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藏族庄廓民居及聚落研究——以巴麻堂村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青海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是适应高原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典型藏族聚落,它仍旧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特征,其民居及聚落环境与地区自然气候相适应、有效利用本土建筑资源,取得人、建筑、环境的良性互动。该文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访谈... 青海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是适应高原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典型藏族聚落,它仍旧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特征,其民居及聚落环境与地区自然气候相适应、有效利用本土建筑资源,取得人、建筑、环境的良性互动。该文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访谈,从聚落形态到民居建筑单体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传统、在建、新建三个不同时段的庄廓民居建筑现状,总结概括出巴麻堂村民居及聚落的生存智慧。传统营建经验的再挖掘,是为了当下乡村建设的良性发展,希望能为当地民居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廓 巴麻堂村 地域性 青海 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传统庄廓之地域文化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虎 雷振东 《华中建筑》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土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海河湟地区,在新兴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土族村落在发展与更新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文化特色风貌渐被蚕食的现实问题,该文研究土族传统庄廓产生的自然... 土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海河湟地区,在新兴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土族村落在发展与更新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文化特色风貌渐被蚕食的现实问题,该文研究土族传统庄廓产生的自然地理、文化生活的背景原因,解析土族传统庄廓在村落布局、造型风貌、平面布局、结构构造、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帮助我们在土族新的建筑创作中增强对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尊重,正确地对待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传统庄廓 地域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湟地区传统庄廓院落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雪菲 雷振东 田虎 《新建筑》 2020年第6期56-59,共4页
基于实例调研,分析河湟地区庄廓院落的形态特征及其防寒、得热及防风的气候适应性策略。通过计算机模拟,对院落形态的比例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对院落内的太阳辐射、风环境及舒适度的综合影响,评价其形态气候适应性策略的有效程度,... 基于实例调研,分析河湟地区庄廓院落的形态特征及其防寒、得热及防风的气候适应性策略。通过计算机模拟,对院落形态的比例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对院落内的太阳辐射、风环境及舒适度的综合影响,评价其形态气候适应性策略的有效程度,并总结为环境性能优化的空间尺度设计原则,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庄廓 院落形态 太阳辐射 风环境 室外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分析的河湟地区传统庄廓绿色策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雪菲 雷振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传统建筑有着丰富的应对气候环境的绿色经验。利用软件工具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气候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对传统庄廓的绿色经验进行验证。并从气候要素和建筑层次两方面对其绿色策略进行拆解,通过列表法建立气候特征与具... 传统建筑有着丰富的应对气候环境的绿色经验。利用软件工具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气候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对传统庄廓的绿色经验进行验证。并从气候要素和建筑层次两方面对其绿色策略进行拆解,通过列表法建立气候特征与具体技术之间的联系,利用模式图对其绿色原理进行解析,总结传统庄廓有着"厚重墙体保温蓄热,院落内部得热,檐廊调节光热环境,高院墙防风"的绿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分析 传统建筑 绿色策略 河湟地区 庄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庄廓“厚重”生态经验的现代设计转化——以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设计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雪菲 雷振东 陈景衡 《世界建筑》 2021年第3期92-95,125,共5页
传统庄廓的厚重外墙承担了环境调节、结构和围护等多重作用,蕴含着朴素的生态观,也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意象,但已很难适用于现代建造体系当中。因此在该地区的博物馆设计中,笔者团队尝试将庄廓"厚重"生态经验的原理在空间层面进... 传统庄廓的厚重外墙承担了环境调节、结构和围护等多重作用,蕴含着朴素的生态观,也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意象,但已很难适用于现代建造体系当中。因此在该地区的博物馆设计中,笔者团队尝试将庄廓"厚重"生态经验的原理在空间层面进行转化,利用腔体空间对建筑的生态、形式以及功能需求进行整合设计,以达到环境性能提升和地域文化表达的复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庄廓 厚重围护结构 生态经验 腔体 博物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传统庄廓的空间特征及营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田虎 雷振东 《世界建筑》 2021年第9期13-17,138,共6页
土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土族传统庄廓反映了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特点与营建技艺成就。基于实地调研,本文总结了土族传统庄廓的合院空间、房屋空间形式的特征,图解了土族传统庄廓的梁架承重结构、平土屋顶、木制门窗的... 土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土族传统庄廓反映了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特点与营建技艺成就。基于实地调研,本文总结了土族传统庄廓的合院空间、房屋空间形式的特征,图解了土族传统庄廓的梁架承重结构、平土屋顶、木制门窗的营建技术,梳理了土族传统典型四合院庄廓的建造过程,为土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传承、发展以及土族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少数民族 传统民居建筑 庄廓 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解析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1 位作者 靳亦冰 乔柳 《新建筑》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土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土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 民居原型 营建智慧 庄廓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土族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文河 岳邦瑞 +1 位作者 刘峰 孙学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庄廓 营建智慧 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化撒拉族建筑的本土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康渊 王军 师立华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3期19-21,共3页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来到中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周边汉族、藏族等民族不断融合。根据伊斯兰宗教活动的需求,他们利用中式建筑木结构的特征,建造了大空间的木结构清真寺礼拜殿与木结构盔顶建筑唤礼楼;根据居住生活的需求,他们利用地域资...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来到中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周边汉族、藏族等民族不断融合。根据伊斯兰宗教活动的需求,他们利用中式建筑木结构的特征,建造了大空间的木结构清真寺礼拜殿与木结构盔顶建筑唤礼楼;根据居住生活的需求,他们利用地域资源,借鉴河湟庄廓民居的形式,创建了篱笆楼。这些都是撒拉族来到中国后,在循化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建筑类型与发扬的建筑特色,是撒拉族中国化、本土化的物质见证。研究它们不仅有助于撒拉族认识其民族文化,对于当下的撒拉族人居环境建设也具有一定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拉族 本土化 清真寺 庄廓 篱笆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