多工作面依次开采,在地质异常体区域依次经历了“一”字形→“S”形→短“Ω”形→不规则“Ω”形→长“Ω”形→“O”形覆岩空间结构演变,丰富了覆岩空间结构的类型;(2)受地质异常体影响,多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承受了更多次的初次来压和“见方”来压,该区域顶板垮断动载扰动与支承压力分布更加复杂多变,容易造成工作面宽煤柱整体失稳性冲击危险;(3)基于单层弯曲薄板力学模型,得到了不同板结构弯曲能随边长呈指数或线性增大,且相对于固支边,自由边对弯曲能影响更大的结论;(4)对防冲预卸压及解危措施进行了效果检验,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没有出现微震大能量事件且煤体应力维持稳定,结构调控措施基本保障了地质异常体区域多工作面开采初末采冲击地压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异常体 覆岩空间结构 工作面开采 冲击地压防治 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断层的工作面开采诱发断层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寿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97,共5页
基于临近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易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工程背景,提出了建立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对断层弱面造成扰动影响,按距离可分为远场和近场扰动效应;远场采动诱发断层活化时,断层弱面... 基于临近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易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工程背景,提出了建立断层构造区工作面开采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对断层弱面造成扰动影响,按距离可分为远场和近场扰动效应;远场采动诱发断层活化时,断层弱面上粘合接触点统计上的破坏形式决定了断层弱面是稳滑状态还是粘滑状态;近场采动诱发断层构造活化时,采掘工作面位于断层下盘岩层时,断层岩块发生向上、向下剪滑失稳及断层岩块张拉离层失稳危险性高于上盘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弱面 工作面开采 断层活化 冲击地压 动载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DInSAR的大宁矿区多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华怡颖 胡晋山 +1 位作者 康建荣 徐郡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3,共7页
针对常规DInSAR监测方法对多工作面开采沉陷预计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大宁矿区为例,利用小基线集技术对研究区9景PALSAR数据进行时序处理,去除轨道误差、残余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和大气延迟误差,得到研究区沉降速率图、时序累计沉降图,并利用... 针对常规DInSAR监测方法对多工作面开采沉陷预计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大宁矿区为例,利用小基线集技术对研究区9景PALSAR数据进行时序处理,去除轨道误差、残余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和大气延迟误差,得到研究区沉降速率图、时序累计沉降图,并利用实测数据对SBAS-DInSAR的反演结果进行验证。首先分析了2007年1月-2008年7月的矿区地表沉降速率;其次选择了沉降范围较大的研究区东部P101、P102、P103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正在开采的工作面对已采工作面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开采工作面走向和倾向方向观测点的累计沉降特征,总结了矿区多工作面开采沉陷规律。研究表明:矿区开采工作面上方地表发生的沉降范围广、速率快,在多工作面开采作业条件下,相邻工作面的开采会使已采工作面上方的地表移动衰退期延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累计沉降值增加,矿区沉降总体趋势体现出下沉盆地特征;SBAS-DInSAR技术可以有效监测矿区多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可为类似矿区开采沉陷高精度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SBAS-DInSAR 工作面开采 沉降速率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帅 任怀伟 +1 位作者 韩安 巩师鑫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5,共10页
复杂条件煤层地质条件参数变化数量多、参数变化范围大,其智能化开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煤矿的主要地质条件特征及面临的问题,指出相较于综合机械化采煤,智能化开采对地质保障度的要求更高。地质条件越复杂,... 复杂条件煤层地质条件参数变化数量多、参数变化范围大,其智能化开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煤矿的主要地质条件特征及面临的问题,指出相较于综合机械化采煤,智能化开采对地质保障度的要求更高。地质条件越复杂,控制系统就越需要更精准的感知、更快速的分析与决策、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两淮地区“三软”煤层开采为例,探讨了其在智能化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煤壁频繁片帮、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相邻支架错位及咬合不紧密、护帮板不整齐、支架扎底、超前巷道变形,指出围岩(顶底板、煤壁)条件、煤层走向/倾向角度、矿压及超前巷道稳定性是影响工作面正常连续开采的5个因素。为解决上述5个因素条件参数变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从围岩参数感知、趋势分析、精细化控制、动力系统适应、自适应决策等方面研发出解决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核心技术。详细阐述了目前实现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即液压支架护帮板精准控制及快速跟机技术、顶板分区协同支护技术、工作面装备姿态监测技术、工作面调直技术、上窜下滑控制技术、稳压供液控制技术、仿真决策系统平台和超前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效果及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对于多种复杂条件共存的煤层,关键元部件的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分布式控制方式、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装备群协同快速推进控制和实时仿真平台与智能决策系统的开发是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工作面智能开采 深部开采 工作面装备姿态监测 液压支架护帮板精准控制 上窜下滑控制 工作面调直 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窑沟煤矿综放工作面合理开采参数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健 杨玉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9,共5页
