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婷婷 曹蕾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4,共10页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原菌,其感染遍及全球,感染率居高不下。抗菌药在胃的酸性环境中效果差,因而需同时针对细菌和胃酸进行治疗。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曾是经典的杀菌和抗酸二联疗法,随后发展成三联疗法,即铋剂或质子泵抑制...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原菌,其感染遍及全球,感染率居高不下。抗菌药在胃的酸性环境中效果差,因而需同时针对细菌和胃酸进行治疗。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曾是经典的杀菌和抗酸二联疗法,随后发展成三联疗法,即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菌药;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开始使用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沃诺拉赞(VPZ)替代的三联疗法,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地区采用铋四联疗法,但仍难以阻挡根除率下降的趋势。科学家在继续深入研究耐药机制的同时,也在寻找非抗菌药物的策略。益生菌辅助疗法和Hp疫苗有望提高根除率,刺激响应材料也显示出根除Hp的潜力,特别是改变胃液中的氧环境使Hp无法存活的思路为根除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hp) 抗菌耐药性 益生菌 疫苗 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光耀 吴龙云 +1 位作者 夏巧云 鲁晓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2-1008,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为一类致癌因子,参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HP的现症感染可显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而HP的根除能改善代谢紊乱和缓解N...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为一类致癌因子,参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HP的现症感染可显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而HP的根除能改善代谢紊乱和缓解NAFLD。一些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索,认为这可能和HP造成的能量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HP与NAFLD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现状以及HP促进NAFLD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hp)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3通过增强肝组织维生素D受体活性阻断JAK/STAT3通路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
3
作者 徐文娇 王丽萍 +3 位作者 杨利娟 李向妮 李昌平 刘保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D3)能否通过降低血脂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 建立高胆固醇小鼠模型和Hp感染小鼠模型,采用VD3灌胃8周。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维生素D...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D3)能否通过降低血脂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 建立高胆固醇小鼠模型和Hp感染小鼠模型,采用VD3灌胃8周。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维生素D受体(VDR)、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及小鼠胃组织胃泌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JAK、STAT3、环加氧酶2(COX2)蛋白的表达,生化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水平,HE染色小鼠肝组织及胃组织的病变情况。结果 高胆固醇组及高胆固醇联合Hp感染组小鼠在灌胃VD3后,小鼠肝组织VDR、Insig-2的水平明显上升,胃泌素水平表达降低;胃组织JAK、STAT3及COX2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IL-6水平无明显变化,IL-8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联合Hp感染组肝细胞气球样变减少,胃组织炎症减轻,胆固醇组、Hp感染组胃组织炎症也减轻。结论 VD3通过增强肝组织VDR的活性,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胃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VDR) 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高胆固醇血症 幽门杆菌(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杀菌药物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田鹤群 谈伟伟 +2 位作者 赵晶 曹志群 张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3-805,共3页
研究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杀菌药物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蒲元和胃胶囊+奥美拉... 研究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杀菌药物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蒲元和胃胶囊+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42例(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持续2周后,两组患者继服奥美拉唑2周,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后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率为92.50%(37/40),Hp根除率97.50%(39/40),治疗有效率100.00%(40/40);对照组分别为76.19%(32/42),88.10%(37/32)及73.81%(3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Hp再感染率10.00%(4/40),复发率0.00%(0/40);对照组分别为23.81%(10/42)及2.38%(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抗菌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及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元和胃胶囊 胃-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杆菌(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钟立人 韩文辉 陈荷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8-41,共4页
