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红层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模式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福存 鄢毅 +1 位作者 刘安云 李旭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西南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季节性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四川省、重庆市红层浅层地下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结合红层区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需水量小的用水特点,提出了... 西南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季节性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四川省、重庆市红层浅层地下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结合红层区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需水量小的用水特点,提出了红层浅层地下水资源化的认识和相应的"小口径浅井"开采技术、"一户一井"分散式供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红层 浅层地下水特征 开发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平 陈志龙 +1 位作者 黄欧龙 王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101,共5页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地下空间在扩大空间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和确保文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地面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模适宜性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原则,结合文物建筑保...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地下空间在扩大空间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和确保文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地面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模适宜性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原则,结合文物建筑保护区、文物及文物所在街区、文物遗址保护区和现有地下文物保护区在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以达到既保护历史文化特色、保持历史街区风貌,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利用模式及服务方式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徐刘靖 刘细文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外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四种模式:集中模式、分散模式、分布模式以及集成服务模式,并总结出国外灰色文献系统所提供的六种服务方式,最后对网络灰色文献的开发提出初浅建议。
关键词 灰色文献 开发利用模式 服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模式与创新途径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勇 徐国华 +2 位作者 渠慎春 王鹏 高志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66-271,共6页
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巨大的经济、环境、生态等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分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利用进程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我国近年来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利用模式,提出促... 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巨大的经济、环境、生态等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分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利用进程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我国近年来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利用模式,提出促进我国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创新的6条途径,即立体开发利用途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生态优先开发利用途径、适度开发利用途径、高效开发利用途径、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开发利用模式 可持续发展 综合开发 立体开发利用 高效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建文 夏日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9-617,共9页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复杂,给地下河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在近年来西南岩溶区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区地形地貌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提出了6种典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1)峰丛洼地区地下河溶洼成...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复杂,给地下河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在近年来西南岩溶区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区地形地貌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提出了6种典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1)峰丛洼地区地下河溶洼成库模式;(2)岩溶深切河谷区地下河堵洞成库模式;(3)岩溶槽谷区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4)岩溶垄脊褶皱区隧洞引水模式;(5)峰林平原(谷地)区地下河机井提引利用模式;(6)断陷盆地边缘地区地下河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这6种模式的提出,为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借鉴,可有效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岩溶地貌类型 开发利用模式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庄大昌 董明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根据洞庭湖区湿地的同心环带状特征,将洞庭湖区湿地分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湿地平原区和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并据各环带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湿地观光农业开... 根据洞庭湖区湿地的同心环带状特征,将洞庭湖区湿地分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湿地平原区和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并据各环带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湿地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实现洞庭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湿地 观光农业资源 开发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市地热水梯级开发利用模式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窦明 王艳艳 +3 位作者 杜洁 付博 曹亚新 张建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安阳市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探讨地热水的梯级开发利用模式已成为提高地热水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在计算安阳市地热水储量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热水梯级开发利用总体模式,并结合安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5种... 