文章结合磁窑沟13~#特厚煤层的赋存条件、矿井核定产能、工作面通风需求及经济效益等影响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13~#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割煤高度、工作面长度及推进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3~#煤层工作面合理的... 文章结合磁窑沟13~#特厚煤层的赋存条件、矿井核定产能、工作面通风需求及经济效益等影响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13~#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割煤高度、工作面长度及推进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3~#煤层工作面合理的割煤高度为4. 0m,采放比1∶1. 9;综合考虑煤层赋存、管理水平等因素,13~#煤层工作面长度为240m,根据工作面回采矿压显现程度接续工作面长度可适当调整;工作面合理的日循环为开采5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放顶煤开采 工作面开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屯煤矿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坡 仲崇武 +1 位作者 王英德 郭英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88,97,共3页
从理论上和技术上研究了机械化采掘工作面范围内中小构造预测问题。根据南屯煤矿已采掘地区揭示的矿井构造展布和演化规律,对未采掘地区的构造面貌作出了科学预测。
关键词 巷道掘进 掘进工作面 开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生产系统的Petri网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郝兵元 刘志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生产系统的可靠性用 Petri网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系统的故障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了建模 。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综合开采工作面 生产系统 PETRI网 可靠性分析 故障模型 建模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滕南矿区单一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分析
16
作者 佟文亮 邓涛 +1 位作者 马士亮 栾元重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根据滕南矿区三个单一开采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实测资料 ,分析其下沉机理 ,并利用单一工作面开采下沉量小的特点 ,进行村下煤柱宽条带开采实践 。
关键词 单一工作面开采 沉陷机理 宽条带开采 地表移动 下沉机理 开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地区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蔡峰 《中国煤炭》 2022年第5期41-46,共6页
针对蒙陕地区典型中厚煤层开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开展了工作面三维数字模型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孪生构建、液压支架智能化控制、采煤机调高预测和路径规划、综采工作面远程智能控制和自移机尾纠偏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远程一... 针对蒙陕地区典型中厚煤层开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开展了工作面三维数字模型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孪生构建、液压支架智能化控制、采煤机调高预测和路径规划、综采工作面远程智能控制和自移机尾纠偏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远程一键式启停、自动开采为主、远程人工干预为辅、最终实现无人值守”为目标的减人、提效开采模式;并首创液压支架自动摆底调控技术。通过在纳林河二号煤矿进行的工业性试验,表明该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全面提升了矿井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水平,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中厚煤层智能开采工作面 数字孪生技术 液压支架自动摆底 远程智能控制 蒙陕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交断层发育矿井双工作面联合开采技术
18
作者 孔彦 颜廷更 孔凡堂 《煤矿开采》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介绍了在地质条件复杂、斜交断层发育矿井 ,采用双工作面联合开采体系 ,减少了区段平巷 ,从而降低矿井的万吨掘进率 ,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 ,减少煤柱损失 ,实现了工作面稳产、高产。
关键词 工作面联合开采技术 平巷 安全错距 斜交断层 采煤工艺 煤柱 地质条件 掘进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长壁工作面煤尘分布特征及其防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东升 邱家轩 +2 位作者 范钢伟 任天祥 刘士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10,共4页
以小青矿W2-713刨煤机长壁工作面为试验基地,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出工作面不同位置风流速度分布特征,得出了薄煤层刨煤机长壁工作面的高速风流区和低速风流区的位置;模拟得出了刨煤机... 以小青矿W2-713刨煤机长壁工作面为试验基地,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出工作面不同位置风流速度分布特征,得出了薄煤层刨煤机长壁工作面的高速风流区和低速风流区的位置;模拟得出了刨煤机、移架、工作面转载机、破碎机等不同产尘源的煤尘分布特征及其对井下环境的影响机理;通过对薄煤层刨煤机长壁工作面定向喷雾除尘的模拟分析,证明定向喷雾除尘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工作面整体降尘效果,还有利于消除工作面刨煤机附近高浓度瓦斯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长壁工作面开采 刨煤机 CFD数值模拟 煤尘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出煤柱压架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凌甫 郭守泉 曲秋扬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5,119,共5页
针对凯达煤矿6-2305工作面出煤柱时的液压支架压架问题,对压架内在机理和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柱下开采时,第一关键层岩块滞后第二关键层岩块垮落;出煤柱时,由于挤推力的消失,关键层A2和A3岩块的同时垮落,造成压架事故的发生;液... 针对凯达煤矿6-2305工作面出煤柱时的液压支架压架问题,对压架内在机理和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柱下开采时,第一关键层岩块滞后第二关键层岩块垮落;出煤柱时,由于挤推力的消失,关键层A2和A3岩块的同时垮落,造成压架事故的发生;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富裕系数小,单一大流量安全阀可靠性低。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浅埋煤层 工作面开采 液压支架压架 关键块体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