本试验通过对幽门螺杆菌 (Hp)培养的营养条件和微需氧环境的摸索 ,得出其较佳的培养方法是采用心脑浸液血琼脂培养基 ,选用焦性没食子酸法 ,焦性没食子酸的最佳用量为 0 .9g/ 10 0ml,使Hp的球形体仅为 10 % ,而且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 ,... 本试验通过对幽门螺杆菌 (Hp)培养的营养条件和微需氧环境的摸索 ,得出其较佳的培养方法是采用心脑浸液血琼脂培养基 ,选用焦性没食子酸法 ,焦性没食子酸的最佳用量为 0 .9g/ 10 0ml,使Hp的球形体仅为 10 % ,而且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 ,费用低廉等优点。蜂胶各种溶剂提取物对Hp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以 95 %乙醇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强 ,6 0 %乙醇提取物次之 ,而水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幽门杆菌(hp) 焦性没食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研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颖 李可心 +4 位作者 毕艳娜 李晓亚 单保恩 胡代伦 赵连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4-570,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Hp,但随着Hp耐药性的逐年增加,Hp疫苗可能成为根除Hp的最终解决...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Hp,但随着Hp耐药性的逐年增加,Hp疫苗可能成为根除Hp的最终解决办法。尿素酶、毒力因子、外膜蛋白和鞭毛等成分在Hp感染、定殖和繁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成为Hp疫苗开发中潜在的候选抗原,以这些抗原为基础设计的疫苗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总结了Hp疫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hp) 尿素酶 毒力因子 鞭毛 外膜蛋白 疫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英凯 金晶兰 +1 位作者 朴云峰 王智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9-360,共2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中的感染率并对其与肝功能、门脉高压、传播途径作相关分析。对3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吸试验同时记录年龄、饮食结构、习惯;肝功能指标(白蛋白、凝...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中的感染率并对其与肝功能、门脉高压、传播途径作相关分析。对3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吸试验同时记录年龄、饮食结构、习惯;肝功能指标(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道静脉曲张),血常规(记录Hb)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Hp在肝硬化的感染率低于胃十二指肠疾病。Hp在肝硬化感染中的现象:分餐和低唾液可能是感染率低的一个主要因素,Hh减少、肝功能差、门脉高压增加与Hp感染率低有重要相关。肝硬化的低感染率与肝功能失代偿期、门脉高压和贫血不适宜Hp生存有关。口一口传播途径与Hp减少有重要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幽门杆菌(hp) 慢性胃炎 快速尿素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肝硬化、肝癌高动力循环及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东复 卢琳琳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77-879,共3页
目的: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高动力循环及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鲎血试验定量法、免疫印迹试验、亚硝酸盐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胃黏... 目的: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高动力循环及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鲎血试验定量法、免疫印迹试验、亚硝酸盐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胃黏膜标本HP感染;胃黏膜组织、外周血IL-1I、L-8、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VacA和CagA抗体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77.1%,VacA和CagA抗体同时阳性率为60.4%;VacA和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组织、外周血IL-1I、L-8、TNF-α、内毒素、NO及ET水平明显高于VacA和CagA抗体阴性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P<0.05,P<0.01),VacA和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其脾静脉血流量(SVF)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之和显著大于、门静脉血流量(PVF)显著小于VacA和CagA抗体阴性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SVF与SMVF之和及PVF。结论:产毒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肝硬化、肝癌高动力循环及其胃黏膜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肝癌 幽门杆菌(hp) 高动力循环 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竹医2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云操 杨世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51-235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竹医2号"(白及、海螵蛸、白芍等)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竹医2号"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和... 目的探讨"中药竹医2号"(白及、海螵蛸、白芍等)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竹医2号"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并对2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缓解临床主要症状(上腹痛和反酸)、临床总疗效、胃镜疗效、复发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Hp根除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为20.0%,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竹医2号"具有明显缓解主要症状,促进溃疡愈合,较好杀灭Hp,减少复发的作用,无不良反应,可有效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竹医2号” 幽门杆菌(hp) 胃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霞 朱尤庆 +3 位作者 陈志芬 肖军 周燕 肖建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对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试验(HpAb-IgG)3种临床常用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进行回顾性评价。