安阳市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探讨地热水的梯级开发利用模式已成为提高地热水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在计算安阳市地热水储量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热水梯级开发利用总体模式,并结合安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5种地热水梯级开发利用模式,且从社会经济、地热资源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安阳市地热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采用加权评分法为地热水适宜开发区选择了主要的梯级开发利用模式,可为安阳市合理开发利用地热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市 地热水 指标体系 加权评分 梯级开发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建峰 杨木壮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2,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州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上空间高度密集化,地价随之暴涨。要遏制这一趋势,达到控制城市增长,增加城市容量,缓解交通堵塞,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实现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目的,开发利用广州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成为必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州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上空间高度密集化,地价随之暴涨。要遏制这一趋势,达到控制城市增长,增加城市容量,缓解交通堵塞,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实现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目的,开发利用广州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成为必然的选择。文章主要探讨了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关于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州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湘奎 孔庆轩 李晓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本文按地下水系统及行政区划分析了三江平原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做到科学有序、合理开采。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 开发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模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苏维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7-269,共3页
贵州喀斯特发育典型,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天然平均补给量478.41亿m3/a,枯季排泄量达258.68亿m3/a,已开发利用量仅为25.031亿m3/a。本文分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着重以普定县为例,提出了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开发利用... 贵州喀斯特发育典型,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天然平均补给量478.41亿m3/a,枯季排泄量达258.68亿m3/a,已开发利用量仅为25.031亿m3/a。本文分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着重以普定县为例,提出了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5种主要模式,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模式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闲置铁路场站区域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进勇 王喆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阐述城市闲置铁路场站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线串点并围绕站点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开发、满足铁路内部需求的市场化铁路多元经营开发、基于价值构成理念的铁路场站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开发3个角度提出城市闲置... 在阐述城市闲置铁路场站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线串点并围绕站点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开发、满足铁路内部需求的市场化铁路多元经营开发、基于价值构成理念的铁路场站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开发3个角度提出城市闲置铁路场站区域的开发利用模式,并对合肥南铁路场站、汉西铁路货场、萨克拉门托铁路场站进行相应的实例分析,为我国城市闲置铁路场站区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闲置铁路场站 开发利用模式 高密度集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古河道盐碱土类型与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秀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针对大安古河道盐碱土具有盐碱化黑钙土、盐碱化草甸土、盐碱化沼泽土、盐土和碱土类型的特点,实施盐碱化黑钙土改土培肥、盐碱化沼泽土和轻度盐碱化草甸土种稻、盐碱化沼泽土和湖泡育苇-养鱼、盐碱化草甸土围栏封育恢复草原、盐土和碱... 针对大安古河道盐碱土具有盐碱化黑钙土、盐碱化草甸土、盐碱化沼泽土、盐土和碱土类型的特点,实施盐碱化黑钙土改土培肥、盐碱化沼泽土和轻度盐碱化草甸土种稻、盐碱化沼泽土和湖泡育苇-养鱼、盐碱化草甸土围栏封育恢复草原、盐土和碱土种植碱蓬及碱茅等多种开发利用模式,可遏制其盐碱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古河道 盐碱土 开发利用模式 生态环境 三大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区地下水赋存独特性与开发利用模式——以昭觉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樊连杰 邹胜章 +6 位作者 解庆林 卢丽 林永生 朱丹尼 王佳 周长松 李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44-3555,共12页
通过地面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研究手段,查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孔隙水为主,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辅,总结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赋存特征;从断裂、皱褶和裂隙发育特征阐明地质... 通过地面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研究手段,查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孔隙水为主,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辅,总结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赋存特征;从断裂、皱褶和裂隙发育特征阐明地质构造对研究区地下水运移、存储、富集和排泄的影响规律,断裂破碎带通常具有阻水作用,而在断裂一侧或两侧某一段的影响带内往往充水,沿断裂带发育方向易形成地下水排泄带,次级断裂是控制研究区内深部热水活动通道的主要构造;向斜构造使得浅层裂隙水和下部层间水得以富集,形成向斜储水盆地;近东西向张性和"X"节理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根据研究区内主要地形地貌和含水层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山间盆地、丘陵山区和岩溶山区3种主要类型区,通过对各类型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规律分析总结,结合开发利用可行性,归纳出3种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山间盆地蓄水构造钻井抽水模式、丘陵山区表层泉水池调蓄模式和岩溶山区溶洼成库和地下河堵洞成库地表-地下联合模式。研究成果为提高乌蒙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效率,解决该地区用水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赋存规律 开发利用模式 乌蒙山区 昭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林区草地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14
