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密闭腔室工频建弧过程及建弧率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袁涛 邓明海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杨鸣 范荣全 曾文慧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8-940,共13页
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灭弧性能良好、能有效抑制雷电冲击闪络引起的线路跳闸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配电网线路防雷措施备受关注。然而,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放电电弧稳定转换为工频续流... 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灭弧性能良好、能有效抑制雷电冲击闪络引起的线路跳闸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配电网线路防雷措施备受关注。然而,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放电电弧稳定转换为工频续流电弧的过程尚不明确,缺乏对半密闭腔室工频建弧率的深入研究。为分析半密闭腔室工频建弧过程及建弧率的影响因素,该文搭建半密闭腔室雷电冲击联合10 kV工频电压试验平台,测量了半密闭腔室冲击击穿后的电压、电流波形,探究了冲击放电电弧稳定转换为工频续流电弧的过程,对比分析普通间隙与半密闭腔室间隙的建弧率,并进一步探究半密闭腔室串联后的效果,发现多腔室灭弧结构可通过快速吹弧有效抑制冲击放电电弧向工频续流电弧的转变,将其工频建弧率限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为了探究半密闭腔室建弧率的影响因素,该文通过改变腔室结构和电极半径分析其对工频建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腔室体积及气流量有助于防止高温气体在腔室内的堵塞,促进工频续流电弧的能量耗散,降低工频建弧率;一定程度地减小电极半径有助于增强冲击放电电弧的磁缩效应,抑制电弧弧柱直径的发展,降低工频建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密闭腔室 工频过程 建弧率 腔室结构 电极半径 气体堵塞 磁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建弧率的新型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巨丰 刘津濂 +2 位作者 刘其良 吴国强 郭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62-2870,共9页
为了大幅度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研究了一种基于抑制建弧率的新型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这种方法将雷击放电路径优先转移至并联间隙,利用雷击电流同步触发高速喷射气流以快速熄灭后续工频电弧,实现"闪络不建弧"的理想效果。建立了喷... 为了大幅度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研究了一种基于抑制建弧率的新型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这种方法将雷击放电路径优先转移至并联间隙,利用雷击电流同步触发高速喷射气流以快速熄灭后续工频电弧,实现"闪络不建弧"的理想效果。建立了喷射气流耦合暂态电弧模型,得出了电弧熄灭判据。通过引入相关参数建立了喷射气流条件下线路建弧率计算模型。进行了灭弧实验及抑制建弧效果实验统计,最后分析了其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喷射气流可在3~4 ms内完全熄灭电弧,当喷射气流速度达到500 m/s以上时,绝缘建弧率能够减小到1.5%以内,达到了近似理想的抑制建弧效果。在实际运行中,该防雷间隙能够大幅度降低35 kV线路的雷击跳闸率90%左右,以此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弧率 并联间隙 喷射气流 闪络不 耦合暂态电模型 抑制效果 雷击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气流灭弧条件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巨丰 刘津濂 +2 位作者 吴国强 刘其良 郭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0-847,共8页
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是一种以抑制绝缘建弧为目标的主动灭弧防雷方式。为了计算喷射气流灭弧条件下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首先通过实验统计及概率分析确定了喷射气流灭弧条件下近似理想的建弧系数(约为0.02)以及建弧率计算式,然后基于... 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是一种以抑制绝缘建弧为目标的主动灭弧防雷方式。为了计算喷射气流灭弧条件下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首先通过实验统计及概率分析确定了喷射气流灭弧条件下近似理想的建弧系数(约为0.02)以及建弧率计算式,然后基于规程法建立了相应的雷击跳闸率计算模型,最后选取了典型35 k V线路进行算例验证。理论计算表明线路在平原和山区的年平均雷击跳闸率能够分别下降到0.380 8次/(100km?a)和0.384 2次/(100km?a),下降比例分别为95.53%和96.06%。在实际运行中上述两者能够分别下降到0.530 3次/(100km?a)和0.564 1次/(100km?a),下降比例分别为93.78%和94.21%。以上两方面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初步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间隙 喷射气流 主动灭 建弧率 雷击跳闸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双回线路管型复合材料杆避雷线架设与接地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志军 陈维江 +3 位作者 戴敏 李志政 李汉明 邓世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0-3235,共6页
我国学者尝试在雷电活动强烈、污秽严重地区的110 k V架空线路应用复合材料绝缘杆,以提高相对地空气间隙距离和爬电距离。然而绝缘水平的提高,复合材料杆还是否需要架设避雷线以及避雷线接地引下线,是防雷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 我国学者尝试在雷电活动强烈、污秽严重地区的110 k V架空线路应用复合材料绝缘杆,以提高相对地空气间隙距离和爬电距离。然而绝缘水平的提高,复合材料杆还是否需要架设避雷线以及避雷线接地引下线,是防雷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典型110 k V复合材料杆,对比研究未架设避雷线的复合材料杆与架设避雷线的同电压等级、相同导线高度铁塔线路的雷电性能,考虑2种杆塔线路引雷能力、雷电冲击绝缘强度以及建弧率等因素的差异,发现:2种杆塔线路引雷能力间的差异可以忽略;未架设避雷线的复合材料杆雷电冲击绝缘强度是铁塔的3.5倍,建弧率为铁塔的53%,但是反击耐雷水平仅为24.5 k A,雷击跳闸率高达1.13次/(100 km?a),均明显劣于铁塔。据此,推荐110 k V复合材料杆架设避雷线。然后,对比估算避雷线不同接地方案下雷电性能的差异发现:避雷线若不经引下线接地,则复合材料杆雷电性能明显劣于铁塔,但若经引下线逐杆接地,则雷电性能显著优于铁塔。因此,提出避雷线应逐杆接地。综上所述,110 k V复合材料杆线路防雷接地方案应当采用架设避雷线,且通过金属引下线逐杆接地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杆 架空线路 引雷能力 雷电冲击绝缘强度 建弧率 接地方式 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雷击绝缘导线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9
5
作者 雷永峰 赵飞 +1 位作者 唐帅 张重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针对10 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问题,首先探讨了绝缘导线遭雷击断线的机理,并结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气候条件、雷电活动的特点及经济能力,对10 kV架空绝缘导线的建弧率,雷击跳闸率,导体熔断时间进行了计算。其中,每100 km线路每年遭受... 针对10 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问题,首先探讨了绝缘导线遭雷击断线的机理,并结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气候条件、雷电活动的特点及经济能力,对10 kV架空绝缘导线的建弧率,雷击跳闸率,导体熔断时间进行了计算。其中,每100 km线路每年遭受高达7.91次雷击,建弧率31.17%,雷击跳闸率高达1.259次/100 km,导体熔断时间短至2.025 s,因而必须对10 kV绝缘导线线路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止和限制雷击断线事故的发生,经过综合比较,推荐采用穿刺型绝缘金具进行绝缘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V绝缘导线断线 雷击跳闸 建弧率 导线熔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仟伏带拉线木桿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计算
6
作者 王绍义 《煤炭工程》 1957年第6期54-57,共4页
在煤矿建设35仟伏输电綫路时,采用带拉綫的木杆对降低工程造价、节省木材,将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但其耐雷水平,要比不用拉綫的木杆降低很多。因此,采取提高带拉綫木杆耐雷水平的措施,将给采用带拉綫的木杆输电綫路开辟道路。
关键词 线路耐雷水平 煤矿 雷害事故 建弧率 雷电流 防雷保护 雷电日 接地电阻 工程造价 放电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