方法:对73例经内镜确诊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病例进行14C-UBT、RUT、HpAb-I... 目的:对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试验(HpAb-IgG)3种临床常用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进行回顾性评价。方法:对73例经内镜确诊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病例进行14C-UBT、RUT、HpAb-IgG3项检测,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对3项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HpAb-IgG的敏感性显著高于14C-UBT(χ2=12.07,P<0.01)和RUT(χ2=21.06,P<0.01);HpAb-IgG的特异性显著低于14C-UBT(χ2=9.14,P<0.01)和RUT(χ2=9.14,P<0.01);HpAb-IgG的准确性高于RUT(χ2=4.96,P<0.05)。结论:HpAb-IgG检测结果中可能有部分为假阳性结果,14C-UBT和RUT检测结果中可能存在部分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14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杆菌(hp) 幽门杆菌抗体 快速尿素酶试验 四格表卡方检验 消化性溃疡病 检测结果 回顾性评价 血清学检测 假阳性结果 假阴性结果 IgG 临床常用 RUT 敏感性 准确性 特异性 UBT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乙肝病毒携带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莉娟 唐丽安 +1 位作者 陈凤英 陈爱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23-2424,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8月至10月我院胃镜检查的2574例病人中63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24.63%(634/2574),男性占7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8月至10月我院胃镜检查的2574例病人中63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24.63%(634/2574),男性占72.24%(458/634),女性占27.76%(176/634)。溃疡患者HBsAg携带率为11.04%(70/634),非溃疡患者携带率为10.57%(205/1940)。男性溃疡患者HBsAg携带率12.66%(58/458),女性携带率6.82%(12/176)。HP感染率64.00%(64/100),HBsAg阳性患者HP感染率80.00%(8/10),HBsAg阴性患者HP感染率62.22%(56/90)。男性HP感染率69.44%(50/72),女性HP感染率50.00%(14/28)。快速尿素酶法、碳14呼气试验、组织学染色检测HP感染率分别为74.68%(177/237)、65.09%(110/169)、38.89%(70/180)。结论:行胃镜检查的患者HBsAg携带率在溃疡与非溃疡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溃疡HBsAg携带率男性高于女性。HBsAg阳性患者与HBsAg阴性患者溃疡的发生部位差异无显著性。HP感染率男、女无明显差异。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较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染色法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幽门杆菌 HBsAg阴性患者 幽门杆菌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 幽门杆菌(hp) HBSAG携带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放线放线杆菌中幽门螺杆菌毒力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静华 张琛 侯本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6-350,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幽门螺杆菌(Hp)毒力岛基因和空泡毒素基因在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的存在及序列的变化。方法:用ncbi genbank数据库、蛋白同源性比对(blastP和tblastn)、极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和计算序列多态性研究Aa中是否含...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幽门螺杆菌(Hp)毒力岛基因和空泡毒素基因在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的存在及序列的变化。方法:用ncbi genbank数据库、蛋白同源性比对(blastP和tblastn)、极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和计算序列多态性研究Aa中是否含有Hp的毒力岛基因及空泡毒素基因,分析其相应的序列变异特征。结果:在Aa菌株中含有4个Hp毒力岛基因的同源基因,cagE、cagX、cagY和cagBeta。与其他种属菌株相比,Aa的cagE与Hp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Aa菌株含有cagE基因的比列较高;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cagE在两个物种中均有较低的Tajima’s D值(负值),两者的Pi值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Aa中含有Hp的部分毒力岛基因,其中cagE在两个物种中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受到了负向选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放线放线杆菌(Aa) 幽门杆菌(hp) C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海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15-1615,共1页
关键词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观察 根除幽门杆菌 溃疡愈合 根除率 幽门杆菌(hp) 复发率 原则 合并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14
作者 张瑞兰 宋堂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丁胺卡那霉素 幽门杆菌感染 疗效观察 感染患者 幽门杆菌(hp) 西咪替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岛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15