作者 马克平 齐根伊 周以良 《内蒙古草业》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根据植物群落优势种及其生境的差异,将东北林区草地分成草甸、沼泽草地和灌草丛、草原草地两类。并从生境、种类组成及演替等方面论述了东北林区草地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东北林区林业、畜牧业及农业等发展状况,提出了合理... 本文根据植物群落优势种及其生境的差异,将东北林区草地分成草甸、沼泽草地和灌草丛、草原草地两类。并从生境、种类组成及演替等方面论述了东北林区草地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东北林区林业、畜牧业及农业等发展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东北林区草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北地区 林区草地 特征 开发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精准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钦节 王金江 +2 位作者 杨科 邸晟钧 董志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8,共8页
随着煤炭绿色资源的不断开采,位于煤炭开发利用全周期末端的矿井关闭\废弃问题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对我国废弃矿井现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能源开采造成的地下空间方位、... 随着煤炭绿色资源的不断开采,位于煤炭开发利用全周期末端的矿井关闭\废弃问题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对我国废弃矿井现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能源开采造成的地下空间方位、形态差异化为依据,将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分为采空区空间资源、巷道空间资源、硐室空间资源;探讨了空间资源作为能源存储场所的单一利用方式和多方向、多领域协同多元开发利用的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分类分级精准利用模式,构建调研分析、工程类比初判、模型构建详估和软件决策系统研发为主干流程的精准开发利用系统,通过精准利用模式与精准开发利用系统模型对单一和多元开发利用方式进一步分析,为关闭/废弃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废弃矿井 空间资源 开发利用模式 分类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远海岛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竽舟 李博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海岛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海岛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以保供水为主,结合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治污水的综合性开发利用模式——all in use(AIU)模式。针对用水需求年内变幅明显、水... 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海岛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海岛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以保供水为主,结合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治污水的综合性开发利用模式——all in use(AIU)模式。针对用水需求年内变幅明显、水面蒸发量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的边远海岛,提出了以地下水库为存储空间,以截洪沟拦截汇水,以竖井收集来水的开发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径流,形成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海岛 水资源 综合性开发利用模式 舟山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单元流域结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岩溶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洪元 胡兴华 +1 位作者 杨勇 陈邦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26,29,共7页
在论述后寨岩溶单元流域二元流场结构的基础上 ,对地表、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估算 ,根据水资源量和上、中、下游不同地貌组合类型 ,采取上游蓄、排 ,中游蓄、引、提 ,下游引、提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解决了流域 81km2的工、农业用水和普定县城
关键词 岩溶单元流域 水资源 开发利用模式 岩溶水 降水 引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高原山区表层岩溶泉绿能与高效开发利用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翠琼 张贵 +5 位作者 张文鋆 高瑜 何绕生 王波 张华 彭淑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3-561,共9页
为解决岩溶高原山区缺水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开展了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查明区内表层岩溶泉出露13个,流量0~67.53 L·s^(−1),动态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表层岩溶水“泉-池(窖)-库”优化调控、绿能高效开发利用模... 为解决岩溶高原山区缺水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开展了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查明区内表层岩溶泉出露13个,流量0~67.53 L·s^(−1),动态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表层岩溶水“泉-池(窖)-库”优化调控、绿能高效开发利用模式:①在有砂泥岩夹层分布的凹部山岩溶洼地,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建设悬挂式凹部山水库,积蓄地表水、表层岩溶水形成自流供水;②在湾半孔表层泉处建设蓄水池直接引流利用;③在湾半孔表层泉附近建设水泵站、光伏电站,平水期时通过光伏电站发电,由泵站自动控制抽取表层岩溶水补给凹部山水库,形成地表、地下水优化调控,联合调度调蓄利用25.3万m^(3)·a^(−1),解决了区内13000余人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岩溶区 表层岩溶水 开发利用模式 岩溶泉 云南泸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思考
19
作者 王勇 郭建民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6-119,共4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要求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持续能源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创新能源...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要求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持续能源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对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进行了探索,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地区低洼易涝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20
作者 郭希坚 刘崇辉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0年第1期35-37,共3页
一、因地制宜改种大麦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它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系统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工程。在该系统所包括的繁多子系统中,只有种植业能利用庞大的宇宙能源—太阳能,将低能物质CO<sub>2</sub>、水和其它... 一、因地制宜改种大麦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它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系统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工程。在该系统所包括的繁多子系统中,只有种植业能利用庞大的宇宙能源—太阳能,将低能物质CO<sub>2</sub>、水和其它矿物质元素逆着能量梯度转化成高能物质—有机物。只有在此基础上,其它各业才能沿着加开链和食物链,将种植业的初级产品分解、转化、富集、再生,进行多层次再生产。因此,必须把种植业做为这个大系统工程的龙头,进行良性循环的结合点。本文所涉及的土地资源是低肥力土壤,但新的模式仍要以此为出发点。问题是所种植的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利用模式 吉林省西部地区 能量梯度 低洼易涝地 土地资源 大麦品种 物质元素 良性循环 低肥力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