作者 陈舟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舟山海岛 PHG 幽门杆菌(hp) 幽门杆菌感染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硬化门脉高压 对照分析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祁璐璐 肖俐 王永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对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10~2016-10于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阳性的牙周炎患者63例,对照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对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10~2016-10于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阳性的牙周炎患者63例,对照组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的牙周炎患者64例,2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6周及3个月通过临床随访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情况(AL),来判断口腔幽门螺杆菌对牙周炎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D、BI、AL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数均下降(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数均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患者(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口腔幽门杆菌(hp) 牙周病基础治疗 牙周探诊深度(PD) 牙龈出血指数(BD) 附着丧失(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田宏扬 严华芳 +2 位作者 乔春萍 徐澍人 鲁晓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0-725,732,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体检人群Hp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工作压力与Hp感染的关系,探索胃癌前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血清Hp-IgG抗体检测13637人,Hp整体感染率为20.6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饮酒和工作压力是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而吸烟和BMI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和饮酒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60岁以上人群的Hp感染率明显降低(OR=0.675,95%CI:0.614~0.741),工作压力并未明显增加Hp的感染风险。选取655例行胃镜检查并取病理活检的体检者,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随着癌前病变加重,Hp感染率升高。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体检人群Hp感染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加重密切相关,影响Hp感染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和饮酒,而工作压力并未明显增加Hp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幽门杆菌(hp) 胃癌前病变 上海 浦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哮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Hp-IgG、Hp-CagA IgG、白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及IL-1β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Hp感染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结果:哮喘组及发作期患儿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儿童(P〈0.05),血清Hp-IgG及Hp-CagAIg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缓解期儿童(P〈0.05)。血清IFN-γ水平在哮喘组及发作期患儿中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缓解期儿童,且前者IL-4及IL-1β水平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与IL-1β浓度表现为明显正相关性(R=0.75,P〈0.05)。结论:儿童Hp感染与哮喘发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提示Hp感染对儿童哮喘发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哮喘患儿持续Hp感染可加重其免疫紊乱,成为哮喘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幽门杆菌(hp)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组织中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54-2155,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检测117名普通人IL-1βmRNA表达,比较胃黏膜HP阳性和阴性者的IL-1β表达的差异。结果:在胃窦组织中,HP阴性个体的IL-1βmRNA的表达量极少,而阳性个体有明显的表达...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检测117名普通人IL-1βmRNA表达,比较胃黏膜HP阳性和阴性者的IL-1β表达的差异。结果:在胃窦组织中,HP阴性个体的IL-1βmRNA的表达量极少,而阳性个体有明显的表达;在胃体组织中,HP阴性者IL-1βmRNA无明显表达,在HP阳性个体,IL-1βmRNA表达显著增加(0.44±0.11vs0.76±0.14,t=3.2,P=0.02)。结论:HP感染后促进胃体黏膜IL-1β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 杆菌 幽门 幽门杆菌感染 IL-1Β 胃黏膜组织 幽门杆菌(hp) mRNA表达 hp阳性 hp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砺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68-969,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相关性。方法对经胃镜诊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消化性溃疡(PU)共52例患者的活检胃黏膜进行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确定有无Hp感染;用HE染...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相关性。方法对经胃镜诊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消化性溃疡(PU)共52例患者的活检胃黏膜进行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确定有无Hp感染;用HE染色观察淋巴滤泡形成。结果在Hp感染患者(36例)中,有淋巴滤泡者占36.1%(13/36),而无Hp感染的患者均无淋巴滤泡形成。Hp感染阳性者其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及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与Hp阴性者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幽门杆菌感染 相关性探讨 幽门杆菌(hp) 消化性溃疡(Pu) 淋巴滤泡形成 慢性浅表性胃炎 快速尿素酶试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活动性胃炎 hp感染 淋巴细胞浸润 胃镜诊断 染色观察 感染患者 hp阴性 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